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四十七章非川淒草(五)


    沒有立即攻城,士兵砍來許多木頭,紮下大營,升起塔樓。做完這一切,天色臨近黃昏了,城中還有數百名士兵出去狩獵,遠遠看到如此情形,嚇得魂飛魄散。


    這黑壓壓的,究竟來了多少唐朝人不知道,可城中總共多少軍隊。本來駐紮了三千士兵,又抽調了一千前去青海,隻剩下兩千軍隊。還不算,最少有四五百人出去打獵,不在城中。若是城修好了,還能守一守,現在城牆最矮的地方隻有一人半高,搭一個人梯就攻進去了,如何守?


    立即前去洪濟橋與獨山軍搬救兵。


    獨山軍那邊沒有同意,曲水軍後麵有一個新建的駱駝橋,論讚婆還留了兩千士兵駐防。可是獨山軍隻有八百士兵,隻是城池稍稍險峻一些。自己都守不了,如何分兵?


    但洪濟橋那邊派出了援兵。


    唐朝出兵宛肅城與洪濟橋很明顯的,未必真攻,可是論讚婆為了防止萬一,除了原來在宛肅城、洪濟橋、百穀留下的一萬五千士兵外,又增援了一萬五千名士兵,在洪濟橋的橋西就駐紮著五千吐穀渾兵。聽到這個消息,城中守將也很納悶,唐朝軍隊如何抵達大莫門地區的。但城中的守將卻是吐穀渾的將領乙弗婁缽,曲水軍全是吐蕃士兵,不敢有失。又想到唐朝軍隊還沒有攻打宛肅城,就是攻打宛肅城,也暫時危脅不了洪濟橋,於是將橋西的五千士兵派了出去。沒有敢從河東走,順著河西艱難的道路,直奔駱駝橋。


    天就黑了下來,李威看著契苾明說道:“契苾將軍,此役勝負關健就指望你了。”


    “殿下,臣一定不負重托。”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威概歎了一句道:“將門虎子啊。”


    契苾明一哆嗦,喜的。


    意氣風發地帶著六千人,借助夜色的掩護,悄悄離開大營,還從營帳裏帶了大量木筏離開。這才是李威紮營的目標,紮下營,才能立帳蓬,才能在帳裏麵悄悄紮好木筏。不過也不知道吐蕃會從洪濟橋方向派出多少援兵,心事還是捏著一把汗的。所以刻意在契苾明離開時,誇獎了一句,刺激一下老將軍的雄心壯誌。


    漸漸一群人沒入黑暗中,李威說道:“出擊!”


    號角吹響,沒有必要偷城,城頭上吐蕃十分小心,打著火把在巡邏。


    大軍撲入城下,將投石機組裝起來,城還沒有修好,一切草創,就那麽幾個顯眼的目標,白天就通過塔樓觀察好了。城還又小,沒有城牆的阻擋,大多數目標皆在投石機射程以內。十幾個火藥包投入出去,轟鳴聲響聲,城裏傳來一聲聲慘叫。


    “再投!”李威喝了一聲,又是十幾個黑影冒著火星,從夜空裏劃過。沒有大炮了,隻好用這個粗笨的方法。但殺傷力還是有的,又是一聲聲慘唿聲傳來。


    李威這才說道:“盾牌手上前,弓箭手隨後,其他人等準備攻城器械,立即攻城。”


    前麵五六百唐朝軍隊舉著盾牌,城頭上一支支箭矢飛了下來,有士兵也中了箭倒了下去,可是方陣依然不亂,慢慢地逼近城牆下麵,弓弩兵在後麵拉開了箭,張開了弩,李威喝道:“放!”


    主要是城牆太矮了,失去了一大半城牆的優勢。這一撥箭雨飛了出去,城頭上嘩啦啦掉下近百吐蕃士兵。防守的士兵密度立見稀疏。李威又喝道:“攻!”


    弓箭兵閃到一邊,後麵的士兵將木梯搭了起來,隻廝殺一會兒,城中吐蕃兵畢竟因為人數少,而且膽又寒。不知道唐朝已經分出一半兵力出去,以為還是一萬多人留下這裏。看到陸續的有唐朝士兵上了城頭,一掉頭,開始撥腿就逃,借助駱駝橋,逃向河西。


    士兵有條不紊地將城門打開,李威說道:“帶上人頭,全部上馬,追擊。”


    在城中梳理了一遍後,也隨著逃軍殺出了駱駝橋。


    這個以人頭計功是唐軍最不好的惡習,後來哥舒翰驍勇無敵,在前麵拿大刀片子砍人頭,後麵一個仆役專門用撓鉤幫他將人頭撿迴。但不僅是這個的,還有特殊用場。


    ……


    在李威攻打曲水軍時,契苾明已經開始渡河。這一段黃河皆很險峻,不過有黨項人帶著,熟悉地形,找了一段河水比較平緩的地方,悄無聲息地渡過黃河。然後將戰馬嘴裏塞著馬嚼子,來到一處丘陵上埋伏下來。


    一會兒吐穀渾的五千士兵急急忙忙地趕到了。


    看了看人數,契苾明同樣大喜,到了此地,已經深入到吐穀渾的深處,即便有斥候,也探不到準確的情報。也害怕來一個兩三萬人,一口吃不下,這六千人反而能被包了餃子。


    但扭頭看了一眼曲水軍的方向,之所以如此順利,還要得虧太子的。若不是這一步步地調兵遣將,讓論讚婆將重心放在北方,此地兵力就不會如此空虛。雖然計劃大家共同商討製訂的,可是太子想出來的。


    馬蹄聲隱隱地就近了,遠處一片火把,劃破了夜幕,向丘陵下蔓延過來。


    一會兒吐穀渾的軍隊到了山腳下的山道,真沒有想到唐朝軍隊會在此埋伏,李謹行向侍衛做了一個切的手勢。侍衛將號角放在嘴邊吹了起來。


    隨著號角聲響,兩邊山林裏飛射出無數的箭矢。一個個吐穀渾人中箭倒下。契苾明喝了聲:“出擊。”


    兩邊的軍隊騎馬從叢林裏居高臨下,撲了出來。不過這一次略略有些不順,領隊的是乙弗婁缽的弟弟乙弗丙根,此人同樣是一員虎將。治軍頗嚴,而且本人也很有勇力。正是因為這一點,讓論讚婆看中,將他留在洪濟橋照應。


    立即騎在馬上喝道:“勿得慌亂,敵人並不多。”


    喊完後指揮著部下,倉促應戰。乙弗丙根這一舉動也挽救不了敗勢,可是卻讓吐穀渾的軍心略略穩了穩,兩支軍隊在狹小的山道上混戰起來。


    可是一會兒,李威就率隊殺了過來。


    心中一直放心不下,大約地追了一下,至少讓一半吐蕃人逃跑了,也沒有戀戰,立即折道北上,前來援助契苾明。他這支軍隊到達,終於使吐穀渾士兵害怕了,一個個撥馬就逃。


    “殺!”契苾明怒喝一聲。


    剛才交戰,固然殺死了不少吐穀渾人,可自己也折損了數百名將士。


    一路掩殺,一直追到了洪濟橋前。


    ……


    就在李威撲向曲水軍時,李謹行大軍也動了。八十裏的路,雖不象中原的路那麽好走,可終就是八十裏。三萬大軍猛然撲到宛秀城下。但宛肅城的守軍並不是很擔心,宛肅城與洪濟鎮皆是一座很古老的城池。本來就有完善的城牆,這是作戰,不作戰,吐穀渾人對城池也不怎麽看重。現在迫於作戰需要,於是將城牆修葺了一下。


    士兵眾多,修繕很費事,然而還是很快就將舊城牆修了起來。有了高大的城牆堅守,至少在吐穀渾人看來,這個城牆很高大了。而且士兵眾多,這一帶密布了三萬大軍,百穀新城軍隊不大好調動,可是能從洪濟調動軍隊過來,又能從後方樹敦城赤海等處調來援兵。想攻占宛肅城,唐朝人是癡心妄想了。


    果然沒有辦法,李謹行與李威一樣,來到宛肅城下,開始紮營安寨。並沒有立即攻打。但來的唐軍多,宛肅城的吐蕃與吐穀渾人還是有些擔心的,立即將這個消息送給論讚婆,又向樹敦城與洪濟橋方向求救。


    乙弗婁缽心中鬱悶不止,而送走了五千人援助曲水軍,這邊宛肅城方向又來求救了。隱隱感到有些不對勁,可不能不救,又派出了兩千士兵趕往宛肅城。


    但離宛肅城還有三十裏路時,忽然一支大軍從道旁林間殺了出來。這就是整個計劃的高明之處,第一步攻打曲水軍與宛肅城,將洪濟橋的軍隊吸引出來,使洪濟橋兵力空虛。然後攻占洪濟橋,從河西派出一支大軍將樹敦城方向的援兵死死地攔住。集中主力,再次宛肅城拿下。繞了無數個彎子,還是宛肅城與洪濟橋,然後到攻打時,再次繞了無數個彎子。休說是論讚婆,就是論欽陵在此,應付起來都未必那麽自如。


    到了宛肅城後,李謹行讓自己夫人坐鎮,不服不行,十個李敬玄論行兵作戰,不如一個劉夫人。然後悄悄率領七千士兵從小道繞過宛肅城,在這片林子裏設下埋伏。


    整個計劃其實也有許多漏洞,可事出倉促,加上吐穀渾與吐蕃人在此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將坐鎮,於是就象一頭牛兒一樣,隻能被牽著鼻子走。


    中了埋伏不說,又是七千對兩千,吐蕃兩千士兵立即撥馬迴頭就開始逃跑起來。一路追殺,一直殺到洪濟鎮,應當是洪濟城。兩千士兵能逃到城中的不足兩百人,有的逃散了,有一半被唐朝大軍追上斬殺了。


    這一迴輪到乙弗婁缽傻了眼。唐朝來的大軍人數也不多,隻有七千人,然而城中將士兵數一數,不足五千人,如何出戰?隻好堅守了,眼睜睜地看著唐朝在城前囂張悠閑地紮營,幹瞪眼。


    天漸漸亮了起來,派出了救兵。宛肅城方向不指望了,曲水軍方向也不指望了,隻好也向樹敦城告急。


    可是城門剛一打開,使者準備出洪濟橋,遠處煙塵揚起,迅速地向這邊卷了過來。這道煙塵的卷起,洪濟橋危機才真正到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