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五十二章肯把菱花撲碎(三)
“不知道,”李威實話實說。
“隻要你迴去,這個倒是好辦。”
“說來聽聽。”
沒祿氏又伸出小手。
“待會兒孤陪你到街上走一走,你看中了什麽,孤就買下來送給你。”
“我那敢走啊,鄯州人多眼雜,萬一讓人認出來,傳到吐蕃,會變成什麽樣子?這段時間,我隻能乖乖地關在你這個家中,做你的小囚犯。”沒祿氏伸了一個懶腰,很無奈地說道。
不但她自己,就是前來的一幹人,進來後再三囑咐過,不可隨便外出。
“不是這樣,你想要什麽,孤代你前去買來。”
“好啊,我想要這個,你把它給我吧。”指了指威跳動的心髒。
“行,你拿刀來開挖。”
“那我可不敢,”笑鬧了一番,沒祿氏說道:“你迴去的事,我替你做了一些安排。”
看著李威忽信忽疑的樣子,說道:“其他的不如你,可心眼兒,我不比你少。你聽好了,看看管不管用。”
缺口還是從明崇儼身上打開的。
去年迴到邏些城,沒祿氏就想到這個問題,就是迴去,這個太子,恐怕也不會來個兵變的什麽。那麽不迴去還好一些,一迴去,又立下大功迴去的,在京城更紮眼。皇上戀權,若是有心人挑動一下,保不準什麽事都能發生。
不大放心,倆人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雖是露水夫妻,可多少有些情份。還是未來孩子的父親,鏟除論欽陵,更需要太子登上帝位,為她提供幫助。所以苦思冥想。
有一天無意中看到婢女收拾她的房間,看到明崇儼給她的那個瓶子,裏麵還有幾粒小丸子沒有用。後來知道不對,不敢用了。就想到了一件事,為什麽明崇儼會提煉這種藥。
不可能是明崇儼自己不正常,見過一次,長得很健康,而且還有了兒子。自己不需要,他用這個藥做什麽的?或者助人興趣?這不大可能,事情傳出去,必然被正統的漢人士大夫指責。
然後又想到了他對自己很有把握地說,以後他必然會有在唐朝很有權威的機會。
這個女人心思靈瓏透頂。瞎想亂想的,居然最後猜測出明崇儼的用意。
於是寫了一封信,我們吐蕃人為了幫助你殺死你的對頭太子,這一次損兵折將,差一點國家潰崩。然後又逼明崇儼,你這個藥,也不要隻能皇後用了,順便給你們那個皇帝陛下多用用。主意很好的,一旦李治多用用,那個可憐巴巴的身體骨,要不了多久,會奄奄一息。隻要皇帝快要死了,李威登基成為必然。但信上不這樣寫的,隻是說道,不這樣,你們唐朝不內亂,我們吐蕃壓力就緩不下來。又許諾了種種好處。
當然,這一點,是不敢告訴李威的,怕李威反感,你居然想害死我老子。
寫信的時候,也沒有抱多大希望,試一試運氣。
信還沒有到,明崇儼配出的藥,真的在讓李治服用。
接到了沒祿氏的信。明崇儼也不是沒有長腦子的人。皇帝死了,太子立即登基,對自己能有什麽好處?不答應,不過他也不知道沒祿氏居然曾經幫助李威突圍。因此,還想將這條線保留下來,看以後能有沒有用場。
迴了一封信,大意是說那樣對吐蕃也沒有好處,皇帝一死,唐朝不會亂,而是太子會立即登基。一旦太子登基,唐朝會更強大,看到你們吐蕃的大論閣下麽?為了殺死太子,花費了多大的代價。
因此呢,現在的藥雖然無意中讓皇上吃到,可不能讓皇上多吃,使他多活幾年,繼續將太子留在青海。這樣,皇後就可以爭到更大的實權。太子就是以後登基,也會被皇後駕空。太子駕空,朝中必然有大臣不服,那麽唐朝內政也許比現在還要混亂。特別是皇後,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得到更多權利罷了,得到了,說不定會做出更多讓吐蕃驚喜的事。
你們吐蕃現在最好忍著傷痛,不但忍著,上策是繼續派出一支軍隊前來,那怕不交戰,給唐朝施壓,這樣才能有借口,使太子繼續留在青海。這叫先小痛,後大安。
實際上他與裴炎想法差不多,先讓皇後分出太子的實權,暫且庇護在皇後的羽翼下。隻不過這樣一說,更加冠冕堂皇。吐蕃出不出兵,沒祿氏能說的算?
信就到了沒祿氏手上。
有的說了,有的沒有說。
但明崇儼寫的信卻帶了過來。沒祿氏主意很簡單,先迴京城,不迴京城,什麽事情都能讓唐朝的皇帝與皇後遮掩過去。看到沒有,論欽陵用李賢的事要脅,唐朝的那個皇後做得多漂亮?
迴到京城,說是斥候攔到送信迴邏些城的吐蕃人,得到了這封信。立即將此事暴揚。先有李賢之醜,現在又有明崇儼之醜,明崇儼信中還暴露了皇後的野心。一下子就能將李治逼得退位禪讓,說不定能逼得皇後,不得不退居深宮。
至於明崇儼會被唐朝人五馬分屍,或者扒皮抽筋,沒祿氏沒有想過了。
“你這個女人好毒辣。”
“好啊,那這封信,我將它燒掉如何?”
這又是玩笑話。事情也沒有沒祿氏說得那麽容易,要安排如何妥善操作,才能達到效果。並且不能激怒母親,一旦激怒母親,使母親認為自己與二弟一樣,想她徹底結束政治命運。那麽迎來的報複,就是自己不是幾年前,也會承受不起。
但沒祿氏帶來的,卻是好幾條好消息,說道:“不管怎麽說,孤還要感謝你。”
立即起來,不顧自己與沒祿氏是久旱逢甘雨,要及時濕潤一下了,拿著明崇儼寫給沒祿氏的信,找到了裴行儉與李謹行。三人坐下來商議。
裴行儉聽完後,說道:“可惜。”
可惜得知這個情報太遲。若是去年猜測出來,乘著吐蕃內亂不休,說不定一舉能乘機將青海與西域整個奪下來。
但那也未必,到時候沒祿氏未必會推動。再說,不到此時,沒祿氏也不會說。她也不想看到吐蕃被唐朝肢解。
不管怎麽說,現在得到太遲了。隻剩下芒輾達乍布,論欽陵大軍一迴,芒輾達乍布必敗無疑。
隻好扶助沒祿上位。有了沒祿氏,可以相互聯手,將唐朝這個頭號眼中釘鏟去,而且讚普是太子的兒子,有了許多操作的機會。進可以加演吐蕃的矛盾,退可以扶持一個親唐的吐蕃政府存在。
還有眼下的,如何利用好,沒祿氏帶來的機會。
裴行儉與李謹行有些興奮的議論,推算,直接將李威無視。
過了半天,李威無力地說道:“裴侍郎,李將軍,他可是孤的兒子。”
“社稷為重,殿下啊,是你的兒子,可他身上是羊同公主與唐朝太子的血脈,與吐蕃沒有半點關係。你要勸說那個王妃,讓她明白這個道理。”李謹行說道。
有那麽好勸說的。
……
鄯州城狂歡了三天。真有一些讀書人讓李威勸下來,留在青海教百姓子女讀書識字。
但給了一個承諾,以後朝廷會派出一些名額,從青海這些士子中選撥一些優秀的,進入京城參加科考。實際上,李威也說了他的一些想法,比如後來的科考製度。
三級科考,鄉試,會試與殿試。但對於現在的唐朝,有些繁瑣。與這些讀書人商議了一下,最後認為兩級科考對唐朝很適合的。各州舉行鄉試,然後與兩京國子監貢生們,一道參加京考。
這樣,也給了更多機會,給了各州的讀書人。
李威順便又說了一議。現在科考還不象後來的頑固不化。有各種各樣的科目,包括雜科。李威說了一個術有專攻,比如增加一些雜科,提撥一些善長雜科的士子,進入一些部門,擔任技術官員。比如司農寺、都水監、將作監、工部。這個說法很有理由的,比如李謹行作戰可以,用作將領是好將領,但讓他修水利呢?行不行?
隻是一個想法,李威現在有權議論,可無權實行。要等他正式為帝時,才能與諸位大臣商議後,頒布實施。
但這個想法,也是給這些士子信心。留在青海吃了苦,以後朝廷會關照的。嗯,這就足夠了。不然以他們,到京城活動,地位低賤,很難有出頭之日。
然後對各部族長老一說,皆是大喜過望,將這些士子們,當作神仙一樣,就差一點供著,接了迴去。
種種的做法,使現在的青海,變得就象一塊鐵板。裴行儉很吃味地說道:“便宜了黑齒常之這個廝。”
不過對裴行儉,李威想重用的,此人文武雙全,難得的宰相之材,一旦為帝,得到實權,一定將此人拜為宰輔。但沒有說,現在說太早。
很快二月就到來了,到了二月下旬,沒祿氏終於得到親信的消息。果如沒祿氏所猜想的,芒輾達乍布殺死了讚悉若,論欽陵大怒之下,調兵從象雄迴返,芒輾達乍布數次戰敗不支,自殺而亡。論欽陵隻好立論讚婆為武大論,自己擔任文大論安撫國內。
不敢出征了,這前麵出征,後麵又是叛亂,又是造反的,吐蕃準得出事。
得到了這個情報,立即上奏朝廷,青海大約數年平安無事。還怕皇上下旨,讓李威乘機出兵,平滅莫賀。又在上奏上解釋此事,莫賀隻剩下殘部,不如留著,當作練兵的。此時還沒有真正到扶持諾曷缽迴青海的時候。做得太急,反而讓論欽陵占住了道義,吐蕃的主和派不能得勢。因此,不需要大的戰役,勞民傷國,隻要小規模的出擊,繼續騷擾,然後對吐蕃各部拉攏分化,慢慢削弱吐蕃的實力。
話外之音,不打了,我留在青海還有什麽作用。隻是一個行軍元帥,不是駐邊的大都護。
疏上,讓劉仁軌他們爭去。
然後送沒祿氏。
吐蕃國內安定,沒祿氏也要離開。
夜幕漸漸來臨,要到沒祿氏走的時候,說道:“太子啊,我要你係那件紅披風。”
李威默默地將紅披風係上。
沒祿氏又說道:“這一別,真的不知何年相見。”
“想來,就悄悄地來。”
“那有那麽容易?”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菱花薄銅鏡,用力地掰成兩半,說道:“我聽過說你們漢家南朝有一個叫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的故事。這半塊鏡子,給你留著。”
“那塊鏡子最後團圓了。”
“希望吧,”在李威額上輕輕地吻了一下,說道:“保重。”
然後踏上馬車,一行侍衛護送,漸漸地出了鄯州,消失在李威視線裏。李威還繼續看著地平線,二月末,鄯州城外有一些野花綻放,開得不多,香氣時隱時無,良久,李威說了一句:“離愁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
疏未到,可是東宮的兩個小蘿莉計劃卻發動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肯把菱花撲碎(三)
“不知道,”李威實話實說。
“隻要你迴去,這個倒是好辦。”
“說來聽聽。”
沒祿氏又伸出小手。
“待會兒孤陪你到街上走一走,你看中了什麽,孤就買下來送給你。”
“我那敢走啊,鄯州人多眼雜,萬一讓人認出來,傳到吐蕃,會變成什麽樣子?這段時間,我隻能乖乖地關在你這個家中,做你的小囚犯。”沒祿氏伸了一個懶腰,很無奈地說道。
不但她自己,就是前來的一幹人,進來後再三囑咐過,不可隨便外出。
“不是這樣,你想要什麽,孤代你前去買來。”
“好啊,我想要這個,你把它給我吧。”指了指威跳動的心髒。
“行,你拿刀來開挖。”
“那我可不敢,”笑鬧了一番,沒祿氏說道:“你迴去的事,我替你做了一些安排。”
看著李威忽信忽疑的樣子,說道:“其他的不如你,可心眼兒,我不比你少。你聽好了,看看管不管用。”
缺口還是從明崇儼身上打開的。
去年迴到邏些城,沒祿氏就想到這個問題,就是迴去,這個太子,恐怕也不會來個兵變的什麽。那麽不迴去還好一些,一迴去,又立下大功迴去的,在京城更紮眼。皇上戀權,若是有心人挑動一下,保不準什麽事都能發生。
不大放心,倆人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雖是露水夫妻,可多少有些情份。還是未來孩子的父親,鏟除論欽陵,更需要太子登上帝位,為她提供幫助。所以苦思冥想。
有一天無意中看到婢女收拾她的房間,看到明崇儼給她的那個瓶子,裏麵還有幾粒小丸子沒有用。後來知道不對,不敢用了。就想到了一件事,為什麽明崇儼會提煉這種藥。
不可能是明崇儼自己不正常,見過一次,長得很健康,而且還有了兒子。自己不需要,他用這個藥做什麽的?或者助人興趣?這不大可能,事情傳出去,必然被正統的漢人士大夫指責。
然後又想到了他對自己很有把握地說,以後他必然會有在唐朝很有權威的機會。
這個女人心思靈瓏透頂。瞎想亂想的,居然最後猜測出明崇儼的用意。
於是寫了一封信,我們吐蕃人為了幫助你殺死你的對頭太子,這一次損兵折將,差一點國家潰崩。然後又逼明崇儼,你這個藥,也不要隻能皇後用了,順便給你們那個皇帝陛下多用用。主意很好的,一旦李治多用用,那個可憐巴巴的身體骨,要不了多久,會奄奄一息。隻要皇帝快要死了,李威登基成為必然。但信上不這樣寫的,隻是說道,不這樣,你們唐朝不內亂,我們吐蕃壓力就緩不下來。又許諾了種種好處。
當然,這一點,是不敢告訴李威的,怕李威反感,你居然想害死我老子。
寫信的時候,也沒有抱多大希望,試一試運氣。
信還沒有到,明崇儼配出的藥,真的在讓李治服用。
接到了沒祿氏的信。明崇儼也不是沒有長腦子的人。皇帝死了,太子立即登基,對自己能有什麽好處?不答應,不過他也不知道沒祿氏居然曾經幫助李威突圍。因此,還想將這條線保留下來,看以後能有沒有用場。
迴了一封信,大意是說那樣對吐蕃也沒有好處,皇帝一死,唐朝不會亂,而是太子會立即登基。一旦太子登基,唐朝會更強大,看到你們吐蕃的大論閣下麽?為了殺死太子,花費了多大的代價。
因此呢,現在的藥雖然無意中讓皇上吃到,可不能讓皇上多吃,使他多活幾年,繼續將太子留在青海。這樣,皇後就可以爭到更大的實權。太子就是以後登基,也會被皇後駕空。太子駕空,朝中必然有大臣不服,那麽唐朝內政也許比現在還要混亂。特別是皇後,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得到更多權利罷了,得到了,說不定會做出更多讓吐蕃驚喜的事。
你們吐蕃現在最好忍著傷痛,不但忍著,上策是繼續派出一支軍隊前來,那怕不交戰,給唐朝施壓,這樣才能有借口,使太子繼續留在青海。這叫先小痛,後大安。
實際上他與裴炎想法差不多,先讓皇後分出太子的實權,暫且庇護在皇後的羽翼下。隻不過這樣一說,更加冠冕堂皇。吐蕃出不出兵,沒祿氏能說的算?
信就到了沒祿氏手上。
有的說了,有的沒有說。
但明崇儼寫的信卻帶了過來。沒祿氏主意很簡單,先迴京城,不迴京城,什麽事情都能讓唐朝的皇帝與皇後遮掩過去。看到沒有,論欽陵用李賢的事要脅,唐朝的那個皇後做得多漂亮?
迴到京城,說是斥候攔到送信迴邏些城的吐蕃人,得到了這封信。立即將此事暴揚。先有李賢之醜,現在又有明崇儼之醜,明崇儼信中還暴露了皇後的野心。一下子就能將李治逼得退位禪讓,說不定能逼得皇後,不得不退居深宮。
至於明崇儼會被唐朝人五馬分屍,或者扒皮抽筋,沒祿氏沒有想過了。
“你這個女人好毒辣。”
“好啊,那這封信,我將它燒掉如何?”
這又是玩笑話。事情也沒有沒祿氏說得那麽容易,要安排如何妥善操作,才能達到效果。並且不能激怒母親,一旦激怒母親,使母親認為自己與二弟一樣,想她徹底結束政治命運。那麽迎來的報複,就是自己不是幾年前,也會承受不起。
但沒祿氏帶來的,卻是好幾條好消息,說道:“不管怎麽說,孤還要感謝你。”
立即起來,不顧自己與沒祿氏是久旱逢甘雨,要及時濕潤一下了,拿著明崇儼寫給沒祿氏的信,找到了裴行儉與李謹行。三人坐下來商議。
裴行儉聽完後,說道:“可惜。”
可惜得知這個情報太遲。若是去年猜測出來,乘著吐蕃內亂不休,說不定一舉能乘機將青海與西域整個奪下來。
但那也未必,到時候沒祿氏未必會推動。再說,不到此時,沒祿氏也不會說。她也不想看到吐蕃被唐朝肢解。
不管怎麽說,現在得到太遲了。隻剩下芒輾達乍布,論欽陵大軍一迴,芒輾達乍布必敗無疑。
隻好扶助沒祿上位。有了沒祿氏,可以相互聯手,將唐朝這個頭號眼中釘鏟去,而且讚普是太子的兒子,有了許多操作的機會。進可以加演吐蕃的矛盾,退可以扶持一個親唐的吐蕃政府存在。
還有眼下的,如何利用好,沒祿氏帶來的機會。
裴行儉與李謹行有些興奮的議論,推算,直接將李威無視。
過了半天,李威無力地說道:“裴侍郎,李將軍,他可是孤的兒子。”
“社稷為重,殿下啊,是你的兒子,可他身上是羊同公主與唐朝太子的血脈,與吐蕃沒有半點關係。你要勸說那個王妃,讓她明白這個道理。”李謹行說道。
有那麽好勸說的。
……
鄯州城狂歡了三天。真有一些讀書人讓李威勸下來,留在青海教百姓子女讀書識字。
但給了一個承諾,以後朝廷會派出一些名額,從青海這些士子中選撥一些優秀的,進入京城參加科考。實際上,李威也說了他的一些想法,比如後來的科考製度。
三級科考,鄉試,會試與殿試。但對於現在的唐朝,有些繁瑣。與這些讀書人商議了一下,最後認為兩級科考對唐朝很適合的。各州舉行鄉試,然後與兩京國子監貢生們,一道參加京考。
這樣,也給了更多機會,給了各州的讀書人。
李威順便又說了一議。現在科考還不象後來的頑固不化。有各種各樣的科目,包括雜科。李威說了一個術有專攻,比如增加一些雜科,提撥一些善長雜科的士子,進入一些部門,擔任技術官員。比如司農寺、都水監、將作監、工部。這個說法很有理由的,比如李謹行作戰可以,用作將領是好將領,但讓他修水利呢?行不行?
隻是一個想法,李威現在有權議論,可無權實行。要等他正式為帝時,才能與諸位大臣商議後,頒布實施。
但這個想法,也是給這些士子信心。留在青海吃了苦,以後朝廷會關照的。嗯,這就足夠了。不然以他們,到京城活動,地位低賤,很難有出頭之日。
然後對各部族長老一說,皆是大喜過望,將這些士子們,當作神仙一樣,就差一點供著,接了迴去。
種種的做法,使現在的青海,變得就象一塊鐵板。裴行儉很吃味地說道:“便宜了黑齒常之這個廝。”
不過對裴行儉,李威想重用的,此人文武雙全,難得的宰相之材,一旦為帝,得到實權,一定將此人拜為宰輔。但沒有說,現在說太早。
很快二月就到來了,到了二月下旬,沒祿氏終於得到親信的消息。果如沒祿氏所猜想的,芒輾達乍布殺死了讚悉若,論欽陵大怒之下,調兵從象雄迴返,芒輾達乍布數次戰敗不支,自殺而亡。論欽陵隻好立論讚婆為武大論,自己擔任文大論安撫國內。
不敢出征了,這前麵出征,後麵又是叛亂,又是造反的,吐蕃準得出事。
得到了這個情報,立即上奏朝廷,青海大約數年平安無事。還怕皇上下旨,讓李威乘機出兵,平滅莫賀。又在上奏上解釋此事,莫賀隻剩下殘部,不如留著,當作練兵的。此時還沒有真正到扶持諾曷缽迴青海的時候。做得太急,反而讓論欽陵占住了道義,吐蕃的主和派不能得勢。因此,不需要大的戰役,勞民傷國,隻要小規模的出擊,繼續騷擾,然後對吐蕃各部拉攏分化,慢慢削弱吐蕃的實力。
話外之音,不打了,我留在青海還有什麽作用。隻是一個行軍元帥,不是駐邊的大都護。
疏上,讓劉仁軌他們爭去。
然後送沒祿氏。
吐蕃國內安定,沒祿氏也要離開。
夜幕漸漸來臨,要到沒祿氏走的時候,說道:“太子啊,我要你係那件紅披風。”
李威默默地將紅披風係上。
沒祿氏又說道:“這一別,真的不知何年相見。”
“想來,就悄悄地來。”
“那有那麽容易?”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菱花薄銅鏡,用力地掰成兩半,說道:“我聽過說你們漢家南朝有一個叫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的故事。這半塊鏡子,給你留著。”
“那塊鏡子最後團圓了。”
“希望吧,”在李威額上輕輕地吻了一下,說道:“保重。”
然後踏上馬車,一行侍衛護送,漸漸地出了鄯州,消失在李威視線裏。李威還繼續看著地平線,二月末,鄯州城外有一些野花綻放,開得不多,香氣時隱時無,良久,李威說了一句:“離愁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
疏未到,可是東宮的兩個小蘿莉計劃卻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