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帝立刻反應過來,覺得索額圖話中有話,便反問:“你覺得有什麽不妥麽?”
索額圖說:“若是讓下部議議,再根據所議結果來定,皇上是不是會覺得更好些?”
康熙帝說:“朕不知其中有何差別!”
索額圖心中歎氣:皇上畢竟年輕了點,他說:“以皇上諭旨定奪此事,平西王必會對皇上有猜忌之心;若以大臣所議定奪此事,平西王必無話可說。”
康熙帝說:“此論甚高!隻是若群臣所議與朕心意不合,如之奈何?”
索額圖笑道:“皇上憨厚矣!”
康熙帝不解,問:“你何出此言?”
索額圖緩緩而說:“古往今來,隻有君驅臣動,豈可有臣違君心?皇上以為朝廷之中,群臣所議必是群臣之言麽?其實無一不是君主之言。皇上隻要透出些信息給他們,所議結果必合皇上的心意!”
康熙帝問:“這豈不是君在愚弄臣麽?”
索額圖說:“這是皇上自責之言!古往今來,一直如此,有哪個君主認為自己在愚弄臣子呢?”
康熙帝默然,不知如何與索額圖對答。
於是,康熙帝下旨讓下部議議。索額圖自然得到其中去周旋一番。
下部所議的結果是:同意平西王所請,其權下交。依照各省之例規,武官歸督撫管理,文官由吏部任命。
康熙帝根據所議結果擬旨下達。
吳三桂見旨之後,頓時氣得要昏倒過去。真是打蛇不成,反被蛇傷!自己本想投石問路去嚇嚇皇上,沒想到皇上來個將計就計順水推舟地剝奪了自己的權利!悔不該沒聽方獻廷之言,否則也不會授人把柄。
吳三桂思來想去,越想越氣。自己辛辛苦苦出生入死搏來的權利就這麽讓小皇帝剝奪了,說什麽也不甘心!想當年,自己馳騁沙場浴血奮戰之時,他康熙帝還不知在哪裏,如今倒騎到我吳三桂頭上作威作福了!
吳三桂氣了一陣,隻得打住。他知道: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再氣也無作用!隻有想法補救了。於是,他又將眾心腹召集起來。
眾將領早已聽到了風聲,所以來到藩王府後,都勾頭勾腦的傻坐著。尤其是胡守亮,他在深深地自責。他認為:若不是自己極力主張以投石問路之法試之,也不會有今日之惡果。
吳三桂見眾人都勾頭勾腦的,頓覺氣氛不對。雖然他心中也很氣,但他知道若如此下去,有百害而無一利。吳三桂便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尚未短刀相接,大家便如此氣餒。若是與敵真刀真槍的幹時,大家豈不要逃跑,剩下我孤王一個?”
吳三桂一句戲言將大家逗笑了。氣氛頓時活躍了許多。胡守亮自我檢討地說:“此事怪我!若聽方兄之言,也不會有今日之局。”
方獻廷趕快說:“胡兄快別如此說!你若這樣說,方某便無地自容了!其實方某也有責任!若是方某執意堅持,可能也不會出現此局麵。”
吳三桂笑道:“二位把責任都攬到了,將我這位主帥抬到一邊去了。”
眾人一聽,便轟笑起來。
吳三桂見氣氛完全活躍了,便虔誠地說:“其實,要說責任,數我吳三桂最大。但是,現在不是追究責任之時,因為追來追去,於事無補!各位若有誠心幫我,須再為我獻計獻策。”
馬寶喊道:“馬某倒有一計,不知行與不行?”
吳三桂笑著說:“你有何計?先說來聽聽。先別管它行與不行!”
馬寶說:“平西王可向皇上再將此權要來便是!”
眾人一聽,他出的竟是這種主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馬寶問:“各位何故發笑?”
吳三桂說:“權利怎麽能要來要去的呢?再說,此權是我自己提出不要的,現在又怎麽好出爾反爾呢?”
馬寶笑道:“平西王之言不對!如今這年頭要官要職的又不是你一人!許多官員明明想要權,卻偏偏扭捏作態地說不想要權。平西王為何不能也試一次?”
眾人又被馬寶的話逗樂了。
吳三桂正色地道:“別人能夠這樣,我吳三桂卻不能這樣!”
馬寶心裏卻不以為然。他心想:你平西王也不必矯情!你明明是怕失去權力,才向皇上請旨以投石問路的,與那些人有何區別?當然馬寶這隻是在心裏想,麵上卻絲毫不敢有所表露。
一直默不作聲的方獻廷突然說:“方某倒覺得馬將軍之計可行!”
眾人聞之,本要大笑。一見是方參將說的,便隻是認真地聽著。因為他們都知道方獻廷不是胡言亂語之人。
吳三桂奇怪地問:“方兄可是說馬將軍之計可行?”
方獻廷說:“正是!”
吳三桂問:“方兄何出此言?”
方獻廷說:“公子勿急。方某所言與馬將軍之計略有不同!”
吳三桂問:“不同在何處?”
方獻廷說:“馬將軍要公子去要,方某卻要別人幫公子去要。”
吳三桂更迷惑了,問:“誰幫我去要?”
方獻廷說:“雲貴兩省總督卞三元、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提督李本深幫公子去要!”
眾人一聽此言,皆齊聲稱妙。
馬寶說:“還是方參將有辦法!”
方獻廷說:“方某也是跟馬將軍學的。”
馬寶說:“不同呢,大有不同。”
楊珅問:“何處不同?”
索額圖說:“若是讓下部議議,再根據所議結果來定,皇上是不是會覺得更好些?”
康熙帝說:“朕不知其中有何差別!”
索額圖心中歎氣:皇上畢竟年輕了點,他說:“以皇上諭旨定奪此事,平西王必會對皇上有猜忌之心;若以大臣所議定奪此事,平西王必無話可說。”
康熙帝說:“此論甚高!隻是若群臣所議與朕心意不合,如之奈何?”
索額圖笑道:“皇上憨厚矣!”
康熙帝不解,問:“你何出此言?”
索額圖緩緩而說:“古往今來,隻有君驅臣動,豈可有臣違君心?皇上以為朝廷之中,群臣所議必是群臣之言麽?其實無一不是君主之言。皇上隻要透出些信息給他們,所議結果必合皇上的心意!”
康熙帝問:“這豈不是君在愚弄臣麽?”
索額圖說:“這是皇上自責之言!古往今來,一直如此,有哪個君主認為自己在愚弄臣子呢?”
康熙帝默然,不知如何與索額圖對答。
於是,康熙帝下旨讓下部議議。索額圖自然得到其中去周旋一番。
下部所議的結果是:同意平西王所請,其權下交。依照各省之例規,武官歸督撫管理,文官由吏部任命。
康熙帝根據所議結果擬旨下達。
吳三桂見旨之後,頓時氣得要昏倒過去。真是打蛇不成,反被蛇傷!自己本想投石問路去嚇嚇皇上,沒想到皇上來個將計就計順水推舟地剝奪了自己的權利!悔不該沒聽方獻廷之言,否則也不會授人把柄。
吳三桂思來想去,越想越氣。自己辛辛苦苦出生入死搏來的權利就這麽讓小皇帝剝奪了,說什麽也不甘心!想當年,自己馳騁沙場浴血奮戰之時,他康熙帝還不知在哪裏,如今倒騎到我吳三桂頭上作威作福了!
吳三桂氣了一陣,隻得打住。他知道: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再氣也無作用!隻有想法補救了。於是,他又將眾心腹召集起來。
眾將領早已聽到了風聲,所以來到藩王府後,都勾頭勾腦的傻坐著。尤其是胡守亮,他在深深地自責。他認為:若不是自己極力主張以投石問路之法試之,也不會有今日之惡果。
吳三桂見眾人都勾頭勾腦的,頓覺氣氛不對。雖然他心中也很氣,但他知道若如此下去,有百害而無一利。吳三桂便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尚未短刀相接,大家便如此氣餒。若是與敵真刀真槍的幹時,大家豈不要逃跑,剩下我孤王一個?”
吳三桂一句戲言將大家逗笑了。氣氛頓時活躍了許多。胡守亮自我檢討地說:“此事怪我!若聽方兄之言,也不會有今日之局。”
方獻廷趕快說:“胡兄快別如此說!你若這樣說,方某便無地自容了!其實方某也有責任!若是方某執意堅持,可能也不會出現此局麵。”
吳三桂笑道:“二位把責任都攬到了,將我這位主帥抬到一邊去了。”
眾人一聽,便轟笑起來。
吳三桂見氣氛完全活躍了,便虔誠地說:“其實,要說責任,數我吳三桂最大。但是,現在不是追究責任之時,因為追來追去,於事無補!各位若有誠心幫我,須再為我獻計獻策。”
馬寶喊道:“馬某倒有一計,不知行與不行?”
吳三桂笑著說:“你有何計?先說來聽聽。先別管它行與不行!”
馬寶說:“平西王可向皇上再將此權要來便是!”
眾人一聽,他出的竟是這種主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馬寶問:“各位何故發笑?”
吳三桂說:“權利怎麽能要來要去的呢?再說,此權是我自己提出不要的,現在又怎麽好出爾反爾呢?”
馬寶笑道:“平西王之言不對!如今這年頭要官要職的又不是你一人!許多官員明明想要權,卻偏偏扭捏作態地說不想要權。平西王為何不能也試一次?”
眾人又被馬寶的話逗樂了。
吳三桂正色地道:“別人能夠這樣,我吳三桂卻不能這樣!”
馬寶心裏卻不以為然。他心想:你平西王也不必矯情!你明明是怕失去權力,才向皇上請旨以投石問路的,與那些人有何區別?當然馬寶這隻是在心裏想,麵上卻絲毫不敢有所表露。
一直默不作聲的方獻廷突然說:“方某倒覺得馬將軍之計可行!”
眾人聞之,本要大笑。一見是方參將說的,便隻是認真地聽著。因為他們都知道方獻廷不是胡言亂語之人。
吳三桂奇怪地問:“方兄可是說馬將軍之計可行?”
方獻廷說:“正是!”
吳三桂問:“方兄何出此言?”
方獻廷說:“公子勿急。方某所言與馬將軍之計略有不同!”
吳三桂問:“不同在何處?”
方獻廷說:“馬將軍要公子去要,方某卻要別人幫公子去要。”
吳三桂更迷惑了,問:“誰幫我去要?”
方獻廷說:“雲貴兩省總督卞三元、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提督李本深幫公子去要!”
眾人一聽此言,皆齊聲稱妙。
馬寶說:“還是方參將有辦法!”
方獻廷說:“方某也是跟馬將軍學的。”
馬寶說:“不同呢,大有不同。”
楊珅問:“何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