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的廳堂坐滿言官,還有不少的按察使正往京師趕。


    顧佐沉聲道:“以上是陛下闡述的軍權、政權、監督‘三權分立’的內容,諸位有何看法?”


    “這個監督包括錦衣衛和東廠,有點麻煩。”江西按察使陸完皺著沒說。


    顧佐一手捋著胡子說:“陛下說都察院監察文官,錦衣衛監察武官,東廠監察天下。都察院勢弱,所以才劃撥一支專門的軍隊給我們增加實力。”


    “左都禦史張大人不懂軍事,需要一位懂行軍打仗的官員擔任右都禦史,領兵督察軍。督察軍人數在兩萬人左右,每年兵部、戶部、工部、太仆寺,會優先撥付都察院的兵源、兵餉、糧草、武器以及戰馬。這些物資將由另一位右都禦史負責調配。”


    “下官舉薦陝西按察使楊一清,楊大人精於兵事!”


    “下官舉薦陸大人。”


    “下官……”


    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好了,”顧佐製止眾人七嘴八舌地推薦,“你們推薦的人本官都會報上去。統帥2萬督察軍的都帥,需要經過軍機處考察,最後由陛下指定。”


    “陛下壓著京營不讓調動,其實是想讓都察院接手武清民亂一事。”顧佐環視眾人。


    “陛下說:吃的飽、穿的暖的人是不會參與造反的。”


    “既無天災,必有人禍。”


    “京畿附近的民亂,打了陛下的臉,也讓我們都察院臉麵無光。”


    眾人起身:“我等必不負陛下重望。”


    陸完心中百轉千迴。


    戴珊、劉機罷官,顧佐升任內閣、張敷華任左都禦史。空出來兩個右都禦史的位置,他勢在必得。


    右都禦史需要經過文華殿廷推,陛下擁有極大的話語權。隻要能入陛下的眼,把民亂一事處置好,必然會比提拔。


    “大人,武清縣權貴多如牛毛,估計以我等的力量查不到什麽。通州中倉涉及到的人必然不多,這是我們的突破口。下官想前往通州,協助張大人查案。”陸完懇請道。


    “下官也想前往通州。”和陸完有一樣心思的人很多。


    新皇用人看重能力。有才幹的人獨缺表現的機會。


    民亂,是大明巨大的損失,但也給了他們很好的機會。


    想表現的除了都察院的言官,還有軍機處的人。


    “棗強一馬平川,沒有可供亂民躲避的山林和丘地。”專管繪製堪輿圖的壽寧侯,終於找到表現的機會。


    壽寧侯在武清縣的田莊被洗劫一空。壽寧侯、建昌侯兄弟倆到西郊的圓明園求見張太後。他們想要獲得補償,同時受人之托說服新皇出兵平亂。


    圓明園外有幾萬的人馬駐紮,說是為了保護太上皇。壽寧侯、建昌侯經過了十道關卡,每一道都要他們脫光了搜身。兄弟倆從未受到如此的折辱。


    建昌侯暴露跋扈的秉性,抬出了太後鬧事。


    建昌侯被士兵揍了,揍得鼻青眼腫。


    領兵的是龍衛的指揮使許泰。許泰隻認新皇的命令。下令懲罰建昌侯時,絲毫沒有手軟。


    麵見姐姐張太後時,他們又發現太後身邊多了很多不認識的宮人。


    太後說了句“吃虧是福”,讓他們沒事別到圓明園打擾太上皇的清修。


    壽寧侯兄弟倆仿佛置身冰水之中。


    新皇變相軟禁了太上皇、太皇太後、太後等一幹長輩!


    新皇帝位穩固,又是太上皇的獨子,何必如此?!


    唯一的解釋:新皇不想要太上皇幹涉朝政。


    壽寧侯、建昌侯兩位決定做出成績讓新皇刮目相看。他們實地勘察了真定府,選中了棗強這個地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棗強獲得了軍機處從上到下的認可。


    惠安伯把象征士兵的人偶,插在新製成的沙盤上。“從幾次交手中看出,亂民行軍打戰井井有條,一定有高人指點。我們的包圍圈絕對要牢靠。一旦出現漏洞,亂民分散撤退,我們又將變得被動。”


    “通州衛千戶該換人!”焦俊直言不諱,“遠征軍隨便拎一個士兵出來指揮,也比他打的好。”


    許進揉揉腦門:“焦大人有其他人選嗎?保定、真定、河間、順德等地,也就隻有通州衛千戶有打仗的經驗。”


    焦俊直翻白眼:“這點陛下肯定知道。所以壓著京營不讓動。故意整我們!”


    “陛下做事走一步向前看七步。下官以為軍機處想辦法盡早鎮壓民亂。一旦拖延,恐有可怕的事情發生。”王守仁麵露焦急之色,“下官懇請協助通州衛千戶。”


    惠安伯無奈:“陛下不允從京師調兵將。”


    王守仁想了想:“此次軍校招生從九邊招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將領。軍校出麵請求練將,陛下必然會同意。”


    “這法子不錯。”焦俊拍了拍大腿大笑。


    惠安伯、許進都認可王守仁的主意。


    軍機處找上了軍校。馬文升、定西侯、彭清三位副校長連袖找到朱壽。朱壽爽快地同意軍校的練將請求。


    這屆軍校錄取的百名學員組成百人團,在彭清的帶領下日夜兼程趕赴棗強。


    通州衛受到軍機處的電令,協同地方官員,把亂民驅趕到棗強。


    劉六、劉七、趙先生搶劫了通州中倉後兵分三路。他們按照原本的計劃和官兵玩起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直避免正麵交鋒。各地聯合起來形成了包圍圈,三路人馬又聚集在一起。


    “過了棗強就是順德。從順德一路南下前往山東。帶上糧草到山裏躲一躲,官兵那我們沒辦法。”趙先生不緊不慢地說出下一步計劃。


    劉七撓撓頭:“棗強縣城的城牆很高,我們能打下來嗎?”他們的情報很精準,趙先生也有真本事,他們一路上還真沒遇到硬仗。


    趙先生翻看劉六買來的《武官錄》。“棗強參將宋振膽小怕事、軟弱無能。仗著是西寧侯的堂兄,才能一路高升。我們把迴迴炮架上,先往棗強縣裏放幾炮。探探他是不是真的很膽小。”


    劉六命人架起迴迴炮。這種炮是百年前元朝軍隊使用的。遠沒有工部打造的炮彈威力大。但朝廷對火器管得嚴,他們也隻能弄到這種被淘汰百年的火炮。


    “轟轟轟~”


    幾炮下去,棗強的城牆塌了。


    “前鋒打頭陣!”


    趙先生一揮手,前鋒向蝗蟲一樣衝入縣城。搶了幾次官兵的裝備,充當前鋒的一千名亂民身披鎧甲、手握長刀,與正規軍隊毫無差別。


    半個時辰不到,守城參將宋振投降。


    在宋振的瞎指揮,讓亂民奪得了勝利。一千的前鋒才死了十人,守城的官兵死傷一半。


    棗強畢竟隻是一個縣,沒有電報站,也沒有電話。宋振並不知道軍機處打算在棗強圍殲亂民的計劃。


    “別殺我!我堂兄是西寧侯,他會出錢贖我的!還有,我知道棗強縣城有幾家在地窖藏了很多的金銀,我給你們領路。”


    趙先生一臉蔑視:“膽小如鼠。”


    宋振可不覺得自己膽小。識時務者為俊傑。隻要不死,迴家躲段時間。等朝廷平亂之後,讓西寧侯活動活動,他可以換個地方繼續當官。


    因此,貪生怕死的宋振輕易地投降了。


    亂民對百姓秋毫不犯。在宋振的帶路下,搜刮了家中有人當官的府邸,攜帶搶來的金銀飛馳而去。


    等軍校組成的百人團趕到時,亂民已經跑出了通州衛的包圍圈。


    “混賬不如!”彭清氣道。


    九邊將領如果都像宋振一樣,大明早被韃靼打成篩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禍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俗人喝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俗人喝茶並收藏大明第一禍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