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九十四章聲東擊西(下)


    聽完巴沙夫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卜紮裏夫知道中了聲東擊西之計了。


    為什麽唐軍突然改變節奏,輕裝速來烏滸河,正是為了渡河,而自己一方措不及防之下,兵力不足,準備不足,這個比較容易理解。


    但因為唐軍在中路的舉動,使自己疏忽。瓜卵山他也看過,也看到了河對岸那片柳樹叢,這種地形會導致視覺上的盲點。所以刻意在上麵設置了一個哨所。雖然地形能起一些遮蔽作用,可是河麵寬廣,若是唐軍夜渡,早晚還是能發現的。


    可自己兵力不足,讓唐軍舉動迷惑,居然都將原來的主將杜格勒調了迴來,況且駐守的將士,況且駐守在瓜卵山的士兵全部是波斯人。


    失誤啊。會想到唐軍能成功渡河,畢竟自己兵力少了,但沒有想到讓唐軍如此輕鬆地渡河,還小敗了自己。是小敗,真正的大食士兵傷亡隻有兩三百人,至於波斯人傷亡多少,讓他忽略不計了。


    但他是薩勒姆手下重將,雖然小敗,可腦袋很清醒。


    唐朝軍隊打開了突破口,但他們是輕裝前來,必須再次將戰馬帶著烏滸河,還有武器與物資,要修一道簡易的工事。沒有去,但能想像,此刻東路的數千唐朝軍隊正在兵分幾路,有的在運對岸的物資,有的在將對岸的馬匹拉過河,有的在看押俘虜,有的在修工事。但這還是不夠的,唐朝軍隊前來決戰,還要渡更多的士兵過河,否則這幾千唐軍過來,無疑前來送死的。


    為了迷惑,他們這幾天能編製多少木筏,那怕是這種粗糙無比的木筏,後方大部隊要渡河,要準備更多的物資與木筏。還有糧食,在烏滸河南岸,為了勝利,薩勒姆總督實施了堅壁清野計劃。除非攻下謀夫城,否則很難找到一粒糧食。或者等到一個多月後,夏收到來。


    就算唐軍中路軍隊向東路軍隊轉移,甚至不顧士兵體力,將木筏子抬著跑。想要渡河,以及完成渡河的準備,最少也要到明天中午。而明天中午,自己的後方大部隊也趕到了。


    不過有了這個登陸點,怎麽都給了唐軍轉機,喪失了大部分烏滸河這道天塹的作用。


    因此,做了一個決定,先行率兵將這支登上岸的唐軍擊敗,搶迴瓜卵山。不過眼下唐軍兵分三路,給他製造了一些難題。


    想了想,又下了一個決定。


    留守一千五百人,分成三部分抵抗。若是唐軍渡河,給他們一個重創,然後龜縮到大營。利用布置嚴密的營地防禦,將這個營地守住。這個不會很困難的,最遲隻要堅守一天半時間。


    自己率領其他軍隊,前去瓜卵山,對付那支唐軍去。


    那麽唐軍隻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後方的軍隊昨天下半夜夜行軍,也隻能最早到傍晚時分才能抵達,這是肯定來不及了。不然也不會將自己迷惑住。要麽中軍分兵支援,唐朝東路營地裏有沒有木筏子給他們強渡未必可知,就是有,有一個渡河時間,有一個判斷時間,自己足以能將瓜卵山上的唐軍擊敗。


    要麽還是強行渡河,然後從陸地向瓜卵山奔跑,進行支援。這也是可行的,自己留下的兵力少,阻止不了唐軍的登陸。但想追上去,必須先行占著灘頭,然後再牽馬匹過去。這樣會耽擱許多時間。自己也將東路的唐軍殲滅了,嚴陣以待。


    要麽壯士斷腕,丟棄這路唐軍,強行登陸。但紮營的時間,準備物資與武器的時間,不到傍晚時分是完成不了的。在一起登陸,行動笨拙。若是分開,自己中營還在,西營還在,隔斷了他們的相互聯係,配合不起來。


    想到這裏,又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讓西營軍隊勿得輕動,以守營為主。再派人用快馬通知薩勒姆,讓他派一批騎兵過來支援策應。唐軍若是采取第一種策略,自己在瓜卵山進行鏖戰,勿務不能讓他們登上岸,使烏滸河這道天塹繼續發揮作用。若是采用第二種策略,自己堅守瓜卵山,裏外夾攻,一舉擊敗唐軍。若是采用第三種策略,不斷利用騎兵的優勢,不停的騷擾,讓他們無法順利地將大營搭建起來,物資武器運到南岸。等到明天大軍到來,一舉擊潰。


    也有可能唐軍結合兩種以上的戰術。


    但那樣,他們兵力並不占絕對優勢,除非唐朝軍隊戰鬥力勝過自己數倍,那是不可能的。


    吩咐完了,讓部下立即離開。自己率領大軍迅速撲向瓜卵山。


    但這一次卜紮裏夫犯了一個錯誤。不僅是他,連薩勒姆都犯了錯誤,認為唐軍一旦攻入烏滸河,渡河,會戰。


    可不是的。唐軍目標僅是為了搶一個橋頭堡。


    造成這種誤會,也是大食的成長史造成的。大食人兵鋒所指之處,所向披靡。除非因為君士坦丁堡進行了七年鏖戰外,幾乎從來沒有大規模的相持戰爭。也看到唐軍在西域的戰例,無論王方翼熱海一戰與李威伊麗水畔一戰,都是速戰速決的。這也與大食軍隊作戰風格,與他們以前與河中突厥人的作戰風格一致。


    但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三國、南北朝或者楚漢相爭,皆上演了無數場精典的相持戰爭。有的據城而持,但大多數是大規模的野外相持。


    難道渡過河,非得要進行大會戰嗎?


    所以卜紮裏夫認為能輕鬆地將駱務整的東路軍隊擊敗。聽巴沙夫的匯報,唐軍傷亡很少,可從半夜渡河,又進行了激戰,此刻修建防禦工事,運輸物資。士兵筋疲力盡,肯定能輕鬆勝之。


    猜錯了。


    為了搶時間,駱務整僅搬運了一批大食物資,其他的燒光。大食兵敗,丟下了大量武器與盔甲,僅將武器撿起來,畢竟自己帶的武器不足,盔甲都沒有花時間剝去。然後將傷兵扶迴營地。更沒有花時間返迴河北,將物資運迴瓜卵山。而是集中精力在瓜卵山迅速地修建了一道防禦工事。而卜紮裏夫犯的第二個錯誤是一直將唐朝中軍當作了假想敵,因此留下了幾個投石機。這又贏得了一份生機。


    瓜卵山由九個高矮不等的小山丘組成的,一裏來路的長度,最大的寬度不到四百米。若是帶來了投石機,能將瓜卵山一半麵積覆蓋於投石機的射程之下,而唐軍匆匆忙忙地攻下來,勉強修了一道防禦工事算是很不錯了,那有時間來修壕溝躲避?若是帶來了大量的投石機,稀疏的林木根本無法阻擋天空中落下的巨石。那麽這道匆忙修建起來的防禦工事效果將會下降一半。


    卜紮裏夫率軍離開,餘下的一千五百名士兵讓杜格勒主持。


    也是一名不錯的將領,下這份命令時,卜格裏夫心中有些後悔,若是將杜格勒留在東營,唐朝軍隊也許會奪下瓜卵山,但絕不會如此輕鬆。至少能為自己贏得寶貴的時間。


    他認為可以了。


    看到他率軍離開,唐朝軍隊再次一變。中路軍隊繼續向兩邊分去。兩邊的軍隊又向兩邊分出兩裏地。這一分,變成了五路人馬。杜格勒傻眼了,若是此時手中有一萬多軍隊,那怕唐軍分成九路,問題也不嚴重。可手中隻有一千五百人,中營還要必須堅守,這一分,怎麽辦?


    僅分了一下,卜紮裏夫的安排泡湯。


    想了一想,隻好再次做了調整,讓斥候返迴通知,左右各分出兩百士兵駐守。


    但這一分,能有什麽效果,然而遠不是如此。看到大食軍隊做出調整,李威再次做了變動。留守的兵力少,就能將這個弱點無限地放大。中路繼續分兵,其他四路也跟著分兵,又向兩裏多外的地方,延伸出新的兩路人馬。


    此時天也亮了,烏滸河河麵上升起了輕薄的晨曦,比輕紗還要淡薄,河水蔚藍,景色十分美麗。然而杜格勒聽到手下的稟報,差一點癱軟下去,心想,不帶這麽玩的。


    這樣一來,以中營為中心,向兩邊生生伸出近八裏地。天雖亮了,都看不到兩邊的變化,而且離得遠,全靠斥候稟報,一來一去,也會浪費時間。琢磨了一下,將新分出的兩路兵力再次向中間靠攏,重新壓縮成三路,確保中營不失。


    李威這才下令吹響號角。


    九路軍隊正式開始渡河了。


    真真假假的。實際渡河的是東二路軍隊。杜格勒一邊注意著局勢,一邊派人通知卜紮裏夫。正中三路唐朝軍隊將木筏子劃到河麵中間,大食軍隊已經準備弓弩,有的將石頭放在投袋上。但是唐軍忽然全部停了下來。在河中心逗留了一會兒,忽然頭一調,往迴劃去。


    杜格勒莫明其妙。可心裏有些發寒了,此次遇到的敵人,遠非以前遇到的各國敵人,狡猾到了極點。自從軍隊到達這裏,真真假假,撲朔迷離,自己多次估猜,都無法猜出他們的真正用意。


    劃了迴去。杜格勒又看到唐朝軍隊產生了新的變化,西路的軍隊在向迴跑,中路的軍隊在向東跑。終於會悟過來了,敵人是利用自己兵力不足,不斷地分兵,最後鞭長莫及,平安渡河。真正渡河的地方是在東麵,渡過去,就可以支持瓜卵山的唐軍。


    可醒悟過來,卻已經晚了。敵人已經占據了灘頭。就是之前醒悟,也沒有作用。自己的兵力少,河岸空曠,兵力分布,一目了然。守住了東二路,其他幾路也沒有辦法守住。反而因為離營地遠,有可能營地丟失,全軍覆沒。


    果然斥候迴來稟報,敵人占住了灘頭。大勢已去,杜格勒隻好下令,三路合一,迴歸中營,扼守中營營地不失。又派人通知杜格勒,讓他提前做好準備。唐朝軍隊渡過河了,馬上就要往你哪裏去了,你要及時安排。


    第二批唐軍再次渡河,這一次規模很大,還牽來大批的戰馬。不但如此,李威也開始動身。張仁願將他拉住:“陛下,不可冒險。”


    “這算什麽冒險?還有我那次在青海危險?之所以想過去,我是看一看大食人的真正戰鬥力。”


    讓自己一忽悠,烏滸河附近幾乎所有精銳部隊都集中在中路。卜紮裏夫既然率軍前往瓜卵山,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一戰,則能看到大食人真正的戰鬥力。


    又說道:“我離開後,你堅守中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張仁願勸不動,隻好應道:“喏。”


    一萬唐軍渡過河,上了馬,餘下的士兵將木筏子帶迴去。大食人兵力少,采取防禦策略,沒有製作木筏,因此將它們帶走,不給大食人反攻河北的機會。


    這一耽擱,過了很久。瓜卵山戰事正到了最慘烈的時候。


    瓜卵山不是很長,除了犧牲與受傷的兩百多名士兵外,主力得以保留,另外還加了一千多名俘虜。這些俘虜戰戰兢兢,多次喊話過的,投降不殺,放你迴家。


    但是不是真放你迴家?


    為了不殺他們,為了迴家,幹起事來格外賣力。一邊草草地吃了早餐,一邊不停地修建工事。駱務整又受到薛訥啟發,派了會波斯語的河中士兵對他們勸說,為什麽你們要幫助大食人?難道你們忘記你們是波斯人了嗎,忘記了你們波斯屹立了一千多年曆史,傲視群雄了嗎?現我們大唐來幫助你們了,我們河中各國來幫助你們了,我們吐火羅也來幫助你們了。大食人在波斯能有多少軍隊?不要我們幫助,就是你們波斯人若是鼓起勇氣,也能將他們驅逐出美麗的信德、唿羅珊與塞斯坦。這麽多友軍來幫助你們,可你們卻甘心做人家的狗,做人家的奴才?


    說得這些俘虜羞愧不止。但一顆心定了下來,這樣說了,大約不會殺死他們。


    但時間留得太緊了。


    隻是簡單地用釘子將砍伐下來的樹木釘成粗糙的一道柵欄之後,遠處煙塵滾滾,大食人來了。


    這已出忽了卜紮裏夫的預料,沒有想到自己來得很快,還是讓唐軍修建了一道柵欄。是粗糙無比,甚至留下了巨大的縫隙,讓一個人都能從容地鑽過去。但釘上去的木頭十分粗大,足以阻擋住了馬匹的衝撞。


    卜紮裏夫心中充滿了迷茫,為什麽唐軍隻是專心修建工事,而不及時地將後方物資與馬匹運過來?


    沒有想明白,但知道時間緊急,騎馬大約看了一下,讓手下一萬兩千多士兵,以及一路上重新歸隊的幾百逃兵列隊。地形不是很惡劣,以前也看過,但絕沒有想到會在這裏拉開激烈的戰鬥。再次細看一遍,九座矮山丘,中部三座最高,兩邊的四座山丘幾乎忽略不計,隻是從地麵隆起的四個小土包,另外因為背靠著烏滸河,地氣潮濕,長著稀疏的樹木。但山丘以砂石為主體,僅有少量砂土,導致山林不但稀疏,也不高大。


    借著陽光,能清晰地看到樹林裏唐朝軍隊的活動情況。


    也不高,作為一個防禦地形,效果不會很理想。然後再次確認了一下唐軍的人數。


    人多的優勢,作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卜紮裏夫也能發揮出來。於是下令了,所以騎兵下了戰馬,步兵出列,列出三隊,每隊兩千人,分左中右發起進攻。七千多軍隊在後押陣。


    每隊盾牌兵,與弓箭兵夾雜,相互掩護,同時各人腰間佩著彎刀,準備隨時出擊。


    駱務整也在看。看了一會兒,對薛訥、辛承嗣說道:“此乃勁敵。”


    薛訥點了一下頭,當然是勁敵。不然這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家,也不會僅是幾十年間,就成為了西方最強大的國家。昨天晚上的交戰,不是真實的大食士兵戰鬥力。


    也立即做了調整,一分為四,江四斤、薛訥與辛承嗣各率一千兵力迎頭攔擊。留下的軍隊由駱務整押陣。


    三隊人馬進入了柵欄的後麵,分別躲藏在樹木後麵。不過樹木稀疏,不能起來很好的庇護作用。


    看到敵人越來越近,到了五十步時,駱務整吹響號角。


    三批箭雨紛飛而出。


    但是大食人除了少數的波斯兵種略略有些混亂外,其餘的士兵十分平靜地相互掩護,繼續前進。就是這樣了,卜紮裏夫還十分不滿意,大聲唿喝:“退者斬,亂者斬。”


    一聲喊後,迫於他的淫威,波斯人不敢再慌亂了。


    又喝道:“射箭。”


    弓箭兵躲藏在盾牌手後麵,舉起了弓箭作出還擊。一邊還擊,一邊挪動。五十步的距離,雙方不時地有士兵中箭身亡。這時候遠處一匹飛奔而來。稟報第一個消息的,唐朝再次分兵,兵分七路,意欲渡河。


    卜紮裏夫一聽,就明白李威用意了,這是利用兵力的優勢,做渡河的陽謀。但也感到時間的緊迫了。又喝道:“每隊再支援五百士兵上去。”


    一千五百名大食兵走出陣列,分成三部,衝了上來。


    前麵的士兵倒下了不少人,但終於到達了柵欄前麵,開始短兵交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