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十七章習習香塵蓮步底(四)


    難道大唐的未來,就在這頂帳蓬裏定下來了?


    不知道有成就感,還是哭笑不得。


    李威許久沒有說話,李首成並不急,如果太子立即接話,他反而不會相信。就象他自己一樣,數天過去,也沒有提,得首先觀察。看太子對他的態度,不是說自己有多重要,自己是皇後的心腹,如何對自己,也從某些方麵,能看出他內心深處如何對皇後的。


    或者就象雍王一樣,對自己可是很不尊敬的。


    結果不算太壞,太子對自己很是熱情,熱情到他十分感動的程度。畢竟不是後來的唐朝,這時候宦官地位還是很低的,就象裴行儉、黑齒常之、李謹行他們,對李首成也算客氣,可李首成同樣不敢傲慢。


    於是借機再試探一下。


    李威停了一下,一邊心中細想,一邊答道:“是啊,不但是國家,就是孤,也非常感謝母後對兒臣的袒護。以前孤年幼無知,不明白母後的苦心,多有得罪,現在迴想起來,很是慚愧。”


    “殿下後來做得很好了,”實際後來也做得不好,許敬宗因李威而死,一點後手也沒有給武則天留下來。又因為李顯王妃之死,向武則天發難。不過這都是擺在明麵上的,不象原來,放在暗處使著傷心小箭,那樣武則天才會真正的寒心。


    再說,太子大多數時候對皇後還是低眉順眼的。


    因此,李首成對李威一直不惡,反感的就是李威向武則天使的那些小親熱,隱隱地讓他感到非正常母子的那種親熱。


    “那敢,不過,李內侍,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殿下,請說。”


    什麽當說不當說,最好不當說的話一起說出來。


    “孤一生最敬佩的人,不是父皇,父皇很了不起,世人皆說他今不如昔,此話有失偏頗,這數年來,國家發生了多少災難?剛剛勉強算是風調雨順了兩年,今年河北河南河東又有了旱災。治理何其不易?不過孤不佩服,作為一個皇帝,等於是千萬百姓的父母,父母不為兒女著想,何為父母?這是應當做的。真正佩服的是母後。”


    “殿下……”


    “李內侍,莫要不相信,母後是何等形勢,得主後宮的?對父皇服侍殷勤,這不算,這近十年,替父皇分解了多少重擔?若是沒有母後協助,國家多災多難,孤不堪想像啊。”


    佩服倒是真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權謀,以及一些手段。


    看一看老二,具體的不知,可他隱隱感到若是自己不及時迴來,老二這一次就徹底完蛋了。


    當時老二真的一無是處,否!雖然自己身陷重圍,讓父親惱羞成怒,可老二卻成了帝國最佳的繼承人,眾多大臣前來投奔,風頭一時無兩。可結果呢?


    李首成不會知道李威這個內心的想法,沒有作聲,在迴味李威這一句話,有幾分是真心的,幾分是虛情假意的。


    “孤有一句更悖逆的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殿下請說,奴婢絕不泄露半句。”


    得,你一迴長安,什麽都泄露給母親了。


    “若是他日孤僥幸繼承唐朝基業,一定會請母後繼續輔佐。昔日,漢高祖一統天下,曾說過,朕之所以擁有天下,非朕之力,而是朕用好了三個人,蕭何、張良、韓信。蕭何能與母後相比?遠矣!”


    “是啊,可惜天後隻是一個女子,否則朝堂所有大臣將會羞愧而死,”李首成歎然道。


    足夠了,這大約就是太子開的底限。還給皇後放權,與現在的權利差不多,將來是以太子為首,皇後為輔的政局。若想比太子權利更多,太子也不會答應。但不會上台後,打壓皇後。


    話說到這份上,算是掏了心窩,自己隻要將話帶迴去,讓皇後自己選擇。


    “那我就不打擾殿下休息了,”笑咪咪地離開。


    “孤來送你一送,”將李首成送出帳蓬外麵,李首成也不敢裝大的,讓他留步。


    李威站了下來,抬頭看著天空,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片暈白。東風吹來,不象是長安的五月,還有些清涼,夾雜著野花的清香,氣息薰人。


    可是胸中波濤洶湧澎湃,翻騰不定。


    自己開出的條件已經很高了,不知道母親會不會同意?


    隻要讓母親繼續入主朝政,母親的能力,還能翻雲覆雨,諸武入京,數名宰相被其拉攏,使將來充滿了無數的未知數。這還不算最糟糕的,就怕母親這樣還不滿意。


    當然,也會有好的方向發生。若是母親這時沒有做女皇帝的想法,滿足了,協助自己,作用是不亞於一名宰相的作用。自己欠缺的地方,母親正好能替自己補充過來。


    裴行儉走了過來,問道:“殿下,剛才李內侍說了什麽?”


    “談了一下。”


    “殿下,虛與委蛇,臣說一句話,殿下銘記,天後非是你能所掌控。”


    作為心腹說的話。


    李威不語,對武則天,裴行儉一直就沒有好感。結果也不大好,因為此點,一直被打壓,做了吏部的千年老二。


    “孤心中有數,”這使李威想到了兩個人,狄仁傑與魏元忠,他們與母親恩怨不深,因此想法更為公正。是不是與論欽陵會晤後,要著手將來了?在青海隻是以退為進,不是袖手旁觀。可以不爭,但不可不準備。


    又如何去做,千頭萬緒湧來,覺得比對付論欽陵,還讓他感到茫然……


    ……


    從積石軍到洪濟城,是兩國必爭之地,沒有牧民前來放牧,草長得便好。風一拂,便成了綠色的海洋。


    大軍滾滾而來,兩國主帥萬眾矚目的會晤開始了。


    各率三千軍隊,不過不在嶺上,而是各自駐紮在這一嶺的東西兩側。然後又是一百侍衛,又退後一百步外。不然這個會晤也沒有辦法舉行了。遠處還有許多人便裝,在騎馬奔跑。那全是斥候,不僅唐朝一方擔心,吐蕃一方同樣也在擔心。


    一個穿著大紅吐蕃袍的中年人走了上來,李首成低聲說道:“那個就是吐蕃的論欽陵?”


    “正是。”


    “殿下,也不高大魁梧。”


    “他用的是萬人敵,不是百人敵,魁不魁梧,並沒有關係。論力量,我朝大軍中勝過孤的將士,何其之多?”


    “倒也是。”李首成說完,好奇地看著論欽陵走了過來。


    京城中對此人終於認識了,也有許多傳言,與吐穀渾的李威傳言一樣,亂七八糟,有的居然說此人長著三頭六臂。


    但一見麵,也不過如此,相反的,一臉儒雅之氣,若不是長著一副吐蕃人的麵容,比唐朝的儒臣們更有書卷氣質。這倒是出忽他想像的。


    人沒有過來,論欽陵大聲說道:“殿下,何想起來在此與我一晤?難道這裏就是你們唐朝,與我們吐蕃分割的疆界?”


    “大論,你想得太美好了。豈止是青海,就是你們吐蕃,早遲勢必為我大唐所有。若說此地,有何意義,你倒提醒了孤,將來我朝將你擊斃時,將你頭顱埋於此地,你看如何?山清水秀,倒也是一處絕佳的埋頭之地。”


    “哈哈,殿下,你想得太美好了,想我吐蕃臣服,你們唐朝沒有那能耐。我這個頭顱嘛,雖然美好,可你得到它,也是萬萬不能的。”


    “未必見得。”說完一拍手。


    侍衛從後方抬來一張桌子,兩張胡床,桌子上放著一個大盆子,裏麵烤著一隻熱氣騰騰的羔羊,邊上還有幾壇酒,與兩隻精美的酒觚。


    “大論,坐。”


    袒然坐下。


    “大論,上次承蒙你招待,孤一直念念不忘,可惜堂堂的一個大論,招待本太子,居然那樣寒酸,不該啊,不該。”


    “倒是我疏忽了,太子,莫要見怪,”說完了,也不讓侍衛試一下,抓起羔羊,用手撕開,咬了一大口,說道:“好味道,烤得很不錯。上次我替殿下斟酒,殿下這一次不替我斟酒嗎?”


    站在後麵的李首成與一群侍衛想要著惱,可是李威擺了一下手。


    何必在意這些虛名?


    況且拋開敵我立場,此人當值自己替他斟酒。捧起酒壇,替他將酒觚滿上,說道:“大論,嚐一嚐,這是父皇賞給我的佳釀。”


    一口喝下,道:“好酒。”


    李首成雖不滿太子替他倒酒,可也十分欣賞此人的氣度。


    李威又替他斟上一杯,說道:“大論,酒是好酒,羊是好羊,隻不過大論此時心中,是何等滋味?”


    “後悔啊,我貪心不足,否則河西就將殿下擊斃,我吐蕃將來會少了一個最大的禍害。不過,與殿下交手,也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心中又悔又喜啊。”


    說得很袒誠。


    “大論亦是英雄,”李威默默道:“隻不知當年你父親是何等人物,孤沒有見過,難怪祖皇太宗對他也萬分欣賞。從你身上,可以略見一斑。”


    “能得殿下誇獎,我想父親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來,來,太子不但了不起,做人也很坦蕩,我敬你一杯。”


    兩隻酒觚碰在一起。


    喝下去後,論欽陵說道:“你們大唐與我們吐蕃兩戰,死傷慘重,我吐蕃奈何不了你們大唐。可太子也去過多彌與蘇毗部,哪裏還不算高,過了當拉山,你們中原人更難生存。不若我替我們家讚普作一個主,青海九曲之地,全部交與貴國,連同西域,同樣奉還。兩國繼續象以前那麽和好如何?”


    這是論欽陵苦思冥想之下的計策。


    迴去後,會有許多大臣貴族反對自己這一戰,甚至大多數人眼光疏淺地認為自己這一戰十分荒唐。明明可以將唐軍大部殲滅,不顧這實際的利益,去圍困一唐朝的太子。結果人財兩空。


    所以得找一個借口,讓他們閉嘴。這就是其中的一條。


    讓出了這麽大的利益,唐朝都不滿意,那麽要不要將整個表海都讓出來?然後將東女羌,白蘭部再讓出來?這是吐蕃人不能接受的。


    可唐朝會不會答應?即使答應,戰線拉得越長,唐軍兵力不充足,自己可以隨時反攻迴來。隻要青海攏在手中,西域早晚還是能收迴來的。反觀唐朝,他們的所謂仁愛治理,得不到實惠,反而又要增兵駐守,兵力越顯不足。


    這隻是假設,其實不用想,唐朝對整個青海誓在必得,怎麽可能答應?


    李威先是一愣,忽然大笑:“好主意,大論這樣一做,你們吐蕃反對聲音必然小下去。”


    “我們吐蕃總有一些人鼠目寸光,你們唐朝亦是如此。使一些小手段罷了,不過太子若是同意,我還敢作主。”


    “大論是英雄,可你們吐蕃人信用太差了,就包括你們父子,英雄是英雄,信用同樣不可信。國與國之間,那有友誼可談,繼續打吧,看你們吐蕃人拳頭硬,還是我們唐朝拳頭硬。隻有一方真正打倒下去,再來談和。”


    “哈哈哈,好,那就繼續打,”論欽陵大笑,可心中卻是很苦,這個太子一眼看出了國家之間所謂和平的真味。也更後悔自己在河西的貪心,喝了一觚酒,撕了一塊羊肉吃下,說道:“可我就想不明白,青海你國尚可以一戰,可出了烏海,你們唐朝用什麽來與我們吐蕃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