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督:三國始置都督和大都督,為領兵官,其中大都督為最高軍事統帥。
校 事:曹操臨時設置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禦史大夫:掌管彈劾、糾察的官員,其位僅次於丞相。
禦史中丞:禦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 軍:高級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禦史大夫之下。
督 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安南將軍: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安遠將軍: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兵曹掾: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於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漢武帝時,置八校尉領北軍,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門屯兵。東漢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國均置,為天子禁軍首領之一。
驃騎將軍:漢武帝始置,以霍去病為之,秩位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三國均置。
別駕從事:即別駕從事史,漢製,刺史屬吏之長,因跟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三國因置。
別部司馬:漢製,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別領營屬者稱為別部司馬,共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從事中郎: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為在長史、司馬下。
從事祭酒: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祭酒。
車騎將軍:漢製,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製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製。蜀置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大理:秦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長官。漢時改為大理。魏時為第三品,中二千石。黃初元年改為廷尉。吳亦如之。
大尚書:吏部尚書的別稱。魏晉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書為首曹,故稱大尚書。
大長秋:秦置將行,為皇後宮官。漢改為大長秋,秩二千石,職掌奉宣皇後命和引見給賜宗室外戚及充當皇後出行隨行,常為宦者任。三國因之。
東中郎將:秦郎中令屬官有左中郎將,漢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主輪番執戟宿衛天子。魏因置。亦作東中郎將。比二千石,第四品。吳蜀亦置。
東觀令: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東曹屬:漢製,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職稱掾,副職稱屬,皆比二百石。東曹副職吏員稱東曹屬。三國因之。
東曹掾:漢製,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東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為刺史,後主二千石長吏及軍吏的遷除。三國因之。
蕩寇中郎將:中郎將秦漢時即設有是官,為皇帝的宿衛侍從官。秩位次於將軍。東漢三國事名號漸多,各國自相署置。蕩寇之名僅吳有置,魏蜀未見。
蕩寇將軍: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為第五品。
督軍校尉:三國吳置,校尉在將軍和中郎將之下。
督軍從事:刺史、州牧之屬官,多稱從事史,分主各事。東漢末臨時設置屬軍事之從事史頗多
校 事:曹操臨時設置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禦史大夫:掌管彈劾、糾察的官員,其位僅次於丞相。
禦史中丞:禦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 軍:高級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禦史大夫之下。
督 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安南將軍: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安遠將軍: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兵曹掾: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於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漢武帝時,置八校尉領北軍,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門屯兵。東漢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國均置,為天子禁軍首領之一。
驃騎將軍:漢武帝始置,以霍去病為之,秩位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三國均置。
別駕從事:即別駕從事史,漢製,刺史屬吏之長,因跟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三國因置。
別部司馬:漢製,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別領營屬者稱為別部司馬,共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從事中郎: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為在長史、司馬下。
從事祭酒: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祭酒。
車騎將軍:漢製,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製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製。蜀置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大理:秦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長官。漢時改為大理。魏時為第三品,中二千石。黃初元年改為廷尉。吳亦如之。
大尚書:吏部尚書的別稱。魏晉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書為首曹,故稱大尚書。
大長秋:秦置將行,為皇後宮官。漢改為大長秋,秩二千石,職掌奉宣皇後命和引見給賜宗室外戚及充當皇後出行隨行,常為宦者任。三國因之。
東中郎將:秦郎中令屬官有左中郎將,漢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主輪番執戟宿衛天子。魏因置。亦作東中郎將。比二千石,第四品。吳蜀亦置。
東觀令: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東曹屬:漢製,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職稱掾,副職稱屬,皆比二百石。東曹副職吏員稱東曹屬。三國因之。
東曹掾:漢製,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東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為刺史,後主二千石長吏及軍吏的遷除。三國因之。
蕩寇中郎將:中郎將秦漢時即設有是官,為皇帝的宿衛侍從官。秩位次於將軍。東漢三國事名號漸多,各國自相署置。蕩寇之名僅吳有置,魏蜀未見。
蕩寇將軍: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為第五品。
督軍校尉:三國吳置,校尉在將軍和中郎將之下。
督軍從事:刺史、州牧之屬官,多稱從事史,分主各事。東漢末臨時設置屬軍事之從事史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