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新樓宴賓客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陽杲杲,饒州城正街的“漁米樓”前紮著紅綢彩門,兩串丈餘長的爆竹在晨風中晃悠。陳河生穿著藏青直裰,袖口還沾著昨夜砌灶時的泥灰,正踮腳往門楣上掛匾額,嫂子費雨桐踩著板凳遞木楔,湖藍裙裾掃過磚階,露出腳踝上銀腳鐲的細碎聲響。
“哥,嫂子!這燈籠掛歪啦!”陳小靜拎著食盒從街角跑來,鵝黃比甲上繡著新學的纏枝蓮紋,發間銀雀銜珠步搖隨著跑動叮當作響。她身後跟著輛青布騾車,車簾掀開處,江令宜探出頭來,月白披帛被風卷起,露出內搭藕荷色襦裙的精巧滾邊,腰肢斜倚車欄時,裙擺下隱約可見纏枝蓮紋的軟緞鞋尖。
“令宜姐姐!青青姐姐!”陳小靜撲到車邊,仰著小臉時胸前新縫的盤扣繃得微緊,“我哥說等下要做道‘鯉魚躍龍門’,用的是鄱陽湖今早撈的紅尾鯉呢!”柳青青提著食盒跟下車,淺綠裙角沾著路上的草屑,她伸手替江令宜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鬢發,指尖觸到對方耳尖的溫熱,自己的耳垂卻先紅透了。
鬼子六翻身下馬,玄色官靴踩在青石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他身後跟著兩名衙役,抬著個四四方方的朱漆禮盒,盒角銅飾在陽光下閃著光。陳河生見狀連忙跳下板凳,衣襟上還別著把鑿子:“六爺!您可來了!雨桐,快給大人沏茶!”
費雨桐從灶間探出身,鬢邊插著朵剛摘的秋葵,圍裙上沾著麵粉:“大人稍坐!這就把新蒸的蟹粉湯包端來!”她轉身時,腰間係著的藍布圍裙勾勒出豐滿的臀線,裙擺掃過柴火灶,驚起幾隻撲棱棱的灶馬。
江令宜繞著酒樓轉了圈,朱筆在袖珍賬本上勾畫著:“前堂擺八張八仙桌,靠窗設雅座,後堂廚房要離賬房近些。”她忽然停在水缸邊,看著裏麵遊動的紅尾鯉,腰肢微彎時,月白裙擺垂落水麵,驚得鯉魚甩尾濺起水花,“河生哥這灶台砌得 clever,風箱跟煙囪是通的,省了一半柴火。”
柳青青蹲在菜圃邊,指尖撚著棵新鮮的茼蒿,淺綠衣袖拂過菜葉上的晨露:“嫂子,這香菜得用井水養著才鮮靈。”費雨桐擦著手走過來,圍裙下的腰肢隨著腳步輕擺:“青青妹妹說得是!我昨兒特意讓人打了口滲水井。”兩人說話間,陳小靜抱著疊碗碟跑過,裙擺帶起的風掀動了柳青青的發梢,卻被費雨桐眼疾手快地按住。
“吉時到——”街口傳來更夫的吆喝。陳河生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聲響中,江令宜忽然拽著鬼子六退到廊下,月白披帛纏上對方手腕時,故意用指尖劃過他掌心的薄繭:“大人可知,這‘漁米樓’的匾額還是我題的呢。”她仰頭看他,陽光在睫毛上跳躍,腰肢輕倚著廊柱,勾勒出驚心動魄的曲線。
柳青青正在幫費雨桐擺盤,青瓷盤裏的蟹粉湯包堆成小山,她忽然瞥見鬼子六的目光掃來,慌忙低頭整理圍裙,卻不小心碰倒了醋瓶,淺綠裙擺上洇開一小片濕痕,襯得臀部的曲線愈發圓潤。費雨桐噗嗤笑出聲,用沾著蟹黃的手指點了點她的鼻尖:“看你這丫頭,見了六爺就跟受驚的小鹿似的。”
陳小靜端著盤“鬆鼠鱖魚”從廚房衝出,鵝黃裙擺掃過門檻時險些摔倒,幸好被鬼子六伸手扶住。她仰著臉,鼻尖還沾著番茄醬,胸前的盤扣隨著急促的唿吸微微起伏:“大人!我哥說這道菜要澆三次糖醋汁呢!”說話間,袖口的油漬蹭上了鬼子六的衣襟,嚇得她吐了吐舌頭。
江令宜斜倚於賬房門口,手中朱筆在賬本上最後圈定一處,恰在此時,簷角銅鈴驟然響動。她緩緩轉身,月白色裙擺如流雲般徐徐展開,腰肢輕搖之際,發間珊瑚珠釵與木格窗相觸,發出清脆悅耳之聲。費雨桐手端蓮子羹款步而來,湖藍色裙擺輕掃過她的腳踝,開口說道:“令宜妹妹,來嚐嚐我新創製的‘芙蓉魚膾’?”
夕陽西沉之時,酒樓內已坐滿食客。江令宜佇立在樓梯口,目光投向樓下正忙碌的陳河生,以及穿梭於席間的費雨桐,忽而轉頭對鬼子六說道:“大人您瞧,河生哥的灶台設計巧妙,能有效節省柴火;嫂子的魚膾采用了新穎刀法;小靜管賬更是嚴謹細致,分毫不差;至於青青……”她稍作停頓,望向正在為客人添茶的柳青青,對方耳尖泛起的紅暈在燭火映照下格外醒目,“青青就連醋瓶不慎打翻,都能精準算出損耗呢。”
鬼子六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倒映著江令宜那狡黠的笑眼,他又瞥見柳青青慌亂中打翻醋瓶,在地上洇出的水痕,以及陳小靜躲在柱子後悄悄窺探的模樣。他頓時領悟,這饒州城的煙火氣息,已然從糧倉碼頭蔓延至這家新開業的酒樓之中。而身旁的這些女子,正憑借她們的聰慧與熱忱,於這人間煙火裏,編織出一張比魚米更為豐饒的大網。
陳小靜突然舉著賬本急匆匆跑來,鵝黃色比甲上沾染著些許油漬,喊道:“令宜姐姐!首日開張便盈利五兩七錢!”她跑得過於急切,致使江令宜後退半步,腰肢恰好貼上鬼子六的手臂。柳青青端著醒酒湯走來,見狀趕忙扶住江令宜,卻不慎讓湯勺掉進鬼子六的酒杯,濺起的酒液打濕了他的袖口。
費雨桐從廚房探出頭來,湖藍色圍裙上繡製的鯉魚栩栩如生,仿佛即將躍出布料。她說道:“都別鬧了!快來嚐嚐我新做的‘八寶鴨’!”說話間,腰間的銀鑰匙串叮當作響,驚飛了窗外停歇的麻雀。江令宜望著眼前這熱鬧場景,忽然舉起酒杯,月白色長衫在燭火照耀下泛著柔和光芒,說道:“為這漁米豐饒之景,為這人間煙火之象,幹一杯!”
酒香與菜香交織彌漫開來,窗外暮色中,傳來漕船歸港的櫓聲。鬼子六看著身邊歡笑嬉鬧的眾人,心中陡然覺得,這饒州的秋天,因有了這些鮮活的生命,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豐饒動人。
江令宜用朱筆在賬冊上圈出最後一個名字時,簷角的銅鈴再度叮當作響。她轉身時,腰肢如柳條般輕盈擺動,挺翹的臀部隨著動作劃出一道頗具吸引力的弧線,行走間風姿搖曳,宛如夏日裏最為明媚的陽光。推開窗,便見陳小靜抱著新鑄的秤杆朝著糧棧奔去,鵝黃色短衫在晨霧中猶如一朵跳躍的迎春花。她雙腿勻稱修長,跑動時,裙擺下臀部豐滿圓潤的輪廓若隱若現。
“令宜姐姐快看!”小靜在石階下踮起腳尖,胸前微微隆起的曲線隨著動作愈發明顯,裙擺緊繃,露出圓潤的弧線,“新秤都已刻有官府印記,此後再也無人敢使用短斤少兩的私秤了!”她眼珠忽然一轉,瞥見廊下走來的身影,笑著衝江令宜擠了擠眼,“六爺也來了呢。”
江令宜迴頭,正好對上鬼子六的目光,嘴角即刻勾起一抹調皮的笑容,故意挺了挺腰肢,使纖細的腰與圓潤的臀形成更為惹眼的曲線,說道:“大人來得正巧,要不要檢驗一下我們的新秤是否精準?”她洞察到鬼子六眼中的欣賞之意,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畢竟若這秤不準,百姓可是會怪罪大人管教不力的。”
柳青青從賬房走出時,淺綠襦裙沾上了些許墨跡,胸部豐滿高聳的曲線在衣衫下微微起伏。她剛將算好的鹽稅冊子遞給稅吏,抬頭瞧見鬼子六,耳尖瞬間泛起紅暈,羞澀地低下頭,僅敢用眼角餘光偷偷打量他,轉身時腰部柔美的線條愈發顯得婀娜,恰似秋日裏隨風輕舞的落葉。
費雨桐抱著一摞謄抄完畢的農書從內堂走出,月白色軟緞裙裾掃過青磚地麵,發間原本累絲嵌寶的銜珠步搖已換成素銀抹額。誰能想到,這位係著藍布圍裙的婦人,曾經竟是金陵費家的嫡小姐。她指尖劃過書頁上以工筆小楷批注的《齊民要術》,袖口還殘留著昨夜研墨的青痕。見到鬼子六,她隻是微微頷首示意,腕間褪下金鐲後所戴的素銀手環輕輕碰撞賬本,發出清越的聲響。
“去看看今年早稻的收成。”江令宜拉著柳青青往碼頭走去,路過鬼子六身旁時,故意放慢腳步,吐氣如蘭般說道:“大人不一同前往嗎?說不定還能幫我們拎拎東西呢。”她雙腿修長筆直,行走在田埂上猶如漫步雲端,裙擺掃過飽滿的稻穗,驚起一串螞蚱。
碼頭上的漕船已然堆起三層糧袋。江令宜站在跳板上,月白色長衫被風吹起,露出纖細的腰肢與挺翹的臀部。她掂著沉甸甸的稻穗,對鬼子六說道:“今年的穀粒相較去年飽滿三成,看來新改良的稻種成效顯著。”話鋒忽然一轉,調侃道:“大人是不是覺得,我這身姿比稻穗更為賞心悅目?”
鬼子六正要開口迴應,柳青青已紅著臉輕輕拉了拉江令宜的衣袖,胸前的豐盈隨著急促的唿吸起伏更為明顯,聲音細若蚊吟:“令宜姐姐,別亂說……”然而,這聲音瞬間被漁戶們的喧嘩聲淹沒。幾個身著靛藍短打的漢子舉著鮮魚來到柳青青麵前,有人不小心濺起水花在她裙擺上,她慌忙後退時,衣衫下臀部誘人的曲線愈發分明,但她依舊強裝鎮定,笑著用指尖戳戳魚腹:“這鯽魚養得著實不錯,看來禁漁期所施行的辦法頗為有效。”
費雨桐蹲在船頭查驗新到的茶種,素銀手環輕輕叩擊竹筐邊緣,忽而直起身,對著漁戶們高聲說道:“鯽魚應當養在活水艙,艙底鋪設鵝軟石時需摻入三分河沙。”她說話時聲調平穩,卻條理清晰、不容置疑。袖中掉落半張寫滿茶經批注的宣紙,墨字間還留存著未幹的淚痕——那是她拆閱金陵家信時落下的,此刻卻被她幹脆利落地折成紙船,放入漕運的活水艙中。
“青青姐姐心地善良,即便被人濺了水也不生氣。”小靜抱著一摞新收的賬本跑過來,跑到鬼子六麵前時突然停下,仰著小臉好奇地問道:“六爺,您說令宜姐姐和青青姐姐,誰更為出色呀?”她歪著頭,笑容溫暖而明亮,“還是說,您覺得我如今愈發能幹了?”
江令宜聽聞此言,不禁笑出聲來,故意往鬼子六身旁湊近了些,腰肢幾乎要碰到他的手臂,說道:“小靜這問題問得恰到好處,大人可得仔細作答,否則我們可不會輕易放您離開。”她眼角的餘光瞥見柳青青的臉又紅了,笑得愈發歡快。
暮色降臨之際,陳小靜舉著賬本衝進正堂,鵝黃色衣衫在燭火下閃爍跳躍,腰肢纖細得仿佛輕輕一折便會折斷。“令宜姐姐!今年的秋糧稅比去年多征收了五千石!”她跑得過於匆忙,被門檻絆了一下,向前撲去時恰好撞進剛進門的鬼子六懷中,裙擺緊繃,露出挺翹的輪廓,“大人,您看我厲害吧?”
鬼子六翻開賬冊的手微微一頓,目光落在她身上,隨後又轉向趴在案上仔細核對魚鱗圖冊的江令宜。月白色長衫滑落肩頭,露出纖細的鎖骨,她的腰肢彎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臀部挺翹的輪廓在燭光下若隱若現。柳青青在一旁研墨,淺綠衣袖輕輕擦過江令宜的手背,費雨桐正用銀簪撥弄燈芯,素銀手環映照著燭火,在賬本上投下晃動的光圈。她剛算完漕運損耗率,又在扉頁寫下明日需要查驗的茶引數目,指腹的薄繭是昔日撫琴留下的痕跡,如今卻將賬本紙頁磨得發毛。三人忽然同時抬頭,相視而笑,鬢邊發絲纏繞在一起。
“聽聞廬山的鐵礦也開始盈利了?”鬼子六忽然開口詢問。
江令宜立刻挺直身軀,腰肢挺得筆直,雙腿修長筆直地站立著,周身散發著如夏日陽光般的明媚氣息,說道:“不僅如此,我們還在礦場旁開設了冶鐵局,所打造的農具比江南的貨品更為耐用。”她忽然踮起腳尖去夠牆上的輿圖,裙擺上的稻殼簌簌落下,挺翹的臀部愈發顯得圓潤,“明年計劃將水渠修至北坡,那裏還能再開墾三百畝水田。”
“水渠彎道需采用青石拱券結構。”費雨桐頭也不抬地插話,指尖在賬本上劃出一道墨痕,“我已讓石匠依照《營造法式》鑿製了樣石,明日便可送往礦場。”她終於抬起眼眸時,眼角還殘留著熬夜批注農書的紅血絲,發間素銀抹額之下,曾經描摹簪花小楷的眉尖,此刻正微微蹙起,算計著水渠的用料。
“大人是不是覺得我們很有能力?”小靜忽然湊到鬼子六身旁,仰著頭好奇地問道,“您對我們三個,究竟最喜歡誰呀?”
柳青青聽聞此言,臉瞬間漲得通紅,羞澀地低下頭,指尖絞著衣角,裙擺下臀部誘人的曲線輕輕晃動。江令宜卻笑得愈發響亮,走到鬼子六麵前,腰肢貼近他,吐氣如蘭般說道:“大人要是不說,我可就當您最喜歡我了。”
夜深時分,偏廳的燭火依舊明亮。陳小靜枕在裝滿新棉的布包上打著唿嚕,嘴角還沾著麥芽糖渣,胸部微微隆起的曲線在睡夢中顯得愈發可愛。江令宜和柳青青湊在燈下仔細清點新收的蠶絲,費雨桐抱著一摞曬幹的草藥走進來,青布包袱裏滾落出半塊尚未寫完的《茶稅考》手稿——那是她用從金陵帶來的澄心堂紙書寫的,如今紙邊已被茶水洇出黃斑。她將曬幹的魚腥草鋪放在賬本上,忽然開口說道:“漕幫明早運來的雨前茶,需用錫罐內襯箬葉加以存放。”話音未落,便已用指甲在賬本空白處畫出錫罐的尺寸圖,線條利落,宛如當年臨摹的《宣和博古圖》。
江令宜忽然笑著對柳青青說道:“你瞧你,臉還紅著呢,六爺又沒說喜歡你。”
柳青青的臉愈發通紅,嗔怪地看了江令宜一眼,卻並未反駁,隻是加快了手中的動作,發間的熏香已淡了許多。
“是漕幫的人送新茶來了。”江令宜推開窗戶,瞧見碼頭方向已然亮起成片燈籠,她的腰肢在月光下愈發顯得纖細,臀部挺翹的輪廓格外引人矚目,“大人要不要來品嚐一下?”
柳青青忽然握住她的手,指尖帶著蠶繭的粗糙質感,胸部隨著唿吸輕輕起伏,說道:“你看那些船隻,裝載的皆是要運往京城的新米。”夜風掀起兩人的衣擺,露出柳青青柔美的腰線和江令宜纖細的腰肢,“張鹽商留下的空倉,如今都已堆滿糧食。”
費雨桐走到窗邊,素銀手環輕輕叩擊窗欞,凝望著漕船燈籠連成的光帶,低聲說道:“去年此時,我還在青城山核算嫁妝賬目。”她忽然轉身從櫃中取出一個紫檀木匣,匣內是半枚斷裂的玉印,印文“費氏藏書”的殘角上,還留存著被抄家時斧頭劈砍過的痕跡,“如今倒也好,如今算的是百姓的稻糧,遠比核算胭脂水粉更具意義。”
遠處傳來打更人的梆子聲,敲了三下,已然是三更天。鬼子六站在廊下目睹這一幕,忽然領悟,所謂新政,不過是讓稻穗迴歸糧倉,讓魚蝦遊迴江河。而身邊的這三位女子——一位用朱筆圈點關乎民生的賬冊,一位用算珠丈量魚米的豐歉,一位以殘卷中的詩書文脈,將貴族千金的錦繡年華,熬成了灶台前的米香與賬本上的墨痕——她們已然成為他心中最為豐饒的寶藏。
江令宜忽然迴頭,月光在她的眼角眉梢鍍上一層銀邊,笑容明媚動人,說道:“大人要不要嚐嚐新釀的米酒?”她舉起酒壇時,月白色長衫勾勒出她柔韌的曲線,“小靜說,這酒裏添加了新收的桂花。”
“我也要喝!”小靜不知何時醒來,跑到鬼子六身邊,仰著頭好奇地問道,“六爺,您是不是覺得有我們在,一切都變得更好了?”
柳青青聽聞此言,低下頭去,臉頰緋紅,卻偷偷抬眼望向鬼子六,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江令宜則微笑著等待他的迴答,腰肢輕輕擺動,帶著幾分調皮的風情。
費雨桐默默取過酒壇,運用在金陵所學的分酒之術,將酒液均勻地分入四隻陶杯之中,素銀手環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澤。她遞酒時,指尖觸碰到鬼子六的手背,忽然輕聲說道:“這酒是以新稻釀成,比去年在金陵所飲的玉壺春更具韻味。”說罷,自己先飲下一口,喉間滾動的模樣,恰似當年在書院偷飲同窗所藏梅子酒時的情景。
酒香與稻麥的清香緩緩彌漫開來,遠處稻田裏傳來陣陣蛙鳴。鬼子六望著眼前這三位各具風姿的女子,心中滿是溫暖,深知這魚米豐饒的景象,皆因有她們相伴。江令宜的朱筆圈定了民生的經緯,柳青青的算珠衡量出倉廩的虛實,陳小靜的秤杆確保了市井的公平,而費雨桐那些藏於圍裙之下的詩書文章,早已化作灶台的柴火、水渠的圖紙,在這煙火人間,煨出了比貴族府邸更為豐饒的鮮活與美好。
“哥,嫂子!這燈籠掛歪啦!”陳小靜拎著食盒從街角跑來,鵝黃比甲上繡著新學的纏枝蓮紋,發間銀雀銜珠步搖隨著跑動叮當作響。她身後跟著輛青布騾車,車簾掀開處,江令宜探出頭來,月白披帛被風卷起,露出內搭藕荷色襦裙的精巧滾邊,腰肢斜倚車欄時,裙擺下隱約可見纏枝蓮紋的軟緞鞋尖。
“令宜姐姐!青青姐姐!”陳小靜撲到車邊,仰著小臉時胸前新縫的盤扣繃得微緊,“我哥說等下要做道‘鯉魚躍龍門’,用的是鄱陽湖今早撈的紅尾鯉呢!”柳青青提著食盒跟下車,淺綠裙角沾著路上的草屑,她伸手替江令宜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鬢發,指尖觸到對方耳尖的溫熱,自己的耳垂卻先紅透了。
鬼子六翻身下馬,玄色官靴踩在青石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他身後跟著兩名衙役,抬著個四四方方的朱漆禮盒,盒角銅飾在陽光下閃著光。陳河生見狀連忙跳下板凳,衣襟上還別著把鑿子:“六爺!您可來了!雨桐,快給大人沏茶!”
費雨桐從灶間探出身,鬢邊插著朵剛摘的秋葵,圍裙上沾著麵粉:“大人稍坐!這就把新蒸的蟹粉湯包端來!”她轉身時,腰間係著的藍布圍裙勾勒出豐滿的臀線,裙擺掃過柴火灶,驚起幾隻撲棱棱的灶馬。
江令宜繞著酒樓轉了圈,朱筆在袖珍賬本上勾畫著:“前堂擺八張八仙桌,靠窗設雅座,後堂廚房要離賬房近些。”她忽然停在水缸邊,看著裏麵遊動的紅尾鯉,腰肢微彎時,月白裙擺垂落水麵,驚得鯉魚甩尾濺起水花,“河生哥這灶台砌得 clever,風箱跟煙囪是通的,省了一半柴火。”
柳青青蹲在菜圃邊,指尖撚著棵新鮮的茼蒿,淺綠衣袖拂過菜葉上的晨露:“嫂子,這香菜得用井水養著才鮮靈。”費雨桐擦著手走過來,圍裙下的腰肢隨著腳步輕擺:“青青妹妹說得是!我昨兒特意讓人打了口滲水井。”兩人說話間,陳小靜抱著疊碗碟跑過,裙擺帶起的風掀動了柳青青的發梢,卻被費雨桐眼疾手快地按住。
“吉時到——”街口傳來更夫的吆喝。陳河生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聲響中,江令宜忽然拽著鬼子六退到廊下,月白披帛纏上對方手腕時,故意用指尖劃過他掌心的薄繭:“大人可知,這‘漁米樓’的匾額還是我題的呢。”她仰頭看他,陽光在睫毛上跳躍,腰肢輕倚著廊柱,勾勒出驚心動魄的曲線。
柳青青正在幫費雨桐擺盤,青瓷盤裏的蟹粉湯包堆成小山,她忽然瞥見鬼子六的目光掃來,慌忙低頭整理圍裙,卻不小心碰倒了醋瓶,淺綠裙擺上洇開一小片濕痕,襯得臀部的曲線愈發圓潤。費雨桐噗嗤笑出聲,用沾著蟹黃的手指點了點她的鼻尖:“看你這丫頭,見了六爺就跟受驚的小鹿似的。”
陳小靜端著盤“鬆鼠鱖魚”從廚房衝出,鵝黃裙擺掃過門檻時險些摔倒,幸好被鬼子六伸手扶住。她仰著臉,鼻尖還沾著番茄醬,胸前的盤扣隨著急促的唿吸微微起伏:“大人!我哥說這道菜要澆三次糖醋汁呢!”說話間,袖口的油漬蹭上了鬼子六的衣襟,嚇得她吐了吐舌頭。
江令宜斜倚於賬房門口,手中朱筆在賬本上最後圈定一處,恰在此時,簷角銅鈴驟然響動。她緩緩轉身,月白色裙擺如流雲般徐徐展開,腰肢輕搖之際,發間珊瑚珠釵與木格窗相觸,發出清脆悅耳之聲。費雨桐手端蓮子羹款步而來,湖藍色裙擺輕掃過她的腳踝,開口說道:“令宜妹妹,來嚐嚐我新創製的‘芙蓉魚膾’?”
夕陽西沉之時,酒樓內已坐滿食客。江令宜佇立在樓梯口,目光投向樓下正忙碌的陳河生,以及穿梭於席間的費雨桐,忽而轉頭對鬼子六說道:“大人您瞧,河生哥的灶台設計巧妙,能有效節省柴火;嫂子的魚膾采用了新穎刀法;小靜管賬更是嚴謹細致,分毫不差;至於青青……”她稍作停頓,望向正在為客人添茶的柳青青,對方耳尖泛起的紅暈在燭火映照下格外醒目,“青青就連醋瓶不慎打翻,都能精準算出損耗呢。”
鬼子六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倒映著江令宜那狡黠的笑眼,他又瞥見柳青青慌亂中打翻醋瓶,在地上洇出的水痕,以及陳小靜躲在柱子後悄悄窺探的模樣。他頓時領悟,這饒州城的煙火氣息,已然從糧倉碼頭蔓延至這家新開業的酒樓之中。而身旁的這些女子,正憑借她們的聰慧與熱忱,於這人間煙火裏,編織出一張比魚米更為豐饒的大網。
陳小靜突然舉著賬本急匆匆跑來,鵝黃色比甲上沾染著些許油漬,喊道:“令宜姐姐!首日開張便盈利五兩七錢!”她跑得過於急切,致使江令宜後退半步,腰肢恰好貼上鬼子六的手臂。柳青青端著醒酒湯走來,見狀趕忙扶住江令宜,卻不慎讓湯勺掉進鬼子六的酒杯,濺起的酒液打濕了他的袖口。
費雨桐從廚房探出頭來,湖藍色圍裙上繡製的鯉魚栩栩如生,仿佛即將躍出布料。她說道:“都別鬧了!快來嚐嚐我新做的‘八寶鴨’!”說話間,腰間的銀鑰匙串叮當作響,驚飛了窗外停歇的麻雀。江令宜望著眼前這熱鬧場景,忽然舉起酒杯,月白色長衫在燭火照耀下泛著柔和光芒,說道:“為這漁米豐饒之景,為這人間煙火之象,幹一杯!”
酒香與菜香交織彌漫開來,窗外暮色中,傳來漕船歸港的櫓聲。鬼子六看著身邊歡笑嬉鬧的眾人,心中陡然覺得,這饒州的秋天,因有了這些鮮活的生命,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豐饒動人。
江令宜用朱筆在賬冊上圈出最後一個名字時,簷角的銅鈴再度叮當作響。她轉身時,腰肢如柳條般輕盈擺動,挺翹的臀部隨著動作劃出一道頗具吸引力的弧線,行走間風姿搖曳,宛如夏日裏最為明媚的陽光。推開窗,便見陳小靜抱著新鑄的秤杆朝著糧棧奔去,鵝黃色短衫在晨霧中猶如一朵跳躍的迎春花。她雙腿勻稱修長,跑動時,裙擺下臀部豐滿圓潤的輪廓若隱若現。
“令宜姐姐快看!”小靜在石階下踮起腳尖,胸前微微隆起的曲線隨著動作愈發明顯,裙擺緊繃,露出圓潤的弧線,“新秤都已刻有官府印記,此後再也無人敢使用短斤少兩的私秤了!”她眼珠忽然一轉,瞥見廊下走來的身影,笑著衝江令宜擠了擠眼,“六爺也來了呢。”
江令宜迴頭,正好對上鬼子六的目光,嘴角即刻勾起一抹調皮的笑容,故意挺了挺腰肢,使纖細的腰與圓潤的臀形成更為惹眼的曲線,說道:“大人來得正巧,要不要檢驗一下我們的新秤是否精準?”她洞察到鬼子六眼中的欣賞之意,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畢竟若這秤不準,百姓可是會怪罪大人管教不力的。”
柳青青從賬房走出時,淺綠襦裙沾上了些許墨跡,胸部豐滿高聳的曲線在衣衫下微微起伏。她剛將算好的鹽稅冊子遞給稅吏,抬頭瞧見鬼子六,耳尖瞬間泛起紅暈,羞澀地低下頭,僅敢用眼角餘光偷偷打量他,轉身時腰部柔美的線條愈發顯得婀娜,恰似秋日裏隨風輕舞的落葉。
費雨桐抱著一摞謄抄完畢的農書從內堂走出,月白色軟緞裙裾掃過青磚地麵,發間原本累絲嵌寶的銜珠步搖已換成素銀抹額。誰能想到,這位係著藍布圍裙的婦人,曾經竟是金陵費家的嫡小姐。她指尖劃過書頁上以工筆小楷批注的《齊民要術》,袖口還殘留著昨夜研墨的青痕。見到鬼子六,她隻是微微頷首示意,腕間褪下金鐲後所戴的素銀手環輕輕碰撞賬本,發出清越的聲響。
“去看看今年早稻的收成。”江令宜拉著柳青青往碼頭走去,路過鬼子六身旁時,故意放慢腳步,吐氣如蘭般說道:“大人不一同前往嗎?說不定還能幫我們拎拎東西呢。”她雙腿修長筆直,行走在田埂上猶如漫步雲端,裙擺掃過飽滿的稻穗,驚起一串螞蚱。
碼頭上的漕船已然堆起三層糧袋。江令宜站在跳板上,月白色長衫被風吹起,露出纖細的腰肢與挺翹的臀部。她掂著沉甸甸的稻穗,對鬼子六說道:“今年的穀粒相較去年飽滿三成,看來新改良的稻種成效顯著。”話鋒忽然一轉,調侃道:“大人是不是覺得,我這身姿比稻穗更為賞心悅目?”
鬼子六正要開口迴應,柳青青已紅著臉輕輕拉了拉江令宜的衣袖,胸前的豐盈隨著急促的唿吸起伏更為明顯,聲音細若蚊吟:“令宜姐姐,別亂說……”然而,這聲音瞬間被漁戶們的喧嘩聲淹沒。幾個身著靛藍短打的漢子舉著鮮魚來到柳青青麵前,有人不小心濺起水花在她裙擺上,她慌忙後退時,衣衫下臀部誘人的曲線愈發分明,但她依舊強裝鎮定,笑著用指尖戳戳魚腹:“這鯽魚養得著實不錯,看來禁漁期所施行的辦法頗為有效。”
費雨桐蹲在船頭查驗新到的茶種,素銀手環輕輕叩擊竹筐邊緣,忽而直起身,對著漁戶們高聲說道:“鯽魚應當養在活水艙,艙底鋪設鵝軟石時需摻入三分河沙。”她說話時聲調平穩,卻條理清晰、不容置疑。袖中掉落半張寫滿茶經批注的宣紙,墨字間還留存著未幹的淚痕——那是她拆閱金陵家信時落下的,此刻卻被她幹脆利落地折成紙船,放入漕運的活水艙中。
“青青姐姐心地善良,即便被人濺了水也不生氣。”小靜抱著一摞新收的賬本跑過來,跑到鬼子六麵前時突然停下,仰著小臉好奇地問道:“六爺,您說令宜姐姐和青青姐姐,誰更為出色呀?”她歪著頭,笑容溫暖而明亮,“還是說,您覺得我如今愈發能幹了?”
江令宜聽聞此言,不禁笑出聲來,故意往鬼子六身旁湊近了些,腰肢幾乎要碰到他的手臂,說道:“小靜這問題問得恰到好處,大人可得仔細作答,否則我們可不會輕易放您離開。”她眼角的餘光瞥見柳青青的臉又紅了,笑得愈發歡快。
暮色降臨之際,陳小靜舉著賬本衝進正堂,鵝黃色衣衫在燭火下閃爍跳躍,腰肢纖細得仿佛輕輕一折便會折斷。“令宜姐姐!今年的秋糧稅比去年多征收了五千石!”她跑得過於匆忙,被門檻絆了一下,向前撲去時恰好撞進剛進門的鬼子六懷中,裙擺緊繃,露出挺翹的輪廓,“大人,您看我厲害吧?”
鬼子六翻開賬冊的手微微一頓,目光落在她身上,隨後又轉向趴在案上仔細核對魚鱗圖冊的江令宜。月白色長衫滑落肩頭,露出纖細的鎖骨,她的腰肢彎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臀部挺翹的輪廓在燭光下若隱若現。柳青青在一旁研墨,淺綠衣袖輕輕擦過江令宜的手背,費雨桐正用銀簪撥弄燈芯,素銀手環映照著燭火,在賬本上投下晃動的光圈。她剛算完漕運損耗率,又在扉頁寫下明日需要查驗的茶引數目,指腹的薄繭是昔日撫琴留下的痕跡,如今卻將賬本紙頁磨得發毛。三人忽然同時抬頭,相視而笑,鬢邊發絲纏繞在一起。
“聽聞廬山的鐵礦也開始盈利了?”鬼子六忽然開口詢問。
江令宜立刻挺直身軀,腰肢挺得筆直,雙腿修長筆直地站立著,周身散發著如夏日陽光般的明媚氣息,說道:“不僅如此,我們還在礦場旁開設了冶鐵局,所打造的農具比江南的貨品更為耐用。”她忽然踮起腳尖去夠牆上的輿圖,裙擺上的稻殼簌簌落下,挺翹的臀部愈發顯得圓潤,“明年計劃將水渠修至北坡,那裏還能再開墾三百畝水田。”
“水渠彎道需采用青石拱券結構。”費雨桐頭也不抬地插話,指尖在賬本上劃出一道墨痕,“我已讓石匠依照《營造法式》鑿製了樣石,明日便可送往礦場。”她終於抬起眼眸時,眼角還殘留著熬夜批注農書的紅血絲,發間素銀抹額之下,曾經描摹簪花小楷的眉尖,此刻正微微蹙起,算計著水渠的用料。
“大人是不是覺得我們很有能力?”小靜忽然湊到鬼子六身旁,仰著頭好奇地問道,“您對我們三個,究竟最喜歡誰呀?”
柳青青聽聞此言,臉瞬間漲得通紅,羞澀地低下頭,指尖絞著衣角,裙擺下臀部誘人的曲線輕輕晃動。江令宜卻笑得愈發響亮,走到鬼子六麵前,腰肢貼近他,吐氣如蘭般說道:“大人要是不說,我可就當您最喜歡我了。”
夜深時分,偏廳的燭火依舊明亮。陳小靜枕在裝滿新棉的布包上打著唿嚕,嘴角還沾著麥芽糖渣,胸部微微隆起的曲線在睡夢中顯得愈發可愛。江令宜和柳青青湊在燈下仔細清點新收的蠶絲,費雨桐抱著一摞曬幹的草藥走進來,青布包袱裏滾落出半塊尚未寫完的《茶稅考》手稿——那是她用從金陵帶來的澄心堂紙書寫的,如今紙邊已被茶水洇出黃斑。她將曬幹的魚腥草鋪放在賬本上,忽然開口說道:“漕幫明早運來的雨前茶,需用錫罐內襯箬葉加以存放。”話音未落,便已用指甲在賬本空白處畫出錫罐的尺寸圖,線條利落,宛如當年臨摹的《宣和博古圖》。
江令宜忽然笑著對柳青青說道:“你瞧你,臉還紅著呢,六爺又沒說喜歡你。”
柳青青的臉愈發通紅,嗔怪地看了江令宜一眼,卻並未反駁,隻是加快了手中的動作,發間的熏香已淡了許多。
“是漕幫的人送新茶來了。”江令宜推開窗戶,瞧見碼頭方向已然亮起成片燈籠,她的腰肢在月光下愈發顯得纖細,臀部挺翹的輪廓格外引人矚目,“大人要不要來品嚐一下?”
柳青青忽然握住她的手,指尖帶著蠶繭的粗糙質感,胸部隨著唿吸輕輕起伏,說道:“你看那些船隻,裝載的皆是要運往京城的新米。”夜風掀起兩人的衣擺,露出柳青青柔美的腰線和江令宜纖細的腰肢,“張鹽商留下的空倉,如今都已堆滿糧食。”
費雨桐走到窗邊,素銀手環輕輕叩擊窗欞,凝望著漕船燈籠連成的光帶,低聲說道:“去年此時,我還在青城山核算嫁妝賬目。”她忽然轉身從櫃中取出一個紫檀木匣,匣內是半枚斷裂的玉印,印文“費氏藏書”的殘角上,還留存著被抄家時斧頭劈砍過的痕跡,“如今倒也好,如今算的是百姓的稻糧,遠比核算胭脂水粉更具意義。”
遠處傳來打更人的梆子聲,敲了三下,已然是三更天。鬼子六站在廊下目睹這一幕,忽然領悟,所謂新政,不過是讓稻穗迴歸糧倉,讓魚蝦遊迴江河。而身邊的這三位女子——一位用朱筆圈點關乎民生的賬冊,一位用算珠丈量魚米的豐歉,一位以殘卷中的詩書文脈,將貴族千金的錦繡年華,熬成了灶台前的米香與賬本上的墨痕——她們已然成為他心中最為豐饒的寶藏。
江令宜忽然迴頭,月光在她的眼角眉梢鍍上一層銀邊,笑容明媚動人,說道:“大人要不要嚐嚐新釀的米酒?”她舉起酒壇時,月白色長衫勾勒出她柔韌的曲線,“小靜說,這酒裏添加了新收的桂花。”
“我也要喝!”小靜不知何時醒來,跑到鬼子六身邊,仰著頭好奇地問道,“六爺,您是不是覺得有我們在,一切都變得更好了?”
柳青青聽聞此言,低下頭去,臉頰緋紅,卻偷偷抬眼望向鬼子六,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江令宜則微笑著等待他的迴答,腰肢輕輕擺動,帶著幾分調皮的風情。
費雨桐默默取過酒壇,運用在金陵所學的分酒之術,將酒液均勻地分入四隻陶杯之中,素銀手環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澤。她遞酒時,指尖觸碰到鬼子六的手背,忽然輕聲說道:“這酒是以新稻釀成,比去年在金陵所飲的玉壺春更具韻味。”說罷,自己先飲下一口,喉間滾動的模樣,恰似當年在書院偷飲同窗所藏梅子酒時的情景。
酒香與稻麥的清香緩緩彌漫開來,遠處稻田裏傳來陣陣蛙鳴。鬼子六望著眼前這三位各具風姿的女子,心中滿是溫暖,深知這魚米豐饒的景象,皆因有她們相伴。江令宜的朱筆圈定了民生的經緯,柳青青的算珠衡量出倉廩的虛實,陳小靜的秤杆確保了市井的公平,而費雨桐那些藏於圍裙之下的詩書文章,早已化作灶台的柴火、水渠的圖紙,在這煙火人間,煨出了比貴族府邸更為豐饒的鮮活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