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跋扈”的威武大將軍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別跑! 作者:老張559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善!大善!”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翰林激動地出列,對著朱元璋(實則是對天幕方向)深深一揖,聲音帶著由衷的感慨和一絲後怕。
“陛下(指天幕中的正德)此舉,實乃社稷之福,蒼生之幸也!有了正統十四年那血淚鑄就的慘痛教訓,想必滿朝袞袞諸公,定會以史為鑒,拚死力諫!絕不讓九五之尊再履險地!若還有人敢蠱惑聖心,慫恿天子親征,那真是……真是愧食君祿,屍位素餐,其心可誅了!”
他這番引經據典、擲地有聲的話,立刻引來周圍文臣一片壓低聲音的附和與讚同。
“是啊是啊,天子坐鎮中樞,運籌帷幄方是正道!”
“大將出征,勝敗乃兵家常事,無傷國本。”
“看來這正德朝,朝堂還算清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一時間,奉天殿內彌漫著一種近乎“歡快”的慶幸氣氛。那“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的滔天權柄所帶來的恐懼,瞬間被“原來隻是去打北邊蠻子”的“合理”解釋衝淡了。
隻要這權力不是用來篡位,而是用來對付外敵,那……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在對比了那位被俘的英宗之後,這位懂得“放權”給大將的正德皇帝,形象似乎還高大了一點?
朱元璋緊繃的神經也隨著臣子們的議論和天幕展示的“合理”理由而略略鬆弛。他緊抿的嘴角微微鬆動,敲擊龍椅扶手的手指也放緩了節奏。
雖然心頭那絲因“鎮”字封號帶來的、如同跗骨之蛆般的不安和疑慮仍未完全散去(這封號實在太過僭越),但至少眼前這“權臣篡位”的滅頂危機,似乎被天幕的後續解釋暫時化解了。他剛想順著這“釋然”的氣氛,說幾句諸如“還算識大體”之類的話,將此事揭過。
然而,就在這君臣“共識”達成、氣氛趨於緩和之際,天幕的畫麵卻毫無征兆地再次切換!仿佛一隻無形的手,猛地扼住了剛剛放鬆的咽喉,將所有人的目光和心神,再次狠狠拽了過去!
天幕的畫麵將鏡頭拉近,聚焦到了“鎮國公朱壽”接旨的現場。
那並非想象中莊嚴肅穆的奉天殿,而是一處裝飾華麗、帶著明顯軍帳風格的殿堂(正德時期的豹房偏殿)。
傳旨太監,一個麵白無須、神情恭謹的老宦官,正躬著身子,雙手高舉著那份明黃耀眼的聖旨,尖利的嗓音再一次清晰地迴蕩在殿內,也傳遍了洪武時空的奉天殿:
“……加封鎮國公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著即統領京營、邊鎮精銳,克日北征,蕩平韃靼,揚我國威!欽此——!”
然而,讓洪武十三年君臣們瞳孔驟縮、倒吸涼氣的,並非聖旨的內容,而是接旨之人的姿態!
隻見那位傳說中的“鎮國公朱壽”,赫然端坐在一張鋪著虎皮、雕刻精美的太師椅上!
他非但沒有像臣子接旨應有的那樣離座、下跪、趨前,甚至連屁股都沒抬一下!他就那麽大馬金刀地坐著,一條腿甚至微微屈起,腳蹬在椅子的橫棖上,姿態隨意得近乎……囂張!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上那副鎧甲。並非普通將領的製式甲胄,而是一身通體玄黑、打磨得鋥光瓦亮、造型極其威武霸氣的全身甲!
甲葉厚重,關節處包裹著猙獰的獸頭吞口,肩甲高聳如翅,在殿內燭火下反射著幽冷懾人的寒光。
尤其令人心驚的是,這身華麗甲胄的胸甲、護臂、乃至裙甲之上,赫然鏨刻著張牙舞爪的——龍紋!雖然天幕的角度沒有讓觀眾看清是四爪還是五爪龍,但那蜿蜒盤踞、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圖騰,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一個“臣子”的鎧甲之上!
“臣,朱壽,”那端坐的身影開口了,聲音洪亮,帶著一種年輕人特有的中氣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玩味?他微微頷首,算是行禮,目光掃過那明黃的聖旨,嘴角似乎還勾起了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領旨。”
他甚至沒有伸手去接!那傳旨太監保持著高舉聖旨的姿勢,臉上堆滿了諂媚而小心翼翼的笑容,仿佛捧著的是燙手山芋,又像是供奉著無上珍寶,就這麽僵在那裏,等著這位“鎮國公”下一步的指示。
靜!
死一般的寂靜籠罩了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
如果說剛才群臣還為皇帝沒有禦駕親征而慶幸,那麽此刻,眼前這“鎮國公”接旨的一幕,無異於一道驚雷,劈得所有人外焦裏嫩,頭皮發麻!
“嘶——!”老將耿炳文倒抽一口涼氣,眼珠子瞪得溜圓,指著天幕,手指都在哆嗦,“他……他竟敢坐著接旨?!連跪都不跪?!聖旨都不接?!這……這簡直是……跋扈!猖狂!目無君上!!”
藍玉的臉色也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死死盯著那身刺眼的龍紋黑甲,牙縫裏擠出寒氣:“穿龍甲,坐受詔……好大的威風!這哪是國公?這架勢,比當年的陳友諒、張士誠還要囂張十倍!他想幹什麽?!”
而龍椅之上,朱元璋的臉色,已經從最初的凝重,徹底化為了鐵青!他太陽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那雙看透世情的眼睛裏,此刻燃燒著熊熊怒火和……深入骨髓的恐懼!
坐受詔!不跪!不接旨!穿龍紋甲!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跋扈了!
這是赤裸裸的僭越!是對皇權最極端的蔑視和挑釁!
朱元璋的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瘋狂地衝向那個他最恐懼的深淵:
“總督軍務……手握天下兵馬!”
“威武大將軍……名號煊赫,威震朝野!”
“總兵官……實權在握,節製諸將!”
“鎮國公……位極人臣,封號壓過開國諸公!”
“如今再加這坐受詔、穿龍甲、視皇權如無物的滔天氣焰……”
“九錫!!”一個驚雷般的詞語在朱元璋腦海中炸開!
“這分明是要加九錫的前奏!是司馬懿、是曹操!不!這架勢,比曹操司馬懿還要快!還要囂張!簡直是要一步登天!”
他仿佛看到了這個年輕的、魁梧的、穿著龍甲的“鎮國公朱壽”,在掌握大軍、立下赫赫“戰功”後,迴到京城,黃袍加身,逼迫幼主禪位的場景!
他死死攥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為用力而慘白,身體因為極致的憤怒和恐慌而微微顫抖。他看向階下那個空著的李善長的位置,又看向天幕上那個端坐的、如同魔神般的年輕身影,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
難道……難道大明二百多年的江山,不是亡於外敵,不是亡於昏君,而是要亡在這種狼子野心、跋扈到極致的權臣手裏?!
這個“朱壽”……究竟是誰?!他哪來的膽子?!哪來的底氣?!
奉天殿內,空氣仿佛凝固成了冰。所有的慶幸都煙消雲散,隻剩下無邊的寒意和巨大的問號,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天幕上,那位“鎮國公”依舊端坐如山,燭光在他玄黑龍甲上跳躍,那模糊的龍紋,此刻在洪武君臣眼中,如同擇人而噬的兇獸獠牙!
“陛下(指天幕中的正德)此舉,實乃社稷之福,蒼生之幸也!有了正統十四年那血淚鑄就的慘痛教訓,想必滿朝袞袞諸公,定會以史為鑒,拚死力諫!絕不讓九五之尊再履險地!若還有人敢蠱惑聖心,慫恿天子親征,那真是……真是愧食君祿,屍位素餐,其心可誅了!”
他這番引經據典、擲地有聲的話,立刻引來周圍文臣一片壓低聲音的附和與讚同。
“是啊是啊,天子坐鎮中樞,運籌帷幄方是正道!”
“大將出征,勝敗乃兵家常事,無傷國本。”
“看來這正德朝,朝堂還算清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一時間,奉天殿內彌漫著一種近乎“歡快”的慶幸氣氛。那“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的滔天權柄所帶來的恐懼,瞬間被“原來隻是去打北邊蠻子”的“合理”解釋衝淡了。
隻要這權力不是用來篡位,而是用來對付外敵,那……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在對比了那位被俘的英宗之後,這位懂得“放權”給大將的正德皇帝,形象似乎還高大了一點?
朱元璋緊繃的神經也隨著臣子們的議論和天幕展示的“合理”理由而略略鬆弛。他緊抿的嘴角微微鬆動,敲擊龍椅扶手的手指也放緩了節奏。
雖然心頭那絲因“鎮”字封號帶來的、如同跗骨之蛆般的不安和疑慮仍未完全散去(這封號實在太過僭越),但至少眼前這“權臣篡位”的滅頂危機,似乎被天幕的後續解釋暫時化解了。他剛想順著這“釋然”的氣氛,說幾句諸如“還算識大體”之類的話,將此事揭過。
然而,就在這君臣“共識”達成、氣氛趨於緩和之際,天幕的畫麵卻毫無征兆地再次切換!仿佛一隻無形的手,猛地扼住了剛剛放鬆的咽喉,將所有人的目光和心神,再次狠狠拽了過去!
天幕的畫麵將鏡頭拉近,聚焦到了“鎮國公朱壽”接旨的現場。
那並非想象中莊嚴肅穆的奉天殿,而是一處裝飾華麗、帶著明顯軍帳風格的殿堂(正德時期的豹房偏殿)。
傳旨太監,一個麵白無須、神情恭謹的老宦官,正躬著身子,雙手高舉著那份明黃耀眼的聖旨,尖利的嗓音再一次清晰地迴蕩在殿內,也傳遍了洪武時空的奉天殿:
“……加封鎮國公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著即統領京營、邊鎮精銳,克日北征,蕩平韃靼,揚我國威!欽此——!”
然而,讓洪武十三年君臣們瞳孔驟縮、倒吸涼氣的,並非聖旨的內容,而是接旨之人的姿態!
隻見那位傳說中的“鎮國公朱壽”,赫然端坐在一張鋪著虎皮、雕刻精美的太師椅上!
他非但沒有像臣子接旨應有的那樣離座、下跪、趨前,甚至連屁股都沒抬一下!他就那麽大馬金刀地坐著,一條腿甚至微微屈起,腳蹬在椅子的橫棖上,姿態隨意得近乎……囂張!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上那副鎧甲。並非普通將領的製式甲胄,而是一身通體玄黑、打磨得鋥光瓦亮、造型極其威武霸氣的全身甲!
甲葉厚重,關節處包裹著猙獰的獸頭吞口,肩甲高聳如翅,在殿內燭火下反射著幽冷懾人的寒光。
尤其令人心驚的是,這身華麗甲胄的胸甲、護臂、乃至裙甲之上,赫然鏨刻著張牙舞爪的——龍紋!雖然天幕的角度沒有讓觀眾看清是四爪還是五爪龍,但那蜿蜒盤踞、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圖騰,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一個“臣子”的鎧甲之上!
“臣,朱壽,”那端坐的身影開口了,聲音洪亮,帶著一種年輕人特有的中氣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玩味?他微微頷首,算是行禮,目光掃過那明黃的聖旨,嘴角似乎還勾起了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領旨。”
他甚至沒有伸手去接!那傳旨太監保持著高舉聖旨的姿勢,臉上堆滿了諂媚而小心翼翼的笑容,仿佛捧著的是燙手山芋,又像是供奉著無上珍寶,就這麽僵在那裏,等著這位“鎮國公”下一步的指示。
靜!
死一般的寂靜籠罩了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
如果說剛才群臣還為皇帝沒有禦駕親征而慶幸,那麽此刻,眼前這“鎮國公”接旨的一幕,無異於一道驚雷,劈得所有人外焦裏嫩,頭皮發麻!
“嘶——!”老將耿炳文倒抽一口涼氣,眼珠子瞪得溜圓,指著天幕,手指都在哆嗦,“他……他竟敢坐著接旨?!連跪都不跪?!聖旨都不接?!這……這簡直是……跋扈!猖狂!目無君上!!”
藍玉的臉色也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死死盯著那身刺眼的龍紋黑甲,牙縫裏擠出寒氣:“穿龍甲,坐受詔……好大的威風!這哪是國公?這架勢,比當年的陳友諒、張士誠還要囂張十倍!他想幹什麽?!”
而龍椅之上,朱元璋的臉色,已經從最初的凝重,徹底化為了鐵青!他太陽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那雙看透世情的眼睛裏,此刻燃燒著熊熊怒火和……深入骨髓的恐懼!
坐受詔!不跪!不接旨!穿龍紋甲!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跋扈了!
這是赤裸裸的僭越!是對皇權最極端的蔑視和挑釁!
朱元璋的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瘋狂地衝向那個他最恐懼的深淵:
“總督軍務……手握天下兵馬!”
“威武大將軍……名號煊赫,威震朝野!”
“總兵官……實權在握,節製諸將!”
“鎮國公……位極人臣,封號壓過開國諸公!”
“如今再加這坐受詔、穿龍甲、視皇權如無物的滔天氣焰……”
“九錫!!”一個驚雷般的詞語在朱元璋腦海中炸開!
“這分明是要加九錫的前奏!是司馬懿、是曹操!不!這架勢,比曹操司馬懿還要快!還要囂張!簡直是要一步登天!”
他仿佛看到了這個年輕的、魁梧的、穿著龍甲的“鎮國公朱壽”,在掌握大軍、立下赫赫“戰功”後,迴到京城,黃袍加身,逼迫幼主禪位的場景!
他死死攥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為用力而慘白,身體因為極致的憤怒和恐慌而微微顫抖。他看向階下那個空著的李善長的位置,又看向天幕上那個端坐的、如同魔神般的年輕身影,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
難道……難道大明二百多年的江山,不是亡於外敵,不是亡於昏君,而是要亡在這種狼子野心、跋扈到極致的權臣手裏?!
這個“朱壽”……究竟是誰?!他哪來的膽子?!哪來的底氣?!
奉天殿內,空氣仿佛凝固成了冰。所有的慶幸都煙消雲散,隻剩下無邊的寒意和巨大的問號,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天幕上,那位“鎮國公”依舊端坐如山,燭光在他玄黑龍甲上跳躍,那模糊的龍紋,此刻在洪武君臣眼中,如同擇人而噬的兇獸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