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三十九章蕃胡煙灰(三)


    日上東山,甕城中正在向百姓與士兵發放食用水與食物。


    城中不時地有大火,本來就是七月,甕城裏同樣很熱,不過為了防止火災,在城牆腳底下挖了一條暗道,不大,高一尺,寬也一尺,又砌上厚實的鐵柵欄,防止有人從上麵打主意,將水源引到甕城中,在甕城裏挖了一條深達一米五左右,寬達一米左右的溝渠。


    火災沒有出現,但清涼的河水,使甕城中的百姓到現在,降了溫。


    可是百姓還是很慌亂的,李威勸撫不止,便邀請了幾十個長者,登上了城牆觀看城中的戰局。迴來後一說,百姓才安定下來。但更多的百姓提出請求,要求觀看。不是得寸進尺,這樣的場景多會看過?


    反正吐穀渾人也威脅不了這段城牆,於是李威派士兵看護,分成批上去觀看。一個個留戀不舍,看完了還不肯下來。這也說明了當地百姓的兇悍,久在邊陲之地,見慣了生死,不在乎。換作中原的那些貴婦人,看到眼前這幕場景,一定會昏厥過去。實際上就是李威自己本人,看了一下戰局,都不忍心在看了,將指揮權交給了薛訥。


    這是一種空前的載培,其父厲害,可薛訥資曆太淺,雖然西南一役有戰功,還過於年青。若是這樣載培都不成才,也休想成才。


    大局已定,叫來了胡勝,說道:“你過來,孤給你看一封信。”


    將胡應寫的信遞給他。


    胡勝放聲大哭。


    “你應當高興才是,為何痛哭?”李威說完了歎了一口氣,這才是親情,百姓人家有,可自己家中呢?


    正在這時候,裏麵廝打起來,李威立即帶人將兩個正在毆打的百姓勸開,問原因。原來在**爆炸聲中,所有帶進來的牲畜全部受到驚嚇,比外麵好些,可同樣很混亂。有一隻狗嚇瘋了,到處在咬人家的***,另一戶人家主人***被咬死了三四隻,氣憤之下,舉起柴刀,一刀將這隻瘋狗殺了。可是狗的主人不服氣,兩人口角升級,於是毆打起來。


    李威派人喝止,看著眾人說道:“戰況你們也看到了,再堅持一會兒。孤說過,各位有損失,孤將一一賠償。若是還不服氣,孤對你們一直很客氣了,但是大戰未了,你們騷動軍心,休怪孤不客氣。”


    百姓才安靜下來。


    李威這才登上城頭,觀看戰局。火藥還在轟炸,可城頭上打得正是熾烈,大多數士兵隻是來自吐穀渾的平民百姓,大勝了,要血洗,要擄掠。所以中原王朝吃虧也就吃在這裏。派軍隊出征,嘩啦啦一下子,全跑沒有影了,隻好自己帶糧食輜重。但是遊牧民族侵略中原,所獲卻很豐,不用給軍餉,靠擄掠足以發放軍餉了。


    可當真一個個悍不畏死,錯了,也怕死,包括吐蕃人在內,怕死的士兵並不比唐朝士兵少。注定全軍覆沒,許多吐穀渾人開始想投降。可還有不少忠於素和信的士兵,以及少量的吐蕃人,這是論讚婆派過來搶功勞的。這些人看到素和貴沒有死,還在繼續指揮,寧死不降。於是在城頭上兩方浴血奮戰。


    內亂也可怕,殺紅了眼睛,吐穀渾人比殺敵人還要拚命。城中巨響不停,嚎叫聲不停,城頭上每一步台階,每一寸城頭,都在刀光劍影,鮮血翻飛,人頭滾滾。


    李威也沒有說同意他們投降,又下令吹響了號角,四方**開始停息下來。讓他們自己兒打去。然後又背轉身去,看南山,情形太殘忍了,終就看不下去。


    ……


    此時論讚婆已帶著軍隊翻過赤嶺,來到石城山前。但眼睛眯縫起來,道:“不對。”


    “三叔何來此言?”


    “你看,原來此道上沒有柵欄的,可現在樹起了柵欄。再看唐軍的數量。”


    人數多少,一眼看不清,可兩三千人與七八千人區別還是很大的。不過柵欄樹立的方位與後世石城堡也有所不同,皆是樹在山道高處,可是石城堡為吐蕃所修建,是為了對付唐朝的,高處略略偏東,柵欄是為了防止吐蕃人的,高處略略偏西。


    “我很擔心哪。”


    “為何?”


    “這是最重要的位置,原來你父親就想在此建堡,但怕唐朝軍隊看出,決一死戰,對穩定吐穀渾局勢不利,因此遲遲沒有動手。而今唐朝已經在後方開始大量建城堡,又派了人在此駐守,想必已經看到此處的地形。一旦此堡一成,赤嶺大道將不在為我吐蕃所有。”


    論弓仁沒有作聲,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唐朝十八萬軍隊,在此修一個城堡,還是可以的,一會兒說道:“三叔,勿要擔心,我們馬上就要奪下鄯城了。有了鄯城作橋頭堡,可以從容在此處建堡。”


    “這正是我擔心的第二點。唐朝原來在此隻有兩千來人,就是昨天斥候迴來打探的情報,依然還是兩千多人,可突然冒出這麽多唐軍,我怕我們的計策已經為唐朝人識破。”


    “這不大可能吧?”


    “已經很有可能,這個唐太子,看來是我低估了,若是成真,隻好等你父親迴來後,再做計較。”


    但不管說,先要進攻。論讚婆轉過身,對身邊的吐穀渾大將乞伏遲轅說道:“你帶三千人馬,散開衝鋒,務必攻占此道。”


    “遵命。”乞伏遲轅帶著三千士兵衝了上去。不象是素和貴,為了搶速度,因此準備充足。也沒有騎馬,有了柵欄了,騎兵失去了作用。三千吐蕃士兵手舉著盾牌,小心地衝上去。要麽兩個巨大的撞車,一個馬撞,一個人撞,也在士兵保護下,向柵欄接近。其實都是撞車,有大有小,大者撞木能接近一噸重。這樣的大木頭,用人力強行抬起撞不大可能,於是架在車上,用人推著車子,撞向城門。或者用數匹馬拉著,木頭長,正好擱於馬頭外麵,向上翹起。利用戰馬的速度撞向城門,後者破壞力相當驚人,若不及時阻止,普通的城門隻要來那麽幾下子,非得撞塌。


    但是黑齒常之也不急,甚至臉上的表情也沒有。隻要物資充足,山道是如此的艱險,休說手中已經有了七千多人,就是兩千多人,對方有五萬大軍,他也能守上十天十夜。不過太子很小心,怕出事,所以又補充了五千人過來。正好黨項五千士兵到來,人手也充足,不過李威說了一句:“黑齒將軍,權當是實戰練兵。”


    黑齒常之無話可說了,實際上是抱著練兵的心態,對這次防禦戰的。


    散得開,黑齒常之不急,慢慢等他們靠近,直到一百步以內,黑齒常之才說道:“放!”


    立體式的發射,這就是人多的好處。火藥包、各種箭支,勁弩漫空飛舞,居高臨下,射程更遠,一下子覆蓋了近三百步方圓。硝煙彌漫,幾撥發射過後,三百步以內幾乎看不到一個活著的吐蕃士兵。與虎嶺不同的,兩邊皆是山,還是那種高大險峻不可攀登的大山,就那麽一道石道,想躲都躲不開。


    論讚婆隻好吹響撤退的號角,讓乞伏遲轅退下來。


    看了看天色,漸漸已經到了中午,論讚婆說道:“紮營做飯。”


    不是很好攻打,隻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剛才僅一波進攻,就犧牲了七八百名手下。隻有看素和貴能不能得手,得了手,兩麵夾擊,此道定可拿下。如得不了手,此道也沒有拿下了的必要。於是拿出地圖,在沉思。忽然聽到外麵一片嘈雜聲,他站了起來走出大營,看到他侄子騎在馬上,拿著一把巨大的直劍,站在兩軍中間的空地上,對著嶺上在喊道:“兀那唐人聽好了,有種的,下來與小爺單槍匹單挑。躲在大營背後當烏龜王八蛋,算什麽英雄好漢。”


    乞伏遲轅說道:“噶爾大將軍,要不要派人將他喊迴來。”


    論讚婆笑了笑,道:“他想折騰讓他折騰吧。”


    別人不知,可自己知,這個侄子勇力過人,在吐蕃也罕有對手。


    中原人作戰,單挑很少的。可是少數部族卻喜歡這樣的戰鬥,就象薛仁貴征鐵勒,鐵勒部在幽州東北那個小天山下,派了九名部族中最勇猛的戰士要與唐朝人單挑。結果薛仁貴一個人出戰了,還沒有靠近,遠遠射了三箭,擊斃了三名鐵勒勇士,其他六個人一看不妙,撥馬就逃。鐵勒部看到這個殺神如此兇猛,三軍大敗。


    黑齒常之自己勇力同樣過人,可不屑為之。老子有這麽好的天時地利不利用,與你單挑,我腦子豈不是壞掉了。吐蕃人在吃飯,他也下令開始做飯,至於論弓仁的謾罵,他當作了耳邊風。待會兒素和貴一萬多人全部覆敗,看你好意思再罵去。


    可是有一人忍不住,帶了五百黨項壯士過來。唐朝士兵看得多了,諸葛亮挑司馬懿出戰,都將女人內衣掛在旗杆上,司馬懿還不是一笑了之。打勝仗才是王道,真想鬥嘴皮子,吐蕃人根本不是對手。懶得理罷了。應當前方傳來鄯城的喜訊,確實鼓舞了士氣。原來來到青海,都不由自主想到薛仁貴那次大敗,信心低落。然而大勝即將到來,所有唐朝將士再次恢複了那種泱泱大國,不可戰勝的信心。


    但是黨項人不知根底,又才來軍中,沒有軍紀,細封部族的勇士細封平野忍不住,一下子衝了起來,騎馬衝到嶺下。一是衝動,二是立功心切,想封將拜候。


    論讚婆大笑,反著閑著也無聊,不如讓侄子壯壯士氣,喝道:“擂鼓助威。”


    戰鼓聲敲了起來。


    不下去罷,下去了,黑齒常之也無奈,隻好說道:“擂鼓助威。”


    兩馬靠近,論弓仁喝道:“來將通名報姓,快快受死。”


    不能報,秘密來的,一報吐蕃人非得報複。不過反正唐朝軍隊成員混雜,有漢人,有鐵勒人,有吐穀渾人,有黨項人,還有昭武九姓人,甚至李謹行帶過來的契丹人、靺鞨人。吐蕃人也不懷疑。


    舉起馬刀,也不答話,一刀砍去。看到論弓仁很年輕,低估了。


    論弓仁舉起直劍招架,兩件兵器交接,發出一聲脆響,細封平野虎口一麻,身體在馬背上一個趄趑。黑齒常之看到後道:“不好,備馬。”


    話音剛落,兩馬交錯,細封平野身體還沒有平衡,論弓仁再次一劍,實際上吐蕃人這種直劍,已經不能稱為劍了,更象刀。細封平野人頭便被削了出去。


    論讚婆道:“助威!”


    是很漲誌氣的。黑齒常之戰不戰無所謂,即使不戰,吐蕃人就能攻破這座大寨?不過對士氣多少有些影響,再說,他血液裏本來就有一種野性,跨上了戰馬,也提著一把大刀。但不是陌刀,那是欺南詔叛蠻娘家無人的,真要用陌刀也可以,可是因為又長又大,不靈活。但也是一把巨大無比的九環刀,不僅如此,他座下的戰馬也是特大號的。否則兵器沉,人也沉,吃不消。


    喝道:“給某助威。”


    黑齒大將軍親自出戰了,戰鼓聲敲得更響。


    在鼓聲中,黑齒常之不慌不忙地騎下嶺去,說道:“來將何人,快快通名報姓受死。”


    將論弓仁的剛才說過的話原封不動地送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