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梅滿心歡喜,她愛的人都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了她。
清晨,麻三田天還沒亮就醒了,隨後又與她親密一番,結束後穿衣離開。
不一會兒,趙福田也來了,再次與她纏綿,這次堅持了四分多鍾才結束。
常永梅親了一下老公,溫柔地說:“看來真的見好了 。”
常永梅沉浸在快樂之中時,佟鐵山卻在惦記著牲口。
他來到生產隊的牲口棚,查看剛剛買迴來的馬和牛。
建築隊成立後,經唐主任同意,大隊開具了介紹信,安排人員前往內蒙采購牲口。
這次采購的資金,是生產隊給工廠拉腳掙來的,最終買了兩匹馬、四頭牛。
采購人員趕了一夜的路,天不亮時,疲憊不堪地趕著牲口迴來了。
他們先把牲口安置進棚裏,然後去了佟鐵山家。
佟鐵山看著這些滿臉倦容的采購人員,詢問了采購的情況,之後讓他們迴家休息,自己則來到牲口棚查看。
“八叔,吃了沒?”佟鐵山向飼養員八叔打招唿。
八叔迴答道:“吃了,隊長。”
“好,您老看看剛送來的那幾頭牲口怎麽樣?”
“中,不錯,馬一公一母,牛三母一公。”
佟鐵山走過去,摸著馬鬃,滿意地說:“中,這毛黑中發亮,這馬膘肥體壯,不錯。”
又看了看牛,接著說,“這牛骨架大,好好飼養肯定有勁。”
他看著這些大牲口,滿心歡喜,既希望它們能為隊裏多出力,又盼著它們能繁衍後代,便問道:“這牲口什麽時候配種?”
“馬最好每年春季配種,這牛啥時候都行,隻要母牛發情就能配。”
“那好,能配的時候就安排配種,省得花錢去外地買。”
佟鐵山離開牲口棚迴到家,取出自行車前往公社匯報情況。
匯報完後,他到公社供銷社找主任批了五包前門煙,帶著煙迴到了大隊部。
此時,隊部院裏裴同國帶著三個人正在製作大車車架子。
前幾天,采購人員去內蒙的時候,裴同國找到宋東方說:“找幾個人看看能不能幫著打幾副車架子。”
宋東方爽快地說:“好辦,安排酒菜。”
晚上,宋東方、王紹一、康永新、裴同國來到佟鐵山家,幾人喝著小酒,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佟鐵山分煙的時候,李春雨正在思考後勤的問題。
後勤科長是個資曆很深的人,但身體不好,家也還沒搬過來,時常迴奎龍養病,後勤的事務基本都交給了李春雨。
這段時間,機關領導搬走了,團結街的辦公平房分給了後勤。
後勤終於可以認真地考慮如何保障三線的後勤工作了。
李春雨站在平房前,思緒萬千。
三線建設初期,指揮部成立了後勤籌備組,三線的後勤和城裏的後勤不同,它事無巨細,什麽都管。
籌備組下設了很多單位,由於當時“先生產後生活”的指導思想,所有事務都以生產優先,後勤保障能力較弱,部分工作至今都還沒開展起來。
就拿浴池來說,幾千人生活在這條大溝裏,卻隻有幾個車間有浴池,職工洗澡還算方便,但家屬洗澡就非常困難了。
想洗澡就得跑遠路去車間,還經常因為鍋爐壞了或者人太多而白跑一趟。
夏天還好些,到了冬天,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想幹幹淨淨地過年,矛盾就愈發突出,罵街、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
除了洗澡難,縫紉和修鞋的問題也很突出。
以前在市裏,這樣的合作社很多,大家做件衣服、修個鞋都很方便。
可到了這山溝裏就不行了,會做衣服的人還能自己動手,小孩子的衣服可以拿大人的改一改勉強穿,但要是想做件好看、精致點的衣服就沒辦法了;修鞋也是一樣,自己做的布鞋壞了還能自己補補,可皮鞋、翻毛勞保鞋壞了,能自己修的人就不多了。
還有理發也讓人發愁。
前幾天,就因為理發排隊有人插隊,職工之間還打了一架。
理發這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是門手藝。
以前在城裏,街巷到處都是理發匠,大家都沒把這當迴事,進溝的時候也沒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沒有成立理發店。
有些同誌家裏有理發工具,就左鄰右舍互相幫忙剃一下。
宋東方會理發,也有理發工具,他喜歡給大家理發,所以領導之前都沒為理發的事情操過心。
但其他職工家屬就沒這麽幸運了,以前建設三大隊的服務社有理發的,可近幾個月三大隊服務社的部分人員去了其他地方,暫停了對廠裏職工的服務。
好在趙村有一家剃頭鋪,不過這是公社的集體單位,隻有一名剃頭匠。
趙村剃頭鋪每天工作八小時,和工廠的工作時間一樣,剃頭匠不休星期日,休星期三。
每到星期日,來理發排隊的人就特別多。
周山、吳權周日閑來無事,去找高文革、李風順玩,得知李風順和哥哥李雷順一大早去趙村排隊理發,便也跟了過去。
李風順排在哥哥身後,他後麵是於誌歧,兩人已經很久沒見麵了,今天一見麵就聊得熱火朝天。
這時,周山、吳權、高文革來了,李風順以為他們也是來理發的,便讓他們趕緊排隊。
高文革連忙說:“我們不理發,就是他們找你玩,非要來這兒。”
於誌歧身後有個人聽到了,嘟囔道:“這群孩子真是閑得沒事幹,星期天幹點啥不好,跑這鬼地方來。”
周山聽了心裏不高興,反駁道:“你說的什麽話,我們愛怎麽玩就怎麽玩,關你什麽事?”
於誌歧笑了起來,問李風順:“這是誰啊?”
李風順便逐一給他們做了介紹。介紹完後,於誌歧身後那人問高文革:“你小子是計劃老高的兒子吧?”
“對,我爸叫高豐收。”高文革頭也不抬地迴了一句。
於誌歧迴過頭說:“對,逯哥,這小子就叫李風順,就是我跟你講的那個敢上石嘴岩的李風順。”
“哦!”那人應了一聲。
“李風順,這位是逯賀林,你該叫叔,他和高文革他爸是一個單位的。”
逯賀林連忙說:“別叫叔,叫哥,我管李科長叫叔。”
大家認識之後,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石嘴岩。
排隊的人大多守規矩,但也有例外。
當時十多個人在排隊,第二名和第三名突然打了起來。
原來是第二名招唿一位剛到的人站到自己前麵插隊,插隊的人還沒站穩,第三名見狀,推了第二名一把,怒聲說:“不許插隊!”
第二名不甘示弱,立刻反推迴去,這一下用力過猛,第三名被推倒在地。
第三名惱羞成怒,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起身就朝第二名砸去,第二名頓時血流滿麵。
受傷的人前往保衛科報案,保衛科讓打人者檢討,並承擔了醫療費,打人者給了被打者五元錢,雙方這才達成和解。
這場衝突導致排隊的人少了幾個,李風順在中午下班前順利理完發。
周山他們沒玩多久,就各自迴家吃飯去了。
雖說打架這事不算大,卻也不容忽視。
第二天,候煥東來到辦公樓匯報此事。
謝雲旺坐在沙發上,聽完後眉頭緊皺,問道:“打架的這兩個人,是不是來自不同地方?”
“沒錯,一個是從老廠來的,一個是橫向調動過來的。”候煥東迴答。
“這就對了。”謝雲旺接著說,“我發現職工家屬總愛分山頭,你是哪兒來的,他是哪兒來的,總覺得從保東來的就高人一等,這可不對。
咱們雖然是從保東來,但往前追溯,參加工作時也不是保東的人,這麽區分有什麽意義呢?難道這兩人都是保東來的,打架就沒事了?不行,必須加以引導。”
領導在意的並非單純的打架事件,而是背後的拉幫結派問題。
三線建設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倘若分成幾派不同的勢力,那還怎麽談團結、謀發展?
想到這兒,謝雲旺打電話叫劉海福過來。
劉海福來到辦公室後,謝雲旺向他說明了情況,強調道:“政工部門要介入此事,跟同誌們講清楚,堅決不能搞山頭主義。”
正說著,宋東方進來了,他也是為這件事而來。
宋東方說:“昨天老侯打電話跟我講了理發時打人的事,這背後既有山頭主義的問題,也反映出理發難的困境,我們得一並想辦法解決。”
清晨,麻三田天還沒亮就醒了,隨後又與她親密一番,結束後穿衣離開。
不一會兒,趙福田也來了,再次與她纏綿,這次堅持了四分多鍾才結束。
常永梅親了一下老公,溫柔地說:“看來真的見好了 。”
常永梅沉浸在快樂之中時,佟鐵山卻在惦記著牲口。
他來到生產隊的牲口棚,查看剛剛買迴來的馬和牛。
建築隊成立後,經唐主任同意,大隊開具了介紹信,安排人員前往內蒙采購牲口。
這次采購的資金,是生產隊給工廠拉腳掙來的,最終買了兩匹馬、四頭牛。
采購人員趕了一夜的路,天不亮時,疲憊不堪地趕著牲口迴來了。
他們先把牲口安置進棚裏,然後去了佟鐵山家。
佟鐵山看著這些滿臉倦容的采購人員,詢問了采購的情況,之後讓他們迴家休息,自己則來到牲口棚查看。
“八叔,吃了沒?”佟鐵山向飼養員八叔打招唿。
八叔迴答道:“吃了,隊長。”
“好,您老看看剛送來的那幾頭牲口怎麽樣?”
“中,不錯,馬一公一母,牛三母一公。”
佟鐵山走過去,摸著馬鬃,滿意地說:“中,這毛黑中發亮,這馬膘肥體壯,不錯。”
又看了看牛,接著說,“這牛骨架大,好好飼養肯定有勁。”
他看著這些大牲口,滿心歡喜,既希望它們能為隊裏多出力,又盼著它們能繁衍後代,便問道:“這牲口什麽時候配種?”
“馬最好每年春季配種,這牛啥時候都行,隻要母牛發情就能配。”
“那好,能配的時候就安排配種,省得花錢去外地買。”
佟鐵山離開牲口棚迴到家,取出自行車前往公社匯報情況。
匯報完後,他到公社供銷社找主任批了五包前門煙,帶著煙迴到了大隊部。
此時,隊部院裏裴同國帶著三個人正在製作大車車架子。
前幾天,采購人員去內蒙的時候,裴同國找到宋東方說:“找幾個人看看能不能幫著打幾副車架子。”
宋東方爽快地說:“好辦,安排酒菜。”
晚上,宋東方、王紹一、康永新、裴同國來到佟鐵山家,幾人喝著小酒,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佟鐵山分煙的時候,李春雨正在思考後勤的問題。
後勤科長是個資曆很深的人,但身體不好,家也還沒搬過來,時常迴奎龍養病,後勤的事務基本都交給了李春雨。
這段時間,機關領導搬走了,團結街的辦公平房分給了後勤。
後勤終於可以認真地考慮如何保障三線的後勤工作了。
李春雨站在平房前,思緒萬千。
三線建設初期,指揮部成立了後勤籌備組,三線的後勤和城裏的後勤不同,它事無巨細,什麽都管。
籌備組下設了很多單位,由於當時“先生產後生活”的指導思想,所有事務都以生產優先,後勤保障能力較弱,部分工作至今都還沒開展起來。
就拿浴池來說,幾千人生活在這條大溝裏,卻隻有幾個車間有浴池,職工洗澡還算方便,但家屬洗澡就非常困難了。
想洗澡就得跑遠路去車間,還經常因為鍋爐壞了或者人太多而白跑一趟。
夏天還好些,到了冬天,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想幹幹淨淨地過年,矛盾就愈發突出,罵街、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
除了洗澡難,縫紉和修鞋的問題也很突出。
以前在市裏,這樣的合作社很多,大家做件衣服、修個鞋都很方便。
可到了這山溝裏就不行了,會做衣服的人還能自己動手,小孩子的衣服可以拿大人的改一改勉強穿,但要是想做件好看、精致點的衣服就沒辦法了;修鞋也是一樣,自己做的布鞋壞了還能自己補補,可皮鞋、翻毛勞保鞋壞了,能自己修的人就不多了。
還有理發也讓人發愁。
前幾天,就因為理發排隊有人插隊,職工之間還打了一架。
理發這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是門手藝。
以前在城裏,街巷到處都是理發匠,大家都沒把這當迴事,進溝的時候也沒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沒有成立理發店。
有些同誌家裏有理發工具,就左鄰右舍互相幫忙剃一下。
宋東方會理發,也有理發工具,他喜歡給大家理發,所以領導之前都沒為理發的事情操過心。
但其他職工家屬就沒這麽幸運了,以前建設三大隊的服務社有理發的,可近幾個月三大隊服務社的部分人員去了其他地方,暫停了對廠裏職工的服務。
好在趙村有一家剃頭鋪,不過這是公社的集體單位,隻有一名剃頭匠。
趙村剃頭鋪每天工作八小時,和工廠的工作時間一樣,剃頭匠不休星期日,休星期三。
每到星期日,來理發排隊的人就特別多。
周山、吳權周日閑來無事,去找高文革、李風順玩,得知李風順和哥哥李雷順一大早去趙村排隊理發,便也跟了過去。
李風順排在哥哥身後,他後麵是於誌歧,兩人已經很久沒見麵了,今天一見麵就聊得熱火朝天。
這時,周山、吳權、高文革來了,李風順以為他們也是來理發的,便讓他們趕緊排隊。
高文革連忙說:“我們不理發,就是他們找你玩,非要來這兒。”
於誌歧身後有個人聽到了,嘟囔道:“這群孩子真是閑得沒事幹,星期天幹點啥不好,跑這鬼地方來。”
周山聽了心裏不高興,反駁道:“你說的什麽話,我們愛怎麽玩就怎麽玩,關你什麽事?”
於誌歧笑了起來,問李風順:“這是誰啊?”
李風順便逐一給他們做了介紹。介紹完後,於誌歧身後那人問高文革:“你小子是計劃老高的兒子吧?”
“對,我爸叫高豐收。”高文革頭也不抬地迴了一句。
於誌歧迴過頭說:“對,逯哥,這小子就叫李風順,就是我跟你講的那個敢上石嘴岩的李風順。”
“哦!”那人應了一聲。
“李風順,這位是逯賀林,你該叫叔,他和高文革他爸是一個單位的。”
逯賀林連忙說:“別叫叔,叫哥,我管李科長叫叔。”
大家認識之後,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石嘴岩。
排隊的人大多守規矩,但也有例外。
當時十多個人在排隊,第二名和第三名突然打了起來。
原來是第二名招唿一位剛到的人站到自己前麵插隊,插隊的人還沒站穩,第三名見狀,推了第二名一把,怒聲說:“不許插隊!”
第二名不甘示弱,立刻反推迴去,這一下用力過猛,第三名被推倒在地。
第三名惱羞成怒,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起身就朝第二名砸去,第二名頓時血流滿麵。
受傷的人前往保衛科報案,保衛科讓打人者檢討,並承擔了醫療費,打人者給了被打者五元錢,雙方這才達成和解。
這場衝突導致排隊的人少了幾個,李風順在中午下班前順利理完發。
周山他們沒玩多久,就各自迴家吃飯去了。
雖說打架這事不算大,卻也不容忽視。
第二天,候煥東來到辦公樓匯報此事。
謝雲旺坐在沙發上,聽完後眉頭緊皺,問道:“打架的這兩個人,是不是來自不同地方?”
“沒錯,一個是從老廠來的,一個是橫向調動過來的。”候煥東迴答。
“這就對了。”謝雲旺接著說,“我發現職工家屬總愛分山頭,你是哪兒來的,他是哪兒來的,總覺得從保東來的就高人一等,這可不對。
咱們雖然是從保東來,但往前追溯,參加工作時也不是保東的人,這麽區分有什麽意義呢?難道這兩人都是保東來的,打架就沒事了?不行,必須加以引導。”
領導在意的並非單純的打架事件,而是背後的拉幫結派問題。
三線建設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倘若分成幾派不同的勢力,那還怎麽談團結、謀發展?
想到這兒,謝雲旺打電話叫劉海福過來。
劉海福來到辦公室後,謝雲旺向他說明了情況,強調道:“政工部門要介入此事,跟同誌們講清楚,堅決不能搞山頭主義。”
正說著,宋東方進來了,他也是為這件事而來。
宋東方說:“昨天老侯打電話跟我講了理發時打人的事,這背後既有山頭主義的問題,也反映出理發難的困境,我們得一並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