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水光瀲灩晴方好 鬼子六遊西湖備考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之日,鬼子六、江令宜、柳青青、鍾清菡與陳小靜等人共赴西湖遊覽。此行一則旨在放鬆身心,二則期望於這湖光山色間探討詩書,助力鬼子六籌備春闈考試。
西湖景致如詩似畫,水光瀲灩,晴日之下,湖水波光粼粼,令人心境開闊;山色空蒙,細雨之中,山巒若隱若現,仿若仙境。眾人漫步於湖畔,欣賞著這宛如西子般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禁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他們或吟詩,或作對,或探討書中精妙,或分享自身感悟見解。
碧空如洗,西湖畔的垂柳輕拂堤岸,如綠色絲絛掠過鏡麵。鬼子六身著月白錦袍,寬袖隨步伐漾起微波,腰間羊脂玉佩在晨光中流轉溫潤光澤。他肩線平直如鬆,墨發以玉冠束起,偶有幾縷被湖風撩動,更顯疏朗俊逸。身旁的江令宜著青色素紗襦裙,外罩月白對襟長褙子,腰間以墨色絲絛鬆鬆係住,勾勒出纖細腰肢。她身形高挑如修竹,廣袖下垂時露出一截皓腕,腕間纏繞著深綠色的青金石手串,走動時珠串輕響。烏發以竹簪簡單束起,幾縷碎發垂在耳畔,更顯清俊灑脫。青衫下擺隨步伐輕揚,露出繡著竹葉暗紋的白色中裙,鞋尖繡著極小的卷雲紋,沾著清晨的露水。手指撚動袖間流蘇,目光隨煙嵐飄向遠處雙峰。
柳青青穿鵝黃色齊胸襦裙,裙裾繡著並蒂蓮紋,走動時金線閃爍如碎金。她臂彎挽著鍾清菡的素色廣袖,腰肢款擺似弱柳扶風,發間步搖上的珍珠隨動作輕顫。鍾清菡著月白交領襦裙,外搭藕色紗羅披帛,懷中《昭明文選》用湖藍錦帶捆紮,指尖撫過飄落的桃花時,腕間玉鐲發出清脆聲響。陳小靜抱詩稿綴著墨竹紋樣,一襲淺綠襦裙曳地,梨渦淺現,尾隨著眾人時,鞋尖輕點沾露的草尖,驚起幾星露珠。眾人沿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湖麵上初升的朝陽如金鱗萬點,正契合蘇軾筆下 “水光瀲灩晴方好” 的意境。
行至平湖秋月亭,江令宜突然駐足,立在亭柱旁,月白褙子被風掀起一角,露出襦裙上墨色竹紋。她負手而立時,後腰微弓,指尖輕叩石欄的節奏極有韻律。 “諸君看那南北高峰……”她開口時,喉間似有金石之音,尾音微微上揚。柳青青側首時,東珠耳墜晃出銀輝,正映見江令宜袖口滑落半寸。
鬼子六倚案題詩,狼毫在宣紙上洇開墨痕。江令宜垂眸望去,見他挽起的袖口下,小臂肌肉線條流暢如溪澗磐石。她指尖摩挲著酒葫蘆上的饕餮紋,忽然笑出聲來,聲線裏混著青梅酒的清冽:“六弟這字帶劍氣,倒像是要把西湖水都納入筆端。”
陳小靜斜倚欄杆,素手捏著茜素羅裙的邊角。江令宜餘光瞥見她腰間銀鏈晃動,忽然想起三日前替這姑娘修補詩稿時,曾在紙頁間發現半片曬幹的紫蘇葉——那是西湖船娘用來蒸魚的香料。此刻少女繡鞋輕點,驚起的白鷺掠過她發頂。
鍾清菡拾起桃花時,《昭明文選》扉頁滑落半張紙箋。江令宜眼尖,瞥見那是自己去年冬日所書的《赤壁賦》,字跡力透紙背,“大江東去”四字的捺筆竟將紙頁劃破。她不動聲色地用靴尖碾住紙角,聽著姑娘談論謝靈運,忽然從袖中取出一柄鎏金小剪,將案頭殘花斜斜插入膽瓶:“自然之妙在‘不雕’,就像這折枝,去其冗雜,方見風骨。”
酒過三巡,她斟酒的動作忽然頓住。青金石手串撞上石欄,發出清越聲響。遠處有漁歌隱約傳來,唱的正是《采菱曲》的下半闕,她指尖順著葫蘆口摩挲。 湖風驟起時,她按住險些被吹走的詩稿,墨字在暮色裏洇成煙嵐。鬼子六的“湖光染翠”四字旁,她用朱筆添了個劍膽琴心的小印,朱砂未幹,便被柳青青的羅帕蹭成暈染的紅痕。眾人笑鬧間,她悄悄將酒葫蘆係迴腰間,褙子下的軟劍隨著動作輕顫,劍柄上的蓮蓬紋與湖心磷火遙相唿應——有些秘密,終究要等月落更深時,才好與這西湖水共話。
鬼子六則望著漸起的薄霧,思緒萬千。他忽然憶起幼時塾師所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此刻,湖風拂麵,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和自由,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風吹散了。
待暮色籠罩雷峰塔尖,眾人的衣襟上皆沾染了桂花香,行囊中裝滿了即興寫下的詩箋。這些詩箋,恰似將半湖明月與滿湖星輝都融入了平仄韻律之中,充滿了詩意和浪漫。
不遠處,一艘遊船猝然傾覆,數人驚叫落水。鬼子六見狀,毫不猶豫地展開身形,如飛燕般輕盈地躍入湖中。雖然他手中無劍,但他的雙手卻如同利劍一般,劍氣四溢,分開水路。他迅速遊向落水眾人,將他們一一救起。
眾人對鬼子六的英勇行為讚不絕口,紛紛向他表示感謝。鬼子六微笑著迴應。鬼子六一行繼續遊覽。
行至曲院風荷,滿池碧葉托著初放的紅蓮,宛如胭脂點染翠玉盤。陳小靜忽然指著遠處畫舫笑道:“你們瞧那船頭老者,手持釣竿卻不放餌,莫不是效仿薑子牙坐等賢君?” 柳青青目光敏銳,見舫中飄出一縷茶香,頓時食欲大增:“若能就著這湖光山色品嚐些點心,才算不辜負這美景。” 江令宜聞言擊掌,向岸邊船家喚來一艘朱漆畫舫,艙內早已備好桂花糖糕與雨前龍井。
船行至三潭印月,鬼子六望著水中倒映的藍天白雲,靈感突發,取過陳小靜懷中詩稿,以指尖蘸茶在宣紙上題道:“天影沉波魚讀月,荷香拂岸鳥談詩。” 鍾清菡湊近一看,見字跡在水汽中洇開淡淡墨痕,不禁讚歎:“此句將魚鳥擬人,仿佛這西湖生靈也通了文墨。” 柳青青卻搖晃著手中團扇狡黠一笑:“我倒覺得‘魚讀月’不如‘魚吞月’精妙,你看那遊魚擺尾之時,可不似要將水中月影銜走?” 眾人哄笑間,江令宜已取過狼毫,在原句旁批注:“青女奇思,真乃點睛之筆。”
畫舫行至斷橋時,忽有細雨如絲飄落。眾人趕忙撐起湘妃竹傘,卻見遠處山巒在雨霧中淡化為水墨,恰似米家山水的朦朧意境。鍾清菡輕嗅著雨絲中夾雜的草木清香,忽然開口:“記得《詩經》有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此刻雖無雞鳴,這湖山雨意卻比書中景致更添韻致。” 鬼子六望著雨簾中若隱若現的雷峰塔,心中忽然浮現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的詞句,隻覺胸懷間陡然生出幾分蘇子的曠達。
雨停之時,殘陽為湖山鍍上一層金紅。眾人登岸時,忽見蘆葦叢中躍出一尾尺許長的紅鯉,濺起的水花在暮色中折射出七彩光暈。陳小靜拍手笑道:“這莫不是鯉魚躍龍門的吉兆?六哥春闈必能高中!” 江令宜望著漸漸沉入湖麵的落日,忽然整衣正色:“天地為爐,湖山作卷,今日所談雖為風月,卻皆是經世文章。六弟此去,當如這西湖之水 —— 靜可鑒物,動可奔湧,終成江海氣象。”
暮色漸濃之際,眾人踏上歸途。鬼子六迴首望去,隻見三潭印月的石塔已點起燈火,仿若三顆落入湖中的星辰。他摸了摸袖中寫滿詩句的紙箋,隻覺那些被湖風潤澤、被雨絲浸潤的文字,此刻都化作了筆下千軍萬馬,正待春闈之上縱橫馳騁。而身後西湖的波光月影,終將成為他記憶中永不褪色的一卷詩行,在來日苦讀的漫漫長夜裏,時時泛起溫柔的漣漪。
眾人意猶未盡地踏上歸途時,柳青青摸著饑腸轆轆的肚子,歎道:“這一路吟詩賞景,倒勾起肚裏饞蟲。早聞西湖醋魚乃是一絕,那魚肉鮮嫩,澆上酸甜醬汁,想想便叫人垂涎。” 陳小靜眼睛一亮:“說起醋魚,我曾見人做過。須得選活蹦亂跳的草魚,先在魚身剞上柳葉花刀,入沸水時要加蔥段、薑片去腥,煮到魚鰓變紅、魚眼凸出,再撈起擺盤。”
江令宜接過話茬,折扇輕點:“關鍵在那醬汁。熱油爆香蒜末,加香醋、白糖、醬油熬煮,最後勾薄芡,淋在魚身上,紅亮油潤,酸甜開胃。” 鍾清菡聽得入神,輕撫衣袖:“若能就著湖景品嚐,怕是比尋常美味更添三分韻味。”
就在眾人談論美食之時,陳小靜突然指著遠處驚唿。隻見湖心方向,一團幽藍磷火在水麵上詭譎地浮動,時而聚攏成球狀,時而又散作星點,在暮色中劃出鬼魅的軌跡。柳青青臉色微變,下意識攥緊了鍾清菡的衣袖:“莫不是傳說中的水鬼引魂?” 江令宜卻眯起雙眼,從腰間摸出火折子點燃油紙傘上懸掛的雄黃香囊:“怕是湖底沉船的磷火,不過還是小心為妙。”
鬼子六凝視著那團幽光,忽覺其中似有隱約人影晃動。正當眾人躊躇不前時,磷火驟然爆開,化作一道水柱衝天而起。待水霧散去,水麵上竟浮起一具身著前朝服飾的青銅棺槨,棺身刻滿蝌蚪狀符文,在月光下泛著青幽幽的冷光。鍾清菡翻開隨身攜帶的《西湖異聞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書中記載,南宋年間有位擅奇門遁甲的方士,因煉製長生丹觸怒朝廷,死後葬於西湖深處,棺槨以‘鎖魂陣’封印......”
話音未落,棺蓋突然發出刺耳的摩擦聲,緩緩開啟。陳小靜嚇得後退半步,卻見棺中並非想象中的白骨,而是靜靜躺著一枚瑩白如玉的蓮子,蓮子頂端閃爍著豆大的金色光點,隨著唿吸般的節奏明滅。鬼子六鬼使神差地走上前,指尖剛觸及蓮子,無數畫麵如潮水般湧入腦海:古老祭壇上的血色符咒、身披玄袍的方士仰天長笑、以及春闈考場上自己伏案疾書時,背後若隱若現的蓮台虛影。
“此物與你有緣。” 江令宜不知何時已站在身旁,目光灼灼地盯著蓮子,“不過西湖異象頻發,定有人暗中窺探。六弟且將蓮子收好,待我迴府查閱典籍,看能否破解其中玄機。” 說話間,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三騎黑衣人疾馳而來,為首者腰間玉佩刻著的饕餮紋,與棺槨上的符文竟如出一轍。
此時,一陣香氣突然飄來,衝淡了緊張的氣氛。原來是附近的小販挑著擔子經過,擔子上的定勝糕色澤鮮豔,形狀如小枕頭,散發著濃鬱的甜香。小販吆喝著:“吃了定勝糕,考試一定高中!” 陳小靜忍不住走上前去買了幾塊,分給眾人:“先吃塊定勝糕,討個好彩頭,不管待會兒遇到什麽,咱們都能逢兇化吉。” 眾人接過糕點,咬下一口,軟糯香甜在口中散開。
眾人手持定勝糕,舌尖猶自縈繞著甜糯餘韻,忽被一縷裹挾著酸香的風勾得齊齊轉頭。隻見三株垂柳掩映處,一葉雕花小艇正順著水波漂來。船頭立著個妙齡女子,月白紗裙外罩著茜紅色比甲,腰間鵝黃絲絛係成蝴蝶結,絛尾垂至膝頭,隨船身輕晃劃出柔美的弧線。她俯身整理竹簾時,細腰如折枝海棠,勾勒出驚心動魄的弧度,袖口滑落半寸,露出藕節似的小臂,腕間金鑲玉鐲隨著動作輕叩船板,叮咚有聲。
“是蓴菜鱸魚燴的香氣!” 鍾清菡掩口輕唿,目光卻被那女子腰間垂落的雙魚玉佩吸引 —— 玉色瑩潤如秋水,竟與方才青銅棺槨上的符文紋樣隱約相似。女子抬頭時,烏發間的珍珠步搖輕輕顫動,瓜子臉兒薄施粉黛,眉如遠黛,眼若秋水,尤其是胸前雪緞抹胸托出的弧度,在暮色中泛著珍珠般的光澤,腰間襦裙被湖風掀起一角,露出三寸許的腳踝,肌膚勝雪,與船板上擺放的嫩白蓴菜相映成趣。
“幾位可是要嚐鮮?” 女子啟唇輕笑,聲音如清泉擊石,指尖捏著竹筷撥弄鍋中滾沸的湯汁。她半蹲下身攪動陶釜,臀線在鮫綃裙下若隱若現,恰似新荷承露,腰肢軟若無骨,連帶著船舷懸掛的琉璃燈都晃出細碎光影。陳小靜眼尖,見她足上繡鞋尖兒微翹,金線繡著並蒂蓮,走動時玉腿微屈,裙擺掃過船頭青苔,驚起兩隻螢火蟲撲棱棱飛向她發間。
鬼子六注意到小艇兩側繪著褪色的八卦圖,與青銅棺槨底部的紋路如出一轍。女子盛湯時,酥胸隨動作輕顫,抹胸邊緣露出的肌膚在火光下泛著蜜色,她忽然抬眸,眼波流轉間似有星辰墜落:“公子可是覺得這湯色眼熟?” 說罷,竟從袖中取出半片曬幹的紫蘇葉,正是三日前江令宜在陳小靜詩稿中見過的那類 —— 此刻葉麵上的紋路,竟與棺中蓮子的脈絡完全重合。
柳青青咬著筷子瞧得入神,忽覺手肘被江令宜輕撞。抬眼隻見女子身後艙簾無風自動,露出半幅畫卷:畫中女子身著前朝服飾,手持蓮子立於三潭印月之上,腳下水波裏隱約浮著青銅棺槨的輪廓。而現實中,女子腰間玉佩與畫卷中人物所佩分毫不差,翹臀微倚的姿態,亦與畫中 “采蓮圖” 如出一轍。
“這蓴菜… 竟有藥用?” 江令宜指尖撫過船板上的符文刻痕,忽然注意到女子耳後有枚朱砂痣,形如蓮子。她舀湯的動作極緩,玉臂抬起時,細腰與酥胸之間的弧度令人目眩,湯勺傾側間,琥珀色湯汁澆在雪白鱸魚上,恰似方才青銅棺中金光融入蓮子的瞬間。
鬼子六接過湯碗時,觸到女子指尖涼意,如浸西湖秋水。湯汁入口甘美異常,舌尖卻泛起淡淡蓮香 —— 正是他觸碰蓮子時湧入腦海的氣息。抬眼再看,女子已退至船尾,茜色比甲在暮色中化作一團流火,細腰一擰,竟如遊魚般鑽入艙內,玉腿掠過竹簾的刹那,露出小腿上用朱砂繪製的鎖魂陣紋樣,與棺槨符文首尾相連。
“小心!” 江令宜突然拔劍出鞘,青鋒劃破暮色的瞬間,小艇突然劇烈搖晃。女子的笑聲從艙內飄出,混著蓴菜清香:“公子可曾聽說,西湖水深處… 藏著能讓人‘筆落驚風雨’的秘密?” 話音未落,整艘小艇竟化作一團水霧,唯有女子方才站立處,留下一枚晶瑩剔透的蓮子,在船板上滾了兩滾,滾入鬼子六袖中,與青銅棺中的蓮子遙相共鳴。
此時,三潭印月的燈火突然齊齊明滅三次,湖麵上浮起成片的熒光水草,在夜風裏舒展如美人臂彎。柳青青望著女子消失的方向,忽覺方才所見的酥胸、細腰、玉腿,竟與水中倒映的月影重疊,化作蘇軾筆下 “淡妝濃抹總相宜” 的幻象,唯有唇齒間殘留的蓴菜鮮味,提醒著這場奇遇並非夢境。
眾人沿著青石板向岸邊行進,鞋底沾染的夜露在月光映照下,閃爍著細碎的銀光。柳青青每走幾步便迴首,凝望著那片曾停泊神秘小艇的霧氣區域,直至江令宜以折扇輕觸她的頭頂,說道:“再這般看下去,恐怕眼珠子都要掉進湖裏去喂紅鯉了。”柳青青撇嘴,指尖卻仍下意識地摩挲著袖中殘留的蓴菜香氣。那香氣混合著女子腕間的沉水香,相較尋常香料,更多了幾分清冽。
行至斷橋殘雪碑亭處,鬼子六突然停下腳步。此時,三潭印月的石塔上,第三盞燈火正明滅閃爍。暖黃色的光暈掠過湖麵,將成片的熒光水草映照得通透明亮。這些草葉原本底色幽藍,而葉脈間卻似流淌著金絲般的光紋。隨著水波擺動,它們猶如美人舒展臂彎,袖口處仿若有珍珠墜子輕輕晃動,恰似方才小艇上女子抬腕舀湯時的姿態。
“快看!”陳小靜忽然指著湖心驚唿。不知何時,水麵竟浮起千百盞荷燈,燈麵上繪製的全是那女子的剪影。有的剪影呈現出女子垂首整理裙帶的模樣,纖細的腰肢折出柔美的弧度;有的則是女子俯身輕嗅蓴菜,酥胸在火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最為精妙的是一盞燈上,畫著女子轉身入簾的瞬間,翹臀微微挺起,玉腿輕輕抬起,裙角揚起的弧度恰似風中翻飛的銀杏葉。
鍾清菡翻開《西湖夜遊錄》,聲音中帶著一絲震顫,說道:“書中記載,唐代曾有擅長舞蹈的胡姬在此溺亡。每逢月圓之夜,湖底便會浮起‘淩波燈’,燈影皆仿照其生前舞姿……”話未說完,一盞荷燈突然飄近,燈麵上的剪影竟眨了眨眼,指尖還勾住了柳青青的裙帶。眾人下意識驚退半步,卻見那光影化作水珠破碎開來,露出底下一枚蓮子。這枚蓮子與鬼子六袖中的兩枚蓮子遙相唿應,發出清越的鳴響。
江令宜按住劍柄,目光掃視著湖麵遊弋的光紋,發現那些金絲竟組成了殘缺的鎖魂陣。遠處雷峰塔傳來夜梟的長鳴,他忽然憶起女子退入船艙前,玉腿上用朱砂繪製的符文。此刻,那符文正與水草光影重疊,仿佛給西湖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走吧。”他伸手替鬼子六拂去肩頭的草屑,“春闈將近,相比西湖的幻象,還有更為緊要的……”
話未說完,湖麵突然騰起萬千光點。那些熒光水草竟脫離水麵,在空中匯聚成女子起舞的虛影。茜色比甲翻飛如火焰,月白紗裙旋轉似漩渦,纖細的腰肢擰出驚心動魄的弧度。玉腿輕點之間,每片草葉都化作金箔般的鱗片,在夜空中拚出“筆落驚風雨”五個大字。鬼子六袖中的蓮子發燙,恍惚間,他仿佛看見自己伏案奮筆疾書時,筆下的墨字竟化作這女子的一顰一笑。女子酥胸微顫之間,竟將“湖光染翠”四字暈染成七彩煙嵐。
柳青青揉了揉眼睛,再看時,光影已消散成流螢,紛紛揚揚地落在眾人的衣襟上。她低頭,瞧見自己裙角沾著一片熒光水草,其葉脈竟酷似女子抹胸邊緣的纏枝紋。指尖輕輕觸碰,草葉突然化作露珠,在掌心跳出一個“宜”字,正是江令宜批注在詩稿上的字跡。
“原來‘淡妝濃抹總相宜’……”鬼子六望著逐漸熄滅的荷燈,忽然握住袖中的蓮子,“相宜的從來不是山水,而是這天地間捉摸不透的機緣。”江令宜聽聞此言,挑眉望去,卻見鬼子六發間落了一片熒光草葉,形狀竟與那女子耳後的朱砂痣毫無二致。
眾人轉身之時,身後突然傳來欸乃槳聲。迴頭望去,隻見一葉小艇從霧中緩緩漂來。船頭站立的並非那神秘女子,而是方才售賣定勝糕的小販。他咧嘴一笑,缺牙處露出金光,說道:“幾位貴客可是落下了東西?”說著,舉起手中的紙包,正是柳青青方才掉落在船上的絹帕。帕角繡著的並蒂蓮上,竟沾著星點熒光,分明是那女子裙裾上的碎金。
湖風驟起,吹得眾人衣袂翻飛。鬼子六忽然想起女子消失前提及的“西湖深處的秘密”,抬眼望向三潭印月,隻見最後一盞燈火恰好熄滅,唯有熒光水草仍在岸邊輕輕搖曳,宛如美人目送歸人的眼波。他摸了摸腰間的羊脂玉佩,隻覺今日所見的酥胸、細腰、玉腿,早已化作筆下的詩行,與西湖的月、霧、荷燈一同,在心底釀成一壇陳年青梅酒。待春闈過後,再與諸君共醉這湖光裏蘊含的萬千玄機。
柳青青咬了一口已經冷卻的定勝糕,忽然指著遠處笑出聲來:“你們瞧,那片熒光水草竟聚成了‘高中’二字!”眾人望去,果然見波光粼粼之處,草葉正隨著水波擺動,勾勒出科舉放榜時的朱筆大字。陳小靜摸了摸腰間的銀鏈,鏈上掛著的正是方才小艇女子贈予的蓴菜幹。此刻在月光下,竟隱約透出“筆落驚風雨”的筆鋒。
夜色愈發深沉,眾人踏上馬車。車輪碾碎了幾枚落在地上的熒光草葉,綠色的汁液裏竟滲出細小的金粉,在車轍裏組成半幅殘缺的《采蓮圖》。江令宜隔著窗簾,望向漸漸遠去的西湖,手中把玩著從船板上拾起的符文碎片。忽聞車外傳來《采菱曲》的尾調,唱的正是:“儂家住在西湖東,十二珠簾映水紅......”
話音未落,馬車猛地顛簸了一下,鬼子六懷中的詩稿散落一地。眾人俯身撿拾時,卻發現每一頁紙上都洇著水痕,暈開的墨字竟化作方才所見的美人幻象。有的幻象中,美人執扇倚欄,細腰斜倚;有的則是提裙涉水,玉腿凝霜。最為奇特的是在那首“天影沉波魚讀月”旁,多了一行娟秀小字:“待得春闈墨染香,再來西湖問青蓮。”落款處蓋著一枚胭脂印,形狀恰似女子耳後的朱砂痣。
馬車軲轆聲漸行漸遠,西湖的波光月影卻在眾人眼底久久未曾消散。柳青青望著車窗外飛逝的夜色,忽然想起女子舀湯時,酥胸隨動作輕顫的模樣,忍不住輕笑出聲。原來這西湖,果真蘊藏著能讓文字鮮活起來的靈氣。而他們今日所遇見的,或許並非什麽胡姬的精魄,而是天地間最為靈秀的文氣所化。
當最後一盞荷燈沉入湖底時,鬼子六袖中的三枚蓮子突然同時發光。他隔著衣料都能感受到那溫熱的脈動,仿佛有個柔軟的聲音在耳畔低語:“公子可記得,‘靜可鑒物,動可奔湧’?待你筆落驚風雨之日,便是我與西湖水共赴君前之時......”
風停霧散,唯有湖麵上的熒光水草仍在輕輕搖曳,宛如無數雙美人的手臂,在夜空中寫下一行行無人能解的詩句。而這一晚的奇遇,終將化作春闈試卷上的墨香,化作鬼子六筆下的千軍萬馬,更化作西湖煙水中永遠沉睡的秘密,等待著下一個有緣人,來揭開這“淡妝濃抹總相宜”背後,最靈秀的那層麵紗。
西湖景致如詩似畫,水光瀲灩,晴日之下,湖水波光粼粼,令人心境開闊;山色空蒙,細雨之中,山巒若隱若現,仿若仙境。眾人漫步於湖畔,欣賞著這宛如西子般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禁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他們或吟詩,或作對,或探討書中精妙,或分享自身感悟見解。
碧空如洗,西湖畔的垂柳輕拂堤岸,如綠色絲絛掠過鏡麵。鬼子六身著月白錦袍,寬袖隨步伐漾起微波,腰間羊脂玉佩在晨光中流轉溫潤光澤。他肩線平直如鬆,墨發以玉冠束起,偶有幾縷被湖風撩動,更顯疏朗俊逸。身旁的江令宜著青色素紗襦裙,外罩月白對襟長褙子,腰間以墨色絲絛鬆鬆係住,勾勒出纖細腰肢。她身形高挑如修竹,廣袖下垂時露出一截皓腕,腕間纏繞著深綠色的青金石手串,走動時珠串輕響。烏發以竹簪簡單束起,幾縷碎發垂在耳畔,更顯清俊灑脫。青衫下擺隨步伐輕揚,露出繡著竹葉暗紋的白色中裙,鞋尖繡著極小的卷雲紋,沾著清晨的露水。手指撚動袖間流蘇,目光隨煙嵐飄向遠處雙峰。
柳青青穿鵝黃色齊胸襦裙,裙裾繡著並蒂蓮紋,走動時金線閃爍如碎金。她臂彎挽著鍾清菡的素色廣袖,腰肢款擺似弱柳扶風,發間步搖上的珍珠隨動作輕顫。鍾清菡著月白交領襦裙,外搭藕色紗羅披帛,懷中《昭明文選》用湖藍錦帶捆紮,指尖撫過飄落的桃花時,腕間玉鐲發出清脆聲響。陳小靜抱詩稿綴著墨竹紋樣,一襲淺綠襦裙曳地,梨渦淺現,尾隨著眾人時,鞋尖輕點沾露的草尖,驚起幾星露珠。眾人沿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湖麵上初升的朝陽如金鱗萬點,正契合蘇軾筆下 “水光瀲灩晴方好” 的意境。
行至平湖秋月亭,江令宜突然駐足,立在亭柱旁,月白褙子被風掀起一角,露出襦裙上墨色竹紋。她負手而立時,後腰微弓,指尖輕叩石欄的節奏極有韻律。 “諸君看那南北高峰……”她開口時,喉間似有金石之音,尾音微微上揚。柳青青側首時,東珠耳墜晃出銀輝,正映見江令宜袖口滑落半寸。
鬼子六倚案題詩,狼毫在宣紙上洇開墨痕。江令宜垂眸望去,見他挽起的袖口下,小臂肌肉線條流暢如溪澗磐石。她指尖摩挲著酒葫蘆上的饕餮紋,忽然笑出聲來,聲線裏混著青梅酒的清冽:“六弟這字帶劍氣,倒像是要把西湖水都納入筆端。”
陳小靜斜倚欄杆,素手捏著茜素羅裙的邊角。江令宜餘光瞥見她腰間銀鏈晃動,忽然想起三日前替這姑娘修補詩稿時,曾在紙頁間發現半片曬幹的紫蘇葉——那是西湖船娘用來蒸魚的香料。此刻少女繡鞋輕點,驚起的白鷺掠過她發頂。
鍾清菡拾起桃花時,《昭明文選》扉頁滑落半張紙箋。江令宜眼尖,瞥見那是自己去年冬日所書的《赤壁賦》,字跡力透紙背,“大江東去”四字的捺筆竟將紙頁劃破。她不動聲色地用靴尖碾住紙角,聽著姑娘談論謝靈運,忽然從袖中取出一柄鎏金小剪,將案頭殘花斜斜插入膽瓶:“自然之妙在‘不雕’,就像這折枝,去其冗雜,方見風骨。”
酒過三巡,她斟酒的動作忽然頓住。青金石手串撞上石欄,發出清越聲響。遠處有漁歌隱約傳來,唱的正是《采菱曲》的下半闕,她指尖順著葫蘆口摩挲。 湖風驟起時,她按住險些被吹走的詩稿,墨字在暮色裏洇成煙嵐。鬼子六的“湖光染翠”四字旁,她用朱筆添了個劍膽琴心的小印,朱砂未幹,便被柳青青的羅帕蹭成暈染的紅痕。眾人笑鬧間,她悄悄將酒葫蘆係迴腰間,褙子下的軟劍隨著動作輕顫,劍柄上的蓮蓬紋與湖心磷火遙相唿應——有些秘密,終究要等月落更深時,才好與這西湖水共話。
鬼子六則望著漸起的薄霧,思緒萬千。他忽然憶起幼時塾師所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此刻,湖風拂麵,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和自由,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風吹散了。
待暮色籠罩雷峰塔尖,眾人的衣襟上皆沾染了桂花香,行囊中裝滿了即興寫下的詩箋。這些詩箋,恰似將半湖明月與滿湖星輝都融入了平仄韻律之中,充滿了詩意和浪漫。
不遠處,一艘遊船猝然傾覆,數人驚叫落水。鬼子六見狀,毫不猶豫地展開身形,如飛燕般輕盈地躍入湖中。雖然他手中無劍,但他的雙手卻如同利劍一般,劍氣四溢,分開水路。他迅速遊向落水眾人,將他們一一救起。
眾人對鬼子六的英勇行為讚不絕口,紛紛向他表示感謝。鬼子六微笑著迴應。鬼子六一行繼續遊覽。
行至曲院風荷,滿池碧葉托著初放的紅蓮,宛如胭脂點染翠玉盤。陳小靜忽然指著遠處畫舫笑道:“你們瞧那船頭老者,手持釣竿卻不放餌,莫不是效仿薑子牙坐等賢君?” 柳青青目光敏銳,見舫中飄出一縷茶香,頓時食欲大增:“若能就著這湖光山色品嚐些點心,才算不辜負這美景。” 江令宜聞言擊掌,向岸邊船家喚來一艘朱漆畫舫,艙內早已備好桂花糖糕與雨前龍井。
船行至三潭印月,鬼子六望著水中倒映的藍天白雲,靈感突發,取過陳小靜懷中詩稿,以指尖蘸茶在宣紙上題道:“天影沉波魚讀月,荷香拂岸鳥談詩。” 鍾清菡湊近一看,見字跡在水汽中洇開淡淡墨痕,不禁讚歎:“此句將魚鳥擬人,仿佛這西湖生靈也通了文墨。” 柳青青卻搖晃著手中團扇狡黠一笑:“我倒覺得‘魚讀月’不如‘魚吞月’精妙,你看那遊魚擺尾之時,可不似要將水中月影銜走?” 眾人哄笑間,江令宜已取過狼毫,在原句旁批注:“青女奇思,真乃點睛之筆。”
畫舫行至斷橋時,忽有細雨如絲飄落。眾人趕忙撐起湘妃竹傘,卻見遠處山巒在雨霧中淡化為水墨,恰似米家山水的朦朧意境。鍾清菡輕嗅著雨絲中夾雜的草木清香,忽然開口:“記得《詩經》有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此刻雖無雞鳴,這湖山雨意卻比書中景致更添韻致。” 鬼子六望著雨簾中若隱若現的雷峰塔,心中忽然浮現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的詞句,隻覺胸懷間陡然生出幾分蘇子的曠達。
雨停之時,殘陽為湖山鍍上一層金紅。眾人登岸時,忽見蘆葦叢中躍出一尾尺許長的紅鯉,濺起的水花在暮色中折射出七彩光暈。陳小靜拍手笑道:“這莫不是鯉魚躍龍門的吉兆?六哥春闈必能高中!” 江令宜望著漸漸沉入湖麵的落日,忽然整衣正色:“天地為爐,湖山作卷,今日所談雖為風月,卻皆是經世文章。六弟此去,當如這西湖之水 —— 靜可鑒物,動可奔湧,終成江海氣象。”
暮色漸濃之際,眾人踏上歸途。鬼子六迴首望去,隻見三潭印月的石塔已點起燈火,仿若三顆落入湖中的星辰。他摸了摸袖中寫滿詩句的紙箋,隻覺那些被湖風潤澤、被雨絲浸潤的文字,此刻都化作了筆下千軍萬馬,正待春闈之上縱橫馳騁。而身後西湖的波光月影,終將成為他記憶中永不褪色的一卷詩行,在來日苦讀的漫漫長夜裏,時時泛起溫柔的漣漪。
眾人意猶未盡地踏上歸途時,柳青青摸著饑腸轆轆的肚子,歎道:“這一路吟詩賞景,倒勾起肚裏饞蟲。早聞西湖醋魚乃是一絕,那魚肉鮮嫩,澆上酸甜醬汁,想想便叫人垂涎。” 陳小靜眼睛一亮:“說起醋魚,我曾見人做過。須得選活蹦亂跳的草魚,先在魚身剞上柳葉花刀,入沸水時要加蔥段、薑片去腥,煮到魚鰓變紅、魚眼凸出,再撈起擺盤。”
江令宜接過話茬,折扇輕點:“關鍵在那醬汁。熱油爆香蒜末,加香醋、白糖、醬油熬煮,最後勾薄芡,淋在魚身上,紅亮油潤,酸甜開胃。” 鍾清菡聽得入神,輕撫衣袖:“若能就著湖景品嚐,怕是比尋常美味更添三分韻味。”
就在眾人談論美食之時,陳小靜突然指著遠處驚唿。隻見湖心方向,一團幽藍磷火在水麵上詭譎地浮動,時而聚攏成球狀,時而又散作星點,在暮色中劃出鬼魅的軌跡。柳青青臉色微變,下意識攥緊了鍾清菡的衣袖:“莫不是傳說中的水鬼引魂?” 江令宜卻眯起雙眼,從腰間摸出火折子點燃油紙傘上懸掛的雄黃香囊:“怕是湖底沉船的磷火,不過還是小心為妙。”
鬼子六凝視著那團幽光,忽覺其中似有隱約人影晃動。正當眾人躊躇不前時,磷火驟然爆開,化作一道水柱衝天而起。待水霧散去,水麵上竟浮起一具身著前朝服飾的青銅棺槨,棺身刻滿蝌蚪狀符文,在月光下泛著青幽幽的冷光。鍾清菡翻開隨身攜帶的《西湖異聞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書中記載,南宋年間有位擅奇門遁甲的方士,因煉製長生丹觸怒朝廷,死後葬於西湖深處,棺槨以‘鎖魂陣’封印......”
話音未落,棺蓋突然發出刺耳的摩擦聲,緩緩開啟。陳小靜嚇得後退半步,卻見棺中並非想象中的白骨,而是靜靜躺著一枚瑩白如玉的蓮子,蓮子頂端閃爍著豆大的金色光點,隨著唿吸般的節奏明滅。鬼子六鬼使神差地走上前,指尖剛觸及蓮子,無數畫麵如潮水般湧入腦海:古老祭壇上的血色符咒、身披玄袍的方士仰天長笑、以及春闈考場上自己伏案疾書時,背後若隱若現的蓮台虛影。
“此物與你有緣。” 江令宜不知何時已站在身旁,目光灼灼地盯著蓮子,“不過西湖異象頻發,定有人暗中窺探。六弟且將蓮子收好,待我迴府查閱典籍,看能否破解其中玄機。” 說話間,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三騎黑衣人疾馳而來,為首者腰間玉佩刻著的饕餮紋,與棺槨上的符文竟如出一轍。
此時,一陣香氣突然飄來,衝淡了緊張的氣氛。原來是附近的小販挑著擔子經過,擔子上的定勝糕色澤鮮豔,形狀如小枕頭,散發著濃鬱的甜香。小販吆喝著:“吃了定勝糕,考試一定高中!” 陳小靜忍不住走上前去買了幾塊,分給眾人:“先吃塊定勝糕,討個好彩頭,不管待會兒遇到什麽,咱們都能逢兇化吉。” 眾人接過糕點,咬下一口,軟糯香甜在口中散開。
眾人手持定勝糕,舌尖猶自縈繞著甜糯餘韻,忽被一縷裹挾著酸香的風勾得齊齊轉頭。隻見三株垂柳掩映處,一葉雕花小艇正順著水波漂來。船頭立著個妙齡女子,月白紗裙外罩著茜紅色比甲,腰間鵝黃絲絛係成蝴蝶結,絛尾垂至膝頭,隨船身輕晃劃出柔美的弧線。她俯身整理竹簾時,細腰如折枝海棠,勾勒出驚心動魄的弧度,袖口滑落半寸,露出藕節似的小臂,腕間金鑲玉鐲隨著動作輕叩船板,叮咚有聲。
“是蓴菜鱸魚燴的香氣!” 鍾清菡掩口輕唿,目光卻被那女子腰間垂落的雙魚玉佩吸引 —— 玉色瑩潤如秋水,竟與方才青銅棺槨上的符文紋樣隱約相似。女子抬頭時,烏發間的珍珠步搖輕輕顫動,瓜子臉兒薄施粉黛,眉如遠黛,眼若秋水,尤其是胸前雪緞抹胸托出的弧度,在暮色中泛著珍珠般的光澤,腰間襦裙被湖風掀起一角,露出三寸許的腳踝,肌膚勝雪,與船板上擺放的嫩白蓴菜相映成趣。
“幾位可是要嚐鮮?” 女子啟唇輕笑,聲音如清泉擊石,指尖捏著竹筷撥弄鍋中滾沸的湯汁。她半蹲下身攪動陶釜,臀線在鮫綃裙下若隱若現,恰似新荷承露,腰肢軟若無骨,連帶著船舷懸掛的琉璃燈都晃出細碎光影。陳小靜眼尖,見她足上繡鞋尖兒微翹,金線繡著並蒂蓮,走動時玉腿微屈,裙擺掃過船頭青苔,驚起兩隻螢火蟲撲棱棱飛向她發間。
鬼子六注意到小艇兩側繪著褪色的八卦圖,與青銅棺槨底部的紋路如出一轍。女子盛湯時,酥胸隨動作輕顫,抹胸邊緣露出的肌膚在火光下泛著蜜色,她忽然抬眸,眼波流轉間似有星辰墜落:“公子可是覺得這湯色眼熟?” 說罷,竟從袖中取出半片曬幹的紫蘇葉,正是三日前江令宜在陳小靜詩稿中見過的那類 —— 此刻葉麵上的紋路,竟與棺中蓮子的脈絡完全重合。
柳青青咬著筷子瞧得入神,忽覺手肘被江令宜輕撞。抬眼隻見女子身後艙簾無風自動,露出半幅畫卷:畫中女子身著前朝服飾,手持蓮子立於三潭印月之上,腳下水波裏隱約浮著青銅棺槨的輪廓。而現實中,女子腰間玉佩與畫卷中人物所佩分毫不差,翹臀微倚的姿態,亦與畫中 “采蓮圖” 如出一轍。
“這蓴菜… 竟有藥用?” 江令宜指尖撫過船板上的符文刻痕,忽然注意到女子耳後有枚朱砂痣,形如蓮子。她舀湯的動作極緩,玉臂抬起時,細腰與酥胸之間的弧度令人目眩,湯勺傾側間,琥珀色湯汁澆在雪白鱸魚上,恰似方才青銅棺中金光融入蓮子的瞬間。
鬼子六接過湯碗時,觸到女子指尖涼意,如浸西湖秋水。湯汁入口甘美異常,舌尖卻泛起淡淡蓮香 —— 正是他觸碰蓮子時湧入腦海的氣息。抬眼再看,女子已退至船尾,茜色比甲在暮色中化作一團流火,細腰一擰,竟如遊魚般鑽入艙內,玉腿掠過竹簾的刹那,露出小腿上用朱砂繪製的鎖魂陣紋樣,與棺槨符文首尾相連。
“小心!” 江令宜突然拔劍出鞘,青鋒劃破暮色的瞬間,小艇突然劇烈搖晃。女子的笑聲從艙內飄出,混著蓴菜清香:“公子可曾聽說,西湖水深處… 藏著能讓人‘筆落驚風雨’的秘密?” 話音未落,整艘小艇竟化作一團水霧,唯有女子方才站立處,留下一枚晶瑩剔透的蓮子,在船板上滾了兩滾,滾入鬼子六袖中,與青銅棺中的蓮子遙相共鳴。
此時,三潭印月的燈火突然齊齊明滅三次,湖麵上浮起成片的熒光水草,在夜風裏舒展如美人臂彎。柳青青望著女子消失的方向,忽覺方才所見的酥胸、細腰、玉腿,竟與水中倒映的月影重疊,化作蘇軾筆下 “淡妝濃抹總相宜” 的幻象,唯有唇齒間殘留的蓴菜鮮味,提醒著這場奇遇並非夢境。
眾人沿著青石板向岸邊行進,鞋底沾染的夜露在月光映照下,閃爍著細碎的銀光。柳青青每走幾步便迴首,凝望著那片曾停泊神秘小艇的霧氣區域,直至江令宜以折扇輕觸她的頭頂,說道:“再這般看下去,恐怕眼珠子都要掉進湖裏去喂紅鯉了。”柳青青撇嘴,指尖卻仍下意識地摩挲著袖中殘留的蓴菜香氣。那香氣混合著女子腕間的沉水香,相較尋常香料,更多了幾分清冽。
行至斷橋殘雪碑亭處,鬼子六突然停下腳步。此時,三潭印月的石塔上,第三盞燈火正明滅閃爍。暖黃色的光暈掠過湖麵,將成片的熒光水草映照得通透明亮。這些草葉原本底色幽藍,而葉脈間卻似流淌著金絲般的光紋。隨著水波擺動,它們猶如美人舒展臂彎,袖口處仿若有珍珠墜子輕輕晃動,恰似方才小艇上女子抬腕舀湯時的姿態。
“快看!”陳小靜忽然指著湖心驚唿。不知何時,水麵竟浮起千百盞荷燈,燈麵上繪製的全是那女子的剪影。有的剪影呈現出女子垂首整理裙帶的模樣,纖細的腰肢折出柔美的弧度;有的則是女子俯身輕嗅蓴菜,酥胸在火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最為精妙的是一盞燈上,畫著女子轉身入簾的瞬間,翹臀微微挺起,玉腿輕輕抬起,裙角揚起的弧度恰似風中翻飛的銀杏葉。
鍾清菡翻開《西湖夜遊錄》,聲音中帶著一絲震顫,說道:“書中記載,唐代曾有擅長舞蹈的胡姬在此溺亡。每逢月圓之夜,湖底便會浮起‘淩波燈’,燈影皆仿照其生前舞姿……”話未說完,一盞荷燈突然飄近,燈麵上的剪影竟眨了眨眼,指尖還勾住了柳青青的裙帶。眾人下意識驚退半步,卻見那光影化作水珠破碎開來,露出底下一枚蓮子。這枚蓮子與鬼子六袖中的兩枚蓮子遙相唿應,發出清越的鳴響。
江令宜按住劍柄,目光掃視著湖麵遊弋的光紋,發現那些金絲竟組成了殘缺的鎖魂陣。遠處雷峰塔傳來夜梟的長鳴,他忽然憶起女子退入船艙前,玉腿上用朱砂繪製的符文。此刻,那符文正與水草光影重疊,仿佛給西湖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走吧。”他伸手替鬼子六拂去肩頭的草屑,“春闈將近,相比西湖的幻象,還有更為緊要的……”
話未說完,湖麵突然騰起萬千光點。那些熒光水草竟脫離水麵,在空中匯聚成女子起舞的虛影。茜色比甲翻飛如火焰,月白紗裙旋轉似漩渦,纖細的腰肢擰出驚心動魄的弧度。玉腿輕點之間,每片草葉都化作金箔般的鱗片,在夜空中拚出“筆落驚風雨”五個大字。鬼子六袖中的蓮子發燙,恍惚間,他仿佛看見自己伏案奮筆疾書時,筆下的墨字竟化作這女子的一顰一笑。女子酥胸微顫之間,竟將“湖光染翠”四字暈染成七彩煙嵐。
柳青青揉了揉眼睛,再看時,光影已消散成流螢,紛紛揚揚地落在眾人的衣襟上。她低頭,瞧見自己裙角沾著一片熒光水草,其葉脈竟酷似女子抹胸邊緣的纏枝紋。指尖輕輕觸碰,草葉突然化作露珠,在掌心跳出一個“宜”字,正是江令宜批注在詩稿上的字跡。
“原來‘淡妝濃抹總相宜’……”鬼子六望著逐漸熄滅的荷燈,忽然握住袖中的蓮子,“相宜的從來不是山水,而是這天地間捉摸不透的機緣。”江令宜聽聞此言,挑眉望去,卻見鬼子六發間落了一片熒光草葉,形狀竟與那女子耳後的朱砂痣毫無二致。
眾人轉身之時,身後突然傳來欸乃槳聲。迴頭望去,隻見一葉小艇從霧中緩緩漂來。船頭站立的並非那神秘女子,而是方才售賣定勝糕的小販。他咧嘴一笑,缺牙處露出金光,說道:“幾位貴客可是落下了東西?”說著,舉起手中的紙包,正是柳青青方才掉落在船上的絹帕。帕角繡著的並蒂蓮上,竟沾著星點熒光,分明是那女子裙裾上的碎金。
湖風驟起,吹得眾人衣袂翻飛。鬼子六忽然想起女子消失前提及的“西湖深處的秘密”,抬眼望向三潭印月,隻見最後一盞燈火恰好熄滅,唯有熒光水草仍在岸邊輕輕搖曳,宛如美人目送歸人的眼波。他摸了摸腰間的羊脂玉佩,隻覺今日所見的酥胸、細腰、玉腿,早已化作筆下的詩行,與西湖的月、霧、荷燈一同,在心底釀成一壇陳年青梅酒。待春闈過後,再與諸君共醉這湖光裏蘊含的萬千玄機。
柳青青咬了一口已經冷卻的定勝糕,忽然指著遠處笑出聲來:“你們瞧,那片熒光水草竟聚成了‘高中’二字!”眾人望去,果然見波光粼粼之處,草葉正隨著水波擺動,勾勒出科舉放榜時的朱筆大字。陳小靜摸了摸腰間的銀鏈,鏈上掛著的正是方才小艇女子贈予的蓴菜幹。此刻在月光下,竟隱約透出“筆落驚風雨”的筆鋒。
夜色愈發深沉,眾人踏上馬車。車輪碾碎了幾枚落在地上的熒光草葉,綠色的汁液裏竟滲出細小的金粉,在車轍裏組成半幅殘缺的《采蓮圖》。江令宜隔著窗簾,望向漸漸遠去的西湖,手中把玩著從船板上拾起的符文碎片。忽聞車外傳來《采菱曲》的尾調,唱的正是:“儂家住在西湖東,十二珠簾映水紅......”
話音未落,馬車猛地顛簸了一下,鬼子六懷中的詩稿散落一地。眾人俯身撿拾時,卻發現每一頁紙上都洇著水痕,暈開的墨字竟化作方才所見的美人幻象。有的幻象中,美人執扇倚欄,細腰斜倚;有的則是提裙涉水,玉腿凝霜。最為奇特的是在那首“天影沉波魚讀月”旁,多了一行娟秀小字:“待得春闈墨染香,再來西湖問青蓮。”落款處蓋著一枚胭脂印,形狀恰似女子耳後的朱砂痣。
馬車軲轆聲漸行漸遠,西湖的波光月影卻在眾人眼底久久未曾消散。柳青青望著車窗外飛逝的夜色,忽然想起女子舀湯時,酥胸隨動作輕顫的模樣,忍不住輕笑出聲。原來這西湖,果真蘊藏著能讓文字鮮活起來的靈氣。而他們今日所遇見的,或許並非什麽胡姬的精魄,而是天地間最為靈秀的文氣所化。
當最後一盞荷燈沉入湖底時,鬼子六袖中的三枚蓮子突然同時發光。他隔著衣料都能感受到那溫熱的脈動,仿佛有個柔軟的聲音在耳畔低語:“公子可記得,‘靜可鑒物,動可奔湧’?待你筆落驚風雨之日,便是我與西湖水共赴君前之時......”
風停霧散,唯有湖麵上的熒光水草仍在輕輕搖曳,宛如無數雙美人的手臂,在夜空中寫下一行行無人能解的詩句。而這一晚的奇遇,終將化作春闈試卷上的墨香,化作鬼子六筆下的千軍萬馬,更化作西湖煙水中永遠沉睡的秘密,等待著下一個有緣人,來揭開這“淡妝濃抹總相宜”背後,最靈秀的那層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