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遠的,一股臭味撲麵而來,滿院狼藉之象,鍬鎬犁鋤都橫七豎八的躺著,蒼蠅“嗡嗡”的一湧而出,像是一群馬蜂,地上更是無法下腳,貓糞狗屎比比皆是,臭氣直衝霄漢。幾個孩子赤裸著上半個身子,手臉俱黑,鼻涕過河,亂蓬蓬的頭上滿是跳蚤,馬瘦的一鞭子打下去就起不來了,豬也餓得你給它吃大米飯它都沒起來,臉哼哼的勁兒都沒了,兆範端著酒杯,,對著空氣喊:“喝,一醉方休,”說完就一跟頭栽倒了。美俠為此深深自責,她臨走前就沒想到會有這麽多的事兒。當她懷著歉疚的心情進了門兒後,發現事情並沒像她想得那樣一塌糊塗。隻是略微亂了點兒,孩子們挺好,雖不如原來幹淨,卻也比先前想象的幹淨得多。兆範正給孩子洗著褲衩,見了美俠,嘻嘻的笑了,“你打哪來?”“娘家來唄,看樣子你是想開了,想開了就好!”兆範說,“大妹子,你說的啥亂七八糟的,我咋不明白呢?”美俠被這句話問愣了,兆範管她叫“大妹子”,還說自己說得亂七八糟的啥東西,一尋思,八成在跟自己開玩笑呢,即便是開玩笑,這變化也太大了,美俠盯著兆範看,兆範說,“大妹子兒,你老盯著我幹啥?”美俠愣了,說,“小林補迴來了,放她姥姥那兒了。”她等著看兆範的反應。兆範說:“小林是誰?你兒子,放她姥姥家幹嘛,為啥不好好在家跟爹媽待著啊!”美俠心想,莫不是瘋了,怎麽說出這般的胡話。連媳婦閨女都不認了。美俠憋不住了了,“不用裝了,你莫不是想離婚吧,你說!”兆範立了起來,顯出驚訝的神情,問,“離婚?跟誰離?啥叫離婚?”美俠扭頭跑了出去,心砰砰直跳,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怎麽會變成這樣?她跑去問鄰居,鄰居說十幾天前兒他還整天抱著個酒葫蘆,天天喝得酩酊大罪,夜夜唱著胡歌,醉生夢死的。一天忽然好了起來,酒也不喝了,歌也不唱了,也開始收拾院子,下地幹活了,隻是古古怪怪的,見了誰都是笑,不說話,好像是一夜間變成了陌生人。落落說,兆範有一天半天在房上喝酒,不知怎麽就摔了下來,醒過來時就這樣了。他,得了失憶症兒。
美俠失落地走進屋,兆範說:“大妹子,我想起來了,咱倆從前就認識,你看我們家的紙(相片)上,有咱們倆,湊得還挺緊的。”美俠苦笑了一聲,孽緣哪!“我是你媳婦!”“媳婦?媳婦是啥?”第二天一早兆範感歎說:“有媳婦真舒坦。”然後扛著鋤頭往地裏去了。
無論如何,得了失憶症,也比他整天抑鬱寡歡,醉生夢死的好。除了小林是壞人外,其他的人和事兒他通通都不記得了。每天的事兒就是下地,吃飯和睡覺,美俠說什麽就是什麽,說太陽是方的,太陽就是方的,月亮是扁的,月亮就是扁的。她把一切能引起兆範迴憶的東西都改了模樣。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相安無事,美俠也時常想起婆婆來,因為有時耳根子確實閑得無聊,還真想找個人來嘮叨自己。當然也會想起慧芳,那個賢良淑德,深懂治家之道的小姑,如今她總算如小姑所說,成了賢妻良母,純粹是陰差陽錯,她不禁笑出聲來。偶爾有時兆範會問起前事,她就像老太太糊弄孫子一樣瞎編一套,既不貼邦也不靠譜,把兩人描繪得跟實際差了十萬裏去了,兆範一點兒也記不起來。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十年過去了,落落已經由一個瘦小的黃毛孩兒長成了一個強壯的小夥子,已經考上了中專。兆範也由原來頂天立地直著腰板兒的漢子,變成了一個駝背的螺旋腿漢子。美俠的臉上也被流逝的歲月劃得一道一道兒的。小海已經十四歲了,上了中學,馴兒已經十一歲了,上三年級了,聰明而淘氣。
有了孩子的四季,別有一番趣味兒。
春天南燕北歸,冰消雪融,大地複蘇。東風拂著孩子們的風車,苦麻菜抽出綠葉來,馴兒剜迴苦麻菜來,說:“你聞聞多香!”地裏,馬拉犁來迴來去地走,空氣中又傳來了新翻泥土的氣息。十六年啦!土還是這麽新鮮!捧起一把聞一聞,讓她舍不得放下。鳥兒們也迴來了,有花頭頂的花豆瓣,有紅頭頂的紅纓子,有藍翅膀的藍鳥,還有許許多多的好看的,難看的,叫不上名字來的。打鳥是東孩子們的習俗,也是個強項。首先是先紮到秸杆堆裏,找有蟲子眼的,抽出來剝了,把蟲子拿出來,放進罐子裏。能抓的一天能抓一罐瓶子。可別小瞧這蟲子,對於鳥兒來說絕對是美味佳肴。然後就是做夾子,兩邊是簧,中間是支棍,竹子做的,河北稱之為老鼠夾子。小海和馴兒他們哥倆共三十盤夾子,到麥田裏野甸上,河邊哪有鳥兒就在哪兒下夾子,把繩兒扒開,下上蟲子,支好,趕上奸點兒的鳥兒,要用土埋滿盤,碰上傻的,壓根不用埋。下好了夾子繞到後邊去,吹著口哨,慢慢地攆著它們的。鳥兒們邊走邊吃,當他們發現美食等著它們的時候。頭皮一熱,就上了當了。多的時候,一盤能打二十多隻。緊一點兒的夾子會把鳥的脖子夾斷,鬆了一點兒的或許能留活口,圈在籠子裏養起來。死的就剝了毛,在野地裏找些枯枝子,用鐵杆串起來燒著吃。也有時候,拿迴來家來讓美俠用油炸著吃。
春天的第二件趣事兒便是上樹擰響兒和棶榆錢兒。等到楊樹抽芽後半個月,正是擰響的好時候,掰下一根小枝子,撅去兩頭兒,把中間逐次擰了,把中間的莖抽出來,剩下的皮用小皮切齊了口兒,片去口表層的皮,響兒就做成了,吹起來“嗚嗚”的響,像是有人在老遠的地方吹號角。光會作響兒還不夠,還得看誰做的新,誰做的奇。有些孩子能把手指那麽粗的枝幹都擰成響兒。在村裏來迴地顯擺,在家吹完再到學校吹,吹到嗓子啞了為止。更有甚者以長取勝,割個一米多長的條子,恨不得這邊吹完半年才能聽見那邊響,而且還要駕人扛著,要不就折了。有些人還能用它吹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黃土高坡》。正是這響兒吹鼓了孩子的腮幫子,胸膛和童年時代。說到棶榆錢兒,那可是個美事兒,大門口外有棵大榆樹,往年那榆樹錢都讓別人家孩子棶了去,美俠隻能望洋興歎,現在好了,有了自己的兒子了。這馴兒著實厲害,爬到大樹尖上去折枝子,這棵大樹長了三四十年,少說也得有個六七十米高,美俠在下邊喊,“下來,快下來。”下來的都是掛滿著榆樹錢兒的枝子,從早上到晌午,美俠的頭都仰得僵了,眼睛也刺得直流淚,樹下堆了厚厚一層榆枝,馴兒才從樹上緩緩地下來,衣服、褲子都被掛得稀爛,手也破了皮。美俠狠勁兒地踢馴兒,邊踢邊哭,馴兒隻是乖乖地讓她踢,踢完揉揉屁股就跑了。隨手也得彎腰提拉上兩根枝兒,用手擼了,大口大口地嚼著,笑了,那種笑容在一生中都是最燦爛的。晚飯自然是榆錢兒疙瘩湯,誰都能比平時多吃上一碗,美俠總是這時才說,還是咱們馴兒本事。
春天就是這樣,讓孩子們臉紅。
夏天來的第一件事兒,該是跟水有關的。洗澡、撈魚、串青蛙。東北的河是泥河,魚和青蛙自然少不了。在河北的些許地方撈魚用小網,馴兒他們幾個可不是,他們用兩米高的大人用的網,一邊三個人,人走在淺水的地方,網沉,他們就慢慢地拉,好歹十幾分鍾也能拉到頭兒,這一網下來,鯉子、鰱魚、泥鰍、蝦米、河蚌、水蠍子、水藻多得是了。幾個小子檢查一下身上有沒有螞蟥,然後就開始工作。把大魚小魚分開,蝦米、河蚌分開,蛤蟆自然是上岸就跑了。把大魚去了鱗,扒了膛,在膛裏放了些許鹽和油,串在釘子上,放在木架上用火烤著,有人去七隊的麥子地裏偷來了麥子,放在火裏燒。他們在河北邊兒的一樹林兒下搭了一帳篷,還配了座席,也還分出個三六九等。有皇上,有大臣,有小兵卒。可等到吃東西的時候大家就平等了。趕上東西不夠,兩人爭一塊肉的時候,就石頭、剪刀、布,誰勝歸誰。等到吃完了,躲在樹蔭下懶洋洋地睡上一覺。一旦閑的無聊,他們就該幹夏天的第二件趣事兒了,那就是,騎馬,打“野雞”。這群小家夥都是出來給家裏放馬的,一人騎著一匹大馬跑到鄰村兒邊上,看左右無人,便撿箭將野甸上覓食的雞一箭射死,拾起後便揚長而去,迴到帳篷裏,開始吃他們所謂的“野雞”,不過他們吃雞的方法有些個別。先把雞在火上烤個七分熟,然後用黃土泥裹上,挖個小坑兒放下去,埋上,上麵放些炭火,等到不費力氣香味兒就飄進鼻子的那一刻,大家就開始搶了。到吃完的時候,趴河邊一照,一副大花臉。有些時候,他們也用同樣的招招術去偷甜高粱稈子迴來嚼,趕上不甜的他們扔地上曬著,留著幹了後當引柴。等他們兩件事都玩不轉的時候,他們隻要去河邊串蛤蟆,他們用錘子把鐵絲的一頭兒打扁了,然後用石頭磨出個鋒利的尖兒,插在一根長棍子上,便成了。串蛤蟆的時候,要先慢後快,下杆時要慢,串時要快。好的時候一小時能串二十多隻,他們可不吃肉,隻吃大腿。先把青蛙摔死,然後取下兩隻後腿,剝了皮上了鹽,架上火上一烤相當美味。先吃幹的實在口幹,於是他們又打起了西瓜地的主意。一般的瓜地左右都是玉米地,隻有一人看守。他們便派倆人兒先去偷,故意被那人發現,而後把他引開,這邊十來個家夥一人兒抱著一個跑了,迴去後,他們也驕傲地說,這招兒叫調虎離山。他們也有失手的時候,就是引開人的被人抓了,或者一不小心摸上條蛇,那樣他們又相互安慰著說,勝敗乃兵家常事。
秋風一到,北雁南飛。這些美事兒都不行了。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雨越涼,蘑菇長得就越歡。東北多林,樹木的枯樹枯葉也沒人要,年久日深,腐爛了,秋雨一澆,蘑菇到處都是。馴兒這一群小孩兒,一人兒拎一籃子,都往後邊森林裏跑。幸運的話,一會兒就能采滿,若是幸到極點兒的話還能撿到苞蘑,聽大人說是國家的幾等保護珍惜品種,可他們不管這些。在采蘑之前,便是偷蘋果,用的伎倆也無非就是調虎離山,同樣有失手的危險,就是虎沒掉去,倒被狗攆了。
冬天裏,北風唿嘯來,高天飛白雪。天地一色,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孩子們穿著厚厚的衣服,坐著狗拉的雪橇上學迴家。等河上結了冰,可以劃著冰車在河麵上幹仗,玩得累了就拿著洋鎬把冰鎬個大窟窿,人跳下去,用鐵鍬鏟魚,上麵的人一看桶滿了,高興的一口氣兒跑到家,才想起來,同伴還在水下,忘了拉他上來了。再迴到家才想起來,鍁丟在冰下了。冬天要想吃點兒天上飛的不容易,隻有麻雀了。還得趕上下了雪,麻雀找不著吃的的時候。在門口掃開一片雪,撒上一把高粱,用木棍支個草篩子,用繩子綁在棍子的下頭兒,等鳥兒進了篩子,繩子一拉就罩住了。但這個效果太差,都是以前的老法子,馴兒他們有新招兒。用眼小的網罩在秸杆堆上,當然是晚上,然後故意製造聲勢,讓麻雀受驚兒驚慌落網。說到底兒,產量也是有限,大家隻是取個樂兒。實在閑的無聊的時候,在家圍著火盆嘮嗑,一聽說誰家的鵝丟了,就又來了勁兒。馴兒、小海等許多的小孩兒沒人騎一匹大馬,直奔郭家墳兒,隻有那兒有狐狸。狡猾的狐狸在墳裏亂倒,倒了四個出口。洞口還有零星的鵝毛,大家把每個洞口都放進了樹枝和枯葉,給一把火,並用人在洞口把著,一人一個洞口,手裏都拿著棍子,等狐狸熏得要死的時候,就會從洞口突圍,可從來都逃不過小家夥們的棍子。至於狐狸皮,還要用石頭,剪刀,布的原方法來決定歸誰所有。要說冬天裏最高興的事還是過年,既有鞭炮放,又有年豆包吃,好的時候還能吃上糖葫蘆。一群孩子追著賣糖葫蘆的,流著口水。馴兒雖然十一了,糖葫蘆卻也未曾吃過幾迴。記得五年前,美俠花九分錢給小海他們哥倆買糖葫蘆的情景,一群流著大鼻涕的紅臉孩子都唆吮著手指頭。
美俠也有自己快樂的童年,而在這群孩子燦爛的微笑的眼神裏,卻有著她所看不到的快樂。孩子高興,她也高興。她不知道這是為何。孩子們放風車迷了眼後,她要給他們吹沙子,他們扒秸稈蟲時劃破手指,她用布給紮上,他們打鳥弄髒了鞋,她連夜就換幹淨的。他們上樹摘榆錢兒,褲子扯了襠,她連夜就縫出來。當螞蝗鑽進他們大腿的時候,她就是生用鞋底子把它打了出來。他們淘氣被狗咬後,她背著他們走二十幾裏路上縣裏打預防針。冬天他們因為貪玩兒弄濕了棉鞋,她拿在手裏頭用火盆子硬生生地把它烤幹。他們上桌子吃炸魚的時候,她還準備著豬食,孩子們還在上第四節課,她已經在準備著午飯,孩子們還在過年的喜慶中,她已經開始納起鞋綁子。她迴憶著,思量著,莫非這就是一個懂得治家之道的女人?她時常站在小姑的墳前,問這個問題。慧芳要活著該有多好,看看落落,看看馴兒,小海,看看這個家,再看看我,她想。她一定會笑,甜蜜的笑,說:“嫂子,你幹得真棒!”她陶醉在好的迴憶和想象裏了。
美俠失落地走進屋,兆範說:“大妹子,我想起來了,咱倆從前就認識,你看我們家的紙(相片)上,有咱們倆,湊得還挺緊的。”美俠苦笑了一聲,孽緣哪!“我是你媳婦!”“媳婦?媳婦是啥?”第二天一早兆範感歎說:“有媳婦真舒坦。”然後扛著鋤頭往地裏去了。
無論如何,得了失憶症,也比他整天抑鬱寡歡,醉生夢死的好。除了小林是壞人外,其他的人和事兒他通通都不記得了。每天的事兒就是下地,吃飯和睡覺,美俠說什麽就是什麽,說太陽是方的,太陽就是方的,月亮是扁的,月亮就是扁的。她把一切能引起兆範迴憶的東西都改了模樣。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相安無事,美俠也時常想起婆婆來,因為有時耳根子確實閑得無聊,還真想找個人來嘮叨自己。當然也會想起慧芳,那個賢良淑德,深懂治家之道的小姑,如今她總算如小姑所說,成了賢妻良母,純粹是陰差陽錯,她不禁笑出聲來。偶爾有時兆範會問起前事,她就像老太太糊弄孫子一樣瞎編一套,既不貼邦也不靠譜,把兩人描繪得跟實際差了十萬裏去了,兆範一點兒也記不起來。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十年過去了,落落已經由一個瘦小的黃毛孩兒長成了一個強壯的小夥子,已經考上了中專。兆範也由原來頂天立地直著腰板兒的漢子,變成了一個駝背的螺旋腿漢子。美俠的臉上也被流逝的歲月劃得一道一道兒的。小海已經十四歲了,上了中學,馴兒已經十一歲了,上三年級了,聰明而淘氣。
有了孩子的四季,別有一番趣味兒。
春天南燕北歸,冰消雪融,大地複蘇。東風拂著孩子們的風車,苦麻菜抽出綠葉來,馴兒剜迴苦麻菜來,說:“你聞聞多香!”地裏,馬拉犁來迴來去地走,空氣中又傳來了新翻泥土的氣息。十六年啦!土還是這麽新鮮!捧起一把聞一聞,讓她舍不得放下。鳥兒們也迴來了,有花頭頂的花豆瓣,有紅頭頂的紅纓子,有藍翅膀的藍鳥,還有許許多多的好看的,難看的,叫不上名字來的。打鳥是東孩子們的習俗,也是個強項。首先是先紮到秸杆堆裏,找有蟲子眼的,抽出來剝了,把蟲子拿出來,放進罐子裏。能抓的一天能抓一罐瓶子。可別小瞧這蟲子,對於鳥兒來說絕對是美味佳肴。然後就是做夾子,兩邊是簧,中間是支棍,竹子做的,河北稱之為老鼠夾子。小海和馴兒他們哥倆共三十盤夾子,到麥田裏野甸上,河邊哪有鳥兒就在哪兒下夾子,把繩兒扒開,下上蟲子,支好,趕上奸點兒的鳥兒,要用土埋滿盤,碰上傻的,壓根不用埋。下好了夾子繞到後邊去,吹著口哨,慢慢地攆著它們的。鳥兒們邊走邊吃,當他們發現美食等著它們的時候。頭皮一熱,就上了當了。多的時候,一盤能打二十多隻。緊一點兒的夾子會把鳥的脖子夾斷,鬆了一點兒的或許能留活口,圈在籠子裏養起來。死的就剝了毛,在野地裏找些枯枝子,用鐵杆串起來燒著吃。也有時候,拿迴來家來讓美俠用油炸著吃。
春天的第二件趣事兒便是上樹擰響兒和棶榆錢兒。等到楊樹抽芽後半個月,正是擰響的好時候,掰下一根小枝子,撅去兩頭兒,把中間逐次擰了,把中間的莖抽出來,剩下的皮用小皮切齊了口兒,片去口表層的皮,響兒就做成了,吹起來“嗚嗚”的響,像是有人在老遠的地方吹號角。光會作響兒還不夠,還得看誰做的新,誰做的奇。有些孩子能把手指那麽粗的枝幹都擰成響兒。在村裏來迴地顯擺,在家吹完再到學校吹,吹到嗓子啞了為止。更有甚者以長取勝,割個一米多長的條子,恨不得這邊吹完半年才能聽見那邊響,而且還要駕人扛著,要不就折了。有些人還能用它吹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黃土高坡》。正是這響兒吹鼓了孩子的腮幫子,胸膛和童年時代。說到棶榆錢兒,那可是個美事兒,大門口外有棵大榆樹,往年那榆樹錢都讓別人家孩子棶了去,美俠隻能望洋興歎,現在好了,有了自己的兒子了。這馴兒著實厲害,爬到大樹尖上去折枝子,這棵大樹長了三四十年,少說也得有個六七十米高,美俠在下邊喊,“下來,快下來。”下來的都是掛滿著榆樹錢兒的枝子,從早上到晌午,美俠的頭都仰得僵了,眼睛也刺得直流淚,樹下堆了厚厚一層榆枝,馴兒才從樹上緩緩地下來,衣服、褲子都被掛得稀爛,手也破了皮。美俠狠勁兒地踢馴兒,邊踢邊哭,馴兒隻是乖乖地讓她踢,踢完揉揉屁股就跑了。隨手也得彎腰提拉上兩根枝兒,用手擼了,大口大口地嚼著,笑了,那種笑容在一生中都是最燦爛的。晚飯自然是榆錢兒疙瘩湯,誰都能比平時多吃上一碗,美俠總是這時才說,還是咱們馴兒本事。
春天就是這樣,讓孩子們臉紅。
夏天來的第一件事兒,該是跟水有關的。洗澡、撈魚、串青蛙。東北的河是泥河,魚和青蛙自然少不了。在河北的些許地方撈魚用小網,馴兒他們幾個可不是,他們用兩米高的大人用的網,一邊三個人,人走在淺水的地方,網沉,他們就慢慢地拉,好歹十幾分鍾也能拉到頭兒,這一網下來,鯉子、鰱魚、泥鰍、蝦米、河蚌、水蠍子、水藻多得是了。幾個小子檢查一下身上有沒有螞蟥,然後就開始工作。把大魚小魚分開,蝦米、河蚌分開,蛤蟆自然是上岸就跑了。把大魚去了鱗,扒了膛,在膛裏放了些許鹽和油,串在釘子上,放在木架上用火烤著,有人去七隊的麥子地裏偷來了麥子,放在火裏燒。他們在河北邊兒的一樹林兒下搭了一帳篷,還配了座席,也還分出個三六九等。有皇上,有大臣,有小兵卒。可等到吃東西的時候大家就平等了。趕上東西不夠,兩人爭一塊肉的時候,就石頭、剪刀、布,誰勝歸誰。等到吃完了,躲在樹蔭下懶洋洋地睡上一覺。一旦閑的無聊,他們就該幹夏天的第二件趣事兒了,那就是,騎馬,打“野雞”。這群小家夥都是出來給家裏放馬的,一人騎著一匹大馬跑到鄰村兒邊上,看左右無人,便撿箭將野甸上覓食的雞一箭射死,拾起後便揚長而去,迴到帳篷裏,開始吃他們所謂的“野雞”,不過他們吃雞的方法有些個別。先把雞在火上烤個七分熟,然後用黃土泥裹上,挖個小坑兒放下去,埋上,上麵放些炭火,等到不費力氣香味兒就飄進鼻子的那一刻,大家就開始搶了。到吃完的時候,趴河邊一照,一副大花臉。有些時候,他們也用同樣的招招術去偷甜高粱稈子迴來嚼,趕上不甜的他們扔地上曬著,留著幹了後當引柴。等他們兩件事都玩不轉的時候,他們隻要去河邊串蛤蟆,他們用錘子把鐵絲的一頭兒打扁了,然後用石頭磨出個鋒利的尖兒,插在一根長棍子上,便成了。串蛤蟆的時候,要先慢後快,下杆時要慢,串時要快。好的時候一小時能串二十多隻,他們可不吃肉,隻吃大腿。先把青蛙摔死,然後取下兩隻後腿,剝了皮上了鹽,架上火上一烤相當美味。先吃幹的實在口幹,於是他們又打起了西瓜地的主意。一般的瓜地左右都是玉米地,隻有一人看守。他們便派倆人兒先去偷,故意被那人發現,而後把他引開,這邊十來個家夥一人兒抱著一個跑了,迴去後,他們也驕傲地說,這招兒叫調虎離山。他們也有失手的時候,就是引開人的被人抓了,或者一不小心摸上條蛇,那樣他們又相互安慰著說,勝敗乃兵家常事。
秋風一到,北雁南飛。這些美事兒都不行了。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雨越涼,蘑菇長得就越歡。東北多林,樹木的枯樹枯葉也沒人要,年久日深,腐爛了,秋雨一澆,蘑菇到處都是。馴兒這一群小孩兒,一人兒拎一籃子,都往後邊森林裏跑。幸運的話,一會兒就能采滿,若是幸到極點兒的話還能撿到苞蘑,聽大人說是國家的幾等保護珍惜品種,可他們不管這些。在采蘑之前,便是偷蘋果,用的伎倆也無非就是調虎離山,同樣有失手的危險,就是虎沒掉去,倒被狗攆了。
冬天裏,北風唿嘯來,高天飛白雪。天地一色,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孩子們穿著厚厚的衣服,坐著狗拉的雪橇上學迴家。等河上結了冰,可以劃著冰車在河麵上幹仗,玩得累了就拿著洋鎬把冰鎬個大窟窿,人跳下去,用鐵鍬鏟魚,上麵的人一看桶滿了,高興的一口氣兒跑到家,才想起來,同伴還在水下,忘了拉他上來了。再迴到家才想起來,鍁丟在冰下了。冬天要想吃點兒天上飛的不容易,隻有麻雀了。還得趕上下了雪,麻雀找不著吃的的時候。在門口掃開一片雪,撒上一把高粱,用木棍支個草篩子,用繩子綁在棍子的下頭兒,等鳥兒進了篩子,繩子一拉就罩住了。但這個效果太差,都是以前的老法子,馴兒他們有新招兒。用眼小的網罩在秸杆堆上,當然是晚上,然後故意製造聲勢,讓麻雀受驚兒驚慌落網。說到底兒,產量也是有限,大家隻是取個樂兒。實在閑的無聊的時候,在家圍著火盆嘮嗑,一聽說誰家的鵝丟了,就又來了勁兒。馴兒、小海等許多的小孩兒沒人騎一匹大馬,直奔郭家墳兒,隻有那兒有狐狸。狡猾的狐狸在墳裏亂倒,倒了四個出口。洞口還有零星的鵝毛,大家把每個洞口都放進了樹枝和枯葉,給一把火,並用人在洞口把著,一人一個洞口,手裏都拿著棍子,等狐狸熏得要死的時候,就會從洞口突圍,可從來都逃不過小家夥們的棍子。至於狐狸皮,還要用石頭,剪刀,布的原方法來決定歸誰所有。要說冬天裏最高興的事還是過年,既有鞭炮放,又有年豆包吃,好的時候還能吃上糖葫蘆。一群孩子追著賣糖葫蘆的,流著口水。馴兒雖然十一了,糖葫蘆卻也未曾吃過幾迴。記得五年前,美俠花九分錢給小海他們哥倆買糖葫蘆的情景,一群流著大鼻涕的紅臉孩子都唆吮著手指頭。
美俠也有自己快樂的童年,而在這群孩子燦爛的微笑的眼神裏,卻有著她所看不到的快樂。孩子高興,她也高興。她不知道這是為何。孩子們放風車迷了眼後,她要給他們吹沙子,他們扒秸稈蟲時劃破手指,她用布給紮上,他們打鳥弄髒了鞋,她連夜就換幹淨的。他們上樹摘榆錢兒,褲子扯了襠,她連夜就縫出來。當螞蝗鑽進他們大腿的時候,她就是生用鞋底子把它打了出來。他們淘氣被狗咬後,她背著他們走二十幾裏路上縣裏打預防針。冬天他們因為貪玩兒弄濕了棉鞋,她拿在手裏頭用火盆子硬生生地把它烤幹。他們上桌子吃炸魚的時候,她還準備著豬食,孩子們還在上第四節課,她已經在準備著午飯,孩子們還在過年的喜慶中,她已經開始納起鞋綁子。她迴憶著,思量著,莫非這就是一個懂得治家之道的女人?她時常站在小姑的墳前,問這個問題。慧芳要活著該有多好,看看落落,看看馴兒,小海,看看這個家,再看看我,她想。她一定會笑,甜蜜的笑,說:“嫂子,你幹得真棒!”她陶醉在好的迴憶和想象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