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衰落家徒壁,晚輩勤勞努力期。
三線青山虛位與,五湖四海拓荒犁。
鈍夫奮勉安生計,能者逍遙放眼眯。
勞瘁隻因前後果,說服未解小資愚。
調整、批鬥改變了人的認識,但改變不了生活物資匱乏的現狀。
這一現實問題不解決,部分職工開荒便成了必然。
開荒職工多為人口多,負擔重,糧食短缺的家庭。
還有些家庭,看到別人行動,自己也跟著參與,想著至少能解決一部分生活難題。
當然,這類人,多數沒什麽本事。
那些有能耐的人,不必靠賣苦力、流大汗來解決生計,他們有其他辦法達成目的。
包宏業不再兼任了,工廠與建設單位的關係變成相互協作的兄弟關係。
為了方便業務,計劃部門接過了溝通聯係的任務。
江誌華又將任務交給了高豐收,高豐收的工作增加了一項溝通協調。
高豐收的溝通協調是有效果的,不單在基建工作方麵有效果,家裏要辦的事也有了效果。
通過溝通協調,給丈母娘家要了一套房。
高豐收剛來時,一心隻想能來就行,沒有考慮房子問題。
當年結婚時,沒有房住在丈母娘家,把戶口遷到一起。
從市裏搬遷時,也是一個戶口過來的,因此按一戶,分的房。
後來想要房時,後勤以一戶為由,並未多給一套住房。
想從戶口本裏遷出,又因葛根柱工作單位證明材料遲遲未收到,沒有辦成。
為了解決問題,他找過王國慶,李春雨也找過江誌華,但苦於政策,沒有辦成。
這一天,佟鐵山請宋東方,高豐收拿了兩瓶嫩江白。
建設三大隊的主管基建的副隊長也去了。
席間談及此事。宋東方說:這件事了解過,有兩點問題,一是一個戶口本,要兩套房的問題,二是政策上,單職工不分配,本人可申請單身房。”
高豐收反問:“老麻為什麽分了?”
“ 當時是第一批分房,製度不健全,再有,當時老麻說他老婆肯定來,這才分得房。”
副隊長忙說:“老高,酒喝多了!不能攀別人的事,別人如何安排,領導有數,你就說你的事。”
“對,對,我酒喝多了!”
宋東方未生氣,他喝酒時,一向很興奮。
他接著說:“一個戶口本也有兩套房的,政策規定,老少三輩八口以上的可以再分一套,這你家不行。後來修改政策,允許你丈人這樣的職工家庭申請住房,但需要你丈人工作單位證明材料,這時你們拿不出來,為什麽呀?”
“這老爺子原來歸區裏管,後來歸清潔隊管,我們找清潔隊,管事的換人了,他說老爺子是區裏的人,讓區裏出手續,區領導也換人了,區裏說讓清潔隊出手續,反正沒跑下來。”
“誰給開資就找誰唄?” 副隊長插了一句。
“區財政所開資,因為老爺子到區裏,是跟區領導來的,但人家說老爺子不是財政所的人,人家不管。”
“這群官老爺,真不是東西,你要還在老廠,可能好辦,總找也就能辦下來。現在不好辦。不過宋領導,我插一句,我們不是一個單位的。我從建設單位角度說,葛老爺子,是你們的寶。職工文體活動,他功勞不小,我們三大隊有幾個小子也跟著學武,這老爺子為三線建設起很大作用。從職工文體活動,工會的骨幹人員角度出發,你們也應把葛老爺子當做職工才對。”
佟鐵山也說對,宋東方點了點頭。
第二天,江誌華找到劉忠臣、宋東方,說了此事,三人一起去找謝雲旺。
謝雲旺聽完匯報,心想:房子夠用,高豐收是計劃科的人,三位都是左膀右臂,麵子還是要給的。
於是說:“既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就應政策一致,房子不是夠用嘛,我看,可以分。”
宋東方又提到證明材料。
謝雲旺樂了:“別人情況不知道,這老頭情況,老宋你不知道?當年上台打人,你們不是去他們單位調查過嘛,你就能證明,還有他的徒弟都可以。”
一把手說了,事情自然可辦。
葛根柱,關秀燕搬入了樓房,他們與麻三田、任家義一個樓,麻三田在他家樓上,趙福田家搬走後,任家義搬了進來。
任家義生活得到了改善,妻子有了工作。
有工資,有供應糧,對他來講是天大的幸福。
弟弟也成了工人,並住進了單身宿舍。
生活好了,任家義的天性暴露出來,每晚做個菜,喝點酒。
也會找麻三田買點野味。
也許是心疼錢,妻子總說:“以前你自己上山就能打到野雞、野兔,為啥現在還要花錢買呢?”
說得多了,挨了幾次打,便不怎麽吭聲了。
麻三田之所以野味賣得多,主要是想讓口袋鼓鼓的。
他既不想因為錢的事引得妻子起疑,也不想讓常永梅不開心,更不想因為自己沒錢買酒,導致趙福田跟他翻臉。
情感豐富讓人精神爽,但有時也會分神影響工作。
以前劉海福認可他,不找他茬,但現在不行。
劉海福走了,新的領導,新的做法,讓他一時半會適應不了。
每天上班前30分鍾,領導就到單位,圍著各工位走一走看一看,誰先來,誰後來,清清楚楚。
麻三田提前一二個小時到班上,但來了就上山,到上班點,也不一定迴到崗位,領導發現後,很不滿意。
麻三田給賈飛龍送過野味,賈飛龍基本不收。
他知道領導這是沒把他當自己人。
當不當材料員對他來說倒無所謂,可他實在不想因此見不到常永梅。
所以,他時常去庫房,隻要能抱抱她、摸摸她,內心就滿是欣慰。
但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他隻能減少打獵的時間,保證正常上班。可這樣一來,收入又成了難題。
每周六下午,各單位批林陳的發言稿千篇一律,如同抄上次的一樣。
劉海福感到頭痛,他告訴李雲順:“饃嚼三遍,屁味沒有,話說三遍,狗都不理,這幫玩意報的是什麽?千篇一律…”
李雲順接到任務,來到各單位挖掘鬥爭新熱點、新趨勢。
通過調研,李雲順認為目前批鬥會有兩個好的趨勢,兩個壞的趨勢。
好的趨勢是大家挖掘出葉群生活方麵的問題,大家對此方麵的批鬥發言踴躍;
另一個是大家在板報上對林陳形象進行了鬥爭性的改變,醜陋的形象,激發出群眾對壞分子的仇恨。
兩個壞的趨勢,一是對林陳的批鬥沒有深入,工人講不知從何處進行深入。二一是部分同誌提出三線建設是林陳的行為,大家應搬迴城裏。
劉海福認為兩個壞的趨勢問題較大,起身去了謝雲旺、宋東方辦公室做了匯報。
謝雲旺、宋東方對這問題很重視,要求政工科對鬥爭方向進行引導,不能跑偏,要堅決反對三線建設是錯誤的言論,同時也不要將問題擴大化。
三線青山虛位與,五湖四海拓荒犁。
鈍夫奮勉安生計,能者逍遙放眼眯。
勞瘁隻因前後果,說服未解小資愚。
調整、批鬥改變了人的認識,但改變不了生活物資匱乏的現狀。
這一現實問題不解決,部分職工開荒便成了必然。
開荒職工多為人口多,負擔重,糧食短缺的家庭。
還有些家庭,看到別人行動,自己也跟著參與,想著至少能解決一部分生活難題。
當然,這類人,多數沒什麽本事。
那些有能耐的人,不必靠賣苦力、流大汗來解決生計,他們有其他辦法達成目的。
包宏業不再兼任了,工廠與建設單位的關係變成相互協作的兄弟關係。
為了方便業務,計劃部門接過了溝通聯係的任務。
江誌華又將任務交給了高豐收,高豐收的工作增加了一項溝通協調。
高豐收的溝通協調是有效果的,不單在基建工作方麵有效果,家裏要辦的事也有了效果。
通過溝通協調,給丈母娘家要了一套房。
高豐收剛來時,一心隻想能來就行,沒有考慮房子問題。
當年結婚時,沒有房住在丈母娘家,把戶口遷到一起。
從市裏搬遷時,也是一個戶口過來的,因此按一戶,分的房。
後來想要房時,後勤以一戶為由,並未多給一套住房。
想從戶口本裏遷出,又因葛根柱工作單位證明材料遲遲未收到,沒有辦成。
為了解決問題,他找過王國慶,李春雨也找過江誌華,但苦於政策,沒有辦成。
這一天,佟鐵山請宋東方,高豐收拿了兩瓶嫩江白。
建設三大隊的主管基建的副隊長也去了。
席間談及此事。宋東方說:這件事了解過,有兩點問題,一是一個戶口本,要兩套房的問題,二是政策上,單職工不分配,本人可申請單身房。”
高豐收反問:“老麻為什麽分了?”
“ 當時是第一批分房,製度不健全,再有,當時老麻說他老婆肯定來,這才分得房。”
副隊長忙說:“老高,酒喝多了!不能攀別人的事,別人如何安排,領導有數,你就說你的事。”
“對,對,我酒喝多了!”
宋東方未生氣,他喝酒時,一向很興奮。
他接著說:“一個戶口本也有兩套房的,政策規定,老少三輩八口以上的可以再分一套,這你家不行。後來修改政策,允許你丈人這樣的職工家庭申請住房,但需要你丈人工作單位證明材料,這時你們拿不出來,為什麽呀?”
“這老爺子原來歸區裏管,後來歸清潔隊管,我們找清潔隊,管事的換人了,他說老爺子是區裏的人,讓區裏出手續,區領導也換人了,區裏說讓清潔隊出手續,反正沒跑下來。”
“誰給開資就找誰唄?” 副隊長插了一句。
“區財政所開資,因為老爺子到區裏,是跟區領導來的,但人家說老爺子不是財政所的人,人家不管。”
“這群官老爺,真不是東西,你要還在老廠,可能好辦,總找也就能辦下來。現在不好辦。不過宋領導,我插一句,我們不是一個單位的。我從建設單位角度說,葛老爺子,是你們的寶。職工文體活動,他功勞不小,我們三大隊有幾個小子也跟著學武,這老爺子為三線建設起很大作用。從職工文體活動,工會的骨幹人員角度出發,你們也應把葛老爺子當做職工才對。”
佟鐵山也說對,宋東方點了點頭。
第二天,江誌華找到劉忠臣、宋東方,說了此事,三人一起去找謝雲旺。
謝雲旺聽完匯報,心想:房子夠用,高豐收是計劃科的人,三位都是左膀右臂,麵子還是要給的。
於是說:“既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就應政策一致,房子不是夠用嘛,我看,可以分。”
宋東方又提到證明材料。
謝雲旺樂了:“別人情況不知道,這老頭情況,老宋你不知道?當年上台打人,你們不是去他們單位調查過嘛,你就能證明,還有他的徒弟都可以。”
一把手說了,事情自然可辦。
葛根柱,關秀燕搬入了樓房,他們與麻三田、任家義一個樓,麻三田在他家樓上,趙福田家搬走後,任家義搬了進來。
任家義生活得到了改善,妻子有了工作。
有工資,有供應糧,對他來講是天大的幸福。
弟弟也成了工人,並住進了單身宿舍。
生活好了,任家義的天性暴露出來,每晚做個菜,喝點酒。
也會找麻三田買點野味。
也許是心疼錢,妻子總說:“以前你自己上山就能打到野雞、野兔,為啥現在還要花錢買呢?”
說得多了,挨了幾次打,便不怎麽吭聲了。
麻三田之所以野味賣得多,主要是想讓口袋鼓鼓的。
他既不想因為錢的事引得妻子起疑,也不想讓常永梅不開心,更不想因為自己沒錢買酒,導致趙福田跟他翻臉。
情感豐富讓人精神爽,但有時也會分神影響工作。
以前劉海福認可他,不找他茬,但現在不行。
劉海福走了,新的領導,新的做法,讓他一時半會適應不了。
每天上班前30分鍾,領導就到單位,圍著各工位走一走看一看,誰先來,誰後來,清清楚楚。
麻三田提前一二個小時到班上,但來了就上山,到上班點,也不一定迴到崗位,領導發現後,很不滿意。
麻三田給賈飛龍送過野味,賈飛龍基本不收。
他知道領導這是沒把他當自己人。
當不當材料員對他來說倒無所謂,可他實在不想因此見不到常永梅。
所以,他時常去庫房,隻要能抱抱她、摸摸她,內心就滿是欣慰。
但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他隻能減少打獵的時間,保證正常上班。可這樣一來,收入又成了難題。
每周六下午,各單位批林陳的發言稿千篇一律,如同抄上次的一樣。
劉海福感到頭痛,他告訴李雲順:“饃嚼三遍,屁味沒有,話說三遍,狗都不理,這幫玩意報的是什麽?千篇一律…”
李雲順接到任務,來到各單位挖掘鬥爭新熱點、新趨勢。
通過調研,李雲順認為目前批鬥會有兩個好的趨勢,兩個壞的趨勢。
好的趨勢是大家挖掘出葉群生活方麵的問題,大家對此方麵的批鬥發言踴躍;
另一個是大家在板報上對林陳形象進行了鬥爭性的改變,醜陋的形象,激發出群眾對壞分子的仇恨。
兩個壞的趨勢,一是對林陳的批鬥沒有深入,工人講不知從何處進行深入。二一是部分同誌提出三線建設是林陳的行為,大家應搬迴城裏。
劉海福認為兩個壞的趨勢問題較大,起身去了謝雲旺、宋東方辦公室做了匯報。
謝雲旺、宋東方對這問題很重視,要求政工科對鬥爭方向進行引導,不能跑偏,要堅決反對三線建設是錯誤的言論,同時也不要將問題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