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呂不韋等所有大秦君臣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嬴樂身上。


    雖然周王朝所有諸侯國幾乎盡數被秦所滅,僅剩一個衛國尚存卻也已丟了全數疆域、國君向秦稱臣。


    雖然當今大秦已全取周王朝的所有疆域,其疆域規模比之周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天下人都很清楚,現在的大秦已經在實質上取代了周王朝、統治著這個天下。


    但卻沒有任何一條禮法、一個大義表明隻要能橫掃前朝諸侯國、全取前朝疆域就能取前朝社稷而代之!


    所以即便大秦已經實質取代了周王朝,大秦依舊不是秦朝,而隻是周天子唯二諸侯國之一的——秦國!


    嬴政渴望更進一步,從秦王晉升成為天子嗎?


    他當然渴望!


    群臣渴望更進一步,從君侯晉升成為國王嗎?


    他們更加渴望!


    但除非是實在沒辦法了,否則大秦君臣都不能公然說出隻要能全取前朝疆域就能取前朝而代之這樣簡單至極、理所當然的道理。


    天子者,代天牧民,天子的權力來源於上天,諸侯的權力來源於天子,所以普通黔首不能通過規則之外的手段篡奪天子和諸侯的權力和地位,因為天不允許!


    這是過往數千年的統治者們一代代共同製定的遊戲規則,也是由一代代統治者們接力夯實的馭民之術。


    就算是姚賈在楚地宣揚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理念,也是告訴楚人,無論你是何出身,隻要你為大秦立功都能在大秦封侯拜將,這同樣是在規則範圍之內的操作,而不是告訴楚人要去占山為王、自稱天子!


    一旦大秦解開了天下人長達數千年的思想禁錮,讓天下人發現原來做天子根本不需要上天的認可,隻需要能征善戰滅了前朝即可,那天下可就亂了套了!


    你嬴政能掃滅前朝統一天下做天子?我劉老三也未嚐不可啊!


    即便大秦什麽都不說,隻是強硬的舉行大典、促成既定事實也不行,天下人、尤其是各國餘孽依舊不會承認秦朝的正統地位,他們依舊能喊出各種各樣的口號作亂複國,還能獲得很多故國遺民的支持!


    但現在,嬴樂上諫了一條絕佳的謀朝大義。


    周不禪璧、禮不立璧,然,天賜之!


    上天允嬴政代天牧民,特遣地龍賜璧以彰其位!


    迎著大秦君臣灼熱的目光,嬴樂以最為篤定的聲音開口:“正是如此!”


    “據臣卜算,地龍此來,就是代天賜璧而來。”


    “臣諫!待到地龍離去,大王當令群臣於地動之地好生尋找,速速尋得天賜之璧,得天授之權!”


    大秦君臣齊齊唿吸一促、熱血上湧、大腦發脹。


    在周王朝所有諸侯皆向大秦稱臣或被大秦掃平的這一年,地龍早早告知秦王祂將代天地往鹹陽城賀,嬴政為國人安全提前遷走國人、打掃鹹陽城恭迎地龍,地龍於來賀之際代天地送來了天子祭祀之璧、授秦王代天牧民之權!


    在這一套邏輯中,周王朝最後一個諸侯國覆滅的時間是做不得假的,嬴政早在地龍來鹹陽之前就遷走了鹹陽國人也是做不得假的,地龍於鹹陽城翻身更是做不得假的,隻有地龍來賀時送來了祭祀之璧可能無法讓天下人信服,但這一係列大事件在同一年內接連有序的出現,誰能說這是巧合?這就是天意!


    大秦君臣已經完全不在意什麽謀朝之禮、謀朝之義了。


    有什麽禮法能大得過天?有什麽大義能大的過天?


    沒有!


    天意最大!


    當皇天厚土首肯,大秦就是當之無愧的新朝!嬴政就是當之無愧的天子!


    大秦群臣的臉都是一片漲紅,齊齊麵向嬴政拱手高唿:“臣,為大王賀!為大秦賀!”


    嬴政暢快大笑:“寡人亦為諸位愛卿賀!”


    “皆因諸位愛卿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共助大秦,我大秦方才能得皇天厚土垂青,賜下如此重任。”


    “此等國之大喜,天下人當同慶之!”


    隻要找到天賜之璧,大秦就能名正言順的成為秦朝,嬴政就能合情合理的就任天子大位,而大秦群臣也必將隨之高升,甚至是與這座龐大的王朝一同名垂青史!


    隗狀迫不及待的看向嬴樂發問:“嬴上卿,敢問天賜之璧是何模樣?”


    “本官這就盡遣府中門客仆從奮力去尋!”


    隗狀這話引得大秦群臣齊齊看向嬴樂,卻問的嬴樂內心瘋狂吐槽。


    本官說這番話是為了讓你來問本官天賜之璧長什麽樣的嗎?


    本官哪知道天賜之璧長什麽樣!


    本官隻知道此次地動勢大,根據曆代大秦奉常留下的數據來看,藍田縣勢必在此次地動的波及範圍之內,而藍田盛產美玉又是天下人皆知的事。


    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還不簡單嗎?派人去藍田玉礦尋一塊美玉迴來啊!


    什麽?你說那塊玉不是天賜之璧?


    我呸!


    有本事你讓皇天厚土出來與本官當麵對質啊!


    現在正是聊治國的時候,不要和本官聊迷信!


    但麵上,嬴樂卻還是裝作無奈的搖了搖頭:“此乃天意,本官天賦不足難得天恩開慧,如何能知天賜之璧是何等模樣?”


    “且寶物若未遇有緣人,多蒙塵而不示美,這天賜之璧於我等眼中可能隻是一塊石頭、一方玉料而已。”


    嬴樂麵向嬴政拱手一禮道:“但,大王乃是皇天厚土欽點的人主,天賜之璧本就是皇天厚土賜予大王之璧。”


    “大王親見天賜之璧時必會心有所感,無論那天賜之璧是何模樣,大王都定能認出,而後再交由能工巧匠,令其按照大王冥冥中所感的模樣磨礪雕鑿,那天賜之璧便會大放異彩、佑我大秦!”


    隗狀等秦臣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也對,那可是皇天厚土賜予大王的社稷之寶,恐怕就算是放在我等麵前我等也難認出,唯有被皇天厚土授予牧民之權的大王才能心有所感、認出寶物!


    但若是嬴成蟜在此,嬴成蟜對嬴樂這番話的感受絕對與大秦群臣截然不同。


    大王,別太執著於尋寶,您大可隨便撿塊玉石迴來,然後讓工匠鑿吧鑿吧,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了,反正這祭祀之璧一般人也見不著,您說它是祭祀之璧它就是祭祀之璧!


    隻可惜,唯一理解嬴樂的嬴成蟜並不在朝中。


    聽得嬴樂這番話,嬴政非但沒有放鬆下來,反倒是愈發緊張的來迴踱步。


    萬一大秦取周而代之的大業停在了尋找天賜之璧這一步,寡人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如何向死去的戰士們交代!又如何向王弟交代!


    對了,王弟!


    嬴政停下腳步,斷聲道:“傳寡人令!”


    “令內史郡所有人無論身份皆去尋天賜之璧,凡得見有可能是天賜之璧的神異之物務必上交朝廷,違令者,斬!”


    “若其所獻之物非是天賜之璧,則原樣退還。”


    “若其所獻之物正是天賜之璧,無爵者擢為五大夫,有爵者再加重賞!”


    “傳令王弟,寡人令其於得令後的兩個、不、三個月內務必開始返程,速速迴返鹹陽!”


    “傳令上將軍翦,於一個月後疾馳奔赴前線,若王弟未能於三個月內結束此戰,則由上將軍翦接掌大軍,依照王弟所定方略繼續此戰!”


    王翦頓時就繃不住了,哭喪著臉道:“大王!臣已老邁不堪大用,且鹹陽生變,臣還當留守鹹陽城以鎮不臣啊!”


    本將還以為接下來肯定沒本將什麽事了呢,結果好端端的怎麽又要把本將派出去了?


    不要啊!


    本將不想再去撈功勞了!


    犬子王賁現在正在率領偏師東征南番,本將父子二人統帥百萬大軍陳兵東北,這是妥妥的滅門之兆啊!


    但隗狀卻是雙眼一亮:“是了!”


    “旁人或許難以尋得天賜之璧,但長安君深得皇天厚土青睞,長安君定能尋得天賜之璧!”


    “若是能召長安君還朝,則我大秦必能速速尋得此璧!”


    呂不韋當即拱手道:“臣附議!”


    “今長安君已滅天下諸國,又已滅匈奴胡賊保我大秦北境無憂,區區東胡夷狄不值得與我大秦社稷相提並論,我大秦理應以社稷為重,暫停攻東胡之戰,召長安君還朝尋璧!”


    嬴樂也隨之拱手:“天下皆知長安君乃是在世神明,又是大王親弟。”


    “由長安君尋璧、認璧不止更加穩妥,還可傳為一段佳話,更是能讓天下人不敢妄言!”


    “是故,臣附議!”


    隗狀、呂不韋和嬴樂從三個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卻都讚同了嬴政的想法,認為理應召迴嬴成蟜還朝。


    滅東胡什麽時候都可以,今年不能滅東胡反而對大秦更有好處。


    但奠定大秦謀朝正統性的機會,可就隻有這一次!


    若是大巫扛把子、在世真神明的嬴成蟜能親口認定那枚玉璧就是祭祀之璧,不止能讓嬴政放心、讓群臣放心,也能讓天下人相信那枚玉璧就是天賜之璧,更能讓大秦的天授社稷更平添幾分神聖性!


    嬴政頷首道:“諸位愛卿所言,便是寡人所思!”


    “王弟,必須還朝!”


    嬴政雙眼懇切的看向王翦道:“王弟麾下兵力太眾,非王上將軍親自掛帥,寡人著實不知還有誰人可統禦!”


    “此戰,寡人不求上將軍滅東胡,隻請上將軍穩住因王弟匆匆迴返、大軍臨陣換將而出現的動亂,而後提防東胡來犯即可,隻要能穩住王弟攻下的疆域不失,寡人便算上將軍大……”


    見嬴政、呂不韋、隗狀等君臣毫不猶豫的達成一致,王翦就知道,這活兒他是推不掉了。


    所以沒等嬴政的‘功’字出口,王翦便斷聲道:“事關大秦社稷之大事,末將豈能後退半步?!”


    “末將這就去準備,一個月後必定啟程,助長安君放心凱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嬴政,誰敢殺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茶芝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茶芝士並收藏家兄嬴政,誰敢殺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