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緊急構築防線,遲滯德軍攻勢(3月25日 - 3月31日)


    1918年3月24日深夜,當德軍前鋒抵達距巴黎僅70公裏的蒙迪迪耶時,西線指揮部的氣氛凝重如鉛。英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盯著地圖上不斷推進的紅色箭頭,突然抓起電話咆哮:“給我接所有軍長!從今夜起,每一寸土地都要成為德軍的墳墓!” 淩晨2時,“背水一戰”的命令通過電報發往前線,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防禦戰正式拉開帷幕。


    血肉築起的防線


    亞眠與蒙迪迪耶之間,皇家工程兵部隊在炮火中瘋狂作業。詹姆斯·卡特下士帶領的小隊頂著德軍的零星炮擊,用鐵鍬挖掘戰壕。“泥土裏全是碎骨頭和鋼盔,”他在寫給妻子的信中顫抖著說,“我們把屍體壘成胸牆,血腥味混著炸藥味,讓人喘不過氣。” 三天三夜,“綠線”防線初具雛形——利用索姆河支流的天然壕溝,密布三層帶刺鐵絲網,每隔50米設置一處機槍巢;後方的“褐線”防線則更顯堅固,混凝土碉堡與地下交通壕縱橫交錯,儲備著可供一周消耗的彈藥與糧食。


    3月27日清晨,德軍第12集團軍踏入蒙迪迪耶北部平原。指揮官馮·博克自信滿滿:“英國人已經潰不成軍,午餐前我們就能拿下亞眠!” 然而,當德軍先頭部隊進入開闊地時,英軍300門火炮突然怒吼。觀察哨的信號彈劃破天際,瞬間,榴霰彈、高爆彈與毒氣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二等兵威廉·霍金斯在戰壕裏目睹了地獄般的場景:“德軍像割倒的麥子一樣成片倒下,有人被氣浪掀到半空,還有的在毒氣中抓著喉嚨打滾。” 這場精心設計的炮火伏擊,讓德軍一個步兵團幾乎全滅,攻勢被迫停滯48小時。


    天空中的絞殺戰


    地麵防禦的同時,皇家空軍在雲層間展開“絞殺行動”。3月28日黎明,200架轟炸機分成12個編隊,掛載燃燒彈與爆破彈直撲德軍後方。在阿拉斯火車站,德軍後勤官海因裏希正指揮裝卸彈藥,突然聽見尖銳的防空警報。“抬頭的瞬間,整片天空都被飛機遮蔽了!”他在日記中寫道,“燃燒彈落下的刹那,500噸燃油瞬間化作火海,熱浪把鐵軌都扭曲了。” 此後一周,德軍被迫將運輸時間壓縮到夜間,但英軍的夜間偵察機仍用探照燈鎖定目標,投下照明彈引導轟炸機。鐵路樞紐癱瘓、彈藥庫爆炸、運輸隊損毀,德軍的補給效率驟降70%。


    地下的情報暗戰


    防線構築期間,一場無聲的情報戰也在激烈進行。英國密碼破譯機構“40號房間”成功破解德軍最新的無線電密碼,提前掌握了德軍第18集團軍的進攻路線。3月29日,當德軍計劃突襲亞眠東郊時,等待他們的是隱藏在麥田裏的100門野戰炮。德軍指揮官在被俘時難以置信:“你們怎麽會知道我們的部署?” 與此同時,英軍派出特工隊潛入德軍後方,炸毀橋梁、切斷通訊線路,甚至偽裝成德軍補給兵,將摻有瀉藥的麵粉混入德軍糧庫。這些行動雖不起眼,卻如蛀蟲般不斷削弱著德軍的攻勢能力。


    至3月31日,德軍的推進速度從日均10公裏驟降至2公裏。魯登道夫在指揮部暴跳如雷:“英國人在玩什麽把戲?他們的防線怎麽突然變得固若金湯?” 而黑格在給戰時內閣的電報中冷靜寫道:“我們用空間換取了時間,現在,該輪到德國人付出代價了。” 這場看似被動的防禦戰,實則是英軍扭轉戰局的關鍵前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