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一坨竟被小曼陀羅一飲而盡。
小曼陀羅又休息了半日,隻覺身體並無大礙,便欲與小雕一同離開這血腥之地。起身撿起巨劍,迴頭看了一眼麵目全非的白蟒,心中甚是感慨,長長歎了一口氣,而後轉身便離開了。不想方走得數步,小曼陀羅隻覺身體燥熱難當,片刻之後便已是大汗淋漓,宛若瞬間迴到了三伏天一般。小曼陀羅一邊拿手擦汗,一邊心道,這炎河果然威力巨大,竟將此地烤得如此焦熱,定是此前自己身中白蟒寒毒,不能覺察,此刻寒毒一去,便不能抵擋炎熱了。想到這,便加快了腳步,欲盡快離開此地。
但愈是向前走竟是愈加酷熱難耐,未待行出數丈,小曼陀羅便隻覺汗水已被一陣強似一陣的湯熱蒸幹,整個人此刻便如同架在火上燒烤一般,但這種酷熱卻又不是來自外界,而是發自內裏,如同肚腹之中方吞下一方火炭,正嗞嗞啦啦的燒烤著五髒六腑,口中唿出的空氣便如揚起的塵土一般幹熱,不一會兒,小曼陀羅便覺頭暈目眩,雙腿一軟,人便摔倒在地。
小雕見小曼陀羅痛苦的倒在地上,不明就裏,焦急的揮著巨翅咆哮著。
如何會變成這般模樣?小曼陀羅心中納罕,此前自己被陰魂不散的寒毒折磨了三年有餘,今日寒氣一朝散去,本以為自己便要重生,再活一次生龍活虎的自己,卻不曾想,寒氣方散,湯熱又不期然突襲而來,到底是何處出了差錯?斷然不是天氣酷熱所致,那是蛇血?不會,白蛇吞食十餘條萬年寒冰蠶,體內早已被寒氣統治,何況津血運通全身,更是寒氣積聚熾烈之處,表麵雖被炎河水烘熱,但內裏卻寒氣熾盛,不減絲毫,那碗沸騰的蛇皮湯就可見一斑,如此,自己飲下如此之多蛇血,身體自當寒徹入骨。不能抵擋,此前自己脫離蟒口之後突然寒氣襲來而昏倒,當是此理。可此刻自己為什麽又會酷熱難當呢?是蛇膽?沒錯,肯定是蛇膽!小曼陀羅心中一動,此前因寒凍兒昏死,後來小雕已白蟒之膽喂食自己,自己果然便覺寒氣漸消……而後自己竟一口氣飲下了所有的蛇膽……定是蛇膽之故!小曼陀羅想到此處,心中稍定,這蛇膽本就是至陽大補之物,其性溫熱,加之白蟒近百年壽命的精華積聚,自當比一般的蛇膽溫補效力更甚。
然小曼陀羅仍舊失算了一層,這白蟒身受寒毒困擾近百年,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設法處置這寒毒,自然不自然的寒毒便漸漸積聚於雙角之中,使體內寒氣逐年遞減,最後便能上岸多時而不至於被凍僵,其實,還有一更重要的原因,乃是蛇體在逼運寒氣的同時,也在片刻不停息的吸聚著炎河的熱量,熱量終年於體內積聚,慢慢轉存於膽囊之中,數十年下來,至熱之膽囊。至寒之雙腳竟如白蟒體內的寒熱調配司,奇妙而絲毫不差的維係著白蟒不至於被凍死,亦不至於被燒傷,小曼陀羅吸食了大半蛇血,蛇血雖寒,但精華卻多半聚於雙腳,蛇血所餘之寒氣便隻有十之一二了,而後他一口氣飲下全部蛇膽,蛇膽總體雖不能盡數對抗白蟒體內寒毒,仍需不時借助炎河之熱,但大體也抵得寒毒十之七八,如今小曼陀羅以寒氣十之一二對抗十之七八蛇膽之熱,自然平衡頓失,熱氣驟然發作亦不足為怪了。
小曼陀羅雖不能盡皆參透此種奧妙,但他畢竟聰敏,立時便想起此前瘸腿之言,知道那白蟒之角乃是至寒之物,此刻自己酷熱難當,便掙紮著站起,跌跌撞撞的來到白蟒屍體處,未加停留,上前伸手將雙角攬入懷中。
那白蟒雙角本色玄黑,此刻卻早已覆蓋一層寒霜,四周繚繞著一層層寒氣,小曼陀羅方攬入懷中,便覺一股股涼爽之氣如和緩的溪流一般慢慢滲入體內,頓時便覺熱氣退縮,人也舒坦了些許。果然有效!小曼陀羅心中大喜,也顧不得眼前白蟒慘烈的死相,隻自顧自閉了雙眼懷抱了雙角一動不動。小雕先是擔憂煩躁,此刻見小曼陀羅平靜下來,自己亦鎮靜了許多,隻站在一旁,拿巨翅不停為燒的渾身湯熱的小曼陀羅打扇。
如此過了半日,小曼陀羅便覺體內的熱氣便漸漸消了,人也舒坦清爽了許多,心中便漸漸平靜了下來,心道“今日又撿迴一條小命”。再看看懷中的白蟒雙角,心道此後不知道熱氣會不會再發,不若今日砍了蟒角而去,以備後患。想到這,便自懷中掏出匕首,意欲齊根斬斷蟒角。
可沒想到,這蟒角竟堅硬無比,這把削鐵如泥的神兵利器切在蟒角之上,蟒角竟毫發無傷,連一絲印痕也未留下,小曼陀羅心中驚訝,不曾想這蟒角竟還如此堅硬,那匕首又試了數次,皆未能動的蟒角分毫。小曼陀羅無計,迴頭正見那柄躺在地上的黑色巨劍,“不知道它行不行,先前他可是連碗口粗的鐵鏈都一削而斷的。”念罷,起身撿了巨劍迴到蟒角處,高高舉起巨劍而後揮劍猛砍,“當啷”一聲巨響,小曼陀羅隻覺眼前一陣火光四射,嚇的小雕一陣驚叫,揮翅便欲逃飛。迴頭再看那蟒角依舊高高的矗立著,劍砍處仍是毫無損傷,再看巨劍,亦是完好無損。小曼陀羅又是一驚,“好堅硬的雙角,好一把巨劍!”
兩把削鐵如泥的利器都不能動的蟒角分毫,其堅硬但真令人匪夷所思。小曼陀羅最後無法,隻得拿匕首自蟒角根部一點點如刨數一般,把連在雙角之上的白蟒頭部一刀刀消去,最後隻留得兩隻黑角,再看白蟒的頭部,此時更加狼藉不堪,血肉模糊,骨肉混沌,再加上碩大的如同棟梁一般的身體,被小雕刨開的肚腹,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如此一條傳奇的生靈便就此隕滅了,小曼陀羅心生愧疚,便站定了身體,雙手一起,對白蟒深深的鞠了一躬,而後道:白蟒啊,你乃是天地靈獸,不期今日竟誤傷在我曼陀羅手中,惜哉!惜哉!
小曼陀羅不人卒睹,而後扯下身上一條布條,將雙角和巨劍背於身後,巨劍居中,雙角在側,滿滿當當的負於小曼陀羅背上,一眼望去竟甚是奇怪,小曼陀羅亦無心在意許多,招唿了小雕便欲尋路下山。
找尋了半日,果然在炎河畔正有一條岩漿流出凝固成石而直通山下之路,山勢雖崎嶇艱險,但小曼陀羅下山心切,亦顧不得許多,手腳並用,不多時,人便來到了山腳之下。隻見山下乃是一條峽穀,峽穀兩側高山對起,直入雲霄,一側是白蟒之山,另一側便是自己生活三年的高山,山穀之中一股怒水咆哮奔騰,生生不息,周圍茂林叢生,不見日月。小曼陀羅看了半日,定了定神,而後衝雙山一躬:曼陀羅我今日別過了,別了瘸腿,別了我的書室,別了大樹石桌,別了五座墳墓,嗬嗬嗬,想到墳墓小曼陀羅不禁笑了笑。
此刻小雕在空中盤旋,不時發出一聲嘶鳴,小曼陀羅抬頭看了一眼,喊道:雕兄,隨我一同看看山外麵的世界。說完轉身鑽進了密林之中。
從此,小曼陀羅負劍跨雕闖江湖,演義一場驚心動魄的江湖事。
(本書第一卷完)
小曼陀羅又休息了半日,隻覺身體並無大礙,便欲與小雕一同離開這血腥之地。起身撿起巨劍,迴頭看了一眼麵目全非的白蟒,心中甚是感慨,長長歎了一口氣,而後轉身便離開了。不想方走得數步,小曼陀羅隻覺身體燥熱難當,片刻之後便已是大汗淋漓,宛若瞬間迴到了三伏天一般。小曼陀羅一邊拿手擦汗,一邊心道,這炎河果然威力巨大,竟將此地烤得如此焦熱,定是此前自己身中白蟒寒毒,不能覺察,此刻寒毒一去,便不能抵擋炎熱了。想到這,便加快了腳步,欲盡快離開此地。
但愈是向前走竟是愈加酷熱難耐,未待行出數丈,小曼陀羅便隻覺汗水已被一陣強似一陣的湯熱蒸幹,整個人此刻便如同架在火上燒烤一般,但這種酷熱卻又不是來自外界,而是發自內裏,如同肚腹之中方吞下一方火炭,正嗞嗞啦啦的燒烤著五髒六腑,口中唿出的空氣便如揚起的塵土一般幹熱,不一會兒,小曼陀羅便覺頭暈目眩,雙腿一軟,人便摔倒在地。
小雕見小曼陀羅痛苦的倒在地上,不明就裏,焦急的揮著巨翅咆哮著。
如何會變成這般模樣?小曼陀羅心中納罕,此前自己被陰魂不散的寒毒折磨了三年有餘,今日寒氣一朝散去,本以為自己便要重生,再活一次生龍活虎的自己,卻不曾想,寒氣方散,湯熱又不期然突襲而來,到底是何處出了差錯?斷然不是天氣酷熱所致,那是蛇血?不會,白蛇吞食十餘條萬年寒冰蠶,體內早已被寒氣統治,何況津血運通全身,更是寒氣積聚熾烈之處,表麵雖被炎河水烘熱,但內裏卻寒氣熾盛,不減絲毫,那碗沸騰的蛇皮湯就可見一斑,如此,自己飲下如此之多蛇血,身體自當寒徹入骨。不能抵擋,此前自己脫離蟒口之後突然寒氣襲來而昏倒,當是此理。可此刻自己為什麽又會酷熱難當呢?是蛇膽?沒錯,肯定是蛇膽!小曼陀羅心中一動,此前因寒凍兒昏死,後來小雕已白蟒之膽喂食自己,自己果然便覺寒氣漸消……而後自己竟一口氣飲下了所有的蛇膽……定是蛇膽之故!小曼陀羅想到此處,心中稍定,這蛇膽本就是至陽大補之物,其性溫熱,加之白蟒近百年壽命的精華積聚,自當比一般的蛇膽溫補效力更甚。
然小曼陀羅仍舊失算了一層,這白蟒身受寒毒困擾近百年,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設法處置這寒毒,自然不自然的寒毒便漸漸積聚於雙角之中,使體內寒氣逐年遞減,最後便能上岸多時而不至於被凍僵,其實,還有一更重要的原因,乃是蛇體在逼運寒氣的同時,也在片刻不停息的吸聚著炎河的熱量,熱量終年於體內積聚,慢慢轉存於膽囊之中,數十年下來,至熱之膽囊。至寒之雙腳竟如白蟒體內的寒熱調配司,奇妙而絲毫不差的維係著白蟒不至於被凍死,亦不至於被燒傷,小曼陀羅吸食了大半蛇血,蛇血雖寒,但精華卻多半聚於雙腳,蛇血所餘之寒氣便隻有十之一二了,而後他一口氣飲下全部蛇膽,蛇膽總體雖不能盡數對抗白蟒體內寒毒,仍需不時借助炎河之熱,但大體也抵得寒毒十之七八,如今小曼陀羅以寒氣十之一二對抗十之七八蛇膽之熱,自然平衡頓失,熱氣驟然發作亦不足為怪了。
小曼陀羅雖不能盡皆參透此種奧妙,但他畢竟聰敏,立時便想起此前瘸腿之言,知道那白蟒之角乃是至寒之物,此刻自己酷熱難當,便掙紮著站起,跌跌撞撞的來到白蟒屍體處,未加停留,上前伸手將雙角攬入懷中。
那白蟒雙角本色玄黑,此刻卻早已覆蓋一層寒霜,四周繚繞著一層層寒氣,小曼陀羅方攬入懷中,便覺一股股涼爽之氣如和緩的溪流一般慢慢滲入體內,頓時便覺熱氣退縮,人也舒坦了些許。果然有效!小曼陀羅心中大喜,也顧不得眼前白蟒慘烈的死相,隻自顧自閉了雙眼懷抱了雙角一動不動。小雕先是擔憂煩躁,此刻見小曼陀羅平靜下來,自己亦鎮靜了許多,隻站在一旁,拿巨翅不停為燒的渾身湯熱的小曼陀羅打扇。
如此過了半日,小曼陀羅便覺體內的熱氣便漸漸消了,人也舒坦清爽了許多,心中便漸漸平靜了下來,心道“今日又撿迴一條小命”。再看看懷中的白蟒雙角,心道此後不知道熱氣會不會再發,不若今日砍了蟒角而去,以備後患。想到這,便自懷中掏出匕首,意欲齊根斬斷蟒角。
可沒想到,這蟒角竟堅硬無比,這把削鐵如泥的神兵利器切在蟒角之上,蟒角竟毫發無傷,連一絲印痕也未留下,小曼陀羅心中驚訝,不曾想這蟒角竟還如此堅硬,那匕首又試了數次,皆未能動的蟒角分毫。小曼陀羅無計,迴頭正見那柄躺在地上的黑色巨劍,“不知道它行不行,先前他可是連碗口粗的鐵鏈都一削而斷的。”念罷,起身撿了巨劍迴到蟒角處,高高舉起巨劍而後揮劍猛砍,“當啷”一聲巨響,小曼陀羅隻覺眼前一陣火光四射,嚇的小雕一陣驚叫,揮翅便欲逃飛。迴頭再看那蟒角依舊高高的矗立著,劍砍處仍是毫無損傷,再看巨劍,亦是完好無損。小曼陀羅又是一驚,“好堅硬的雙角,好一把巨劍!”
兩把削鐵如泥的利器都不能動的蟒角分毫,其堅硬但真令人匪夷所思。小曼陀羅最後無法,隻得拿匕首自蟒角根部一點點如刨數一般,把連在雙角之上的白蟒頭部一刀刀消去,最後隻留得兩隻黑角,再看白蟒的頭部,此時更加狼藉不堪,血肉模糊,骨肉混沌,再加上碩大的如同棟梁一般的身體,被小雕刨開的肚腹,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如此一條傳奇的生靈便就此隕滅了,小曼陀羅心生愧疚,便站定了身體,雙手一起,對白蟒深深的鞠了一躬,而後道:白蟒啊,你乃是天地靈獸,不期今日竟誤傷在我曼陀羅手中,惜哉!惜哉!
小曼陀羅不人卒睹,而後扯下身上一條布條,將雙角和巨劍背於身後,巨劍居中,雙角在側,滿滿當當的負於小曼陀羅背上,一眼望去竟甚是奇怪,小曼陀羅亦無心在意許多,招唿了小雕便欲尋路下山。
找尋了半日,果然在炎河畔正有一條岩漿流出凝固成石而直通山下之路,山勢雖崎嶇艱險,但小曼陀羅下山心切,亦顧不得許多,手腳並用,不多時,人便來到了山腳之下。隻見山下乃是一條峽穀,峽穀兩側高山對起,直入雲霄,一側是白蟒之山,另一側便是自己生活三年的高山,山穀之中一股怒水咆哮奔騰,生生不息,周圍茂林叢生,不見日月。小曼陀羅看了半日,定了定神,而後衝雙山一躬:曼陀羅我今日別過了,別了瘸腿,別了我的書室,別了大樹石桌,別了五座墳墓,嗬嗬嗬,想到墳墓小曼陀羅不禁笑了笑。
此刻小雕在空中盤旋,不時發出一聲嘶鳴,小曼陀羅抬頭看了一眼,喊道:雕兄,隨我一同看看山外麵的世界。說完轉身鑽進了密林之中。
從此,小曼陀羅負劍跨雕闖江湖,演義一場驚心動魄的江湖事。
(本書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