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臣無故貶遠邊,妄佞穩固坐瓊筵。


    儲君遙思未來日,欲上征馬揮玉鞭。


    得知張氏三兄弟被貶出京城,李亨再也坐不住了,麵對楊國忠的肆無忌憚,他恨不能立馬掌管朝政。可是權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上,他這個儲君,隻有等到登基之後,才能起作用。看到朝廷的弊端,李亨急在心裏,在東宮內坐臥不安,自言自語的說道:“簡直是沒有一點法度,僅是幾人一起吃飯,就被貶出了京城。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這樣下去,朝廷還有何規矩可言。我不能坐視無睹,得向父皇求情,盡快赦免三人,詔他們迴京。”


    張良娣來到他的身邊說道:“我支持殿下,現在就去父皇那裏。對楊國忠不能太軟弱了,該爭的還是要力爭。我去叫輔國套上馬車,馬上去華清宮。”李亨想:‘張良娣是父皇選配給我的,他的父親深得父皇的信任,有她陪同去參見,可以減少父皇的疑慮。’當即點頭同意。


    李輔國套好了馬車,太子與張良娣一起上車,向華清宮馳去。這年是倒春寒,長安的二月,並不象江南,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地麵上仍然有積雪。唐玄宗和楊貴妃雖然在華清宮連續住了幾個月,但是這裏的小氣候,十分宜人,他們並沒有準備馬上迴京城皇宮。


    自從開元二十八年十月,楊玉環離開壽王府,與李瑁分手來到驪山,與唐玄宗一起泡溫泉,享受溫馨以來。每年都是如此,十月初進來,三月末迴長安。半年不迴京城,太子、王子、皇親國戚來溫泉看望唐玄宗很正常。李亨的馬車在宮門外停了下來,守門的護衛上前察看,看到太子行頭,不敢得罪,讓馬車直接駛到了九龍湖邊。早有侍衛跑到唐玄宗麵前告訴了他。


    聽說太子和張良娣一起來來看望他,唐玄宗很高興,對高力士說道:“讓他們倆一起到飛霜殿來,朕也很想念他們。”高力士站在飛霜殿的大門外高聲喊道:“皇上詔太子殿下到飛霜殿靚見。”


    李亨從馬車中出來,聽到高力士的喊聲,帶著張良娣來到飛霜殿,兩人上前向唐玄宗跪拜,李亨說道:“兒臣想念父皇,夜不能眯,帶著良娣特意前來看望。現父皇身體健康,神采奕奕,兒臣放心了。”


    “快快起來,朕在這裏享受溫馨,心情舒暢,身體自然就好了。太子來這裏不隻是為了探望朕的身體吧,還有為張氏兄弟來說情是吧。”唐玄宗看出了李亨的內心,笑嗬嗬的說道,看來他今天的心情很好。


    李亨說道:“父皇聖明,兒臣上奏,張氏兄弟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不能成為罪證。”唐玄宗說道:“朕知道,但是張垍向慶宗透露草擬詔書的內容,總是不對的吧。”李亨說道:“那也隻是一人的錯,不能牽連他人啊。再說慶宗已經與義榮訂婚,他們已經是親戚關係,酒後失言。雖然犯錯,但情有可原,不至於降職還要貶到邊遠地區。”


    唐玄宗說道:“讓他們下去,也是為了緩和諸多方麵的矛盾,照顧一下某些人的情緒。朕心中有數,也不會讓他們長久呆在邊遠之地,過一段時間就下旨詔他們進京。”


    李亨說道:“父皇聖明,張氏兄弟頗有才華,性格耿直,仍骨鯁之臣。雖然與首席宰相意見不和,但辦理差事一向認真負責。朝廷正需要這樣的人,請父皇早些下旨詔他們迴朝。他們熟悉朝廷的法典,遵循朝廷的辦事程序,能起到固本的作用。”


    唐玄宗說道:“朕知道太子的話中有話,朝廷的規矩已經有百年曆史,該改的還是要改。國家發生了變化,政策也不能僵化。你也要心裏有數,不能隻盯著幾個人,要統籌全局,平衡各種關係。張氏兄弟還未出發,聖旨已經下了,總要走走過場吧。為這事你來見我,說明你很關心朝廷中的事。放心好了,過些時自然會讓他們迴來的。今天國忠也來了華清宮匯報朝中事務,我們一起進餐。借這個機會,也可以拉近一下你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朕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國忠很能辦事,還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得到重用。”


    李亨十分討厭楊國忠,但不敢在唐玄忠麵前表露,躬身說道:“父皇身體健康,永葆青春,兒臣永遠在您的麾下。”


    “你這是在奉承朕啊,自太宗皇帝以來,我們李氏君王,都沒有活過五十五歲,朕現在年過七十,已經創造了曆史。在位四十多年,已經倦了,早就想卸下這付擔子。但是諸多原因,還得操這份心。當一個好皇帝是很累的,前二十年,朕每天卯時起床,處理奏折上百件。累得是眼花繚亂,你要做好準備。走,進繕去﹗”唐玄宗起身向餐廳走去,李亨緊跟在後。


    餐宴之上,楊國忠來得較晚,他先向唐玄宗跪拜,然後硬著頭皮走到李亨的麵前,裝做下跪的姿態,口中說道:“國忠參見太子殿下。”


    在唐玄宗麵前,李亨不敢對楊國忠怎麽樣。上前一把扶住說道:“丞相不用多禮,這是後宮酒宴,不要過於拘泥。父皇對丞相十分信任,將朝政交於丞相。丞相全心全意辦差,深得父皇信任。希望丞相兢兢業業,尊循法典處理好朝中事務時,讓大唐永遠繁榮昌盛。”


    唐玄宗說道:“看到你們能相互理解,十分融洽,朕非常高興。處理朝中事務,朝官稱讚,百姓擁戴,就證明很好。朕希望大唐盛世經久不衰,永遠傳承下去。”


    楊國忠說道:“現在國強民富,百官擁戴,朝政穩定,天下太平,祥瑞之氣漫卷人間。但是也有不安的地方,契丹反叛四五年不能平息,乃是隱患。”唐玄宗說道:“祿山已經說了,兩年之內捉到迪輦俎裏,那時他將到朝廷來與你共事,希望你們精誠團結,共同處理好朝廷的差事。”


    楊國忠心想,讓那胡子到了朝廷,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那能共事?對唐玄宗說道:“皇上被那胡子蒙蔽了,他如果真心想消滅契丹,早就捉住了迪輦俎裏。有人反映他暗中與迪輦俎裏勾結,並沒有真心解決契丹問題。”唐玄宗拉下臉正色說道:“沒有根據的事,不能亂說。你是宰相,這樣的話是能隨便說的?”


    楊貴妃立即打圓場:“這是在飯桌上說的,不是正規場所,作不得數的。說錯了話也不要緊,改了就好了。”唐玄宗的臉色緩和了許多,楊國忠說道:“安祿山從小就有叛逆的心裏,他是胡人,不懂中原文化,懷有反心。皇上不要被他的假相所迷惑,此人兵權不解,對朝廷將是一大禍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風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當並收藏盛世風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