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之芳一驚,問:“稱霸天下?何以見得?”
傑書說:“耿精忠若是不想稱霸天下,那他為何在起兵之時雖然響應吳三桂,卻並不接受吳三桂之封號,而是自稱馬大元帥呢?”
李之芳說:“親王分析得有理。隻是如果真是這種原因的話,事情便難辦了!”
傑書笑道:“好辦。”
李之芳問:“怎麽好辦?”
傑書說:“隻要將最後結果告訴他即可。”
李之芳驚訝起來,說:“現在怎麽會知道最後結果?”
傑書笑道:“推測而已!”
李之芳問:“如何推測?”
傑書說:“事情的結局隻有兩種。”
李之芳說:“哪兩種?”
傑書說:“一種是我們平亂取得了勝利;另一種是漢人反滿取得了勝利。”
李之芳說:“確實隻能如此。”
傑書說:“無論是哪一種結果,耿精忠都不可能稱霸天下。”
李之芳想了想,說:“事情確實會如此!平亂取得了勝利,那是自不用說,耿精忠不能稱霸。若漢人反滿取得了勝利,那他勢必與吳三桂爭奪天下。論他之勢力,與吳三桂去爭奪天下是必輸無疑。”
傑書說:“所以,隻要我們對他陳述其中利害即可!”
李之芳問:“有沒有第三個原因?”
傑書說:“第三個原因便是盲從!”
李之芳越發驚奇,問:“盲從?”
傑書說:“因為吳三桂打著反清廷,複漢室之口號,使得天下漢人真的以為他在幹偉大事業而趨之若鶩。隻要我們告訴他,他們的反滿並不是什麽偉大的事業,隻能給百姓帶來疾苦即可!”
於是,他們按照所議之結果,給耿精忠寫信,陳述其中之利弊,讓人送去。果然不出康親王傑書所料,耿精忠立即宣布投降。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態度之堅決,立即反攻沿海的鄭經及廣東的尚之信。
耿精忠降了,尚之信隨即向清廷投降。
五、孔四貞勸降孫延齡
王輔臣投降,使反滿之力量,失去左翼之勢;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使反滿之力量失去右翼之勢。除了廣西桂林的孫延齡仍在與吳三桂一起反清之外,吳三桂幾乎陷入了孤立地位。
而此時的孫延齡卻也是有所動搖。
聽說王輔臣投降,孫延齡還覺得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聽說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他受到極大的震動。
當然,若不是其妻孔四貞勸說他,他也許不會那麽急著決定投降,也不會那麽快招來殺身之禍。
那日,孫延齡正在清理軍務要件,其妻孫四貞卻來了。孫延齡一見,暗驚。因為他知道自己妻子雖然出身於將軍之家,但頗守女人之本分,從不過問政治,更不用說軍務。所以,他不由自主地驚問:“這麽晚了,夫人來幹什麽?”
孔四貞也不言語,然後擇椅坐了,隻歎了口氣,並不說話。
孫延齡與妻子素來恩愛,見妻子如此,便知妻子心中有事,於是相問:“夫人有什麽事盡管對我說,何必唉聲歎氣呢?我們已是老夫老妻,難道還有什麽說不出口的麽?”
孔四貞說:“愚妾越來越覺得心裏不好受了!”
孫延齡問:“夫人為何不好受?”
孔四貞說:“愚妾自幼喪親,被孝莊皇太後收養成人。皇室中人從不把我當外人,像對待郡主一般對待我,可是,如今你卻跟著吳三桂在反清,叫我心裏不好受,麵子上也不好過!”
孫延齡說:“夫人勿憂!其實,家是家,國是國,家事與國事不可混為一談。”
孔四貞說:“夫君也是得過清廷之恩惠的,難道沒有一點愧疚之感麽?”
孫延齡說:“本將雖得過清廷之恩惠,但反清複明是漢人之大義,豈可因小恩小惠而失大義?”
孔四貞歎口氣說:“夫君受吳三桂之蒙蔽深矣!”
孫延齡問:“吳三桂何曾蒙蔽過我?”
孔四貞不答反問:“夫君真的以為吳三桂是在反清複明麽?”
孫延齡問:“難道不是這樣?”
孔四貞說:“隻要夫君用心想想,便可知其用心所在!”
孫延齡說:“夫人說來聽聽!”
孔四貞說:“滅明者是吳三桂,要興明者也是吳三桂,這是第一令人懷疑的地方。由此可見,吳三桂心中,覺得滅明與興明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使自己得到利益。而所謂興明與滅明隻不過是他借以騙人的幌子而已!”
孫延齡不敢相信地看著孔四貞,他想不到她會說出如此激烈的話來。他問:“夫人何以有此說呢?”
孔四貞說:“不是愚妾這麽說,而是事實上便是如此!”
孫延齡說:“夫人能否說得詳盡些?”
孔四貞說:“請問夫君,吳三桂起兵之初的口號是什麽?”
孫延齡說:“是反清複明啊!”
孔四貞說:“現在呢?”
孫延齡說:“逐韃虜,複漢室。”
傑書說:“耿精忠若是不想稱霸天下,那他為何在起兵之時雖然響應吳三桂,卻並不接受吳三桂之封號,而是自稱馬大元帥呢?”
李之芳說:“親王分析得有理。隻是如果真是這種原因的話,事情便難辦了!”
傑書笑道:“好辦。”
李之芳問:“怎麽好辦?”
傑書說:“隻要將最後結果告訴他即可。”
李之芳驚訝起來,說:“現在怎麽會知道最後結果?”
傑書笑道:“推測而已!”
李之芳問:“如何推測?”
傑書說:“事情的結局隻有兩種。”
李之芳說:“哪兩種?”
傑書說:“一種是我們平亂取得了勝利;另一種是漢人反滿取得了勝利。”
李之芳說:“確實隻能如此。”
傑書說:“無論是哪一種結果,耿精忠都不可能稱霸天下。”
李之芳想了想,說:“事情確實會如此!平亂取得了勝利,那是自不用說,耿精忠不能稱霸。若漢人反滿取得了勝利,那他勢必與吳三桂爭奪天下。論他之勢力,與吳三桂去爭奪天下是必輸無疑。”
傑書說:“所以,隻要我們對他陳述其中利害即可!”
李之芳問:“有沒有第三個原因?”
傑書說:“第三個原因便是盲從!”
李之芳越發驚奇,問:“盲從?”
傑書說:“因為吳三桂打著反清廷,複漢室之口號,使得天下漢人真的以為他在幹偉大事業而趨之若鶩。隻要我們告訴他,他們的反滿並不是什麽偉大的事業,隻能給百姓帶來疾苦即可!”
於是,他們按照所議之結果,給耿精忠寫信,陳述其中之利弊,讓人送去。果然不出康親王傑書所料,耿精忠立即宣布投降。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態度之堅決,立即反攻沿海的鄭經及廣東的尚之信。
耿精忠降了,尚之信隨即向清廷投降。
五、孔四貞勸降孫延齡
王輔臣投降,使反滿之力量,失去左翼之勢;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使反滿之力量失去右翼之勢。除了廣西桂林的孫延齡仍在與吳三桂一起反清之外,吳三桂幾乎陷入了孤立地位。
而此時的孫延齡卻也是有所動搖。
聽說王輔臣投降,孫延齡還覺得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聽說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他受到極大的震動。
當然,若不是其妻孔四貞勸說他,他也許不會那麽急著決定投降,也不會那麽快招來殺身之禍。
那日,孫延齡正在清理軍務要件,其妻孫四貞卻來了。孫延齡一見,暗驚。因為他知道自己妻子雖然出身於將軍之家,但頗守女人之本分,從不過問政治,更不用說軍務。所以,他不由自主地驚問:“這麽晚了,夫人來幹什麽?”
孔四貞也不言語,然後擇椅坐了,隻歎了口氣,並不說話。
孫延齡與妻子素來恩愛,見妻子如此,便知妻子心中有事,於是相問:“夫人有什麽事盡管對我說,何必唉聲歎氣呢?我們已是老夫老妻,難道還有什麽說不出口的麽?”
孔四貞說:“愚妾越來越覺得心裏不好受了!”
孫延齡問:“夫人為何不好受?”
孔四貞說:“愚妾自幼喪親,被孝莊皇太後收養成人。皇室中人從不把我當外人,像對待郡主一般對待我,可是,如今你卻跟著吳三桂在反清,叫我心裏不好受,麵子上也不好過!”
孫延齡說:“夫人勿憂!其實,家是家,國是國,家事與國事不可混為一談。”
孔四貞說:“夫君也是得過清廷之恩惠的,難道沒有一點愧疚之感麽?”
孫延齡說:“本將雖得過清廷之恩惠,但反清複明是漢人之大義,豈可因小恩小惠而失大義?”
孔四貞歎口氣說:“夫君受吳三桂之蒙蔽深矣!”
孫延齡問:“吳三桂何曾蒙蔽過我?”
孔四貞不答反問:“夫君真的以為吳三桂是在反清複明麽?”
孫延齡問:“難道不是這樣?”
孔四貞說:“隻要夫君用心想想,便可知其用心所在!”
孫延齡說:“夫人說來聽聽!”
孔四貞說:“滅明者是吳三桂,要興明者也是吳三桂,這是第一令人懷疑的地方。由此可見,吳三桂心中,覺得滅明與興明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使自己得到利益。而所謂興明與滅明隻不過是他借以騙人的幌子而已!”
孫延齡不敢相信地看著孔四貞,他想不到她會說出如此激烈的話來。他問:“夫人何以有此說呢?”
孔四貞說:“不是愚妾這麽說,而是事實上便是如此!”
孫延齡說:“夫人能否說得詳盡些?”
孔四貞說:“請問夫君,吳三桂起兵之初的口號是什麽?”
孫延齡說:“是反清複明啊!”
孔四貞說:“現在呢?”
孫延齡說:“逐韃虜,複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