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太子爺他認錯了嗎(50)
瞞著好兄弟,占她上癮【快穿】 作者:雲兔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容淵的存在,對皇室勳貴、藩王世族的壓力實在太大太大了。
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弄死他。
想想從前,他們肆意妄為,玩弄權勢,想怎麽剝削壓榨那些賤民就怎麽樣,日子過得跟神仙似的。
可自從容淵掌權後,他們就隻能夾著尾巴做人,憋屈到不行的。
現在就隻盼著太後母子能給力點。
然而,沒人知道,薑昕的手段可從來不比容淵善良多少。
更別說,她是從底層來的,能共情窮苦百姓的不容易。
誰想借著她的手欺壓百姓,貪汙作亂,她就先砍了誰的手。
薑昕還挺喜歡容淵的一些理念的。
比如對待貪官權貴的酷烈手段。
民為本,豈容那些腦滿腸肥的惡蟲肆意殘害他們?
……
老皇帝的葬禮辦得不能說不隆重,隻是相比其他大行皇帝,可以說是很簡陋了。
百官懼怕攝政王,哭靈都哭得敷衍。
而皇貴妃和小皇子,就連皇室宗親都不願意讓他們多出現在靈堂,就怕招了攝政王的眼,橫生枝節。
所以薑昕也就隻帶著小皇子去意思意思兩下?
守靈?
不可能的!
至於老皇帝的諡號廟號?
諡號很敷衍,廟號嗎?攝政王直接給了個“徽宗”。
權貴百官沉默,那不是前朝亡國皇帝的廟號嗎?
攝政王到底是有多不待見他的親爹啊?
他究竟還要不要洗白自己弑父的罪名了?
真的,對那位破罐子破摔的前太子爺,百官們比他還愁的。
但沒辦法,那位爺決定的事情,就沒人能改。
不過先皇的皇陵總要修一修吧?
容淵:國庫沒錢!
隨便葬葬就好了。
老禦史們又怒了,跳腳指責:皇帝的身後事是能隨便的嗎?
攝政王冷笑:不然呢?反正國庫沒錢,你們要修,你們忠心,你們就出錢!
百官和皇族們:“……”
先皇多造孽才生了這樣的兒子啊?
最後,鬧著鬧著沒意外的就不了了之了。
也好在一般皇帝剛登基,都會給自己修皇陵,就是先皇奢靡成性,又自大狂妄,給自己修的皇陵規格超過了曆代帝王,所以修了多年,還沒修好。
容淵是不可能接著幫他修的,沒修好的地方要麽不管,要麽推了,外麵弄個樣子能看差不多就得了。
那麽個廢物點心也好意思葬如此高規格的皇陵。
有那個錢和閑心,他還不如用來給他自己和她秘密修一個合葬墓。
他們要生同衾,死同穴,還要生生世世糾纏不休。
薑昕:ennn……
她可真是謝謝他了!
眾人也是麻了。
算了,這位連親爹都能直接宰呢,還能奢求他有孝心或是要名聲?
好在接下來小皇子的登基大典舉辦得很順利。
薑昕一襲黑色莊重的鳳袍,抱著裹在繡五爪金龍的明黃繈褓中的小皇帝一步步登上九五至尊之位。
容淵坐在她下首的龍椅上,身著黃色龍袍,灑線繡的龍紋威嚴十足,與帝王也無兩樣。
這是薑昕要求的。
她從未想過折辱他,讓他跪拜或是屈居兒子之下。
就算他不稱帝,也尊貴如帝王。
百官們敢有意見嗎?
還真不敢!
攝政王都退一步了,傻子才會拿這些小事去他麵前蹦躂,真當他們九族的命不是命嗎?
等以後幼帝長大親政後,他有什麽意見就讓他自己去跟他的“大皇兄”算。
反正他們現在隻想穩穩當當地活著,以後……以後再說吧!
薑昕坐在龍椅上,俯瞰百官,接受他們的叩拜,心情說不澎湃是假的。
她不覺看向旁邊俊美矜貴的男人,紅唇微抿。
容淵側眸,含著溫柔笑意與她對視。
他說到做到,將她送至皇權巔峰,她可歡喜?
薑昕自然是歡喜的,肅穆的眉眼不覺微微泛起一點柔和。
以後這天下就是他們一家三口的了。
隻是,薑昕不知為何,不合時宜地想起野史上,那位為了心愛的嫂子也把帝位送給她兒子,結果最後被過河拆橋、死後還被鞭屍的攝政王。
又想到他和兒子的不和諧,兩人隱隱要發展成一對對抗路父子的趨勢……
薑昕心髒猛地一跳。
應該不會吧?
他不是多爾袞,她也不是孝莊,他們也不會容許兒子跟順治一樣廢物,讓後世人提起他,隻知他的風月之事和出家當和尚。
若真如此,薑昕隻會毫不猶豫地廢掉他,把皇位還給容淵。
天下萬萬的百姓不該為了帝王的情情愛愛而遭受苦難。
薑昕垂眸看著懷裏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懵懂好奇地瞧著自己的小娃娃,就算百官朝拜的聲音如洪鍾,他也沒被嚇到,不哭不鬧的。
小小嬰兒,竟已經有了幾分他父親的泰山崩於頂而麵不改色的氣魄。
好吧,這娃兒,除了麵對他親爹外,其他時候都很乖很省事,還很聰明,讓常嬤嬤等人愛他愛得不行。
小腹黑!
薑昕眸色柔了柔,心裏默默道:兒子,你可千萬爭氣點,不能當個昏君。
就算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跟你爹一樣多智似妖,至少也要能扛起江山的重擔。
……
新帝年幼,太後垂簾聽政。
皇室宗親和許多官員原本沒把這位過於年輕的太後放在眼裏的,還企圖糊弄她,把她架起來爭權。
結果就是,那些打著太後和幼帝名義搞事的,有一個是一個,全被太後用雷霆手段給宰了個幹淨。
其專製和霸道執政手腕頗有呂後之風,額,還有點像攝政王。
除了早已知曉太後在貴妃時就已經幹涉朝政的內閣大臣們,勳貴百官皆有點傻眼了。
一個強勢能幹的上位者,還是個女人,文官集團可沒半點欣慰,隻有無盡的不喜和抨擊。
然而,他們跳腳也沒用。
這些人為了製衡攝政王,把權勢交到薑昕手裏的時候,就別想再收迴去了。
百官轉頭猛然發現,太後的勢力早在不知不覺間滲透了整個朝堂。
還有鎮北侯的無條件支持,太後幾乎可以跟攝政王分庭抗禮了。
而且太後為了反製文官和錦衣衛,不管祖製,培養內宦,重用宦官,設立東廠,其酷吏手段完全不在錦衣衛之下,甚至宦官還更加的忠心。
為此,禦史們多次要撞死彈劾太後,覺得她就是個禍國殃民的妖後。
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弄死他。
想想從前,他們肆意妄為,玩弄權勢,想怎麽剝削壓榨那些賤民就怎麽樣,日子過得跟神仙似的。
可自從容淵掌權後,他們就隻能夾著尾巴做人,憋屈到不行的。
現在就隻盼著太後母子能給力點。
然而,沒人知道,薑昕的手段可從來不比容淵善良多少。
更別說,她是從底層來的,能共情窮苦百姓的不容易。
誰想借著她的手欺壓百姓,貪汙作亂,她就先砍了誰的手。
薑昕還挺喜歡容淵的一些理念的。
比如對待貪官權貴的酷烈手段。
民為本,豈容那些腦滿腸肥的惡蟲肆意殘害他們?
……
老皇帝的葬禮辦得不能說不隆重,隻是相比其他大行皇帝,可以說是很簡陋了。
百官懼怕攝政王,哭靈都哭得敷衍。
而皇貴妃和小皇子,就連皇室宗親都不願意讓他們多出現在靈堂,就怕招了攝政王的眼,橫生枝節。
所以薑昕也就隻帶著小皇子去意思意思兩下?
守靈?
不可能的!
至於老皇帝的諡號廟號?
諡號很敷衍,廟號嗎?攝政王直接給了個“徽宗”。
權貴百官沉默,那不是前朝亡國皇帝的廟號嗎?
攝政王到底是有多不待見他的親爹啊?
他究竟還要不要洗白自己弑父的罪名了?
真的,對那位破罐子破摔的前太子爺,百官們比他還愁的。
但沒辦法,那位爺決定的事情,就沒人能改。
不過先皇的皇陵總要修一修吧?
容淵:國庫沒錢!
隨便葬葬就好了。
老禦史們又怒了,跳腳指責:皇帝的身後事是能隨便的嗎?
攝政王冷笑:不然呢?反正國庫沒錢,你們要修,你們忠心,你們就出錢!
百官和皇族們:“……”
先皇多造孽才生了這樣的兒子啊?
最後,鬧著鬧著沒意外的就不了了之了。
也好在一般皇帝剛登基,都會給自己修皇陵,就是先皇奢靡成性,又自大狂妄,給自己修的皇陵規格超過了曆代帝王,所以修了多年,還沒修好。
容淵是不可能接著幫他修的,沒修好的地方要麽不管,要麽推了,外麵弄個樣子能看差不多就得了。
那麽個廢物點心也好意思葬如此高規格的皇陵。
有那個錢和閑心,他還不如用來給他自己和她秘密修一個合葬墓。
他們要生同衾,死同穴,還要生生世世糾纏不休。
薑昕:ennn……
她可真是謝謝他了!
眾人也是麻了。
算了,這位連親爹都能直接宰呢,還能奢求他有孝心或是要名聲?
好在接下來小皇子的登基大典舉辦得很順利。
薑昕一襲黑色莊重的鳳袍,抱著裹在繡五爪金龍的明黃繈褓中的小皇帝一步步登上九五至尊之位。
容淵坐在她下首的龍椅上,身著黃色龍袍,灑線繡的龍紋威嚴十足,與帝王也無兩樣。
這是薑昕要求的。
她從未想過折辱他,讓他跪拜或是屈居兒子之下。
就算他不稱帝,也尊貴如帝王。
百官們敢有意見嗎?
還真不敢!
攝政王都退一步了,傻子才會拿這些小事去他麵前蹦躂,真當他們九族的命不是命嗎?
等以後幼帝長大親政後,他有什麽意見就讓他自己去跟他的“大皇兄”算。
反正他們現在隻想穩穩當當地活著,以後……以後再說吧!
薑昕坐在龍椅上,俯瞰百官,接受他們的叩拜,心情說不澎湃是假的。
她不覺看向旁邊俊美矜貴的男人,紅唇微抿。
容淵側眸,含著溫柔笑意與她對視。
他說到做到,將她送至皇權巔峰,她可歡喜?
薑昕自然是歡喜的,肅穆的眉眼不覺微微泛起一點柔和。
以後這天下就是他們一家三口的了。
隻是,薑昕不知為何,不合時宜地想起野史上,那位為了心愛的嫂子也把帝位送給她兒子,結果最後被過河拆橋、死後還被鞭屍的攝政王。
又想到他和兒子的不和諧,兩人隱隱要發展成一對對抗路父子的趨勢……
薑昕心髒猛地一跳。
應該不會吧?
他不是多爾袞,她也不是孝莊,他們也不會容許兒子跟順治一樣廢物,讓後世人提起他,隻知他的風月之事和出家當和尚。
若真如此,薑昕隻會毫不猶豫地廢掉他,把皇位還給容淵。
天下萬萬的百姓不該為了帝王的情情愛愛而遭受苦難。
薑昕垂眸看著懷裏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懵懂好奇地瞧著自己的小娃娃,就算百官朝拜的聲音如洪鍾,他也沒被嚇到,不哭不鬧的。
小小嬰兒,竟已經有了幾分他父親的泰山崩於頂而麵不改色的氣魄。
好吧,這娃兒,除了麵對他親爹外,其他時候都很乖很省事,還很聰明,讓常嬤嬤等人愛他愛得不行。
小腹黑!
薑昕眸色柔了柔,心裏默默道:兒子,你可千萬爭氣點,不能當個昏君。
就算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跟你爹一樣多智似妖,至少也要能扛起江山的重擔。
……
新帝年幼,太後垂簾聽政。
皇室宗親和許多官員原本沒把這位過於年輕的太後放在眼裏的,還企圖糊弄她,把她架起來爭權。
結果就是,那些打著太後和幼帝名義搞事的,有一個是一個,全被太後用雷霆手段給宰了個幹淨。
其專製和霸道執政手腕頗有呂後之風,額,還有點像攝政王。
除了早已知曉太後在貴妃時就已經幹涉朝政的內閣大臣們,勳貴百官皆有點傻眼了。
一個強勢能幹的上位者,還是個女人,文官集團可沒半點欣慰,隻有無盡的不喜和抨擊。
然而,他們跳腳也沒用。
這些人為了製衡攝政王,把權勢交到薑昕手裏的時候,就別想再收迴去了。
百官轉頭猛然發現,太後的勢力早在不知不覺間滲透了整個朝堂。
還有鎮北侯的無條件支持,太後幾乎可以跟攝政王分庭抗禮了。
而且太後為了反製文官和錦衣衛,不管祖製,培養內宦,重用宦官,設立東廠,其酷吏手段完全不在錦衣衛之下,甚至宦官還更加的忠心。
為此,禦史們多次要撞死彈劾太後,覺得她就是個禍國殃民的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