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 - 23日:新援抵達與防線鞏固


    10月21日,一列列滿載增援部隊的火車緩緩駛入波斯尼亞境內的軍事站台。匈牙利第7集團軍的一個師和奧地利本土抽調的精銳步兵團,在軍樂與口令聲中有序下車。《匈牙利史》記載,匈牙利軍隊向來以騎兵的機動性和頑強的戰鬥意誌聞名,此次增援帶來了大量經驗豐富的騎兵與火炮。


    波蒂奧雷克將軍親臨站台迎接,隨後立即召集各部隊指揮官,部署新的作戰計劃。他決定采取穩紮穩打的戰術,優先鞏固在波斯尼亞的陣地,逐步向塞爾維亞軍隊施壓。工程兵部隊迅速行動,在前線的高地上修築更多戰壕。這些戰壕按照標準的軍事規格挖掘,深度達2米,寬度可供多人並行,內部設有彈藥庫與醫療點。堡壘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配備重機槍與火炮,周圍環繞著三層鐵絲網。炮兵部隊則在關鍵位置搭建火炮陣地,根據《劍橋戰爭史》中對火炮部署的分析,這些火炮被分散配置,以避免被敵方集中火力摧毀,同時確保能夠對塞爾維亞軍隊的陣地形成交叉火力覆蓋。


    10月24 - 27日:騷擾作戰與反製行動


    波蒂奧雷克製定了騷擾作戰計劃,挑選精銳士兵組成小股遊擊部隊,對塞爾維亞軍隊的側翼和後方發動襲擊。這些遊擊小隊行動敏捷,精通遊擊戰術,他們利用夜色掩護,穿過茂密的森林,對塞爾維亞軍隊的補給線和通信設施發動突然襲擊。10月26日,一支奧匈遊擊小隊成功滲透到塞爾維亞軍隊後方,炸毀了一座彈藥庫。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衝天,給塞爾維亞軍隊造成了嚴重損失。


    塞爾維亞軍隊在普特尼克元帥的指揮下,也不甘示弱。他們繼續派出遊擊小隊,襲擊奧匈軍隊的補給線。塞爾維亞遊擊隊員熟悉當地地形,他們藏身於山區的洞穴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神出鬼沒。他們常常在奧匈軍隊運輸車隊經過狹窄山穀時發動襲擊,投擲手榴彈,破壞橋梁和道路,使得奧匈軍隊的物資運輸困難重重。


    10月28 - 31日:戰前謀劃與緊張對峙


    10月28日起,波蒂奧雷克開始對作戰計劃進行最後的審核與部署。他再次召集高級將領,在軍事指揮部內展開激烈討論。地圖上布滿了紅藍標記,代表著雙方的兵力部署和行動軌跡。波蒂奧雷克指著地圖說道:“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我們已經占據了優勢。塞爾維亞軍隊的補給線遭到嚴重破壞,士氣受挫。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一舉突破他們的防線。”


    將領們紛紛發表意見,對作戰細節進行完善。匈牙利騎兵指揮官建議,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從側翼快速突破塞爾維亞軍隊的防線,打亂其部署。奧地利炮兵指揮官則提出,在進攻前進行一輪大規模的炮火覆蓋,摧毀塞爾維亞軍隊的防禦工事。10月31日,會議最終確定了作戰計劃。此時的巴爾幹半島,烏雲密布,雙方軍隊嚴陣以待,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