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神一夢海河懸,八難三災宇宙殘。
魔鬼摧殘閭左斷,鳳仙酩酊眾生難。
渡劫樓宇迎風亂,消業沙蟲轉世緣。
暮雨殘花危累懟,南無阿唎量需寬。
暴雨如同一頭肆虐的猛獸,在這片土地上橫衝直撞後,留下了滿目瘡痍的景象。
稻地村的河灘邊,渾濁的泥漿裹挾著折斷的稻梗,堆積成一座座小山丘,在熾熱的陽光下散發著腐臭的氣息。
李風順和高文革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濘的田埂,每走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力氣,膠鞋上沾滿了厚厚的泥巴。
就在這時,他們撞見佟鐵山正帶著幾個村民扛著測繪儀走來。
佟鐵山的褲腿高高挽起,褲腳還在往下滴著水,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不遠處,渾濁的河水仍在咆哮,洶湧的浪頭不斷拍打著裸露的河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遠處的壓兒山北方向,時不時傳來陣陣轟鳴,仿佛大地還在因那場暴雨而顫抖,似是山體仍在緩緩崩塌。
“佟叔,這次村裏怕是遭大災了!”
高文革滿臉愁容,指著腳下被衝毀得麵目全非的農田,泥水在他的膠鞋邊打著旋兒。
佟鐵山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目光越過兩人,掃向對岸,嘴角突然微微上揚:“小鬼,再看看葛根柱老爺子的練武場。”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本低窪的窪地,如今竟被洪水衝積成了一片規整的大田。
新翻的泥土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麵積足足是被衝毀農田的三倍,就像是大自然在這場災難後給予的一份意外補償。
遠處,三線廠的挖掘機正在轟鳴作業,巨大的鐵臂重重地砸進淤泥裏,濺起一片片泥漿。
村民們圍在一旁,趁機將挖出的巨石費力地滾到田邊。
老人們坐在田埂上,叼著煙袋鍋子,一邊咳嗽一邊念叨:“等明年土踏實了,這片地能種兩季高粱,到時候收成就好了。”
而葛根柱則背著手,站在學校圍牆外,渾濁的眼珠盯著曾經的練武場,如今那裏已成一片平地。
他沉默了許久,突然抬腳往校園裏走去,沒人知道他此刻心裏在盤算著什麽。
校園廣播突然響起刺耳的電流聲,緊接著楊校長的聲音穿透雲層:“全體師生到操場集合!”
不一會兒,孩子們扛著鐵鍬、掃帚,嘰嘰喳喳地從各個教室裏湧出來,在操場上排好隊。
周山和李風順被分在去勝利街的隊伍裏。
當他們踩著泥漿出發時,李風順突然湊近周山,壓低聲音說:“你記不記得,從海邊迴來那次,我做的夢?夢裏發大水的地方,就是向陽溝……”
周山手中的鐵鍬 “哐當” 一聲撞在石頭上,他猛地抬起頭,眼神中滿是驚訝。
李風順緊緊盯著他的眼睛,再次壓低聲音,仿佛在說著一個驚天的秘密:“夢裏那兩把雕花椅子上,坐的就是李文化和袁國嶺。他們說,自己是這裏的山神轉世。”
“所以那場泥石流……” 周山的喉結動了動,聲音有些顫抖。
“是因果。” 李風順彎腰撿起塊帶字的青磚,上麵 “文革” 二字已被歲月和災難磨得模糊不清,“就像你夢見的蛇身人,在石碾上刻‘東西南北、春夏秋冬’,說不定也是天機。”
他們還沒來得及繼續討論,吳權的喊聲就從前麵傳來:“磨磨蹭蹭幹什麽!趕緊來搬石頭!”
於是,孩子們開始揮汗如雨地勞動起來。
可正當大家幹得起勁時,西北方的天空突然翻湧著大片鉛雲,就像是有人在天空中潑了一大片墨汁。
很快,楊校長的喇叭聲再次炸響:“暴雨預警!所有人立刻迴家!”
周山和吳權一聽,撒腿就跑。
可瓢潑大雨來得比閃電還快,豆大的雨點砸在身上生疼生疼的。
等他們渾身濕透地衝進家門時,天邊卻又神奇地裂開道金燦燦的縫,陽光傾瀉而下。
周山擰著滴水的衣角,望著晴空萬裏,無奈地直歎氣:“早知道在勝利街躲雨了,這下可遭罪了。”
吳權甩著頭發上的水珠,笑著安慰道:“就當免費洗了個泥漿浴!對了,聽說水庫這次立了大功。”
原來在暴雨來臨前,水庫就提前進行了泄洪。
如今雖然水位漫過了堤壩,但卻沒引發更大的災難。
稻地村的老人們得知後,在村口擺起香案,供奉上瓜果點心,對著水庫方向虔誠地磕頭:“多虧了公社領導的先見之明啊,要不然咱村可就完了!”
另一邊,通往城裏的公路在暴雨的衝擊下,變成了一片爛泥塘。
工廠的卡車陷在坑裏動彈不得,司機們急得團團轉,不停地按喇叭。
電報像雪片般飛向北京、省城,請求支援。
十天後,搶修隊終於打通了這條生命線。
推土機碾過新鋪的碎石路,揚起漫天黃塵,仿佛在宣告著這場與災難的鬥爭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與此同時,一群係著紅袖章的青年正在清理文革廣場,他們費力地撬起被泥石流衝來的石碑,露出下麵斑駁的 “忠” 字,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歲月。
在向陽街,李建芬的哭聲混著河水聲,在空曠的街道上迴蕩。
她挺著微微隆起的小腹,和丈夫龐丙江沿著河岸,日複一日地尋找父親李文化的蹤跡。
她的眼睛哭得紅腫,嗓子也變得沙啞。
可當第一縷秋風吹來時,不幸降臨了,她的白手帕上沾滿了鮮血,失去了腹中的孩子,這讓她本就悲痛的心情雪上加霜。
而在職工家屬區,包足金正拄著新換的義肢,艱難地練習走路。
假肢與地麵碰撞出 “噠噠” 聲,驚飛了牆角覓食的麻雀。
他的額頭布滿了汗珠,每走一步都要咬緊牙關。直到那個挎著竹筐的身影出現 —— 裴夢南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衣角被風吹得鼓起來,露出筐裏鮮嫩的黃羊肉。
“大哥,要肉嗎?”
的聲音像浸了蜜一樣甜,臉上帶著羞澀的紅暈。
包足金掀開藍布,可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黏在她泛紅的臉頰上。
當得知她來自遙遠的裴屯時,他的拐杖重重杵在地上,熱情地說:“這麽遠的路,騎我的自行車迴去!”
後來,魏秋元在電話裏歎了口氣:“人家姑娘早有相好的,窮歸窮,可感情深著呢。”
聽筒裏還傳來裴鳳霞的聲音:“強扭的瓜不甜,老包也是苦命人。”
就在這時,一紙調令突然飛進三線廠 —— 紀廣才升任副廠長,主管人事及後勤工作;
劉長明接過工會大旗,成為工會委員會主任;
畢邊伯則成了新的辦公室主任。
而在奎龍保華廠,袁國嶺和李文化的遺孀握著調令,淚水不斷滴在丈夫的遺照上,照片上的人笑容依舊,可他們卻已永遠地離開了。
魔鬼摧殘閭左斷,鳳仙酩酊眾生難。
渡劫樓宇迎風亂,消業沙蟲轉世緣。
暮雨殘花危累懟,南無阿唎量需寬。
暴雨如同一頭肆虐的猛獸,在這片土地上橫衝直撞後,留下了滿目瘡痍的景象。
稻地村的河灘邊,渾濁的泥漿裹挾著折斷的稻梗,堆積成一座座小山丘,在熾熱的陽光下散發著腐臭的氣息。
李風順和高文革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濘的田埂,每走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力氣,膠鞋上沾滿了厚厚的泥巴。
就在這時,他們撞見佟鐵山正帶著幾個村民扛著測繪儀走來。
佟鐵山的褲腿高高挽起,褲腳還在往下滴著水,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不遠處,渾濁的河水仍在咆哮,洶湧的浪頭不斷拍打著裸露的河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遠處的壓兒山北方向,時不時傳來陣陣轟鳴,仿佛大地還在因那場暴雨而顫抖,似是山體仍在緩緩崩塌。
“佟叔,這次村裏怕是遭大災了!”
高文革滿臉愁容,指著腳下被衝毀得麵目全非的農田,泥水在他的膠鞋邊打著旋兒。
佟鐵山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目光越過兩人,掃向對岸,嘴角突然微微上揚:“小鬼,再看看葛根柱老爺子的練武場。”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本低窪的窪地,如今竟被洪水衝積成了一片規整的大田。
新翻的泥土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麵積足足是被衝毀農田的三倍,就像是大自然在這場災難後給予的一份意外補償。
遠處,三線廠的挖掘機正在轟鳴作業,巨大的鐵臂重重地砸進淤泥裏,濺起一片片泥漿。
村民們圍在一旁,趁機將挖出的巨石費力地滾到田邊。
老人們坐在田埂上,叼著煙袋鍋子,一邊咳嗽一邊念叨:“等明年土踏實了,這片地能種兩季高粱,到時候收成就好了。”
而葛根柱則背著手,站在學校圍牆外,渾濁的眼珠盯著曾經的練武場,如今那裏已成一片平地。
他沉默了許久,突然抬腳往校園裏走去,沒人知道他此刻心裏在盤算著什麽。
校園廣播突然響起刺耳的電流聲,緊接著楊校長的聲音穿透雲層:“全體師生到操場集合!”
不一會兒,孩子們扛著鐵鍬、掃帚,嘰嘰喳喳地從各個教室裏湧出來,在操場上排好隊。
周山和李風順被分在去勝利街的隊伍裏。
當他們踩著泥漿出發時,李風順突然湊近周山,壓低聲音說:“你記不記得,從海邊迴來那次,我做的夢?夢裏發大水的地方,就是向陽溝……”
周山手中的鐵鍬 “哐當” 一聲撞在石頭上,他猛地抬起頭,眼神中滿是驚訝。
李風順緊緊盯著他的眼睛,再次壓低聲音,仿佛在說著一個驚天的秘密:“夢裏那兩把雕花椅子上,坐的就是李文化和袁國嶺。他們說,自己是這裏的山神轉世。”
“所以那場泥石流……” 周山的喉結動了動,聲音有些顫抖。
“是因果。” 李風順彎腰撿起塊帶字的青磚,上麵 “文革” 二字已被歲月和災難磨得模糊不清,“就像你夢見的蛇身人,在石碾上刻‘東西南北、春夏秋冬’,說不定也是天機。”
他們還沒來得及繼續討論,吳權的喊聲就從前麵傳來:“磨磨蹭蹭幹什麽!趕緊來搬石頭!”
於是,孩子們開始揮汗如雨地勞動起來。
可正當大家幹得起勁時,西北方的天空突然翻湧著大片鉛雲,就像是有人在天空中潑了一大片墨汁。
很快,楊校長的喇叭聲再次炸響:“暴雨預警!所有人立刻迴家!”
周山和吳權一聽,撒腿就跑。
可瓢潑大雨來得比閃電還快,豆大的雨點砸在身上生疼生疼的。
等他們渾身濕透地衝進家門時,天邊卻又神奇地裂開道金燦燦的縫,陽光傾瀉而下。
周山擰著滴水的衣角,望著晴空萬裏,無奈地直歎氣:“早知道在勝利街躲雨了,這下可遭罪了。”
吳權甩著頭發上的水珠,笑著安慰道:“就當免費洗了個泥漿浴!對了,聽說水庫這次立了大功。”
原來在暴雨來臨前,水庫就提前進行了泄洪。
如今雖然水位漫過了堤壩,但卻沒引發更大的災難。
稻地村的老人們得知後,在村口擺起香案,供奉上瓜果點心,對著水庫方向虔誠地磕頭:“多虧了公社領導的先見之明啊,要不然咱村可就完了!”
另一邊,通往城裏的公路在暴雨的衝擊下,變成了一片爛泥塘。
工廠的卡車陷在坑裏動彈不得,司機們急得團團轉,不停地按喇叭。
電報像雪片般飛向北京、省城,請求支援。
十天後,搶修隊終於打通了這條生命線。
推土機碾過新鋪的碎石路,揚起漫天黃塵,仿佛在宣告著這場與災難的鬥爭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與此同時,一群係著紅袖章的青年正在清理文革廣場,他們費力地撬起被泥石流衝來的石碑,露出下麵斑駁的 “忠” 字,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歲月。
在向陽街,李建芬的哭聲混著河水聲,在空曠的街道上迴蕩。
她挺著微微隆起的小腹,和丈夫龐丙江沿著河岸,日複一日地尋找父親李文化的蹤跡。
她的眼睛哭得紅腫,嗓子也變得沙啞。
可當第一縷秋風吹來時,不幸降臨了,她的白手帕上沾滿了鮮血,失去了腹中的孩子,這讓她本就悲痛的心情雪上加霜。
而在職工家屬區,包足金正拄著新換的義肢,艱難地練習走路。
假肢與地麵碰撞出 “噠噠” 聲,驚飛了牆角覓食的麻雀。
他的額頭布滿了汗珠,每走一步都要咬緊牙關。直到那個挎著竹筐的身影出現 —— 裴夢南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衣角被風吹得鼓起來,露出筐裏鮮嫩的黃羊肉。
“大哥,要肉嗎?”
的聲音像浸了蜜一樣甜,臉上帶著羞澀的紅暈。
包足金掀開藍布,可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黏在她泛紅的臉頰上。
當得知她來自遙遠的裴屯時,他的拐杖重重杵在地上,熱情地說:“這麽遠的路,騎我的自行車迴去!”
後來,魏秋元在電話裏歎了口氣:“人家姑娘早有相好的,窮歸窮,可感情深著呢。”
聽筒裏還傳來裴鳳霞的聲音:“強扭的瓜不甜,老包也是苦命人。”
就在這時,一紙調令突然飛進三線廠 —— 紀廣才升任副廠長,主管人事及後勤工作;
劉長明接過工會大旗,成為工會委員會主任;
畢邊伯則成了新的辦公室主任。
而在奎龍保華廠,袁國嶺和李文化的遺孀握著調令,淚水不斷滴在丈夫的遺照上,照片上的人笑容依舊,可他們卻已永遠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