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後勤部門經曆了大規模人員調整。


    隨著勝利街鍋爐房建成,配套的浴池也投入使用。


    起初,浴池由熱力鍋爐房代管,此次調整後,正式移交後勤管理。


    後勤部門在浴池安排了三名工作人員,其中浴池組長由紀廣才的老伴擔任。


    這位老人雖不是正規部隊出身,卻是抗戰時期鄉小隊的民兵,資格頗深。


    1976年,下鄉工作暫停。


    春季開學時,全體學生集體申請留級,導致當年沒有應屆畢業生。


    進入七月,趙文太的痔瘡愈發嚴重。


    這天,他在辦公室裏如坐針氈,不停地變換坐姿。


    劉海福檢查完車間庫房管理工作,順路來到他的辦公室,見狀打趣道:“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怎麽還坐不住?”


    “痔瘡犯了,疼得厲害。”趙文太苦著臉說。


    “那趕緊去醫院看看。”


    “去過了,咱們廠醫院看不了,得做手術。”


    “去市裏醫院瞧瞧。對了,畢邊伯在市醫院有戰友,要不要找他幫忙?”


    趙文太無奈地搖頭:“不行,之前在彈尾因為報銷費用的事,我倆鬧過矛盾,不能找他。”


    “這樣啊,一會兒我迴去找老麻,讓他幫忙聯係看看。有消息了,我第一時間告訴你。”


    劉海福迴去後,立即打電話給麻三田。


    隔天,麻三田就迴信說聯係上了市醫院一科主任,可以安排手術。


    趙文太到了市裏,麻三田跑前跑後幫忙打點。


    手術很成功,臨走時,趙文太緊緊握住麻三田的手:“這份恩情我記在心裏,以後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開口。”


    1976年7月10日淩晨4點,徐誌海的父親像往常一樣準備下樓散步。


    剛走到門口,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惡心想吐,他連忙喊:“誌海!”


    徐誌海聽到聲音,立刻起身跑到父親身邊,隻見老人坐在門口的小椅子上,臉色蒼白,神情痛苦。


    他趕忙詢問情況,隨後打電話給畢邊伯,讓其派車。


    畢邊伯一邊通知小車司機,一邊聯係程玉林。


    很快,畢邊伯坐著吉普車趕到徐誌海家。


    兩人小心翼翼地扶著徐父前往醫院。


    程玉林組織醫生進行檢查,初步判斷是血壓升高,便讓老人服用了一片降壓藥。然而,徐父依舊頭暈惡心,症狀沒有緩解。


    程玉林走到徐誌海身邊,壓低聲音說:“老人家很可能是腦出血或腦血栓,但咱們醫院設備有限,醫療水平也不夠,我建議最好轉到縣醫院或者市醫院。”


    “好,聽你的。”徐誌海眉頭緊鎖。


    程玉林接著說:“縣部隊醫院我有戰友,但論手術水平,還是市醫院更靠譜。”


    一旁的畢邊伯聽到這話,趕忙接過話茬:“市醫院的一把手是我的老團長,要不去市醫院吧?有他照應,肯定沒問題。”


    徐誌海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前往市醫院。


    畢邊伯隨即通過總機轉接長途電話,打到老團長家。


    彼時老團長剛起床,得知情況後,立刻表示會安排醫護人員在門診等候。


    與此同時,程玉林安排人通知了救護車司機段獻。


    段獻騎著自行車火速趕到醫院,仔細檢查車輛後,用備用油桶加滿了油。


    一切安排妥當,眾人用擔架將徐父抬上救護車。


    臨走前,徐誌海簡單向剛趕來的紀廣才交待了工作,隨後在五點多,與程玉林、畢邊伯等人一同出發。


    紀廣才通過醫院電話通知了其他廠領導。五點半,眾人在辦公樓集合。


    宋東方了解情況後說:“咱們再派一輛車過去,看看有什麽能幫忙的。”


    一聽這話,大家都爭著要去。


    宋東方掃視一圈,點了劉長明的名:“長明,你去。你以前是辦公室主任,人脈廣、會辦事,最合適不過。”


    “好,我去!”劉長明爽快答應。


    “不行,我也得去!”安合英突然站出來,態度堅決。


    宋東方有些疑惑:“你去能幫上什麽忙?”


    “老爺子是我三姨家五哥的老丈人,我要是不去,迴去沒法交代!”


    這話一出,眾人麵麵相覷,沒想到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的安合英,竟和徐誌海家還有這層關係。


    沒多久,廠辦的吉普車就載著安合英和劉長明出發了。


    救護車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上,司機段獻不敢有絲毫大意,車速很慢。


    徐父吃了降壓藥,休息片刻後感覺好了一些,甚至從擔架上坐了起來,誇讚道:“這小夥子車開得穩當!”


    途經縣城時,程玉林帶著徐父到部隊醫院,請朋友幫忙檢查。


    部隊醫生得知他們要去市醫院,沒讓老人下車,簡單號脈後,認為問題暫時不大,但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還是建議盡快前往市醫院。


    上班後,劉海福得知徐父生病去了市醫院,急忙打電話告訴在市裏的麻三田。


    麻三田接到電話,騎著自行車趕到醫院。


    此時救護車還沒到,他按照劉海福的囑咐,在醫院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用錦東廠的采購介紹信開了一間四人房。


    他特意在介紹信上注明四人入住,就是不想讓招待所再安排其他人進來。


    隨後,麻三田又返迴醫院門口等候。


    救護車在縣部隊醫院短暫停留後繼續出發。


    上午10點半,終於抵達市裏。


    吉普車也及時追上,兩輛車一同開到市醫院。


    老團長安排的人早已在門口等候,迅速安排檢查和住院事宜。


    經過血液化驗和超聲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老人是中度腦血栓,建議先不進行手術,采取保守治療,進一步觀察。


    在給父親做檢查時,徐誌海對麻三田說:“小麻,找個好點的飯店。大家大老遠跟我過來,辛苦了,醫院領導和醫生也幫了不少忙,說什麽也得請大家吃頓飯。”


    “好嘞,我這就去安排!”


    “你別一個人去,長明,你倆一起,一定要安排好。”說著,徐誌海從口袋裏掏出十張十元人民幣遞給劉長明。


    麻三田對市裏的飯店熟門熟路,帶著劉長明繞到醫院後街,走進解放食堂。


    兩人和食堂主任一番溝通,遞上煙說明來意,主任拍著胸脯保證沒問題。


    等他們迴到醫院,這邊住院的事情已經安排妥當。


    徐誌海、畢邊伯正和老團長說著請客吃飯的事,安合英則在病房裏照顧老人。


    吃完飯,送走醫院領導,徐誌海抱歉地說:“一大早就把大家折騰過來,實在過意不去。現在看來問題不大,大家都留在這兒也沒必要,我一個人留下就行,你們先迴去吧。兩台車都停在市裏影響不好,救護車先迴,吉普車留下。”


    “不行,我得留下!”眾人紛紛表示要留下幫忙。


    最終,徐誌海決定自己、畢邊伯和吉普車司機留下,劉長明、程玉林、安合英乘坐救護車返迴。


    麻三田帶著大家來到招待所。


    奔波忙碌了許久,又喝了酒的徐誌海,看到床鋪頓感疲憊襲來,直接躺了上去:“太累了,讓我躺會兒。”


    躺下後,他又對麻三田說:“小麻,辛苦你再跑一趟病房,讓小安先迴來。我休息一會兒再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線情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老三3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老三333並收藏三線情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