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家,郭秋菊便興致勃勃地告訴媽媽:“媽,我打算騎自行車去海邊。”
安合英一聽,臉上頓時浮現出擔憂的神色,急忙說道:“這可不行,路途那麽遠,你一個女孩子,多不安全啊。”
郭秋菊卻滿不在乎地擺擺手,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憧憬,笑著解釋:“媽,您就別擔心了,愛情的力量可大著呢。於誌歧也會去,有他在,不會有問題的。”
安合英看著女兒那副執著的模樣,知道再勸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隻好叮囑道:“那好吧,你自己千萬要小心。我跟於誌歧說一聲,讓他路上多照顧著你點兒。”
出發那天,隊伍逐漸成型。
最開始,隻有寥寥數人,可慢慢地,後麵梯隊的人越來越多。
有正在熱戀中的情侶,一方體力不支慢下來,另一方心疼,自然也跟著放慢速度,陪伴在側;也有那些心懷愛慕、正處於追求階段的人,在心儀的女孩子身邊,卯足了勁兒表現,自然也不會走得太快;不過,更多的還是真的被漫長路途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
李雲順仔細觀察著隊伍,而後對於誌歧說道:“你看,這隊伍都壯大到三十多人了。”
於誌歧目光堅定,神色從容,沉穩地迴應:“沒事兒,咱們後麵不是還有保障車嘛,就算有人堅持不住了,也能坐車,不用擔心。”
隊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緩緩前行,拉得老長。
大多數人在隊伍中間不緊不慢地騎著,少數體力充沛、衝勁十足的人則一馬當先,跑到了前麵。
時守誌便是跑在前麵的一員,不過他今天肩負著特殊任務。
早在前天,他就給爸媽打了電話,滿心歡喜地告知:“今天我要帶著我喜歡的人從咱家附近路過。”
他喜歡的人叫劉英,和他一樣,都是投身三線建設的熱血青年,家也都在城裏。
劉英的父親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紅軍,隻是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早早便退居到幹休所。
雖說掛著副所長的名頭,實則不用操心太多事務。
但老同誌的級別擺在那兒,縣裏在安排子女工作的時候,自然不會忘記他,劉英也因此順利進入了工廠。
劉英成長於軍人家庭,身高一米七,身材勻稱,體格健碩,平日裏就熱愛運動,是廠裏籃球、排球賽場上的活躍分子,長跑項目中也常常能看到她矯健的身姿。
時守誌原本對運動沒什麽特別的興趣,可自從認識了劉英,仿佛被點燃了熱情,也一頭紮進了運動的世界。
時守誌身高一米八八,天生就是搞體育的好苗子。
到了文革廣場,邢老師一眼就看中了他,每日悉心指導。
沒過多久,時守誌便在廠籃球隊站穩了腳跟,成了主力隊員。
共同的愛好,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時守誌和劉英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兩人每次見麵,都有說不完的話,相談甚歡。
邢老師看著他們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模樣,忍不住勸道:“你們倆這窗戶紙,幹脆捅破得了,別磨磨蹭蹭的。”
時守誌卻顯得有些慎重,他撓撓頭,認真地說:“再等等吧,劉英想先聽聽家裏長輩的意見,這事兒得慎重。”
山路崎嶇,一個又一個大坡橫亙在眾人麵前,仿佛是大自然故意設置的重重關卡,考驗著這群年輕人的意誌。
已經疲憊不堪的人們,望著眼前陡峭的山坡,忍不住唉聲歎氣,滿心都是絕望。
可當他們好不容易爬上坡頂,看到長長的下坡路時,又瞬間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上坡路總是艱難而短暫,每蹬一下腳踏板,都像是在挑戰身體的極限;而下坡路則輕鬆又漫長,騎著自行車,不用費力,借助慣性便能飛速滑行,衝出去老遠。
然而,意外總是突如其來。
一位男青年在飛速下坡時,為了追求速度,忘記了控製刹車。
慣性讓自行車越跑越快,他漸漸慌了神,下意識地猛踩刹車。
這一下用力過猛,自行車瞬間失去平衡,他整個人被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
手和手臂擦過粗糙的石子路麵,劃出一道道口子,鮮血滲了出來。
緊急時刻,救護車風馳電掣般趕來。
隨隊的醫護人員迅速跳下車,熟練地為他進行傷口包紮。
好在傷勢不算太重,隻是自行車的前輪車胎在摔倒時被磨破了。
無奈之下,他隻好上了汽車,成為這次騎行中第一個接受救助的人。
張美藝也漸漸體力不支,實在騎不動了,隻能停了下來,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李雲順看了看手表,又心疼又鼓勵地說:“再堅持一下,過了這個坡,大家肯定在山的那一邊休息呢。咱們馬上就能歇口氣了。”
張美藝咬咬牙,無奈地推著自行車,一步一步艱難地向上攀爬。
每走一步,都感覺像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終於,她登上了山頂,看到坡下樹林裏休息的人群,長舒一口氣,喘著大氣說:“你說得真準,可算到了。太好了,騎下去就能休息啦。”
最後梯隊的人也陸續趕到,大家像是被抽去了筋骨,紛紛癱倒在樹下、草地上。有的人甚至直接躺了下去,四肢大張,眼睛望著天空,隻想好好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
佟雪手持喇叭,大聲喊道:“大家休息二十分鍾,二十分鍾後準時出發。需要補充水的,去汽車上取。”
二十分鍾很快過去,有兩名女青年躺在草地上,滿臉疲憊,聲音微弱地說:“實在騎不動了,太累了,能不能再讓我們休息一會兒啊?”
佟雪看了看前麵已經出發的人群,又看看這兩名體力不支的女青年,於心不忍,隻好說:“那你們上汽車吧,在車裏休息,等恢複點體力了再下來騎。”
大貨車開了過來,裝上她們的自行車,救護車也載著她們和之前受傷的男青年,緩緩駛向遠方。
隊伍繼續前行,騎了一會兒,來到了山間的平地。
平坦的道路讓大家緊繃的神經瞬間放鬆下來,騎行也變得輕鬆許多。
路過前後嶺公社村落時,社員們紛紛停下手中的農活,滿眼疑惑地望著這群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仿佛在看一群來自外星球的生物。
他們騎過了平坦的盆地,又接連翻過幾道山坡,終於走出了山區。
在一座漫水橋邊,隊伍進行了第二次集中休息。
一時間,漫水橋前後熱鬧非凡,到處都是人。
先到的那批人,早已在大樹下尋得陰涼處,愜意地休息著;後到的人則隻能頂著炎炎烈日,坐在滾燙的地上,稍作喘息。
大家望著橋下清澈見底的河水,頓時覺得燥熱一掃而空,紛紛走到河邊,俯下身,用清涼的河水洗把臉,再將手巾、手絹浸濕,輕輕擦拭著滾燙的脖頸。
還有人拿出水壺,將其灌滿,仿佛這清涼的河水能為他們注入無盡的力量。
佟雪見狀,趕緊喊來幾名團員,吩咐道:“你們去把汽車上的水桶裝滿水,以備不時之需。”
河邊地頭勞作的社員們,看著這群年輕人,忍不住好奇地大聲問道:“你們這是要上哪兒去呀?”
“我們去海邊遊泳!”有人大聲迴應道。
一名婦女站在地頭,聽了這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說:“真是吃飽了撐的,不累啊?一個破海,有啥好看的。”
一位大叔倒是熱情,走過來,關切地問:“你們從哪兒來的呀?”
“八叉公社趙村大隊。”
“那是哪兒呀?”
“錦東三線。”
大叔恍然大悟,點了點頭說:“知道,那地方以前叫黑森窩子。”
“什麽黑森窩子,我們那兒沒這名字啊。”年輕人一臉疑惑。
“你們那兒是不是有壓兒山?你們那兒離我們可遠了,對吧?”
“對,對,有壓兒山。那您說的黑森窩子是什麽意思啊?”
“以前啊,那是土匪窩子……”
休息結束,隊伍再度出發。
沒了山路的阻礙,大家感覺騎行順暢了許多。
之前坐車的兩名女青年和那位受傷的男青年,也恢複了些體力,告別了汽車,重新加入騎行隊伍,跟著大家一起前行。
又過了近半個小時,縣城的輪廓漸漸出現在眼前。
山野間流淌的河水,一路奔騰,穿過無數個幽深的山澗,跨越萬條縱橫交錯的溝壑,拐過數不清的彎道,最終來到了城外的西河。
過大橋時,李雲順下意識地抬頭望向東北方向,那裏,正是杜武媽媽曾提到過的高高的首山。
過了橋,再穿過鐵路線,便來到了城邊。
此時,李雲順再次抬頭望去,距離近了,可山卻在朦朧的煙霧中隱沒了身影,隻留下一抹若有若無的輪廓。
進了城,時守誌和劉英在古色古香的鍾樓下停了下來。
他們望著眼前的鍾樓,思緒仿佛穿越了時空,沉浸在這古老而寧靜的氛圍中。
過了城,佟雪坐著吉普車,加快了速度,先行趕往海灘。
她肩負著重要使命,要去海灘與先行到達的裴為民、紀鳳英會合。
裴為民和紀鳳英已經在海灘上坐了許久。
他們昨天下午從錦東出發,一路奔波,迴到了城裏的家。
今天午後,便早早來到了海邊,找到了指揮部的人員。
指揮部設在海口浴場大道的下坡處,一座用木頭搭建的架子上,一麵鮮豔的紅旗隨風飄揚,上麵寫著“指揮部”三個大字,格外醒目。
佟雪趕到海邊,下了坡,徑直走到主席台處,詢問清楚情況後,又開車來到了南邊。南邊的沙灘上,裴為民和紀鳳英正翹首以盼。
裴為民和紀鳳英遠遠看到車來了,立刻站起身,熱情地揮手示意,然後快步走到路邊。
佟雪下了車,站在路邊,裴為民指著眼前的場地,詳細地介紹起來:“從這兒到那兒,都是我們的營地。營地北邊有一所解放軍療養院,療養院圍牆外有公共廁所……”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方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介紹完場地,裴為民又匯報了組委會的要求:“支帳篷不能太靠近大海,盡量靠近路邊就行。自行車要擺放整齊,垃圾也要及時集中處理……”
“好,我明白了,辛苦你們了。你們先休息一會兒,等大家來了,還得麻煩你們幫忙組織一下。”
裴為民和紀鳳英應了一聲“好”,然後朝著主席台方向走去。
到了主席台附近,他們找了一處海灘,坐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著大部隊的到來。
佟雪則緩緩地向海灘走去。
剛踏入沙地,細膩的沙子便順著鞋縫鑽了進去,硌得腳底癢癢的。
她站在沙灘上,抬起一隻腳,試圖把鞋裏的沙子倒出來,可另一隻腳下的沙子太軟,身體瞬間失去平衡,一個踉蹌,倒了下去。
這一倒,卻讓她意外地發現,倒下的感覺竟如同躺在軟軟的棉被裏,舒適極了。
她慢慢地坐起來,倒幹淨鞋裏的沙子,站起身繼續走。
可沒走幾步,鞋裏又進了沙子。
佟雪索性坐在沙灘上,脫掉鞋子和襪子,拎在手裏,迴到路邊,打開車門說:“李哥,鞋先放車上了。”
放好鞋,佟雪赤著腳,再次向沙灘走去。
她一邊走,一邊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心裏盤算著如何布置營地,才能讓大家既住得舒適,又能盡情享受海灘的樂趣。
安合英一聽,臉上頓時浮現出擔憂的神色,急忙說道:“這可不行,路途那麽遠,你一個女孩子,多不安全啊。”
郭秋菊卻滿不在乎地擺擺手,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憧憬,笑著解釋:“媽,您就別擔心了,愛情的力量可大著呢。於誌歧也會去,有他在,不會有問題的。”
安合英看著女兒那副執著的模樣,知道再勸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隻好叮囑道:“那好吧,你自己千萬要小心。我跟於誌歧說一聲,讓他路上多照顧著你點兒。”
出發那天,隊伍逐漸成型。
最開始,隻有寥寥數人,可慢慢地,後麵梯隊的人越來越多。
有正在熱戀中的情侶,一方體力不支慢下來,另一方心疼,自然也跟著放慢速度,陪伴在側;也有那些心懷愛慕、正處於追求階段的人,在心儀的女孩子身邊,卯足了勁兒表現,自然也不會走得太快;不過,更多的還是真的被漫長路途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
李雲順仔細觀察著隊伍,而後對於誌歧說道:“你看,這隊伍都壯大到三十多人了。”
於誌歧目光堅定,神色從容,沉穩地迴應:“沒事兒,咱們後麵不是還有保障車嘛,就算有人堅持不住了,也能坐車,不用擔心。”
隊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緩緩前行,拉得老長。
大多數人在隊伍中間不緊不慢地騎著,少數體力充沛、衝勁十足的人則一馬當先,跑到了前麵。
時守誌便是跑在前麵的一員,不過他今天肩負著特殊任務。
早在前天,他就給爸媽打了電話,滿心歡喜地告知:“今天我要帶著我喜歡的人從咱家附近路過。”
他喜歡的人叫劉英,和他一樣,都是投身三線建設的熱血青年,家也都在城裏。
劉英的父親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紅軍,隻是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早早便退居到幹休所。
雖說掛著副所長的名頭,實則不用操心太多事務。
但老同誌的級別擺在那兒,縣裏在安排子女工作的時候,自然不會忘記他,劉英也因此順利進入了工廠。
劉英成長於軍人家庭,身高一米七,身材勻稱,體格健碩,平日裏就熱愛運動,是廠裏籃球、排球賽場上的活躍分子,長跑項目中也常常能看到她矯健的身姿。
時守誌原本對運動沒什麽特別的興趣,可自從認識了劉英,仿佛被點燃了熱情,也一頭紮進了運動的世界。
時守誌身高一米八八,天生就是搞體育的好苗子。
到了文革廣場,邢老師一眼就看中了他,每日悉心指導。
沒過多久,時守誌便在廠籃球隊站穩了腳跟,成了主力隊員。
共同的愛好,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時守誌和劉英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兩人每次見麵,都有說不完的話,相談甚歡。
邢老師看著他們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模樣,忍不住勸道:“你們倆這窗戶紙,幹脆捅破得了,別磨磨蹭蹭的。”
時守誌卻顯得有些慎重,他撓撓頭,認真地說:“再等等吧,劉英想先聽聽家裏長輩的意見,這事兒得慎重。”
山路崎嶇,一個又一個大坡橫亙在眾人麵前,仿佛是大自然故意設置的重重關卡,考驗著這群年輕人的意誌。
已經疲憊不堪的人們,望著眼前陡峭的山坡,忍不住唉聲歎氣,滿心都是絕望。
可當他們好不容易爬上坡頂,看到長長的下坡路時,又瞬間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上坡路總是艱難而短暫,每蹬一下腳踏板,都像是在挑戰身體的極限;而下坡路則輕鬆又漫長,騎著自行車,不用費力,借助慣性便能飛速滑行,衝出去老遠。
然而,意外總是突如其來。
一位男青年在飛速下坡時,為了追求速度,忘記了控製刹車。
慣性讓自行車越跑越快,他漸漸慌了神,下意識地猛踩刹車。
這一下用力過猛,自行車瞬間失去平衡,他整個人被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
手和手臂擦過粗糙的石子路麵,劃出一道道口子,鮮血滲了出來。
緊急時刻,救護車風馳電掣般趕來。
隨隊的醫護人員迅速跳下車,熟練地為他進行傷口包紮。
好在傷勢不算太重,隻是自行車的前輪車胎在摔倒時被磨破了。
無奈之下,他隻好上了汽車,成為這次騎行中第一個接受救助的人。
張美藝也漸漸體力不支,實在騎不動了,隻能停了下來,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李雲順看了看手表,又心疼又鼓勵地說:“再堅持一下,過了這個坡,大家肯定在山的那一邊休息呢。咱們馬上就能歇口氣了。”
張美藝咬咬牙,無奈地推著自行車,一步一步艱難地向上攀爬。
每走一步,都感覺像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終於,她登上了山頂,看到坡下樹林裏休息的人群,長舒一口氣,喘著大氣說:“你說得真準,可算到了。太好了,騎下去就能休息啦。”
最後梯隊的人也陸續趕到,大家像是被抽去了筋骨,紛紛癱倒在樹下、草地上。有的人甚至直接躺了下去,四肢大張,眼睛望著天空,隻想好好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
佟雪手持喇叭,大聲喊道:“大家休息二十分鍾,二十分鍾後準時出發。需要補充水的,去汽車上取。”
二十分鍾很快過去,有兩名女青年躺在草地上,滿臉疲憊,聲音微弱地說:“實在騎不動了,太累了,能不能再讓我們休息一會兒啊?”
佟雪看了看前麵已經出發的人群,又看看這兩名體力不支的女青年,於心不忍,隻好說:“那你們上汽車吧,在車裏休息,等恢複點體力了再下來騎。”
大貨車開了過來,裝上她們的自行車,救護車也載著她們和之前受傷的男青年,緩緩駛向遠方。
隊伍繼續前行,騎了一會兒,來到了山間的平地。
平坦的道路讓大家緊繃的神經瞬間放鬆下來,騎行也變得輕鬆許多。
路過前後嶺公社村落時,社員們紛紛停下手中的農活,滿眼疑惑地望著這群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仿佛在看一群來自外星球的生物。
他們騎過了平坦的盆地,又接連翻過幾道山坡,終於走出了山區。
在一座漫水橋邊,隊伍進行了第二次集中休息。
一時間,漫水橋前後熱鬧非凡,到處都是人。
先到的那批人,早已在大樹下尋得陰涼處,愜意地休息著;後到的人則隻能頂著炎炎烈日,坐在滾燙的地上,稍作喘息。
大家望著橋下清澈見底的河水,頓時覺得燥熱一掃而空,紛紛走到河邊,俯下身,用清涼的河水洗把臉,再將手巾、手絹浸濕,輕輕擦拭著滾燙的脖頸。
還有人拿出水壺,將其灌滿,仿佛這清涼的河水能為他們注入無盡的力量。
佟雪見狀,趕緊喊來幾名團員,吩咐道:“你們去把汽車上的水桶裝滿水,以備不時之需。”
河邊地頭勞作的社員們,看著這群年輕人,忍不住好奇地大聲問道:“你們這是要上哪兒去呀?”
“我們去海邊遊泳!”有人大聲迴應道。
一名婦女站在地頭,聽了這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說:“真是吃飽了撐的,不累啊?一個破海,有啥好看的。”
一位大叔倒是熱情,走過來,關切地問:“你們從哪兒來的呀?”
“八叉公社趙村大隊。”
“那是哪兒呀?”
“錦東三線。”
大叔恍然大悟,點了點頭說:“知道,那地方以前叫黑森窩子。”
“什麽黑森窩子,我們那兒沒這名字啊。”年輕人一臉疑惑。
“你們那兒是不是有壓兒山?你們那兒離我們可遠了,對吧?”
“對,對,有壓兒山。那您說的黑森窩子是什麽意思啊?”
“以前啊,那是土匪窩子……”
休息結束,隊伍再度出發。
沒了山路的阻礙,大家感覺騎行順暢了許多。
之前坐車的兩名女青年和那位受傷的男青年,也恢複了些體力,告別了汽車,重新加入騎行隊伍,跟著大家一起前行。
又過了近半個小時,縣城的輪廓漸漸出現在眼前。
山野間流淌的河水,一路奔騰,穿過無數個幽深的山澗,跨越萬條縱橫交錯的溝壑,拐過數不清的彎道,最終來到了城外的西河。
過大橋時,李雲順下意識地抬頭望向東北方向,那裏,正是杜武媽媽曾提到過的高高的首山。
過了橋,再穿過鐵路線,便來到了城邊。
此時,李雲順再次抬頭望去,距離近了,可山卻在朦朧的煙霧中隱沒了身影,隻留下一抹若有若無的輪廓。
進了城,時守誌和劉英在古色古香的鍾樓下停了下來。
他們望著眼前的鍾樓,思緒仿佛穿越了時空,沉浸在這古老而寧靜的氛圍中。
過了城,佟雪坐著吉普車,加快了速度,先行趕往海灘。
她肩負著重要使命,要去海灘與先行到達的裴為民、紀鳳英會合。
裴為民和紀鳳英已經在海灘上坐了許久。
他們昨天下午從錦東出發,一路奔波,迴到了城裏的家。
今天午後,便早早來到了海邊,找到了指揮部的人員。
指揮部設在海口浴場大道的下坡處,一座用木頭搭建的架子上,一麵鮮豔的紅旗隨風飄揚,上麵寫著“指揮部”三個大字,格外醒目。
佟雪趕到海邊,下了坡,徑直走到主席台處,詢問清楚情況後,又開車來到了南邊。南邊的沙灘上,裴為民和紀鳳英正翹首以盼。
裴為民和紀鳳英遠遠看到車來了,立刻站起身,熱情地揮手示意,然後快步走到路邊。
佟雪下了車,站在路邊,裴為民指著眼前的場地,詳細地介紹起來:“從這兒到那兒,都是我們的營地。營地北邊有一所解放軍療養院,療養院圍牆外有公共廁所……”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方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介紹完場地,裴為民又匯報了組委會的要求:“支帳篷不能太靠近大海,盡量靠近路邊就行。自行車要擺放整齊,垃圾也要及時集中處理……”
“好,我明白了,辛苦你們了。你們先休息一會兒,等大家來了,還得麻煩你們幫忙組織一下。”
裴為民和紀鳳英應了一聲“好”,然後朝著主席台方向走去。
到了主席台附近,他們找了一處海灘,坐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著大部隊的到來。
佟雪則緩緩地向海灘走去。
剛踏入沙地,細膩的沙子便順著鞋縫鑽了進去,硌得腳底癢癢的。
她站在沙灘上,抬起一隻腳,試圖把鞋裏的沙子倒出來,可另一隻腳下的沙子太軟,身體瞬間失去平衡,一個踉蹌,倒了下去。
這一倒,卻讓她意外地發現,倒下的感覺竟如同躺在軟軟的棉被裏,舒適極了。
她慢慢地坐起來,倒幹淨鞋裏的沙子,站起身繼續走。
可沒走幾步,鞋裏又進了沙子。
佟雪索性坐在沙灘上,脫掉鞋子和襪子,拎在手裏,迴到路邊,打開車門說:“李哥,鞋先放車上了。”
放好鞋,佟雪赤著腳,再次向沙灘走去。
她一邊走,一邊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心裏盤算著如何布置營地,才能讓大家既住得舒適,又能盡情享受海灘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