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黃河開封段的工地上已人聲鼎沸。數百民夫赤著膀子,在泥濘中拖拽著巨型青石,號子聲此起彼伏。蘇硯踩著齊膝深的淤泥,手持圖紙來迴奔走,目光不時掃過正在搭建的閘基。青銅水準儀折射著晨光,將每一塊基石的角度誤差控製在毫厘之間。
\"停!\"蘇硯突然揮手。工人們喘著粗氣放下肩頭的繩索,隻見他蹲下身,手指摳進兩塊基石的縫隙,\"榫卯接口差了半寸,這可不是兒戲!\"說著從腰間摸出墨鬥,重新彈出精準的標線,\"墨家機關講究嚴絲合縫,今日的疏漏,明日就是決堤的禍根!\"
鑄鐵工坊內,熔爐噴出的熱浪讓人睜不開眼。老爐匠王大錘掄起十二斤重的鐵錘,火星四濺中,隕鐵與青銅熔成的合金逐漸成型。蘇硯捏著淬火後的齒輪仔細端詳,齒牙間寒光凜凜,\"硬度夠了,但還要再做防腐處理。\"他轉頭吩咐學徒,\"取三份丹砂、兩份鬆脂,按墨家秘方熬製塗料。\"
當第一扇鑄鐵閘門成型時,難題接踵而至。閘門重達三千斤,如何將其精準吊裝到位?蘇硯盯著滔滔河水,突然想起墨家\"車梯\"的升降原理。他連夜繪製圖紙,指揮工匠打造出特製的起重架:以絞盤為動力,配合滑輪組與杠杆,二十名壯漢便能輕鬆吊起巨型閘門。
然而,真正的考驗在首次合閘時降臨。八月十五,新一輪洪峰裹挾著冰淩唿嘯而來。蘇硯站在閘樓上,手心沁出冷汗。隨著他一聲令下,絞盤轉動,齒輪發出沉重的咬合聲,閘門緩緩下沉。但當浸入水麵三分之一時,湍急的水流突然形成漩渦,將閘門衝得劇烈晃動。
\"快!啟動緩衝彈簧!\"蘇硯大喊。工匠們手忙腳亂地轉動控製輪,彈簧裝置發出吱呀聲響,緩緩吸收著洪水的衝擊力。可就在閘門即將閉合時,右側的泄沙孔突然被一根巨木卡住,水流順著縫隙瘋狂倒灌。
\"用鉤索!\"蘇硯抄起一根長杆,帶頭衝向閘室。冰冷的江水瞬間漫過腰際,他與幾名工匠死死拽住鉤索,在漩渦中奮力撬動巨木。泥漿糊住了眼睛,洪水嗆進喉嚨,蘇硯卻咬著牙不鬆手,直到巨木終於被衝出泄沙孔。
這次險情讓蘇硯意識到設計的缺陷。他召集工匠們連續三晝夜研討,將泄沙孔改為可自動開合的百葉窗結構,遇到大型雜物時能自動關閉。改良後的水閘在第二次洪峰中經受住了考驗,當閘門精準閉合,將咆哮的洪水攔腰截斷時,工地上爆發出震天的歡唿。
與此同時,長江荊江段的築閘工程同樣驚心動魄。這裏水壓巨大,普通木樁根本無法固定閘基。蘇硯借鑒墨家\"水戰鉤拒\"的原理,設計出螺旋狀的鑄鐵地錨。三百斤重的地錨在人力絞盤的牽引下,如巨大的螺絲釘般旋入江底,將閘基牢牢固定。
但施工過程中,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數萬立方米的土石傾瀉而下,直奔正在澆築混凝土的閘室。險情發生時,蘇硯正在對岸指揮材料運輸,看到漫天塵土,他立即跳下渡船,冒雨衝向工地。
\"所有人聽令!\"他揮舞著沾滿泥漿的圖紙,\"啟動應急預案!甲組用沙袋構築臨時堤壩,乙組轉移施工器械!\"自己則帶領一隊精壯漢子,用墨家發明的\"連弩式拋石機\",將巨石拋向滑坡體,減緩土石衝擊速度。
暴雨中,蘇硯的嗓子喊得嘶啞,衣褲被泥漿與汗水浸透。當最後一車混凝土安全轉移,他累得癱倒在泥地裏,卻仍強撐著檢查受損情況。看著被土石砸出深坑的閘基,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幸好地錨沒受損,工期最多延誤三天。\"
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南北水閘終於全部竣工。當秋汛來臨,黃河水閘自動調節流量,將泥沙順利排出;長江水閘則如鋼鐵巨人般屹立江心,承受住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衝擊。蘇硯站在荊江閘樓上,望著平穩流淌的江水,眼眶不禁濕潤——那些在泥漿中熬過的日夜,那些被洪水打濕的圖紙,終於化作守護蒼生的屏障。
\"停!\"蘇硯突然揮手。工人們喘著粗氣放下肩頭的繩索,隻見他蹲下身,手指摳進兩塊基石的縫隙,\"榫卯接口差了半寸,這可不是兒戲!\"說著從腰間摸出墨鬥,重新彈出精準的標線,\"墨家機關講究嚴絲合縫,今日的疏漏,明日就是決堤的禍根!\"
鑄鐵工坊內,熔爐噴出的熱浪讓人睜不開眼。老爐匠王大錘掄起十二斤重的鐵錘,火星四濺中,隕鐵與青銅熔成的合金逐漸成型。蘇硯捏著淬火後的齒輪仔細端詳,齒牙間寒光凜凜,\"硬度夠了,但還要再做防腐處理。\"他轉頭吩咐學徒,\"取三份丹砂、兩份鬆脂,按墨家秘方熬製塗料。\"
當第一扇鑄鐵閘門成型時,難題接踵而至。閘門重達三千斤,如何將其精準吊裝到位?蘇硯盯著滔滔河水,突然想起墨家\"車梯\"的升降原理。他連夜繪製圖紙,指揮工匠打造出特製的起重架:以絞盤為動力,配合滑輪組與杠杆,二十名壯漢便能輕鬆吊起巨型閘門。
然而,真正的考驗在首次合閘時降臨。八月十五,新一輪洪峰裹挾著冰淩唿嘯而來。蘇硯站在閘樓上,手心沁出冷汗。隨著他一聲令下,絞盤轉動,齒輪發出沉重的咬合聲,閘門緩緩下沉。但當浸入水麵三分之一時,湍急的水流突然形成漩渦,將閘門衝得劇烈晃動。
\"快!啟動緩衝彈簧!\"蘇硯大喊。工匠們手忙腳亂地轉動控製輪,彈簧裝置發出吱呀聲響,緩緩吸收著洪水的衝擊力。可就在閘門即將閉合時,右側的泄沙孔突然被一根巨木卡住,水流順著縫隙瘋狂倒灌。
\"用鉤索!\"蘇硯抄起一根長杆,帶頭衝向閘室。冰冷的江水瞬間漫過腰際,他與幾名工匠死死拽住鉤索,在漩渦中奮力撬動巨木。泥漿糊住了眼睛,洪水嗆進喉嚨,蘇硯卻咬著牙不鬆手,直到巨木終於被衝出泄沙孔。
這次險情讓蘇硯意識到設計的缺陷。他召集工匠們連續三晝夜研討,將泄沙孔改為可自動開合的百葉窗結構,遇到大型雜物時能自動關閉。改良後的水閘在第二次洪峰中經受住了考驗,當閘門精準閉合,將咆哮的洪水攔腰截斷時,工地上爆發出震天的歡唿。
與此同時,長江荊江段的築閘工程同樣驚心動魄。這裏水壓巨大,普通木樁根本無法固定閘基。蘇硯借鑒墨家\"水戰鉤拒\"的原理,設計出螺旋狀的鑄鐵地錨。三百斤重的地錨在人力絞盤的牽引下,如巨大的螺絲釘般旋入江底,將閘基牢牢固定。
但施工過程中,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數萬立方米的土石傾瀉而下,直奔正在澆築混凝土的閘室。險情發生時,蘇硯正在對岸指揮材料運輸,看到漫天塵土,他立即跳下渡船,冒雨衝向工地。
\"所有人聽令!\"他揮舞著沾滿泥漿的圖紙,\"啟動應急預案!甲組用沙袋構築臨時堤壩,乙組轉移施工器械!\"自己則帶領一隊精壯漢子,用墨家發明的\"連弩式拋石機\",將巨石拋向滑坡體,減緩土石衝擊速度。
暴雨中,蘇硯的嗓子喊得嘶啞,衣褲被泥漿與汗水浸透。當最後一車混凝土安全轉移,他累得癱倒在泥地裏,卻仍強撐著檢查受損情況。看著被土石砸出深坑的閘基,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幸好地錨沒受損,工期最多延誤三天。\"
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南北水閘終於全部竣工。當秋汛來臨,黃河水閘自動調節流量,將泥沙順利排出;長江水閘則如鋼鐵巨人般屹立江心,承受住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衝擊。蘇硯站在荊江閘樓上,望著平穩流淌的江水,眼眶不禁濕潤——那些在泥漿中熬過的日夜,那些被洪水打濕的圖紙,終於化作守護蒼生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