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便哄笑起來,都罵馬寶粗鄙。
馬寶笑道:“馬某粗鄙,可是都是實在話。”
方獻廷卻說:“我的看法倒與馬將軍不同。”
馬寶問:“什麽不同?”
方獻廷說:“我認為皇上此時不會提出撤藩之事。”
吳三桂急忙說:“說說你的理由!”
方獻廷說:“現在的環境不利於皇上提出撤藩之事。”
楊珅忍不住說:“這是為何?”
方獻廷說:“此時朝廷不和,鼇拜與皇上之爭,朝中之人有目共睹。而我們正是在二者之間的力量,誰若得到我們的支持,力量的天平就會傾向於那一方。皇上身邊有能人,是不會在此情況下提出撤藩的!”
吳三桂讚歎道:“方兄的分析果然有道理。但是,我心中終究不踏實!因為分析畢竟隻是分析,不能代表事實。我想問大家,如何才能使我們變被動為主動!”
胡守亮說:“隻需用投石問路之計即可!”
吳三桂問:“如何投石問路?”
胡守亮說:“皇上心中到底是真想撤藩,還是假想撤藩,誰也不知!若想知道,隻有去試探了。”
吳三桂說:“你的意思是要我假言自願撤藩麽?”
胡守亮說:“還不能到這一步!如果讓皇上順水推舟,反而對我們不利!”
吳三桂問:“那麽,應該怎樣做呢?”
胡守亮說:“公子隻需假言年邁體弱,自請提出辭去總管雲、貴兩省之事即可。若皇上對公子信任,必不會應允;若皇上對公子已有疑慮之心,必會應允!到時候,公子該如何打算?再行定奪!”
方獻廷說:“方某認為此計有欠妥之處。”
吳三桂問:“有何不妥?”
方獻廷說:“方某尚未考慮周全,不敢言說。”
吳三桂說:“方兄但說無妨。”
方獻廷說:“方某擔心此舉不慎,反會授人把柄!”
吳三桂說:“方兄之言有理。”
楊珅說:“我倒覺得此言雖然有理,卻不能依之。”
吳三桂問:“那是為何?”
楊珅說:“如今之局勢,我們已處被動。即使不用投石問路之法,想必皇上也會對我們的心思能猜出一二。與其讓皇上琢磨來琢磨去,倒不如開誠布公地一試。雖然可能會授人把柄,但總勝過閃閃躲躲的過日子。”
胡守亮說:“楊將軍之言有理!”
馬寶說:“馬某是個粗人,總喜歡痛痛快快地真刀真槍的殺,不喜歡軟軟綿綿地假言假語地駁。”
吳三桂見眾人如此,恐傷了方獻廷的心,便問方獻廷:“方兄認為該怎樣?”
方獻廷笑了笑,有些難為情地說:“既然大家都是這般認為,公子依計行事便是。”
吳三桂想了想說:“好!就這麽辦!”說完,吩咐胡守亮執筆。
於是,胡守亮揮筆擬就奏章,內容如下:
臣受皇上所托,開藩雲貴,開府治事多年。本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臣近年來兩目昏瞀,精力日減,故請旨辭去總管雲、貴兩省事。特此上奏皇上。
吳三桂接過一看,說了聲:“好。”
四、康熙帝將計就計
看完吳三桂的奏章,康熙帝暗自吃驚。他的頭腦之中立刻轉過幾個念頭,是平西王已得風聲?還是偶然巧合?是平西王在投石問路?還是真心實意?
若在平時,康熙帝隻有將此奏章給四大輔政大臣去商議。但是,自索尼死後,康熙帝越來越覺得不能借重他們了。因為四大臣雖存其三,實餘其一。
於是,康熙帝又將索額圖召來商量。
康熙帝說:“我們還沒打草,蛇倒先驚起來了!”說後,將吳三桂的奏章遞給索額圖。
索額圖看了,一言不發。
康熙帝問:“你認為怎麽處置才好?”
索額圖不答反問:“皇上認為該怎麽處置呢?”索額圖不是不想迴答,而是誠心想考驗一下皇上。
康熙帝笑了笑,然後說:“朕想將計就計!”
索額圖心裏暗讚:好個將計就計!有氣魄。但他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問:“如何將計就計?”
康熙帝說:“平西王不是要提出辭去總管雲貴之事麽?朕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他。”
索額圖心裏感到欣慰:皇上一天天的在成熟。索額圖問:“皇上想過有什麽阻力嗎?”
康熙帝說:“要說阻力,必然來自於平西王自身!但既然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他們心中即使不同意,也無法對抗!”
索額圖問:“鼇拜會不會從中作梗?”
康熙帝說:“不會!因為,鼇拜與吳三桂雖然可以互相依存,卻並不希望對方強大!”
索額圖心想:皇上真是越來越長大了。索額圖想再試試康熙帝,便問:“這麽說來,皇上是想下旨免去吳三桂總管雲貴兩省的權力了?”
馬寶笑道:“馬某粗鄙,可是都是實在話。”
方獻廷卻說:“我的看法倒與馬將軍不同。”
馬寶問:“什麽不同?”
方獻廷說:“我認為皇上此時不會提出撤藩之事。”
吳三桂急忙說:“說說你的理由!”
方獻廷說:“現在的環境不利於皇上提出撤藩之事。”
楊珅忍不住說:“這是為何?”
方獻廷說:“此時朝廷不和,鼇拜與皇上之爭,朝中之人有目共睹。而我們正是在二者之間的力量,誰若得到我們的支持,力量的天平就會傾向於那一方。皇上身邊有能人,是不會在此情況下提出撤藩的!”
吳三桂讚歎道:“方兄的分析果然有道理。但是,我心中終究不踏實!因為分析畢竟隻是分析,不能代表事實。我想問大家,如何才能使我們變被動為主動!”
胡守亮說:“隻需用投石問路之計即可!”
吳三桂問:“如何投石問路?”
胡守亮說:“皇上心中到底是真想撤藩,還是假想撤藩,誰也不知!若想知道,隻有去試探了。”
吳三桂說:“你的意思是要我假言自願撤藩麽?”
胡守亮說:“還不能到這一步!如果讓皇上順水推舟,反而對我們不利!”
吳三桂問:“那麽,應該怎樣做呢?”
胡守亮說:“公子隻需假言年邁體弱,自請提出辭去總管雲、貴兩省之事即可。若皇上對公子信任,必不會應允;若皇上對公子已有疑慮之心,必會應允!到時候,公子該如何打算?再行定奪!”
方獻廷說:“方某認為此計有欠妥之處。”
吳三桂問:“有何不妥?”
方獻廷說:“方某尚未考慮周全,不敢言說。”
吳三桂說:“方兄但說無妨。”
方獻廷說:“方某擔心此舉不慎,反會授人把柄!”
吳三桂說:“方兄之言有理。”
楊珅說:“我倒覺得此言雖然有理,卻不能依之。”
吳三桂問:“那是為何?”
楊珅說:“如今之局勢,我們已處被動。即使不用投石問路之法,想必皇上也會對我們的心思能猜出一二。與其讓皇上琢磨來琢磨去,倒不如開誠布公地一試。雖然可能會授人把柄,但總勝過閃閃躲躲的過日子。”
胡守亮說:“楊將軍之言有理!”
馬寶說:“馬某是個粗人,總喜歡痛痛快快地真刀真槍的殺,不喜歡軟軟綿綿地假言假語地駁。”
吳三桂見眾人如此,恐傷了方獻廷的心,便問方獻廷:“方兄認為該怎樣?”
方獻廷笑了笑,有些難為情地說:“既然大家都是這般認為,公子依計行事便是。”
吳三桂想了想說:“好!就這麽辦!”說完,吩咐胡守亮執筆。
於是,胡守亮揮筆擬就奏章,內容如下:
臣受皇上所托,開藩雲貴,開府治事多年。本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臣近年來兩目昏瞀,精力日減,故請旨辭去總管雲、貴兩省事。特此上奏皇上。
吳三桂接過一看,說了聲:“好。”
四、康熙帝將計就計
看完吳三桂的奏章,康熙帝暗自吃驚。他的頭腦之中立刻轉過幾個念頭,是平西王已得風聲?還是偶然巧合?是平西王在投石問路?還是真心實意?
若在平時,康熙帝隻有將此奏章給四大輔政大臣去商議。但是,自索尼死後,康熙帝越來越覺得不能借重他們了。因為四大臣雖存其三,實餘其一。
於是,康熙帝又將索額圖召來商量。
康熙帝說:“我們還沒打草,蛇倒先驚起來了!”說後,將吳三桂的奏章遞給索額圖。
索額圖看了,一言不發。
康熙帝問:“你認為怎麽處置才好?”
索額圖不答反問:“皇上認為該怎麽處置呢?”索額圖不是不想迴答,而是誠心想考驗一下皇上。
康熙帝笑了笑,然後說:“朕想將計就計!”
索額圖心裏暗讚:好個將計就計!有氣魄。但他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問:“如何將計就計?”
康熙帝說:“平西王不是要提出辭去總管雲貴之事麽?朕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他。”
索額圖心裏感到欣慰:皇上一天天的在成熟。索額圖問:“皇上想過有什麽阻力嗎?”
康熙帝說:“要說阻力,必然來自於平西王自身!但既然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他們心中即使不同意,也無法對抗!”
索額圖問:“鼇拜會不會從中作梗?”
康熙帝說:“不會!因為,鼇拜與吳三桂雖然可以互相依存,卻並不希望對方強大!”
索額圖心想:皇上真是越來越長大了。索額圖想再試試康熙帝,便問:“這麽說來,皇上是想下旨免去吳三桂總管雲貴兩省的權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