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聖旨下了,崔光遠向李亨辭行,李亨說道:“京兆少尹位置很重要,希望你繼續當好差事。”
崔光遠說道:“在太子殿下這裏當差,內心很舒服,真不願意離開。但聖旨下了不去不行,我已經對裴冕說了利害關係,他雖然替楊暄做戶部的差事,但並不是楊國忠的黨羽,裴寬對他的評價很高。”
李亨說道:“這些不是你操心的事,好好做好你的差事,其他的事,不要想得太多。”裴冕來了,與崔光遠交接之後,正式上班。
官員的調整都按照楊國忠的想法進行,唯一不能滿意的就是安祿山沒有進京。如果搬掉了安祿山,他在軍界的威望就提高了,他這個首席宰相就做穩了。朝廷、軍隊都是他的人。到時即使是皇上駕崩了,太子登基仍然離不開他。他不由得對馮神威不滿起來,而此時的馮神威還在從薊城迴京的路上。
田乾真先到了長安,比馮神威提前了兩天多的時間。他並不急,下榻在皇宮附近的興隆客店。這是一個非常豪華的大客店,許多來京城辦事的地方官員都住這裏。這樣也可以探聽到許多皇宮內的消息,很適合他這次工作內容。
當天晚上,田乾真去皇宮探聽。三丈高的城牆對他不是障礙,輕而易舉的進入了皇宮。然而進入之後他就發現,有三個武功高強的守衛人員跟在他的周圍,秘密的監視他。這三人的武功很高,足可以稱得上江湖中的超一流高手,與田乾真相比,稍遜一籌,但三人聯合對付他綽綽有餘。
他現在才真正認識到,皇權的至高無尚。這樣的武林高手,比那些江湖中獨來獨往的江湖門派掌門人還要勝出一籌,他們甘心願意在皇宮中當一名衛士,隻能說明帝王的神聖不可侵犯。
田乾真沒有動,那三人似乎也知道碰上了絕頂高手,他們伏在暗處,也沒有動作。田乾真不願節外生枝,暗地裏退出皇宮。那三人也沒有追趕,留在宮內堅守崗位。雙方似乎都很默契,不願糾纏。
第二天中午,田乾真在餐廳裏用餐。餐廳裏的飯菜檔次很高,山珍海味樣樣俱全。田乾真沒有太多的食好,點了牛肉、羊肉,加上一盤餃子,便大吃起來。忽然,包房中傳出了他想聽的聲音。
那是來京城辦事的地方官宴請京官,他們吃得高興,酒已經有了七八分醉意。因此,話也多了,不管能說不能說,都在向外表現。
一人說道:“輔璆琳被處死,你們知不知道?”另一人說道:“都過去幾天了,滿城人都知道的事兒,吳大人還把它當新聞。”吳大人說道:“宋大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輔璆琳的死與安祿山有關。”
又一人說道:“你那其二也不是秘密,輔璆琳是受了安祿山的賄賂被殺頭的”吳大人說道:“鄭大人說的是實情,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們知道嗎?今年四月安祿山遣副將何千年上奏朝廷,請求為一百多名立了戰功的將軍升職,皇上想準奏。宰相楊國忠、韋見素上奏皇上,認為安祿山上報的人數太多,而且大部分是蕃將,不宜批準。韋見素認為少量的提拔一些人是可以的,但楊國忠認為安祿山擁兵自重,不受朝廷節製,已有反相,不同意提拔軍官。皇上並不相信,但皇上雖然不相信,他還是擔心安祿山手中的十幾萬軍隊。同意起草調安祿山進京的製書留而不發,暗中遣中使輔璆琳以送柑子為名,去薊城觀察安祿山動靜。輔璆琳迴來後,大談安祿山竭忠奉國之事。皇上相信了,遂燒掉了製書草稿。”
鄭大人說道:“皇上並不放心,又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在那裏呆了一月有餘,迴來後也沒有奏明皇上。”
吳大人說道:“裴士淹沒有向皇上奏明,私下裏跟宰相匯報了實情,‘他是在武士的挾持下被安祿山召見的,安祿山根本沒有臣子的禮節。’因此楊國忠認為輔璆琳之行有詐,秘密將他抓起來審問。果然不出所料,輔璆琳全招供了,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皇上雖然處死了輔璆琳,但還是不願牽涉到安祿山。”
吳大人說道:“輔璆琳究竟有沒有受賄,隻有天知道。人是禦史台抓的,審案的是中書舍人竇華和侍禦史鄭昂,這兩人是楊國忠的親信,人在他的手裏,還怕他不招供嗎?皇上不願牽扯安祿山,也是因為,輔璆琳有沒有受賄,他也拿不準。可以讓楊國忠殺輔璆琳,那樣要冤枉,也隻冤枉輔璆琳一人。如果牽扯到安祿山就不一樣了,他必定是手握十五萬軍隊的邊疆元帥。處理不好,要出大事的。”
鄭大人說道:“吳大人說得對,皇上並不是不願牽涉安祿山,是怕他狗急跳牆。六月,皇上為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手詔祿山觀禮,可安祿山稱病不來京城。皇上已經懷疑安祿山別有用心了,派中使馮神威去薊城,詔告安祿山來京。已經一個多月了,還不見馮神威迴京,我看安祿山不敢來京城了。”
吳大人說:“安祿山不是傻子,兒子結婚他都不來觀禮,馮神威能將他請來?明知道來了就得死,他還來嗎?”宋大人說道:“吳大人喝多了,我們不談國事。”
吳大人說道:“誰說我喝高了?再來兩壺,我也不會高。前車之鑒,皇甫惟明、王忠嗣多利害的邊防元帥,還不是被李林甫給整死了。安祿山要是進了京城,還能迴去嗎?”
鄭大人說道:“安祿山是胡人,他如果與契丹聯合起來對付中原,百姓就要遭殃了喲。”宋大人說道:“楊國忠為什麽要和安祿山過不去?真是搞不懂。他這樣明目張膽的逼迫他,是要使他走上絕路。難道他就不怕真的逼反了他,那樣對他又有何好處呢?”
鄭大人說道:“楊國忠認為安祿山不敢反,現在是大唐盛世,人心都向著皇上。安祿山敢與皇上作對,公然造反,他沒有那個膽量。所以他一再擠兌他,就是吃準了這一條。”
田乾真覺得事態嚴峻,真正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含義,決定晚上去一趟宰相府。宰相府守衛森嚴,不亞於皇宮。
田乾真剛剛接近住宅,就發現有高手守護,他不願招惹麻煩,沒有進入,在離宅地五十多丈遠的一處民房的房頂上偵聽。從酉時到亥時未,楊國忠和他的妻子裴柔、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和幼子楊晞,還有他的一名小妾,在一起玩樗蒲。
四個人聚精會神,裴柔與他的小妾還不時的爭執。每次都是楊國忠從中調解,才平息下來。他們玩得興致勃勃。
崔光遠說道:“在太子殿下這裏當差,內心很舒服,真不願意離開。但聖旨下了不去不行,我已經對裴冕說了利害關係,他雖然替楊暄做戶部的差事,但並不是楊國忠的黨羽,裴寬對他的評價很高。”
李亨說道:“這些不是你操心的事,好好做好你的差事,其他的事,不要想得太多。”裴冕來了,與崔光遠交接之後,正式上班。
官員的調整都按照楊國忠的想法進行,唯一不能滿意的就是安祿山沒有進京。如果搬掉了安祿山,他在軍界的威望就提高了,他這個首席宰相就做穩了。朝廷、軍隊都是他的人。到時即使是皇上駕崩了,太子登基仍然離不開他。他不由得對馮神威不滿起來,而此時的馮神威還在從薊城迴京的路上。
田乾真先到了長安,比馮神威提前了兩天多的時間。他並不急,下榻在皇宮附近的興隆客店。這是一個非常豪華的大客店,許多來京城辦事的地方官員都住這裏。這樣也可以探聽到許多皇宮內的消息,很適合他這次工作內容。
當天晚上,田乾真去皇宮探聽。三丈高的城牆對他不是障礙,輕而易舉的進入了皇宮。然而進入之後他就發現,有三個武功高強的守衛人員跟在他的周圍,秘密的監視他。這三人的武功很高,足可以稱得上江湖中的超一流高手,與田乾真相比,稍遜一籌,但三人聯合對付他綽綽有餘。
他現在才真正認識到,皇權的至高無尚。這樣的武林高手,比那些江湖中獨來獨往的江湖門派掌門人還要勝出一籌,他們甘心願意在皇宮中當一名衛士,隻能說明帝王的神聖不可侵犯。
田乾真沒有動,那三人似乎也知道碰上了絕頂高手,他們伏在暗處,也沒有動作。田乾真不願節外生枝,暗地裏退出皇宮。那三人也沒有追趕,留在宮內堅守崗位。雙方似乎都很默契,不願糾纏。
第二天中午,田乾真在餐廳裏用餐。餐廳裏的飯菜檔次很高,山珍海味樣樣俱全。田乾真沒有太多的食好,點了牛肉、羊肉,加上一盤餃子,便大吃起來。忽然,包房中傳出了他想聽的聲音。
那是來京城辦事的地方官宴請京官,他們吃得高興,酒已經有了七八分醉意。因此,話也多了,不管能說不能說,都在向外表現。
一人說道:“輔璆琳被處死,你們知不知道?”另一人說道:“都過去幾天了,滿城人都知道的事兒,吳大人還把它當新聞。”吳大人說道:“宋大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輔璆琳的死與安祿山有關。”
又一人說道:“你那其二也不是秘密,輔璆琳是受了安祿山的賄賂被殺頭的”吳大人說道:“鄭大人說的是實情,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們知道嗎?今年四月安祿山遣副將何千年上奏朝廷,請求為一百多名立了戰功的將軍升職,皇上想準奏。宰相楊國忠、韋見素上奏皇上,認為安祿山上報的人數太多,而且大部分是蕃將,不宜批準。韋見素認為少量的提拔一些人是可以的,但楊國忠認為安祿山擁兵自重,不受朝廷節製,已有反相,不同意提拔軍官。皇上並不相信,但皇上雖然不相信,他還是擔心安祿山手中的十幾萬軍隊。同意起草調安祿山進京的製書留而不發,暗中遣中使輔璆琳以送柑子為名,去薊城觀察安祿山動靜。輔璆琳迴來後,大談安祿山竭忠奉國之事。皇上相信了,遂燒掉了製書草稿。”
鄭大人說道:“皇上並不放心,又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在那裏呆了一月有餘,迴來後也沒有奏明皇上。”
吳大人說道:“裴士淹沒有向皇上奏明,私下裏跟宰相匯報了實情,‘他是在武士的挾持下被安祿山召見的,安祿山根本沒有臣子的禮節。’因此楊國忠認為輔璆琳之行有詐,秘密將他抓起來審問。果然不出所料,輔璆琳全招供了,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皇上雖然處死了輔璆琳,但還是不願牽涉到安祿山。”
吳大人說道:“輔璆琳究竟有沒有受賄,隻有天知道。人是禦史台抓的,審案的是中書舍人竇華和侍禦史鄭昂,這兩人是楊國忠的親信,人在他的手裏,還怕他不招供嗎?皇上不願牽扯安祿山,也是因為,輔璆琳有沒有受賄,他也拿不準。可以讓楊國忠殺輔璆琳,那樣要冤枉,也隻冤枉輔璆琳一人。如果牽扯到安祿山就不一樣了,他必定是手握十五萬軍隊的邊疆元帥。處理不好,要出大事的。”
鄭大人說道:“吳大人說得對,皇上並不是不願牽涉安祿山,是怕他狗急跳牆。六月,皇上為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手詔祿山觀禮,可安祿山稱病不來京城。皇上已經懷疑安祿山別有用心了,派中使馮神威去薊城,詔告安祿山來京。已經一個多月了,還不見馮神威迴京,我看安祿山不敢來京城了。”
吳大人說:“安祿山不是傻子,兒子結婚他都不來觀禮,馮神威能將他請來?明知道來了就得死,他還來嗎?”宋大人說道:“吳大人喝多了,我們不談國事。”
吳大人說道:“誰說我喝高了?再來兩壺,我也不會高。前車之鑒,皇甫惟明、王忠嗣多利害的邊防元帥,還不是被李林甫給整死了。安祿山要是進了京城,還能迴去嗎?”
鄭大人說道:“安祿山是胡人,他如果與契丹聯合起來對付中原,百姓就要遭殃了喲。”宋大人說道:“楊國忠為什麽要和安祿山過不去?真是搞不懂。他這樣明目張膽的逼迫他,是要使他走上絕路。難道他就不怕真的逼反了他,那樣對他又有何好處呢?”
鄭大人說道:“楊國忠認為安祿山不敢反,現在是大唐盛世,人心都向著皇上。安祿山敢與皇上作對,公然造反,他沒有那個膽量。所以他一再擠兌他,就是吃準了這一條。”
田乾真覺得事態嚴峻,真正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含義,決定晚上去一趟宰相府。宰相府守衛森嚴,不亞於皇宮。
田乾真剛剛接近住宅,就發現有高手守護,他不願招惹麻煩,沒有進入,在離宅地五十多丈遠的一處民房的房頂上偵聽。從酉時到亥時未,楊國忠和他的妻子裴柔、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和幼子楊晞,還有他的一名小妾,在一起玩樗蒲。
四個人聚精會神,裴柔與他的小妾還不時的爭執。每次都是楊國忠從中調解,才平息下來。他們玩得興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