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琉璃廠的雨巷泛著青石板的冷光,林疏踩著積水前行,看見老字號“榮寶齋”的匾額下,掛著串用古籍殘頁紮成的油紙傘,每片殘頁上的蠅頭小楷都在雨中微微蠕動。黑貓突然停在一家掛著“古槐書肆”木牌的老店前,門環上纏著的紅綢帶已褪成血色,綢帶末端係著半片《永樂大典》的灑金紙,紙上“禁”字的最後一筆正不斷滴下墨珠。
“您是來取‘活字咒’的?”櫃台後穿馬褂的老人推了推水晶眼鏡,他袖口露出的青花纏枝紋與程隱的符文鎖鏈如出一轍,“昨兒夜裏,所有木活字都自己蹦出了字盤,在《四庫全書》底本上印滿了‘焚書’二字。”話音未落,後院突然傳來巨響,林疏透過屏風看見,堆積如山的雕版正自動拚接成巨大的“囚”字,字框裏鎖著個穿清代官服的幽靈,他手中的朱筆不斷在虛空中圈畫禁書條目。
黑貓縱身躍上雕版堆,爪子按在“囚”字的最後一捺上,所有木活字突然齊鳴,拚出《焚書坑儒》的碑文。林疏後頸的皮膚再次灼痛——這次浮現的不是聖書體,而是用朱砂寫就的“密”字,筆畫間滲出的墨汁在空中組成微型印刷機,正在複刻《天工開物》裏失傳的活字秘術。
“快用‘反文字印’!”老人拋出枚銅印,印麵刻著“開卷有益”四字,卻用了禁書專用的九疊篆,“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有個編修把禁書名錄刺在背上,後來那些字就變成了吃書的蟲。”雨幕突然轉黑,所有古籍店的幌子都化作墨蝶,翅膀上印著《剪燈新話》《焚書》等禁書書名。
後院的雕版陣突然合攏,將林疏困在中央。她看見1773年的編修館,官員們用燒紅的字模在文人背上燙印禁書條目,而被燙者的鮮血滴在地麵,竟長出吃紙的黑蟲。“原來‘文字獄’的詛咒是真的......”她摸出母親寄來的紫檀木匣,匣中躺著枚用翰林骨血燒製的活字,上麵刻著殘缺的“文”字。
當活字接觸雕版陣,所有木字突然爆裂成紙灰,卻在灰中浮現出《永樂大典》的編纂場景——解縉站在書牆前,用毛筆蘸著自己的血書寫被禁的天文曆法。“文字的詛咒,要用‘未被焚毀的真相’來破!”林疏將骨血活字按在“囚”字中心,後頸的“密”字爆發出強光,與活字形成共鳴。
墨蝶群突然潰散,化作細雨落在古籍上。老人撿起地上的銅印,發現印麵的九疊篆已變成普通宋體,而“開卷有益”四字的筆畫間,滲出的不再是墨汁,而是帶著墨香的淚水。後院的雕版堆坍塌成廢墟,廢墟下露出塊明代石碑,碑上用隸書刻著:“凡焚書處,必有未焚之字藏於人心。”
離開琉璃廠時,雨過天晴。林疏看見“古槐書肆”的招牌下,新掛出串用修複好的《永樂大典》殘頁做的風鈴,每個殘頁上的字都閃著金光,那是被解放的禁書文字在重獲新生。黑貓蹲在石碑上,爪子裏捏著半片青花瓷碎片,碎片上用釉裏紅寫著“下一站”,而箭頭所指的方向,不是具體地名,而是個由梵文、拉丁文、漢字組成的混沌符號,符號中心,有滴墨珠正在緩緩旋轉,像隻即將睜開的眼睛。
東京的“青燈堂”裏,母親正用金箔修補一本唐代寫經,經卷空白處突然滲出墨汁,寫成一行日文:“紐約派克來電,大都會博物館的《古騰堡聖經》正在滴血,血珠裏映出的不是經文,是北京琉璃廠的槐樹葉......”黑貓的耳朵動了動,琥珀色瞳孔裏映出遠方海平麵上的墨色漩渦,那漩渦中,無數文字正在碰撞、融合,準備開啟禁書迴廊的下一段詭秘旅程,而這一次,東西方的禁書詛咒將在墨與血的交融中,揭示出文字最本源的、令人戰栗的真相。
“您是來取‘活字咒’的?”櫃台後穿馬褂的老人推了推水晶眼鏡,他袖口露出的青花纏枝紋與程隱的符文鎖鏈如出一轍,“昨兒夜裏,所有木活字都自己蹦出了字盤,在《四庫全書》底本上印滿了‘焚書’二字。”話音未落,後院突然傳來巨響,林疏透過屏風看見,堆積如山的雕版正自動拚接成巨大的“囚”字,字框裏鎖著個穿清代官服的幽靈,他手中的朱筆不斷在虛空中圈畫禁書條目。
黑貓縱身躍上雕版堆,爪子按在“囚”字的最後一捺上,所有木活字突然齊鳴,拚出《焚書坑儒》的碑文。林疏後頸的皮膚再次灼痛——這次浮現的不是聖書體,而是用朱砂寫就的“密”字,筆畫間滲出的墨汁在空中組成微型印刷機,正在複刻《天工開物》裏失傳的活字秘術。
“快用‘反文字印’!”老人拋出枚銅印,印麵刻著“開卷有益”四字,卻用了禁書專用的九疊篆,“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有個編修把禁書名錄刺在背上,後來那些字就變成了吃書的蟲。”雨幕突然轉黑,所有古籍店的幌子都化作墨蝶,翅膀上印著《剪燈新話》《焚書》等禁書書名。
後院的雕版陣突然合攏,將林疏困在中央。她看見1773年的編修館,官員們用燒紅的字模在文人背上燙印禁書條目,而被燙者的鮮血滴在地麵,竟長出吃紙的黑蟲。“原來‘文字獄’的詛咒是真的......”她摸出母親寄來的紫檀木匣,匣中躺著枚用翰林骨血燒製的活字,上麵刻著殘缺的“文”字。
當活字接觸雕版陣,所有木字突然爆裂成紙灰,卻在灰中浮現出《永樂大典》的編纂場景——解縉站在書牆前,用毛筆蘸著自己的血書寫被禁的天文曆法。“文字的詛咒,要用‘未被焚毀的真相’來破!”林疏將骨血活字按在“囚”字中心,後頸的“密”字爆發出強光,與活字形成共鳴。
墨蝶群突然潰散,化作細雨落在古籍上。老人撿起地上的銅印,發現印麵的九疊篆已變成普通宋體,而“開卷有益”四字的筆畫間,滲出的不再是墨汁,而是帶著墨香的淚水。後院的雕版堆坍塌成廢墟,廢墟下露出塊明代石碑,碑上用隸書刻著:“凡焚書處,必有未焚之字藏於人心。”
離開琉璃廠時,雨過天晴。林疏看見“古槐書肆”的招牌下,新掛出串用修複好的《永樂大典》殘頁做的風鈴,每個殘頁上的字都閃著金光,那是被解放的禁書文字在重獲新生。黑貓蹲在石碑上,爪子裏捏著半片青花瓷碎片,碎片上用釉裏紅寫著“下一站”,而箭頭所指的方向,不是具體地名,而是個由梵文、拉丁文、漢字組成的混沌符號,符號中心,有滴墨珠正在緩緩旋轉,像隻即將睜開的眼睛。
東京的“青燈堂”裏,母親正用金箔修補一本唐代寫經,經卷空白處突然滲出墨汁,寫成一行日文:“紐約派克來電,大都會博物館的《古騰堡聖經》正在滴血,血珠裏映出的不是經文,是北京琉璃廠的槐樹葉......”黑貓的耳朵動了動,琥珀色瞳孔裏映出遠方海平麵上的墨色漩渦,那漩渦中,無數文字正在碰撞、融合,準備開啟禁書迴廊的下一段詭秘旅程,而這一次,東西方的禁書詛咒將在墨與血的交融中,揭示出文字最本源的、令人戰栗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