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晚風輕輕拂過青山村,趙家堂屋裏的煤油燈將眾人的身影拉得老長,一場關乎家庭未來走向的討論正在激烈進行。一切源於趙家女兒趙悅的提議——讓堂哥哥趙安在縣一高門口開小吃店。小姑從趙悅那兒迴來後,第一時間召集家人,還特意強調:“小悅已經跟她爸還有在部隊的小哥都商量過了!小哥在信裏說,現在政策鬆動,隻要合法經營,做點小生意準行!”


    奶奶的眉頭擰成了疙瘩,布滿皺紋的手無意識地摩挲著衣角。此時的農村依舊實行掙工分製,家裏的農活繁重得像座山,春種秋收、喂雞養鴨、侍弄菜園,哪一樣離得開人手?“安子和富貴都是壯勞力,這一走,家裏的地誰來種?圈裏的雞鴨鵝、欄裏的豬誰來喂?”奶奶的聲音裏滿是焦慮,“要不把富貴留下,咱再請個人幫忙?”


    小姑輕輕歎了口氣,往奶奶身邊湊了湊,耐心解釋道:“請人哪有那麽容易?就說咱家養的這二頭豬、二十來隻雞鴨鵝,就算全賣了,掙的錢還不夠去縣城請個幫工半年的工錢。要是請人,往後家裏連葷腥都難見,幹脆豬也別養了,雞鴨鵝少留幾隻。”


    “人不能不過日子,這些可都是家裏的進項啊!”奶奶心疼得直抹眼角,渾濁的淚水滴在手背上,“去年過年,要不是殺了頭肥豬,一大家子哪能吃得那麽熱鬧?現在說不養就不養,往後日子可咋過?”


    大伯母在一旁也紅了眼眶,她望著牆上掛著的孩子們的獎狀,聲音哽咽:“家裏本就人丁外流嚴重,孩子他叔在外,小叔、小姑也都有自己的營生。如今家六個孩子一下子要走三個,家裏隻剩下三個還在上學的娃,地裏的活兒誰來扛?”


    小姑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院子裏那棵老槐樹,緩緩說道:“媽,您想想,小美、小歡他們都在上學,往後要是考上大學,學費、路費哪樣不要錢?光靠掙工分和這點養殖業,咋供得起?小悅在縣一高念書,眼瞅著學校門口連個像樣的小吃攤都沒有,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她轉過身,目光堅定地看著奶奶,“小悅說了,沒人幹就先不弄這些養殖,讓孩子們安心上學。家裏就養兩三隻雞,夠吃就行,豬和鴨子能賣就全處理了。等小吃鋪開起來,肯定能有別的進項。”


    這時,一直沉默的大伯開了口:“孩子們有想法是好事,現在世道變了,光守著幾畝地、幾隻家禽,怕是沒出路。安子在家待了一年,也該出去闖闖了。”


    奶奶依舊猶豫不決,顫巍巍地拉住小姑的手:“一年真能掙幾百塊錢?”要知道,當時人們工資普遍微薄,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月薪不過二十左右塊,工作兩三年的熟練工也才二十八九塊,30多塊已是令人羨慕的高薪,幾百塊對普通家庭來說,堪稱天文數字。


    小姑麵露難色:“我也說不準。”氣氛瞬間凝固,空氣仿佛都變得沉重起來。


    就在這時,趙悅從裏屋跑出來,眼睛亮晶晶的,像藏著星星:“奶奶!我給在城裏當工人的表哥寫信問過了,他說現在城裏的小吃攤生意可紅火了!咱們縣一高有那麽多學生和老師,隻要味道好、價格公道,肯定能掙錢!而且爸媽也支持,說願意借些本錢給我們!”她握住奶奶的手,語氣堅定,“具體能掙多少我不清楚,但開小吃鋪肯定比養這些雞鴨鵝強!等小吃鋪開起來,每年掙的錢都交給奶奶,保證比現在收入多!”


    趙悅掰著手指頭算起了賬:“您看,一個肉包子賣五分錢,成本三分錢,一個就能掙兩分錢。要是一天賣五百個,就能掙十塊錢,一個月下來就是三百塊!”她的話像一顆火種,點燃了眾人心中的希望。


    在趙悅的堅持和勸說下,盡管大伯母和奶奶滿心不舍,最終還是被這個古靈精怪又充滿主見的小姑娘說服。但真正讓奶奶點頭的,是趙悅那句:“奶奶,您一輩子都在為這個家操勞,等小吃鋪掙錢了,您就好好歇著,享享清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夜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雪夜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雪夜紅並收藏雪夜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