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許攸麵麵相覷,這怎麽迴事?
“幾時的事?”許攸隨即問道。(風雨首發)
“說是早上日出之後,探得鄴城步軍大舉出動往西去。”
許攸麵上越發陰沉,朱廣擁有優勢馬軍,步軍日出之後出動,那馬軍必定在拂曉之前就動手了,這是打突襲,攻其不備啊!
一念至此,對袁紹道:“鄴城雖然傾盡全力,但張燕此次出兵號稱十五萬,就算缺少訓練和器械,鄴城想擊敗他也沒那麽容易。”
袁紹不語,片刻後厲聲道:“傳令,多派哨騎,再探!隨時迴報!”說完這話,他立即傳召主要幕僚及高級軍官前來相商。
不多時,沮授、郭嘉、朱靈、高覽等文武官員相繼趕到。高幹把事情簡略一說,眾人都感吃驚。鄴城竟然在王師沒有出兵相助的情況下也傾盡全力進攻黑山軍?他們怎麽想的?
麵對部屬們的竊竊私語,袁本初不耐煩地問道:“有何高見說出來大家聽,何必私語?”
沮授有一段時間沒有得到主公“垂青”,大概他自己也察覺到了,因此主動道:“朱廣方死,對冀州軍的影響自不待言,這種情況下大舉進攻,就算偷襲得手,估計也占不到太大便宜。”
這話正合許攸心意,讚同道:“公與所言有理。冀州軍雖然戰力不俗,但張燕號稱步騎十五萬眾,就算虛高,折個半數總是有的。”
但這顯然不是袁紹想聽的話,擺擺手道:“戰果如何,消息迴來自見分曉。現在我關心的是,鄴城到底是什麽意圖?奉孝?”
郭嘉並沒有迴答,反而問道:“主公,張遼是否抵達鄴城?”
“暫時還沒有張遼的消息。”
“那就是說,鄴城方麵是僅憑現在的力量向張燕發動了突襲?”
“嗯,應該是這樣。[.超多好看小說]”
聽到這裏,郭嘉一聲歎息。
許攸斜眼一瞪:“奉孝為何而歎?”
郭嘉搖了搖頭:“諸公都以為鄴城難以取勝,但以我觀之,鄴城或許大勝,甚至一舉擊潰黑山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袁紹頓時緊張起來:“何以見得?”
郭嘉對他一揖:“主公,諸位,時至今日,還有人相信齊周賈詡等人當初是真心歸降麽?”
帳內鴉雀無聲。
“雖然沒有事實證明,但從種種跡象判斷,縱使朱廣身死,但鄴城方麵並沒有失了分寸,他們一直掌控著局勢!”
這話許攸不服:“他們掌控局勢?奉孝這話從何說起?”
郭嘉這迴不打算再讓著他,直麵對方道:“本來河北態勢,是王師、鄴城、黑山軍三方角逐。可現在,王師後撤,鄴城又對張燕發動了進攻,難道子遠公認為這一切都是巧合?如果我所料不差,接下來,就是張燕師潰,張遼迴援。對於王師來說,戰機已然是錯過了,局勢將朝著不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他自入大司馬幕府以來,慣有驚人之語,眾人本不以為奇。但這“鐵口直斷”一般的批語,還是震驚了所有人。
許子遠被他的態度所激怒,冷聲道:“縱使張燕兵敗,張遼迴援,又豈能逆轉頹勢?奉孝實不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頹勢?我怎麽沒看到?”郭嘉問道。
許攸情急之下大失風度地說了一句:“那是你眼瞎。”
郭嘉冷笑一聲:“我若是眼瞎,先生你就是心盲。在主將橫死的情況下,鄴城方麵還能作出如此周密的計劃,這叫頹勢?如果我沒有記錯,朱廣的部曲構成複雜,有雲中舊部,有幽州駐軍,還有河北本地部隊,可現在人家仍舊號令統一!難道先生沒想想是為什麽?”
許攸無言以對,隻怒目相視而已。
袁紹情緒也是越發不穩,連坐都坐不住了,起身快步走到帳中,連轉幾個圈,問道:“奉孝,你是說這一切都在對方算計之中?”
“恐怕真是如此。”
倒抽一口氣,袁本初歎道:“我早知賈詡足智多謀,沒想到竟至如此地步。這樣的人,為朱廣所得已是可惜,然而在朱廣身亡之後,他還能如此殫精竭慮,真是忠義之人啊。”
不料,郭嘉卻有沒看法:“主公認為這一切都是賈詡的功勞?”
“不是麽?”
郭嘉搖了搖頭:“這一點,主公應該比幕下更清楚才是。賈詡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可他在朱廣勢力裏的地位怕還高不到可以取而代之的地步吧?”
沮授作為河北本地人,雖南下追隨袁紹,但在家鄉還有許多的親朋故友,因此對河北的軍政內情有一定了解。聽郭嘉這麽說,他開口道:“賈詡是朱廣心腹之人這不假,但他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幕府決策中。政務方麵,他的位置還在齊周田豐之下。軍務方麵,張遼高順等人的權力也遠遠在他之上。若說他能在朱廣死後主持大局,我是不信的。”
袁紹也是一時情急,沒有想得這麽深入,聽了幕僚的意見,仔細一琢磨,確實也是如此。但張遼沒迴來,高順被困在黎陽,若非賈詡,難不成還會是齊周?
隻知道這人是海內文宗盧植的學生,朱廣任範陽尉時,他是範陽丞,兩人私交深厚,僅此而已。但他,也不具備這種力挽狂瀾的能力和威望吧?
正當袁紹沉思時,許攸突然冒出一句:“照你們這麽說,還真是見了鬼了。”
這話聽得郭嘉身軀一震,脫口就道:“說不定真有這個可能。”
袁紹吃了一驚:“奉孝說什麽?”
郭嘉情緒頗有些激動:“如果朱廣沒死,這一切是不是就順理成章了?”
“無稽之談!朱廣中箭是數百人青天白日親眼所見。郭公則又親自進了城去確認,怎麽會有錯?難不成郭圖連死人活人都分不清楚?”許攸不屑道。
郭嘉不理他,直接向袁紹道:“主公,如果朱廣是詐死,那這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為何?”
“主公請試想,我們得知他死訊後,對後來鄴城眾人的投降表態,是否就不加懷疑了?同理,張燕也認為朱廣已死,鄴城那幫人借這個理由去遊說他對抗王師,他是不是也難免動心?如此一來,王師與黑山軍都被他們蒙在鼓中,玩弄於掌間!還有一點,鄴城諸人口口聲聲說隻要將朱廣安葬,就立即投降。這都過去多久了?朱廣若真死,屍體怕是也腐爛了吧?”
袁紹是越聽越心驚,越聽越膽寒,若果真如此,那郭圖該死!壞我大事!
許攸即便與郭嘉持不同意見,但此時也聽出了冷汗。沒錯,隻要假設朱廣沒死,一切謎團疑惑就都能解釋得清楚了……郭圖該死啊!哎,他是不是朱廣的內應?所以一去不迴,連帶著把審配也坑了?
“報!冀州馬軍千騎並進,黑山軍猝不及防,一觸即潰!”
“報!主公!黑山軍師潰如山,已被冀州馬軍驅趕往西逃竄,鄴城步軍已經抵達戰場!”
接連兩條戰報,聽得袁紹及幕僚部屬們驚駭莫名。張飛燕那廝號稱十五萬步騎,結果……就這?
許攸似乎還有些不甘心,問探子道:“難道黑山軍就一點防備都沒有?號稱十五萬眾,竟被數千騎打得兵敗如山倒?”
“黑山軍確實毫無防備!”
郭嘉歎息一聲:“張燕這迴出山,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可謂慘重!咎由自取啊!他若逃得了,已算是幸運了。”
“這蠢貨,離鄴城那麽近,竟無半點防備之心!自取其禍!”許攸憤憤罵道。
“他以為朱廣已死,冀州軍如蛇無頭不行,再加上鄴城故意拉攏示弱,哪有防備之心?”郭嘉沉聲道。還有後半段鬼才沒說,那就是,咱們都被騙過了,何況是那群賊?
袁紹聽至此處暗思,那朱廣本就是靠馬軍起的家,當初西征董卓,打到長安時,他的騎兵可是不輸西涼啊。張燕被他偷襲得手,隻能是兇多吉少。而且從這麽快就被驅趕來看,黑山軍的兵力恐怕連號稱的半數都沒有,盡吹牛逼了。
唉,若是聽從郭嘉的建議……
突如其來的劇變,讓滿帳文武們情緒低落,一時陷入沉寂之中。
袁紹察覺之後,心中暗歎,但這個時候作為主帥,自己可能不能泄氣,遂大步迴到主位,朗聲道:“諸位,雖錯失了戰機,但王師仍舊齊裝滿員,並無甚損失。大家不必懊惱,我軍兵力仍占優勢,再尋機破敵就是了。”
“諾。”眾人起身答道。
郭嘉落座之際,忽然瞥見主公的目光瞧向了自己,看樣子好像想說什麽話,但臨了,也沒說出來。這不禁讓年輕的鬼才郭奉孝有些失望……等到傍晚時,探馬帶迴了戰事的結果。黑山軍大敗!除了少數部隊趁冀州馬軍追趕潰兵,冀州步軍還未投入戰場的空檔脫逃之外,其他或是被殲滅,或是被驅趕到了汙水河畔,走投無路之下,全部向冀州軍繳械投降。粗略估計,鄴城獲降卒不下三萬人!
...
“幾時的事?”許攸隨即問道。(風雨首發)
“說是早上日出之後,探得鄴城步軍大舉出動往西去。”
許攸麵上越發陰沉,朱廣擁有優勢馬軍,步軍日出之後出動,那馬軍必定在拂曉之前就動手了,這是打突襲,攻其不備啊!
一念至此,對袁紹道:“鄴城雖然傾盡全力,但張燕此次出兵號稱十五萬,就算缺少訓練和器械,鄴城想擊敗他也沒那麽容易。”
袁紹不語,片刻後厲聲道:“傳令,多派哨騎,再探!隨時迴報!”說完這話,他立即傳召主要幕僚及高級軍官前來相商。
不多時,沮授、郭嘉、朱靈、高覽等文武官員相繼趕到。高幹把事情簡略一說,眾人都感吃驚。鄴城竟然在王師沒有出兵相助的情況下也傾盡全力進攻黑山軍?他們怎麽想的?
麵對部屬們的竊竊私語,袁本初不耐煩地問道:“有何高見說出來大家聽,何必私語?”
沮授有一段時間沒有得到主公“垂青”,大概他自己也察覺到了,因此主動道:“朱廣方死,對冀州軍的影響自不待言,這種情況下大舉進攻,就算偷襲得手,估計也占不到太大便宜。”
這話正合許攸心意,讚同道:“公與所言有理。冀州軍雖然戰力不俗,但張燕號稱步騎十五萬眾,就算虛高,折個半數總是有的。”
但這顯然不是袁紹想聽的話,擺擺手道:“戰果如何,消息迴來自見分曉。現在我關心的是,鄴城到底是什麽意圖?奉孝?”
郭嘉並沒有迴答,反而問道:“主公,張遼是否抵達鄴城?”
“暫時還沒有張遼的消息。”
“那就是說,鄴城方麵是僅憑現在的力量向張燕發動了突襲?”
“嗯,應該是這樣。[.超多好看小說]”
聽到這裏,郭嘉一聲歎息。
許攸斜眼一瞪:“奉孝為何而歎?”
郭嘉搖了搖頭:“諸公都以為鄴城難以取勝,但以我觀之,鄴城或許大勝,甚至一舉擊潰黑山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袁紹頓時緊張起來:“何以見得?”
郭嘉對他一揖:“主公,諸位,時至今日,還有人相信齊周賈詡等人當初是真心歸降麽?”
帳內鴉雀無聲。
“雖然沒有事實證明,但從種種跡象判斷,縱使朱廣身死,但鄴城方麵並沒有失了分寸,他們一直掌控著局勢!”
這話許攸不服:“他們掌控局勢?奉孝這話從何說起?”
郭嘉這迴不打算再讓著他,直麵對方道:“本來河北態勢,是王師、鄴城、黑山軍三方角逐。可現在,王師後撤,鄴城又對張燕發動了進攻,難道子遠公認為這一切都是巧合?如果我所料不差,接下來,就是張燕師潰,張遼迴援。對於王師來說,戰機已然是錯過了,局勢將朝著不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
他自入大司馬幕府以來,慣有驚人之語,眾人本不以為奇。但這“鐵口直斷”一般的批語,還是震驚了所有人。
許子遠被他的態度所激怒,冷聲道:“縱使張燕兵敗,張遼迴援,又豈能逆轉頹勢?奉孝實不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頹勢?我怎麽沒看到?”郭嘉問道。
許攸情急之下大失風度地說了一句:“那是你眼瞎。”
郭嘉冷笑一聲:“我若是眼瞎,先生你就是心盲。在主將橫死的情況下,鄴城方麵還能作出如此周密的計劃,這叫頹勢?如果我沒有記錯,朱廣的部曲構成複雜,有雲中舊部,有幽州駐軍,還有河北本地部隊,可現在人家仍舊號令統一!難道先生沒想想是為什麽?”
許攸無言以對,隻怒目相視而已。
袁紹情緒也是越發不穩,連坐都坐不住了,起身快步走到帳中,連轉幾個圈,問道:“奉孝,你是說這一切都在對方算計之中?”
“恐怕真是如此。”
倒抽一口氣,袁本初歎道:“我早知賈詡足智多謀,沒想到竟至如此地步。這樣的人,為朱廣所得已是可惜,然而在朱廣身亡之後,他還能如此殫精竭慮,真是忠義之人啊。”
不料,郭嘉卻有沒看法:“主公認為這一切都是賈詡的功勞?”
“不是麽?”
郭嘉搖了搖頭:“這一點,主公應該比幕下更清楚才是。賈詡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可他在朱廣勢力裏的地位怕還高不到可以取而代之的地步吧?”
沮授作為河北本地人,雖南下追隨袁紹,但在家鄉還有許多的親朋故友,因此對河北的軍政內情有一定了解。聽郭嘉這麽說,他開口道:“賈詡是朱廣心腹之人這不假,但他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幕府決策中。政務方麵,他的位置還在齊周田豐之下。軍務方麵,張遼高順等人的權力也遠遠在他之上。若說他能在朱廣死後主持大局,我是不信的。”
袁紹也是一時情急,沒有想得這麽深入,聽了幕僚的意見,仔細一琢磨,確實也是如此。但張遼沒迴來,高順被困在黎陽,若非賈詡,難不成還會是齊周?
隻知道這人是海內文宗盧植的學生,朱廣任範陽尉時,他是範陽丞,兩人私交深厚,僅此而已。但他,也不具備這種力挽狂瀾的能力和威望吧?
正當袁紹沉思時,許攸突然冒出一句:“照你們這麽說,還真是見了鬼了。”
這話聽得郭嘉身軀一震,脫口就道:“說不定真有這個可能。”
袁紹吃了一驚:“奉孝說什麽?”
郭嘉情緒頗有些激動:“如果朱廣沒死,這一切是不是就順理成章了?”
“無稽之談!朱廣中箭是數百人青天白日親眼所見。郭公則又親自進了城去確認,怎麽會有錯?難不成郭圖連死人活人都分不清楚?”許攸不屑道。
郭嘉不理他,直接向袁紹道:“主公,如果朱廣是詐死,那這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為何?”
“主公請試想,我們得知他死訊後,對後來鄴城眾人的投降表態,是否就不加懷疑了?同理,張燕也認為朱廣已死,鄴城那幫人借這個理由去遊說他對抗王師,他是不是也難免動心?如此一來,王師與黑山軍都被他們蒙在鼓中,玩弄於掌間!還有一點,鄴城諸人口口聲聲說隻要將朱廣安葬,就立即投降。這都過去多久了?朱廣若真死,屍體怕是也腐爛了吧?”
袁紹是越聽越心驚,越聽越膽寒,若果真如此,那郭圖該死!壞我大事!
許攸即便與郭嘉持不同意見,但此時也聽出了冷汗。沒錯,隻要假設朱廣沒死,一切謎團疑惑就都能解釋得清楚了……郭圖該死啊!哎,他是不是朱廣的內應?所以一去不迴,連帶著把審配也坑了?
“報!冀州馬軍千騎並進,黑山軍猝不及防,一觸即潰!”
“報!主公!黑山軍師潰如山,已被冀州馬軍驅趕往西逃竄,鄴城步軍已經抵達戰場!”
接連兩條戰報,聽得袁紹及幕僚部屬們驚駭莫名。張飛燕那廝號稱十五萬步騎,結果……就這?
許攸似乎還有些不甘心,問探子道:“難道黑山軍就一點防備都沒有?號稱十五萬眾,竟被數千騎打得兵敗如山倒?”
“黑山軍確實毫無防備!”
郭嘉歎息一聲:“張燕這迴出山,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可謂慘重!咎由自取啊!他若逃得了,已算是幸運了。”
“這蠢貨,離鄴城那麽近,竟無半點防備之心!自取其禍!”許攸憤憤罵道。
“他以為朱廣已死,冀州軍如蛇無頭不行,再加上鄴城故意拉攏示弱,哪有防備之心?”郭嘉沉聲道。還有後半段鬼才沒說,那就是,咱們都被騙過了,何況是那群賊?
袁紹聽至此處暗思,那朱廣本就是靠馬軍起的家,當初西征董卓,打到長安時,他的騎兵可是不輸西涼啊。張燕被他偷襲得手,隻能是兇多吉少。而且從這麽快就被驅趕來看,黑山軍的兵力恐怕連號稱的半數都沒有,盡吹牛逼了。
唉,若是聽從郭嘉的建議……
突如其來的劇變,讓滿帳文武們情緒低落,一時陷入沉寂之中。
袁紹察覺之後,心中暗歎,但這個時候作為主帥,自己可能不能泄氣,遂大步迴到主位,朗聲道:“諸位,雖錯失了戰機,但王師仍舊齊裝滿員,並無甚損失。大家不必懊惱,我軍兵力仍占優勢,再尋機破敵就是了。”
“諾。”眾人起身答道。
郭嘉落座之際,忽然瞥見主公的目光瞧向了自己,看樣子好像想說什麽話,但臨了,也沒說出來。這不禁讓年輕的鬼才郭奉孝有些失望……等到傍晚時,探馬帶迴了戰事的結果。黑山軍大敗!除了少數部隊趁冀州馬軍追趕潰兵,冀州步軍還未投入戰場的空檔脫逃之外,其他或是被殲滅,或是被驅趕到了汙水河畔,走投無路之下,全部向冀州軍繳械投降。粗略估計,鄴城獲降卒不下三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