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傳出楊暄的聲音:“父相自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對門下省的官員一點辦法都沒有,我要做尚書,卻隻給我掛個太常卿的名。我要是你,那些不聽話的人,統統趕出朝廷,免得他們礙手礙腳。”
楊國忠說道:“看你這德行,隻能做三天首席宰相,然後就身首分家,家人也跟著你倒黴。皇上是好侍候的嗎?如果不是你姑姑纏著他不能上朝,你這太常卿也難得到。黃門侍郎張倚,曾經是宰相的候選人,深受皇上器重。還有韋見素,也是軟硬不吃的家夥,我給了他那麽多好處,還是不買我的賬。李林甫經營中書省二十年,也沒有做到消除對立麵。我才做了三年首席宰相,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朝廷中有人反對,邊將也反對我,尤其是安祿山,明目張膽的跟我唱對台戲,向皇上上奏折,捏了我二十條大罪。因為有你姑姑,皇上才沒有深究。這人深得皇上寵信,代表軍方,將他整垮了,其他的節度使都會聽我的了。現在要集中精力,將他整趴下。以後不準你再給我添亂,好好的做官。”
“我贏了”裴柔笑著說道:“你們不要再說了,開開心心的玩。”整個晚上,談的都是他們家庭的利益,沒有談論一句有關社稷安危的事情。後堂之中,有幾個戲子在唱戲。
一個老婦人,估計是楊國忠的母親,還不時的來一段變了味的秦腔。中間還挾了一道酒宴,那些守夜的護衛和唱戲的人也參與其中。
田乾真有些不解,楊國忠身居首席宰相的高位,還兼職四十多個官職,有多少事情需要操勞,這樣放縱,與其身份實在是不符。相比之下,安祿山則要精明得多。
馮神威風塵仆仆的迴到家中,家人出來迎接。他顧不上旅途疲勞,直接進了書房,書寫奏折,準備明日上朝時上奏。
田乾真緊跟著他走到大門前,在門前徘徊,觀察這幢在京城中,算不上豪華的高級住宅。
這是一個四合院建築,大門正對長安城的東市場,購物十分方便。出門向北是皇宮的朱雀門,上朝很近,是朝庭官員很理想的住處。院牆不很高,一丈五六,平常人不用梯子是越不過的。正房兩重的連五,中間是一天井,上下兩個廳堂連在一起十分明亮,天井的兩邊各有一條走道,通向兩側的耳門。上下各有四間正房,門對走道,進出十分方便。北麵是三間廂房,南麵是馬廄廁所和雜物貯藏室。他家隻請一名下人做一些粗重活,沒有丫環,下廚做飯都是那名用人。
這對一個高級別的官員來說,算得上是節儉的,說明馮神威的為人正直,比較清廉。深夜,馮神威又看了一次他寫好的奏折,然後吹滅蠟燭進了臥室。
田乾真進了書房,對他來說,那些門栓都是擺設。他打開奏折,認真觀看,上麵寫道:‘啟奏皇上,臣赴薊城,傳達聖旨。然祿山推說有病,未起身迎接,對皇上不敬。臣在驛中等待祿山來京,月餘不見迴音。臣住驛站,有專人看守,不得自由。臣屢摧之,祿山推說有病,臣赴榻探觀,其昏睡不醒,且額頭如火,似是高燒。醫官曰,半年不能好轉。並說祿山說過,病好即進京拜見皇上,現迴京複命。臣觀祿山有詐,其心不良,皇上早防之。’
這篇奏折,雖然對安祿山不利,但基本上是實情,並沒有誇大其詞。這說明馮神威辦事謹慎,沒有準確的證據,不隨便下結論。
第二天上朝,馮神威早早來到大殿等待。時間不長,張均兄弟到了。寒暄了幾句,算是打招唿。大臣們都陸陸續續的來了,楊國忠最後才到。他上前問道:“馮大人迴京,乍不見安祿山呀?”
馮神威說道:“安祿山身感風寒,臥病在床,不能來京麵聖。”楊國忠說道:“詐病吧,他強壯的和牛一樣,還會生病?他不敢來京,他要反叛,你是被他蒙騙了呢還是受了他的賄賂。”
馮神威說:“丞相說話要有根據,受賄賂可是大事,不能隨便說的。我上門探視過,發高燒是裝不來的,要說他不是裝的吧,又不合情理。隻能說他裝得天衣無縫,讓我找不到任何破綻。我在薊城一月有餘,住在館驛不得自由,其手下兵將隻對安祿山盡忠,不知道皇恩。”
楊國忠說:“一句玩笑話不必放在心上。那胡子做戲的本領特別強,皇上都被他的假象蒙住了,所以你要將你的所見所聞和看法奏報皇上。”
按以往上朝的時間已過半個時辰了,皇上還未到來。一太監匆匆跑來,對群臣說道:“皇上今天與貴妃娘娘一起上華清宮休養,皇上說‘這些天暫不上朝,小事由宰相處理,大事到華清宮上奏。’你們迴去吧。
群臣都走了,有的嘴上哼著戲,有的搖頭歎氣,還有的一臉的茫然。一個個往家裏走,馮神威呆若木雞,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他不知道去薊城傳旨,這件事是不是大事?
楊國忠走到他的身邊。他才如夢初醒,對楊國忠說道:“楊丞相,皇上讓我去薊城傳詔,要安祿山來京城,詔令我已經傳達到了。但中間有了變故,安祿山沒有隨下官一起來京。這事是向你匯報呢?還是到華清宮直接向皇上匯報?”
楊國忠說道“皇上在華清宮安閑自在,尋歡作樂,一住就是半年。你說的事太急,不能等。如果等待,時間太久。天寶十載,皇上在華清宮住了三個多月。如果那樣,安祿山已經打到長安了,明天我們一早就上華清宮麵聖。”
馮神威說道:“危言聳聽吧,我細想了安祿山的行為。他的那些作法,超出了一個做臣子的應有的禮節,但也可以將他視為對朝廷的不滿。說他要起兵造反,沒有這樣的跡象,不能亂說。”
楊國忠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安祿山是胡人,骨子裏就有造反的欲望。他對朝廷不滿,還要表現出來,就是要造反的前奏。”
馮神威說道:“明天什麽時候出發?”楊國忠說道:“不要太早,辰時以後吧,最好到華清宮吃午飯。下午匯報,晚上還可以泡泡溫泉。”
馮神威迴京以後,田乾真一直跟著,不讓其脫離視聽範圍。他上殿早朝的時候,田乾真化裝成落魄書生半躺在丹鳳門門邊,漫不經心的在身上抓虱子。這裏雖然離宣政殿有一百三十多丈多丈遠。但對田乾真來說,就象是近在隻尺。兩人的對話,他聽得一清二楚。
田乾真對安祿山越來越佩服了,預料的事情就象是安排的一樣。他想要知道皇上對安祿山的態度,必須聽到皇上對馮神威奏折的看法。
他已經知道兩人要去華清宮,但華清是個什麽樣子他不知道,那裏的防衛一定十分森嚴。要接近到聽覺之內,很有難度,決定提前一天去,先他們二人到華清宮去勘察地形。
楊國忠說道:“看你這德行,隻能做三天首席宰相,然後就身首分家,家人也跟著你倒黴。皇上是好侍候的嗎?如果不是你姑姑纏著他不能上朝,你這太常卿也難得到。黃門侍郎張倚,曾經是宰相的候選人,深受皇上器重。還有韋見素,也是軟硬不吃的家夥,我給了他那麽多好處,還是不買我的賬。李林甫經營中書省二十年,也沒有做到消除對立麵。我才做了三年首席宰相,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朝廷中有人反對,邊將也反對我,尤其是安祿山,明目張膽的跟我唱對台戲,向皇上上奏折,捏了我二十條大罪。因為有你姑姑,皇上才沒有深究。這人深得皇上寵信,代表軍方,將他整垮了,其他的節度使都會聽我的了。現在要集中精力,將他整趴下。以後不準你再給我添亂,好好的做官。”
“我贏了”裴柔笑著說道:“你們不要再說了,開開心心的玩。”整個晚上,談的都是他們家庭的利益,沒有談論一句有關社稷安危的事情。後堂之中,有幾個戲子在唱戲。
一個老婦人,估計是楊國忠的母親,還不時的來一段變了味的秦腔。中間還挾了一道酒宴,那些守夜的護衛和唱戲的人也參與其中。
田乾真有些不解,楊國忠身居首席宰相的高位,還兼職四十多個官職,有多少事情需要操勞,這樣放縱,與其身份實在是不符。相比之下,安祿山則要精明得多。
馮神威風塵仆仆的迴到家中,家人出來迎接。他顧不上旅途疲勞,直接進了書房,書寫奏折,準備明日上朝時上奏。
田乾真緊跟著他走到大門前,在門前徘徊,觀察這幢在京城中,算不上豪華的高級住宅。
這是一個四合院建築,大門正對長安城的東市場,購物十分方便。出門向北是皇宮的朱雀門,上朝很近,是朝庭官員很理想的住處。院牆不很高,一丈五六,平常人不用梯子是越不過的。正房兩重的連五,中間是一天井,上下兩個廳堂連在一起十分明亮,天井的兩邊各有一條走道,通向兩側的耳門。上下各有四間正房,門對走道,進出十分方便。北麵是三間廂房,南麵是馬廄廁所和雜物貯藏室。他家隻請一名下人做一些粗重活,沒有丫環,下廚做飯都是那名用人。
這對一個高級別的官員來說,算得上是節儉的,說明馮神威的為人正直,比較清廉。深夜,馮神威又看了一次他寫好的奏折,然後吹滅蠟燭進了臥室。
田乾真進了書房,對他來說,那些門栓都是擺設。他打開奏折,認真觀看,上麵寫道:‘啟奏皇上,臣赴薊城,傳達聖旨。然祿山推說有病,未起身迎接,對皇上不敬。臣在驛中等待祿山來京,月餘不見迴音。臣住驛站,有專人看守,不得自由。臣屢摧之,祿山推說有病,臣赴榻探觀,其昏睡不醒,且額頭如火,似是高燒。醫官曰,半年不能好轉。並說祿山說過,病好即進京拜見皇上,現迴京複命。臣觀祿山有詐,其心不良,皇上早防之。’
這篇奏折,雖然對安祿山不利,但基本上是實情,並沒有誇大其詞。這說明馮神威辦事謹慎,沒有準確的證據,不隨便下結論。
第二天上朝,馮神威早早來到大殿等待。時間不長,張均兄弟到了。寒暄了幾句,算是打招唿。大臣們都陸陸續續的來了,楊國忠最後才到。他上前問道:“馮大人迴京,乍不見安祿山呀?”
馮神威說道:“安祿山身感風寒,臥病在床,不能來京麵聖。”楊國忠說道:“詐病吧,他強壯的和牛一樣,還會生病?他不敢來京,他要反叛,你是被他蒙騙了呢還是受了他的賄賂。”
馮神威說:“丞相說話要有根據,受賄賂可是大事,不能隨便說的。我上門探視過,發高燒是裝不來的,要說他不是裝的吧,又不合情理。隻能說他裝得天衣無縫,讓我找不到任何破綻。我在薊城一月有餘,住在館驛不得自由,其手下兵將隻對安祿山盡忠,不知道皇恩。”
楊國忠說:“一句玩笑話不必放在心上。那胡子做戲的本領特別強,皇上都被他的假象蒙住了,所以你要將你的所見所聞和看法奏報皇上。”
按以往上朝的時間已過半個時辰了,皇上還未到來。一太監匆匆跑來,對群臣說道:“皇上今天與貴妃娘娘一起上華清宮休養,皇上說‘這些天暫不上朝,小事由宰相處理,大事到華清宮上奏。’你們迴去吧。
群臣都走了,有的嘴上哼著戲,有的搖頭歎氣,還有的一臉的茫然。一個個往家裏走,馮神威呆若木雞,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他不知道去薊城傳旨,這件事是不是大事?
楊國忠走到他的身邊。他才如夢初醒,對楊國忠說道:“楊丞相,皇上讓我去薊城傳詔,要安祿山來京城,詔令我已經傳達到了。但中間有了變故,安祿山沒有隨下官一起來京。這事是向你匯報呢?還是到華清宮直接向皇上匯報?”
楊國忠說道“皇上在華清宮安閑自在,尋歡作樂,一住就是半年。你說的事太急,不能等。如果等待,時間太久。天寶十載,皇上在華清宮住了三個多月。如果那樣,安祿山已經打到長安了,明天我們一早就上華清宮麵聖。”
馮神威說道:“危言聳聽吧,我細想了安祿山的行為。他的那些作法,超出了一個做臣子的應有的禮節,但也可以將他視為對朝廷的不滿。說他要起兵造反,沒有這樣的跡象,不能亂說。”
楊國忠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安祿山是胡人,骨子裏就有造反的欲望。他對朝廷不滿,還要表現出來,就是要造反的前奏。”
馮神威說道:“明天什麽時候出發?”楊國忠說道:“不要太早,辰時以後吧,最好到華清宮吃午飯。下午匯報,晚上還可以泡泡溫泉。”
馮神威迴京以後,田乾真一直跟著,不讓其脫離視聽範圍。他上殿早朝的時候,田乾真化裝成落魄書生半躺在丹鳳門門邊,漫不經心的在身上抓虱子。這裏雖然離宣政殿有一百三十多丈多丈遠。但對田乾真來說,就象是近在隻尺。兩人的對話,他聽得一清二楚。
田乾真對安祿山越來越佩服了,預料的事情就象是安排的一樣。他想要知道皇上對安祿山的態度,必須聽到皇上對馮神威奏折的看法。
他已經知道兩人要去華清宮,但華清是個什麽樣子他不知道,那裏的防衛一定十分森嚴。要接近到聽覺之內,很有難度,決定提前一天去,先他們二人到華清宮去勘察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