第664章 操老大心了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何一個勢力別說是多麵作戰,連兩線作戰都應該避免。
戰線越多的話,力量必定會遭到分散,並且需要注意的事項肯定多到誇張的程度,太容易讓人忽略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了。
所以了,局勢混亂的形勢之下,尤其是行政亂七八糟,導致很多首腦往往在失敗之後,他們都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出錯,以至於劣勢變得不可扭轉。
想來知道二戰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人不會少。
對於小胡子為什麽要下令部隊停止推進,很多人武斷地認為就是小子胡的腦子發昏了。
知道德三的前鋒投入交戰之後,他們幾乎沒有得到休整的時間,以及後勤完全跟不上,同時部隊一直出現與統帥部失聯的狀況嗎?
當時撤往敦刻爾克的同盟國聯軍有將近三十五萬,並且法軍沿途構建了阻擊陣地。
事實上,德三的前鋒已經無法再快速突破,哪怕成功突破也得不到補給。
那可不是冷兵器時代,即便冷兵器時代缺乏箭矢都足夠致命。
二戰時期的軍隊失去彈藥補給,手裏的家夥連燒火棍都不如,加上燃油告急的窘境,德三拿拳頭和牙齒去突破法軍防線,再一一咬死擠在敦刻爾克的同盟國軍隊啊?
小胡子前期一再冒險成功,他絕不是一個沒有戰略概念的人,下達相關指令也是出自統帥部的建議。
至於說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敗兵,他成為後麵從諾曼底登陸的骨幹和主力,那是四年之後的事情了。
二戰主要參戰各國都有自己的戰略目標,他們有著明確的概念,一樣會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
何況樓令知道當前沒多少人有明確的戰略概念。
隻不過,樓令沒有想到的事情是,聯軍高層連用最快的速度攻下“湛板”顯得很重要,得知楚軍已經發兵北上都還無人意識到重要性。
聯軍就駐紮在“湛板”附近,等於“湛板”變成了一顆釘子,不將這一顆釘子拔除,他們有安全性可言嗎?
“用快的速度,不計代價攻克‘湛板’。”樓令說道。
郤錡做出挑眉的舉動,明顯就是不理解為什麽。
其餘人大致上也是那種困惑。
難道是他們腦子有問題嗎?能夠管理那麽龐大的家族,怎麽可能智商存在明顯缺陷。純粹就是他們被舊有思維給禁錮了。
沒有人打過這樣的戰爭。
以往野戰就是野戰,城池的作用在野戰中並沒有被發揮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問題不止出現在晉國君臣身上,每一個國家的君臣都沒有打開戰爭新領域的大門。
拿使用電作為能源來說,?第一個發現電能源的人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曆山大.伏特?。
伏特於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這是第一種能夠持續產生電的裝置,采用了化學反應的原理,在兩種不同金屬之間分離出電荷?。
伏打電池的發明標誌著電學的起源,使得人們開始研究電的性質和應用?。
隨後,邁克爾.法拉第在1831年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發明了圓盤發電機。這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所以,在出現第一個發現並利用的人之前,人們知道有電,可是並不知道怎麽利用。
其實各種應用都是那樣,總需要有一個人去發現,他打開了新領域的大門,然後讓世人從接受到覺得習以為常。
晉君周第一個迴過神來,說道:“是啊,在楚軍抵達之前,應該將‘湛板’先打下來。”
要不怎麽說年輕人的腦子動得比較快呢?
這跟晉君周麵臨的處境也有關係,他必須動腦子進行思考,怎麽來破解自己麵臨的窘境。
一個人日常多思考,遇到事情的反應速度肯定比其他人更快。
陸陸續續反應過來的人,他們開始商討應該怎麽打。
“討論這個做什麽?上軍將來負責攻克即可。”郤錡說得理所當然。
誰發現問題,由他去解決問題。這是晉國一貫的行政方針,也是在晉國實現階級飛躍的最好渠道。
其他國家不一樣,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他們身份或血統成分不夠,想做事都做不起來。
因此,在晉國突破頭頂天花板,真的就是比在列國容易。
早就發現這一點的樓令,他是拿晉國當成秦國前身來看待的。
秦國能夠崛起,不正是從敢於用人開始的嗎?秦廷比晉庭還要激進,注定了秦國的下場。
有一句叫“成也蕭何敗蕭何”的話,其實應該先在李斯身上得到如此評價。
李斯的一紙諫逐客書製止了始皇帝驅逐外來之臣,也阻止了秦國的人才流失。
最後,秦國的滅亡跟李斯有沒有關係?他這個丞相不跟趙高同謀,胡亥能否成功上位需要打問號。
當然了,扶蘇繼皇帝位能不能保住秦帝國,反正不會比胡亥繼位更糟糕。
擔任攻城指揮?樓令不會拒絕,隻是設置前提條件。
“我需要調動任何一支軍隊攻城的權限。”樓令說道。
郤錡並不認為這對郤氏是什麽難題,隻是明白需要得到士匄、中行偃和邯鄲旃的認可。
士匄和中行偃下意識皺眉。
首先,樓令是上軍將,他除了可以調動樓氏的部隊之外,連調動同軍團的荀氏部隊都需要獲得中行偃的同意。
由樓令執掌的上軍都是那樣,何況是調動其他軍團的部隊。
別看晉國現在比較平靜,兩大集團已經合流,存在太多的暗流洶湧。
為什麽範氏和荀氏得知樓令有取代周王室的計劃,兩個家族非常心動卻存在極大的遲疑?因為他們處在劣勢的一方,深怕力量遭到消耗啊!
所以,這件事情很大!
“除此之外,我還需要調動各個家族匠人的權利。”樓令又說道。
士匄立刻說道:“範氏同意了。”
到現在,誰還不知道樓氏在各項領域的遙遙領先?自家的匠人去幫樓氏之主幹活,怎麽都要學到一些新招吧。
事關“專利”的技術,各個家族並不是不能模仿,他們要避免的是模仿之後再進行競爭,模仿後在家族內部偷偷使用,問題方麵就顯得不大。
邯鄲旃看士匄同意,緊隨其後表示願意配合。
到目前為止,邯鄲旃已經大部分搞明白晉國的現狀了。
一國之君的晉周得到尊重,隻是很難染指實權。
郤氏與樓氏深度捆綁,迫使範氏和荀氏不得不抱團自保。
獲得了卿位的邯鄲氏算是入局,並且因為身居卿位關係,陷進去很難再脫身。
邯鄲旃得知那些情況之後,陷入極其惶恐不安的狀態,暫時無法決定該怎麽行事。
對於邯鄲氏來說,君權被削弱得那麽狠,過於靠近晉君周會很危險。
投向郤氏、樓氏或範氏、荀氏?邯鄲旃近期正在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一樣沒有拿最終主意到底是靠向哪一邊。
郤錡或郤至不需要特別表態,隻需要對樓令點點頭就行了。
“荀氏沒有問題。”中行偃很是笑容可掬。
任務是由樓令接下,攻城主力肯定是來自上軍的部隊,不可能讓中行偃置之事外。
有活幹,並且顯得很急迫,樓令和中行偃也就馬上行動起來。
“我們需要打造攻城器械。”樓令與郤至、中行偃並肩而行,前往輜重營的所在。
中行偃問道:“有什麽需要我來做嗎?”
“上軍佐負責調度物資,中軍佐與列國溝通?”樓令用的是問句。
郤至是外交部長嘛。
攻城需要讓來自列國的軍隊參與,自然需要郤至出麵協調。
能夠猜到列國對於派出部隊攻城會很抗拒,這就很考驗郤至該怎麽做了。
有鑒於郤氏對列國的威懾力,郤至肯定能夠將事情辦成,區別在於又吸引了列國多少仇恨。
在得罪人方麵,反正郤至曆來不在乎。
“能夠讓他們主觀意識上願意接受,比逼迫的方式更重要。”樓令用膝蓋都能想出郤至會態度極其強硬地對列國要求,幹脆先對郤至提出了要求。
郤至皺眉說道:“那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可以跟他們講,攻下‘湛板’之後,戰利品的分配按功勞進行。”樓令說道。
提到戰利品的分配,郤至立刻知道該怎麽做事了。
貪婪的人,他一旦願意利益均沾,會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列國君臣看到郤至願意根據功勞平分戰利品,他們會認為這是在應對郤氏上取得一次勝利。
中行偃見證樓令與郤至的溝通,萬分感慨的想道:“也就是上軍將勸得動中軍佐了。”
誰不知道郤至有多麽貪婪呢?
讓一個貪婪的人聽勸,一定是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可不光是源於交情。
在後麵,各個家族會派人過來讓樓令領導。這些人擔負的是負責協調的角色。
最重要的任務肯定是樓氏的人來負責,他們直接領導樓氏以及來自各個家族的匠人,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打造出一批攻城器械。
“每一個家族的匠人負責一部分,最後將打造好的部件進行組裝。這樣的作業,他們隻是負責其中的一部分,無法掌控所有打造的步驟,無從進行模仿。”林姒攤開來講。
這是什麽?其實就是流水線作業。
因為要提高效率,樓氏肯定需要給各個家族提供做事的工具。這些就很難免會被昧下一批了。
不過,樓令並不是多麽在乎。
同樣一種工具,使用不同的材料,別看造型一樣,實際上就是兩種工具。
拿機床的刀片來說,不同材料做成的刀片,能是一迴事嗎?肯定不是一迴事的嘛!
所以了,各個家族獲得了樓氏的工具,他們在冶金上沒有取得突破,使用青銅來模仿並製作出的工具,效用上還是比不過。
冶金配方以及相關技術,才是樓氏需要嚴防死守的那一部分。
“我們攜帶的各種床弩數量不多,需要趁機打造一批嗎?”林姒問道。
像是攻城塔、雲梯、投石車這種大型器械,一般就是要用的時候再臨時進行打造,要不然帶著會拖慢行軍的速度。
樓氏有各種弩,稱得上大型的便是床弩了。
床弩之中最大的家夥是三弓弩,款式可以往北宋靠。
樓氏對單兵弩的製造數量一直在增加,今次出動一個“師”納賦,攜帶的各種單兵弩數量卻是達到五千部之多。
當然,樓令可沒有想過淘汰弓,隻去使用弩。
這麽說吧,訓練一個弓兵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訓練一名弩兵三天就夠了。
可是,弩有弩的優越性。
不代表弩出現之後,弓就會變得一無是處。
弩最大優越性就是小孩子拿起來扣動扳機就能發射。
然而,哪怕是掌握弓需要更長的時間用來進行訓練,它仍然不可能被淘汰。
不是造價或工時的問題,一張弓的造價肯定比一部弩便宜,使用工時也是弩比較長。
問題在於,以目前的工藝來說,弓的精度比弩高;並且有另外一點,弓的射速比弩快。
所以說了,弓兵和弩兵最好是混合使用。
樓令很忙,不止忙著安排器械的打造和調配,也要進行調兵遣將,更需要與成氏進行聯係。
“成豹拒絕了?”樓令試圖與‘湛板’守將溝通,沒有達成目的。
鄭國可以有大批貴族投奔晉國,為什麽在楚國混得極差的成氏不行呢。
同為若敖氏後裔的鬥氏和成氏,他們當前在楚國幾乎沒有發揮空間,尤其是鬥氏仍在受到針對。
成氏倒是沒有被清算,隻是他們自己嚇破了膽子,以至於在成嘉之後,沒有成氏族人擠上楚國的高端政治舞台。
“那就隻能硬打了。”中行偃其實對樓令想要招降成氏守將,覺得很是異想天開。
鄭國是鄭國。
楚國是楚國。
雖然成氏是落魄了沒有錯,但他們是楚國的公族啊。
這麽說吧,楚國兵臨城下之後,一樣不可能成功招降卿位家族的族人。
現下會毫無負擔投向的群體,隻有那些跟公室沒有血緣關係的貴族。
要是那些貴族一直是被壓迫和剝削的對象,有新的出路就會毫不遲疑地改換門庭。
鄭國大批貴族投奔晉國,他們得到了與之匹配的待遇,其實算是開了一個很壞的開頭,日後會被其他國家的貴族有樣學樣。
所以,列國對鄭國貴族成批投降,晉國進行了接收,他們在心裏恨得要死,也感到了極度的害怕。
“就是試一試,後麵還可以再試一試。”樓令認為要是能夠成功吸納成氏,一定可以成為未來針對楚國的大殺器。
中行偃其它可能不懂,吸納他國公族再善加利用可就太懂了。
申巫臣帶著夏姬逃亡,便是荀林父力主進行庇護。
目前各個家族的家主做了什麽,認為是一個好主意,他們會進行特別的記錄,用來提供子孫後代進行借鑒。
這就不難理解中行偃得知樓令想做什麽,立馬就判斷出價值了。
“對樓氏之主來說,各個家族還有獨門秘笈嗎?”中行偃心中無比感慨和忌憚。
中行偃所知道的情況是,樓氏並非模仿韓氏,甚至是樓氏後來居上超過韓氏,導致韓厥開始針對樓氏,也是韓氏滅亡的主因。
哪怕不是窺探的形勢下竊取技術,實力不如人仍然是取死之道。
誰讓樓氏變得比韓氏強呢?自然是韓氏被一腳踹進曆史長河,成為一個符號了。
自從安排打造攻城器械,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天。
普通的梯子和盾車打造出了不少,攻城塔隻完成了兩座,雲梯則是有四台。
正在北上的楚軍,他們已經到了“鄢”這個地方,距離“湛板”大概還有十三天的路程。
那個“鄢”是位處漢水中遊的一座城池,並不是鄭國境內的那個“鄢”。
目前有太多的地方重複,比如叫“呂”的地方就不下於六個,大一統之後會慢慢更名,原因是政權歸一,便於辨別哪是哪。
攻打“湛板”本就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的情況發生,等於樓令需要在北上的楚軍抵達之前將“湛板”拿下。
“城內守軍不低於五千,大半是成氏的武裝,剩下則是周邊各家族擠進去避難拚湊而成。”中行偃說道。
這些消息是聯軍展開軍事行動,清掃了周邊的村莊,從抓捕到的一些楚國貴族獲知。
別以為五千守軍很少,要看城池到底有多大。
要是像兩漢或李唐時期的長安,隻有五千守軍當然會顯得很少。那是因為兩漢和李唐時期的長安占地麵積超級廣。
“湛板”是一座四周邊長約六裏的城池,五千守軍的數量就顯得比較多了。
從軍事的角度去看,五千守軍足夠讓“湛板”變成一座到處有士兵把守的城池。
麵對這樣的情況,想要偷雞耍滑顯然不容易,守軍拒不投降為前提,隻能是采取硬攻。
“三天後,攻城塔能夠達到八台,雲梯增加到十六台。”樓令看著中行偃繼續往下說道:“先期的攻城部隊,我的決定是大部分安排中小家族以及齊軍、宋軍、衛軍,由他們先行試探城防部署。”
中行偃對攻城非常陌生,很難給出有用的意見,聞言當然是點頭。
“那也是在麻痹守軍。精銳部隊要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爭取一波次破城!”樓令強調這一點。
中行偃還是點頭,心裏想道:“也隻有樓氏之主有條件集中各個家族的精銳,我家、郤氏、範氏、邯鄲氏都不具備這樣的可能性。”
那是由其他人去做,各個家族害怕精銳被坑沒了。
樓令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次數不少,暫時沒有坑過哪一個家族的部隊,事後進行戰利品分配也相當公正,信譽度方麵可以說極高。
“三天後攻城?”中行偃問道。
“不。”樓令搖頭說道:“明天就展開攻城。”
中行偃愣了一下,說道:“原來中軍佐是在忙碌這事。”
擔負資源調配的中行偃一樣非常忙碌,有太多的雜事牽絆,導致出現了信息隔絕,並不是樓令故意隱瞞。
前期是試探,也是在麻痹守軍,不用投入特種攻城器械。
翌日。
早就得到命令的參戰部隊用過朝食就出營列隊,整頓好隊形向“湛板”逼近。
聯軍的動作那麽大,沒有可能瞞住“湛板”的守軍,隻是對於他們來講也算是事出突然。
畢竟,聯軍來了好一段時間,長期以來並沒有實施攻城。
“有點多啊!”成豹站在北麵城牆張望,僅是進入他視野範圍的聯軍數量就不低於一萬。
那隻是一麵城牆之外的敵軍數量,其它三個方向也有敵軍在逼近。
沒有多久之後,成豹接到匯報,說是聯軍出動至少四萬的大軍,每一麵城牆之外都是一萬左右。
“四麵一起展開攻擊?”成豹其實也是第一次打城池攻防戰,沒有太清楚的概念:“不是應該圍三闕一嗎?”
是的,以往爆發城池攻防戰,進攻方會刻意放空其中的一麵。
那可不是留出一條退路讓守軍逃跑,防止守軍在無處可逃之下拚命。
純粹就是執行古典軍事時代的規則,哪怕是正在進行戰爭,一樣允許城池中的人外出打柴以及收集其它物資。
不想守軍抱著必死決心守城而執行圍三闕一,那是比較久遠之後的年代了。
在聯軍過來之後,由於列國君臣還是抱著舊思想,並未對“湛板”實施封鎖。
可是“湛板”的軍隊或黎庶也沒有玩命收集城外的物資,用正常的心態在過自己的小日子。
今天,就是在今天,樓令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聯軍對“湛板”實施了合圍,並且是不給“湛板”留出一個可用於進出的通道。
戰事沒有爆發之前,成豹得知進出口都有聯軍盯著,足足愣了一刻鍾才反應過來,說道:“我們必須要玩命了。”
從這裏來看,成豹的反應比列國君臣都要快,得知完全被封鎖的信息,一下子就知道戰爭的烈度會很高。
“攻城嗎?”郤至肯定是要過來。
樓令事先就沒有指望各部參戰軍隊的動作能夠有多快,下令到完成合圍耗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算是符合預期了。
“攻城!”樓令下令。
旗手和鼓手得到命令,用不同的方式釋放信號。
刹那之間,曠野之上鼓聲被喊殺聲覆蓋……
戰線越多的話,力量必定會遭到分散,並且需要注意的事項肯定多到誇張的程度,太容易讓人忽略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了。
所以了,局勢混亂的形勢之下,尤其是行政亂七八糟,導致很多首腦往往在失敗之後,他們都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出錯,以至於劣勢變得不可扭轉。
想來知道二戰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人不會少。
對於小胡子為什麽要下令部隊停止推進,很多人武斷地認為就是小子胡的腦子發昏了。
知道德三的前鋒投入交戰之後,他們幾乎沒有得到休整的時間,以及後勤完全跟不上,同時部隊一直出現與統帥部失聯的狀況嗎?
當時撤往敦刻爾克的同盟國聯軍有將近三十五萬,並且法軍沿途構建了阻擊陣地。
事實上,德三的前鋒已經無法再快速突破,哪怕成功突破也得不到補給。
那可不是冷兵器時代,即便冷兵器時代缺乏箭矢都足夠致命。
二戰時期的軍隊失去彈藥補給,手裏的家夥連燒火棍都不如,加上燃油告急的窘境,德三拿拳頭和牙齒去突破法軍防線,再一一咬死擠在敦刻爾克的同盟國軍隊啊?
小胡子前期一再冒險成功,他絕不是一個沒有戰略概念的人,下達相關指令也是出自統帥部的建議。
至於說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敗兵,他成為後麵從諾曼底登陸的骨幹和主力,那是四年之後的事情了。
二戰主要參戰各國都有自己的戰略目標,他們有著明確的概念,一樣會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
何況樓令知道當前沒多少人有明確的戰略概念。
隻不過,樓令沒有想到的事情是,聯軍高層連用最快的速度攻下“湛板”顯得很重要,得知楚軍已經發兵北上都還無人意識到重要性。
聯軍就駐紮在“湛板”附近,等於“湛板”變成了一顆釘子,不將這一顆釘子拔除,他們有安全性可言嗎?
“用快的速度,不計代價攻克‘湛板’。”樓令說道。
郤錡做出挑眉的舉動,明顯就是不理解為什麽。
其餘人大致上也是那種困惑。
難道是他們腦子有問題嗎?能夠管理那麽龐大的家族,怎麽可能智商存在明顯缺陷。純粹就是他們被舊有思維給禁錮了。
沒有人打過這樣的戰爭。
以往野戰就是野戰,城池的作用在野戰中並沒有被發揮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問題不止出現在晉國君臣身上,每一個國家的君臣都沒有打開戰爭新領域的大門。
拿使用電作為能源來說,?第一個發現電能源的人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曆山大.伏特?。
伏特於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這是第一種能夠持續產生電的裝置,采用了化學反應的原理,在兩種不同金屬之間分離出電荷?。
伏打電池的發明標誌著電學的起源,使得人們開始研究電的性質和應用?。
隨後,邁克爾.法拉第在1831年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發明了圓盤發電機。這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所以,在出現第一個發現並利用的人之前,人們知道有電,可是並不知道怎麽利用。
其實各種應用都是那樣,總需要有一個人去發現,他打開了新領域的大門,然後讓世人從接受到覺得習以為常。
晉君周第一個迴過神來,說道:“是啊,在楚軍抵達之前,應該將‘湛板’先打下來。”
要不怎麽說年輕人的腦子動得比較快呢?
這跟晉君周麵臨的處境也有關係,他必須動腦子進行思考,怎麽來破解自己麵臨的窘境。
一個人日常多思考,遇到事情的反應速度肯定比其他人更快。
陸陸續續反應過來的人,他們開始商討應該怎麽打。
“討論這個做什麽?上軍將來負責攻克即可。”郤錡說得理所當然。
誰發現問題,由他去解決問題。這是晉國一貫的行政方針,也是在晉國實現階級飛躍的最好渠道。
其他國家不一樣,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他們身份或血統成分不夠,想做事都做不起來。
因此,在晉國突破頭頂天花板,真的就是比在列國容易。
早就發現這一點的樓令,他是拿晉國當成秦國前身來看待的。
秦國能夠崛起,不正是從敢於用人開始的嗎?秦廷比晉庭還要激進,注定了秦國的下場。
有一句叫“成也蕭何敗蕭何”的話,其實應該先在李斯身上得到如此評價。
李斯的一紙諫逐客書製止了始皇帝驅逐外來之臣,也阻止了秦國的人才流失。
最後,秦國的滅亡跟李斯有沒有關係?他這個丞相不跟趙高同謀,胡亥能否成功上位需要打問號。
當然了,扶蘇繼皇帝位能不能保住秦帝國,反正不會比胡亥繼位更糟糕。
擔任攻城指揮?樓令不會拒絕,隻是設置前提條件。
“我需要調動任何一支軍隊攻城的權限。”樓令說道。
郤錡並不認為這對郤氏是什麽難題,隻是明白需要得到士匄、中行偃和邯鄲旃的認可。
士匄和中行偃下意識皺眉。
首先,樓令是上軍將,他除了可以調動樓氏的部隊之外,連調動同軍團的荀氏部隊都需要獲得中行偃的同意。
由樓令執掌的上軍都是那樣,何況是調動其他軍團的部隊。
別看晉國現在比較平靜,兩大集團已經合流,存在太多的暗流洶湧。
為什麽範氏和荀氏得知樓令有取代周王室的計劃,兩個家族非常心動卻存在極大的遲疑?因為他們處在劣勢的一方,深怕力量遭到消耗啊!
所以,這件事情很大!
“除此之外,我還需要調動各個家族匠人的權利。”樓令又說道。
士匄立刻說道:“範氏同意了。”
到現在,誰還不知道樓氏在各項領域的遙遙領先?自家的匠人去幫樓氏之主幹活,怎麽都要學到一些新招吧。
事關“專利”的技術,各個家族並不是不能模仿,他們要避免的是模仿之後再進行競爭,模仿後在家族內部偷偷使用,問題方麵就顯得不大。
邯鄲旃看士匄同意,緊隨其後表示願意配合。
到目前為止,邯鄲旃已經大部分搞明白晉國的現狀了。
一國之君的晉周得到尊重,隻是很難染指實權。
郤氏與樓氏深度捆綁,迫使範氏和荀氏不得不抱團自保。
獲得了卿位的邯鄲氏算是入局,並且因為身居卿位關係,陷進去很難再脫身。
邯鄲旃得知那些情況之後,陷入極其惶恐不安的狀態,暫時無法決定該怎麽行事。
對於邯鄲氏來說,君權被削弱得那麽狠,過於靠近晉君周會很危險。
投向郤氏、樓氏或範氏、荀氏?邯鄲旃近期正在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一樣沒有拿最終主意到底是靠向哪一邊。
郤錡或郤至不需要特別表態,隻需要對樓令點點頭就行了。
“荀氏沒有問題。”中行偃很是笑容可掬。
任務是由樓令接下,攻城主力肯定是來自上軍的部隊,不可能讓中行偃置之事外。
有活幹,並且顯得很急迫,樓令和中行偃也就馬上行動起來。
“我們需要打造攻城器械。”樓令與郤至、中行偃並肩而行,前往輜重營的所在。
中行偃問道:“有什麽需要我來做嗎?”
“上軍佐負責調度物資,中軍佐與列國溝通?”樓令用的是問句。
郤至是外交部長嘛。
攻城需要讓來自列國的軍隊參與,自然需要郤至出麵協調。
能夠猜到列國對於派出部隊攻城會很抗拒,這就很考驗郤至該怎麽做了。
有鑒於郤氏對列國的威懾力,郤至肯定能夠將事情辦成,區別在於又吸引了列國多少仇恨。
在得罪人方麵,反正郤至曆來不在乎。
“能夠讓他們主觀意識上願意接受,比逼迫的方式更重要。”樓令用膝蓋都能想出郤至會態度極其強硬地對列國要求,幹脆先對郤至提出了要求。
郤至皺眉說道:“那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可以跟他們講,攻下‘湛板’之後,戰利品的分配按功勞進行。”樓令說道。
提到戰利品的分配,郤至立刻知道該怎麽做事了。
貪婪的人,他一旦願意利益均沾,會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列國君臣看到郤至願意根據功勞平分戰利品,他們會認為這是在應對郤氏上取得一次勝利。
中行偃見證樓令與郤至的溝通,萬分感慨的想道:“也就是上軍將勸得動中軍佐了。”
誰不知道郤至有多麽貪婪呢?
讓一個貪婪的人聽勸,一定是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可不光是源於交情。
在後麵,各個家族會派人過來讓樓令領導。這些人擔負的是負責協調的角色。
最重要的任務肯定是樓氏的人來負責,他們直接領導樓氏以及來自各個家族的匠人,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打造出一批攻城器械。
“每一個家族的匠人負責一部分,最後將打造好的部件進行組裝。這樣的作業,他們隻是負責其中的一部分,無法掌控所有打造的步驟,無從進行模仿。”林姒攤開來講。
這是什麽?其實就是流水線作業。
因為要提高效率,樓氏肯定需要給各個家族提供做事的工具。這些就很難免會被昧下一批了。
不過,樓令並不是多麽在乎。
同樣一種工具,使用不同的材料,別看造型一樣,實際上就是兩種工具。
拿機床的刀片來說,不同材料做成的刀片,能是一迴事嗎?肯定不是一迴事的嘛!
所以了,各個家族獲得了樓氏的工具,他們在冶金上沒有取得突破,使用青銅來模仿並製作出的工具,效用上還是比不過。
冶金配方以及相關技術,才是樓氏需要嚴防死守的那一部分。
“我們攜帶的各種床弩數量不多,需要趁機打造一批嗎?”林姒問道。
像是攻城塔、雲梯、投石車這種大型器械,一般就是要用的時候再臨時進行打造,要不然帶著會拖慢行軍的速度。
樓氏有各種弩,稱得上大型的便是床弩了。
床弩之中最大的家夥是三弓弩,款式可以往北宋靠。
樓氏對單兵弩的製造數量一直在增加,今次出動一個“師”納賦,攜帶的各種單兵弩數量卻是達到五千部之多。
當然,樓令可沒有想過淘汰弓,隻去使用弩。
這麽說吧,訓練一個弓兵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訓練一名弩兵三天就夠了。
可是,弩有弩的優越性。
不代表弩出現之後,弓就會變得一無是處。
弩最大優越性就是小孩子拿起來扣動扳機就能發射。
然而,哪怕是掌握弓需要更長的時間用來進行訓練,它仍然不可能被淘汰。
不是造價或工時的問題,一張弓的造價肯定比一部弩便宜,使用工時也是弩比較長。
問題在於,以目前的工藝來說,弓的精度比弩高;並且有另外一點,弓的射速比弩快。
所以說了,弓兵和弩兵最好是混合使用。
樓令很忙,不止忙著安排器械的打造和調配,也要進行調兵遣將,更需要與成氏進行聯係。
“成豹拒絕了?”樓令試圖與‘湛板’守將溝通,沒有達成目的。
鄭國可以有大批貴族投奔晉國,為什麽在楚國混得極差的成氏不行呢。
同為若敖氏後裔的鬥氏和成氏,他們當前在楚國幾乎沒有發揮空間,尤其是鬥氏仍在受到針對。
成氏倒是沒有被清算,隻是他們自己嚇破了膽子,以至於在成嘉之後,沒有成氏族人擠上楚國的高端政治舞台。
“那就隻能硬打了。”中行偃其實對樓令想要招降成氏守將,覺得很是異想天開。
鄭國是鄭國。
楚國是楚國。
雖然成氏是落魄了沒有錯,但他們是楚國的公族啊。
這麽說吧,楚國兵臨城下之後,一樣不可能成功招降卿位家族的族人。
現下會毫無負擔投向的群體,隻有那些跟公室沒有血緣關係的貴族。
要是那些貴族一直是被壓迫和剝削的對象,有新的出路就會毫不遲疑地改換門庭。
鄭國大批貴族投奔晉國,他們得到了與之匹配的待遇,其實算是開了一個很壞的開頭,日後會被其他國家的貴族有樣學樣。
所以,列國對鄭國貴族成批投降,晉國進行了接收,他們在心裏恨得要死,也感到了極度的害怕。
“就是試一試,後麵還可以再試一試。”樓令認為要是能夠成功吸納成氏,一定可以成為未來針對楚國的大殺器。
中行偃其它可能不懂,吸納他國公族再善加利用可就太懂了。
申巫臣帶著夏姬逃亡,便是荀林父力主進行庇護。
目前各個家族的家主做了什麽,認為是一個好主意,他們會進行特別的記錄,用來提供子孫後代進行借鑒。
這就不難理解中行偃得知樓令想做什麽,立馬就判斷出價值了。
“對樓氏之主來說,各個家族還有獨門秘笈嗎?”中行偃心中無比感慨和忌憚。
中行偃所知道的情況是,樓氏並非模仿韓氏,甚至是樓氏後來居上超過韓氏,導致韓厥開始針對樓氏,也是韓氏滅亡的主因。
哪怕不是窺探的形勢下竊取技術,實力不如人仍然是取死之道。
誰讓樓氏變得比韓氏強呢?自然是韓氏被一腳踹進曆史長河,成為一個符號了。
自從安排打造攻城器械,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天。
普通的梯子和盾車打造出了不少,攻城塔隻完成了兩座,雲梯則是有四台。
正在北上的楚軍,他們已經到了“鄢”這個地方,距離“湛板”大概還有十三天的路程。
那個“鄢”是位處漢水中遊的一座城池,並不是鄭國境內的那個“鄢”。
目前有太多的地方重複,比如叫“呂”的地方就不下於六個,大一統之後會慢慢更名,原因是政權歸一,便於辨別哪是哪。
攻打“湛板”本就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的情況發生,等於樓令需要在北上的楚軍抵達之前將“湛板”拿下。
“城內守軍不低於五千,大半是成氏的武裝,剩下則是周邊各家族擠進去避難拚湊而成。”中行偃說道。
這些消息是聯軍展開軍事行動,清掃了周邊的村莊,從抓捕到的一些楚國貴族獲知。
別以為五千守軍很少,要看城池到底有多大。
要是像兩漢或李唐時期的長安,隻有五千守軍當然會顯得很少。那是因為兩漢和李唐時期的長安占地麵積超級廣。
“湛板”是一座四周邊長約六裏的城池,五千守軍的數量就顯得比較多了。
從軍事的角度去看,五千守軍足夠讓“湛板”變成一座到處有士兵把守的城池。
麵對這樣的情況,想要偷雞耍滑顯然不容易,守軍拒不投降為前提,隻能是采取硬攻。
“三天後,攻城塔能夠達到八台,雲梯增加到十六台。”樓令看著中行偃繼續往下說道:“先期的攻城部隊,我的決定是大部分安排中小家族以及齊軍、宋軍、衛軍,由他們先行試探城防部署。”
中行偃對攻城非常陌生,很難給出有用的意見,聞言當然是點頭。
“那也是在麻痹守軍。精銳部隊要做好隨時進攻的準備,爭取一波次破城!”樓令強調這一點。
中行偃還是點頭,心裏想道:“也隻有樓氏之主有條件集中各個家族的精銳,我家、郤氏、範氏、邯鄲氏都不具備這樣的可能性。”
那是由其他人去做,各個家族害怕精銳被坑沒了。
樓令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次數不少,暫時沒有坑過哪一個家族的部隊,事後進行戰利品分配也相當公正,信譽度方麵可以說極高。
“三天後攻城?”中行偃問道。
“不。”樓令搖頭說道:“明天就展開攻城。”
中行偃愣了一下,說道:“原來中軍佐是在忙碌這事。”
擔負資源調配的中行偃一樣非常忙碌,有太多的雜事牽絆,導致出現了信息隔絕,並不是樓令故意隱瞞。
前期是試探,也是在麻痹守軍,不用投入特種攻城器械。
翌日。
早就得到命令的參戰部隊用過朝食就出營列隊,整頓好隊形向“湛板”逼近。
聯軍的動作那麽大,沒有可能瞞住“湛板”的守軍,隻是對於他們來講也算是事出突然。
畢竟,聯軍來了好一段時間,長期以來並沒有實施攻城。
“有點多啊!”成豹站在北麵城牆張望,僅是進入他視野範圍的聯軍數量就不低於一萬。
那隻是一麵城牆之外的敵軍數量,其它三個方向也有敵軍在逼近。
沒有多久之後,成豹接到匯報,說是聯軍出動至少四萬的大軍,每一麵城牆之外都是一萬左右。
“四麵一起展開攻擊?”成豹其實也是第一次打城池攻防戰,沒有太清楚的概念:“不是應該圍三闕一嗎?”
是的,以往爆發城池攻防戰,進攻方會刻意放空其中的一麵。
那可不是留出一條退路讓守軍逃跑,防止守軍在無處可逃之下拚命。
純粹就是執行古典軍事時代的規則,哪怕是正在進行戰爭,一樣允許城池中的人外出打柴以及收集其它物資。
不想守軍抱著必死決心守城而執行圍三闕一,那是比較久遠之後的年代了。
在聯軍過來之後,由於列國君臣還是抱著舊思想,並未對“湛板”實施封鎖。
可是“湛板”的軍隊或黎庶也沒有玩命收集城外的物資,用正常的心態在過自己的小日子。
今天,就是在今天,樓令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聯軍對“湛板”實施了合圍,並且是不給“湛板”留出一個可用於進出的通道。
戰事沒有爆發之前,成豹得知進出口都有聯軍盯著,足足愣了一刻鍾才反應過來,說道:“我們必須要玩命了。”
從這裏來看,成豹的反應比列國君臣都要快,得知完全被封鎖的信息,一下子就知道戰爭的烈度會很高。
“攻城嗎?”郤至肯定是要過來。
樓令事先就沒有指望各部參戰軍隊的動作能夠有多快,下令到完成合圍耗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算是符合預期了。
“攻城!”樓令下令。
旗手和鼓手得到命令,用不同的方式釋放信號。
刹那之間,曠野之上鼓聲被喊殺聲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