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殘垣斷壁在寒風中嗚咽,當蘇硯站在朱雀大街中央,望著堆積如山的廢墟時,玄甲玉突然發出清亮的鳴響。玉身表麵泛起漣漪般的光芒,在空中投射出一幅地圖——千裏之外的道路上,無數支隊伍正朝著長安匯聚,車輪碾過凍土的聲響仿佛都能穿透雲層。


    三日後的清晨,第一批馳援隊伍抵達東城門。武當山的道人們抬著雕花木箱,箱中裝滿了百年老參、紫雪丹等名貴藥材,為首的清虛道長拂塵一揮,身後弟子們立刻展開道袍,化作流動的屏障,為後續車隊開道。\"蘇大人,\"道長將刻有太極圖的藥匣遞上,\"這些是本派壓箱底的寶貝,定能解瘟疫之急。\"


    緊隨其後的是峨眉派的三百女弟子,她們背著竹簍,步伐輕盈地穿梭在廢墟間。竹簍裏不僅裝著縫製麻衣的布料,還有從峨眉山采集的靈草。領頭的明心師太摘下鬥笠,露出慈悲的麵容:\"我等願為婦孺接生,為傷者包紮。\"說話間,幾名女弟子已跪在泥地裏,為一名腿部骨折的孩童固定斷骨。


    最令人震撼的是丐幫的隊伍。數不清的乞丐推著獨輪車,車上堆滿了從各地搜集來的物資:生鏽的鐵釘、半塊青磚、還有不知從何處淘來的舊棉被。丐幫幫主洪七公拄著打狗棍,哈哈大笑:\"這些破爛玩意兒,在裴先生手裏說不定能變成寶貝!\"果然,墨家工坊的弟子們如獲至寶,將鐵釘重新迴爐,青磚磨成粉末製作粘合劑。


    朝廷的支援也如潮水般湧來。洛陽城的漕船沿著洛水、黃河、渭水逆流而上,船帆遮蔽了半邊天空。每艘船上都載著精美的梁柱,這些梁柱曾是貴族宅邸的裝飾,如今卻卸下雕龍刻鳳的外衣,準備為長安百姓遮風擋雨。揚州的商船滿載著雪白的蠶絲,船主們主動將絲綢裁成布條,作為傷員的繃帶。益州的馬隊更是馱著沉甸甸的銅錢,叮叮當當的聲響中,帶來了重建的希望。


    商會的富賈們也不甘人後。長安首富李百萬散盡家財,在東市搭起十座巨型粥棚。他親自掌勺,將熬得濃稠的粟米粥盛進粗陶碗:\"當年我流落長安,是這城裏的百姓給了我一口飯吃。如今,該我報恩了!\"絲綢行會捐出了倉庫裏最後的蜀錦,這些價值連城的綢緞被裁剪成旗幟,插在各個重建工地,鼓舞著眾人的士氣。


    更令人動容的是普通百姓的支援。太行山下的老農推著裝滿粟米的牛車,走了半個月才抵達長安。\"俺們地裏就剩這點糧食了,\"老農粗糙的手拍著牛背,\"但長安要是沒了,俺們種地給誰看?\"江南的繡娘將繡品變賣,換來藥材和工具;塞北的牧民趕著羊群,為長安送來新鮮的肉食。


    當少林寺的僧人們抵達時,帶來的不僅是糧食和藥材,還有震人心魄的佛法。一百零八名武僧在廢墟中席地而坐,齊聲誦念《大悲咒》。低沉的佛號聲中,堆積如山的瓦礫仿佛都變得溫順,許多被困的幸存者在佛音的指引下,敲擊著管道發出求救信號。


    江湖中一些神秘門派也紛紛現身。藥王穀的穀主帶著百名弟子,在終南山下開辟藥田。他們用特殊的藥鋤翻土,播下的種子三天便能發芽。\"這些是本穀珍藏的九轉還魂草,\"穀主展示著晶瑩剔透的種子,\"不僅能治病,還能改良土壤。\"


    唐門的人則在深夜悄悄行動。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城牆上時,人們發現每隔十丈就有一個精巧的機關盒,裏麵裝著解毒丹和止血散。盒子上刻著一行小字:\"唐門敬上,願長安永固。\"


    蘇硯站在城樓上,看著源源不斷的支援隊伍湧入,玄甲玉在懷中溫暖如春。玉身的光芒與朝陽融為一體,照亮了每一張疲憊卻堅定的臉龐。柳如煙遞來一卷名冊,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地支援的物資和人員。\"大人,\"她的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感動,\"天下百姓,終究是一家人。\"


    此刻,長安城的廢墟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勞動號子。不同口音、不同服飾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匯聚在一起。他們搬運磚石的身影,在陽光下勾勒出希望的輪廓;他們相互鼓勵的話語,在寒風中傳遞著溫暖的力量。這座曆經劫難的城市,正在八方支援中,慢慢積蓄著重生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