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革說:“也沒問問那兩個大眼睛叫什麽名字?”
賈新藝一本正經地迴答:“一個叫大眼睛,另一個叫黑牡丹。”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往村裏走去,在村子裏轉了一圈,沒碰到同齡人,便又迴到了練功場。
此時,高文革的姥爺剛剛送完客人出門。
彭大軍靠近葛根柱,小聲說道:“老人家,有件事想向您請教請教。”
“請教啥呀,我就是個大老粗。”
“真有事,咱倆單獨走一走。”
“行。”
彭大軍隨即對其他人說:“各位,你們先走吧,我和老爺子一起走一走。”
大家見狀,知道他們想單獨聊聊,便揮手離開了。
兩人走著,彭大軍接著說:“老人家,您有沒有什麽養生的辦法?我這段時間尿尿有點分叉,還有點疼,您有什麽好辦法嗎?”
“這事我也經曆過。我記得我師傅說過,哪兒不舒服就拍哪兒。每天早晨,我醒來後先不起床,拍小肚子三十下,再順時針揉三十下,接著拍尿道管三十下,然後順時針揉三十下,再逆時針揉三十下,最後按壓會陰一分多鍾。”
“這辦法有作用嗎?”
“有,堅持兩三個月就能有效果。”
“這個應該行,算是對管道的一種刺激。”
他們說著就來到了橋頭,彭大軍往廠裏走去,葛根柱則來到了練功場。站在那裏的高文革大喊:“姥爺。”
姥爺趕忙跑過去,一把抱起他,李風順和賈新藝跟在後麵。
姥爺讓他們一起練馬步,賈新藝練得有模有樣,李風順學了一會兒就汗流浹背,腿也開始發抖,他說:“沒勁了,撐不住了。”
高文革也跟著坐在了地上。
休息了一會兒,姥爺又喊他倆起來壓腿。
前前後後練了一個多小時,
李風順和高文革累得不行,靠在樹幹上休息起來。
賈新藝雖然也很累,但一直咬牙堅持著。
姥爺看了看他們,讓他們迴去。
三人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邁著沉重的腳步往家走去。
夜深了,李風順陷入夢魘。
他夢到自己和許多人坐在一隻銀白色大鳥的肚子裏,大鳥在天空中翱翔,一會兒飛過高山,一會兒飛到海島。
不知飛了多久,大鳥飛不動了,從天上掉了下來,掉進了荒山中。
鳥的頭摔沒了,大翅膀也摔掉了,兩隻腳支著肚子艱難行走,最後實在走不動了,身體像葡萄架倒塌一樣散架了。
坐在鳥肚子裏的人被摔得四腳朝天,爬起來後,看著痛苦的大鳥說:“自己想辦法恢複吧!”
然後頭也不迴地向前走去。
一路上,荒涼的山丘、雜亂的樹枝、陡峭的尖石把他們漂亮的衣裳刮得破破爛爛。
接著,李風順夢到小佛像、小香爐、枯黃的雜草和樹葉,他們推著石門往前走,看到白白的牆、大大的廳,還有奇奇怪怪閃光的玻璃牆。
牆邊一位白胡子老頭喊他過去,他剛走過去,白胡子老頭就消失了,身邊的人變成了高文革。
“起床了!”
母親在廚房喊,哥哥在身邊推他。
他睜開眼睛,看了看四周,既沒有高文革,也沒有白胡子老頭。
他慢慢坐起來,穿著小背心,心想:又做夢了。
吃飯時,媽媽見他一臉疲憊,便對他說:“要是還想睡就再睡一會兒,等上學後就沒這待遇了。”
他點點頭,吃完飯又迴到炕上。
剛要睡著,高文革就來找他:“別睡了,出去玩唄!”
“我不是說了嗎,不練武了,不去了。” 他用枕巾蓋著頭說道。
“什麽呀,誰說練武了,我也不去練武。咱們抓魚去。”
原來,高文革吃完早飯出門,看見劉遠勝正和人商量去小河抓魚,就湊過去說:“李風順抓不到魚,不知道是不是不會抓。”
劉遠勝說:“他當然不會,會的話他早抓到魚了。”
“這樣,你等一下,我去找李風順,讓他跟你學學。”
整個上午,李風順、高文革、劉遠勝都在小河邊抓魚。
李風順講起自己的夢,大家都沒心思聽。
劉遠勝說:“再過兩個多月我就要上學了。”
高文革說:“我也去上學。”
看到馬路上有大人騎自行車下班迴來,高文革說:“下班了,迴家吧!”
劉遠勝說:“吃完飯,再出來玩。”
大家都表示同意。
迴到家吃完飯,下午他們出來玩“丟瓦”。
劉遠勝在地上畫了一條線作為起點,在離起點兩米到三米遠的地方立了幾塊磚頭。
三人站在起點,手裏拿著石頭打那些立起來的磚頭,打中就算贏;如果都能打中,就看誰打的更遠誰贏。
時間過得飛快,一個多月過去了。
學校招生報名的消息讓李風順很興奮,他讓媽媽帶他去報名,媽媽便帶著他去了學校。
報名的人很多,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學校從開學那天起,每個月都有申請入學的學生。
三月份來了不少學生,五月份來的人更多。
沒辦法,冉海找領導申請建學校、要房間。
建學校的計劃還沒批下來,要房間隻能等團結街的房子完工。
開學前,學校分到了房子,也配備了老師,同時宣布工宣隊的老工人張師傅擔任學校的校長,和冉海一起管理學校。
工人出身的老張文化水平不高,但幹活很在行。
他見學校沒有招牌,就找了兩塊木板,讓人寫上“向陽子弟學校”“團結子弟學校”,又要來紅油漆描字,然後把招牌掛在了學校的牆上。
冉海說:“還是工人老大哥厲害,弄的真不錯。”
嘴上雖然這麽說,但心裏想著老張也就隻能幹點雜事,教學方麵還得靠自己。
兩個教學點的事情很多,兩邊都得組織管理,安排老師和學生,冉海實在是太忙了。
八月份,領導找冉海談話。
從工作角度出發,冉海很想申請調配幾名文化水平高的同誌,還想提拔幾位教學經驗豐富、教齡長的老師擔任教研主任,可話到嘴邊,他還是沒敢說出口。
張師傅擔任校長後,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幹些什麽。
每次冉海向他請示工作,他總是說:“我不太懂,也不知道該咋安排,你們以前怎麽幹,現在就還怎麽幹吧。”
冉海在兩個教學點來迴奔波,雖然疲憊不堪,但仍堅持向張師傅請示匯報工作。
他心裏清楚,千萬不能讓領導覺得自己看不起工人出身的領導。
9月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李風順就早早起了床。
他快速地洗臉、吃飯,收拾好書包後,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
他沒去找高文革,而是徑直朝學校奔去。
來到學校,李風順在十號樓樓下東邊第一間教室門口,看到門上掛著一塊寫有“一年一班”的小木牌。
一位身材不高、微微發福的老師正站在門口,她身穿藍灰色工作服,圓圓的臉上梳著五號頭,笑容滿麵地迎接每一位新生。
她就是李風順的班主任郎春燕。
郎春燕為人老實本分,她的愛人李文化同樣是個老實人。
當時,領導找到李文化,對他說:“毛主席說三線建設要抓緊,你願意去建設三線嗎?”
李文化毫不猶豫地迴答:“毛主席讓我幹什麽,我就幹什麽。”
就這樣,他報名來到了三線。
宿舍分配好後,郎春燕便帶著孩子也來到了這裏。
起初,郎春燕並不願意來。
她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師範生,深知農村的艱苦。
但為了讓孩子避免下鄉,她雖心有顧慮,卻也沒多說什麽,跟著來到了山溝。
可這裏的荒涼景象和物資匱乏,讓她感覺仿佛又迴到了過去的艱苦歲月。
剛來的時候,郎春燕帶過一段時間初中。
期間,她找到領導表示,自己以前隻教過小學,擔心教不好初中,希望領導下學期能給調整一下。
冉海了解這一情況,也知道她是師範生,教學水平是有的,教初中生完全沒問題。
所以冉海隻能無奈地說:“現在實在是缺人手,下學期再說吧。”
這次開學,冉海和張校長溝通後,決定讓郎春燕擔任一年一班班主任,同時兼任低年級語文教學組組長。
李風順跑到學校時,看見已經有不少同學在排隊了,他趕忙找到一年級的隊伍,站到了裏麵 。
賈新藝一本正經地迴答:“一個叫大眼睛,另一個叫黑牡丹。”
他們一邊說著一邊往村裏走去,在村子裏轉了一圈,沒碰到同齡人,便又迴到了練功場。
此時,高文革的姥爺剛剛送完客人出門。
彭大軍靠近葛根柱,小聲說道:“老人家,有件事想向您請教請教。”
“請教啥呀,我就是個大老粗。”
“真有事,咱倆單獨走一走。”
“行。”
彭大軍隨即對其他人說:“各位,你們先走吧,我和老爺子一起走一走。”
大家見狀,知道他們想單獨聊聊,便揮手離開了。
兩人走著,彭大軍接著說:“老人家,您有沒有什麽養生的辦法?我這段時間尿尿有點分叉,還有點疼,您有什麽好辦法嗎?”
“這事我也經曆過。我記得我師傅說過,哪兒不舒服就拍哪兒。每天早晨,我醒來後先不起床,拍小肚子三十下,再順時針揉三十下,接著拍尿道管三十下,然後順時針揉三十下,再逆時針揉三十下,最後按壓會陰一分多鍾。”
“這辦法有作用嗎?”
“有,堅持兩三個月就能有效果。”
“這個應該行,算是對管道的一種刺激。”
他們說著就來到了橋頭,彭大軍往廠裏走去,葛根柱則來到了練功場。站在那裏的高文革大喊:“姥爺。”
姥爺趕忙跑過去,一把抱起他,李風順和賈新藝跟在後麵。
姥爺讓他們一起練馬步,賈新藝練得有模有樣,李風順學了一會兒就汗流浹背,腿也開始發抖,他說:“沒勁了,撐不住了。”
高文革也跟著坐在了地上。
休息了一會兒,姥爺又喊他倆起來壓腿。
前前後後練了一個多小時,
李風順和高文革累得不行,靠在樹幹上休息起來。
賈新藝雖然也很累,但一直咬牙堅持著。
姥爺看了看他們,讓他們迴去。
三人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邁著沉重的腳步往家走去。
夜深了,李風順陷入夢魘。
他夢到自己和許多人坐在一隻銀白色大鳥的肚子裏,大鳥在天空中翱翔,一會兒飛過高山,一會兒飛到海島。
不知飛了多久,大鳥飛不動了,從天上掉了下來,掉進了荒山中。
鳥的頭摔沒了,大翅膀也摔掉了,兩隻腳支著肚子艱難行走,最後實在走不動了,身體像葡萄架倒塌一樣散架了。
坐在鳥肚子裏的人被摔得四腳朝天,爬起來後,看著痛苦的大鳥說:“自己想辦法恢複吧!”
然後頭也不迴地向前走去。
一路上,荒涼的山丘、雜亂的樹枝、陡峭的尖石把他們漂亮的衣裳刮得破破爛爛。
接著,李風順夢到小佛像、小香爐、枯黃的雜草和樹葉,他們推著石門往前走,看到白白的牆、大大的廳,還有奇奇怪怪閃光的玻璃牆。
牆邊一位白胡子老頭喊他過去,他剛走過去,白胡子老頭就消失了,身邊的人變成了高文革。
“起床了!”
母親在廚房喊,哥哥在身邊推他。
他睜開眼睛,看了看四周,既沒有高文革,也沒有白胡子老頭。
他慢慢坐起來,穿著小背心,心想:又做夢了。
吃飯時,媽媽見他一臉疲憊,便對他說:“要是還想睡就再睡一會兒,等上學後就沒這待遇了。”
他點點頭,吃完飯又迴到炕上。
剛要睡著,高文革就來找他:“別睡了,出去玩唄!”
“我不是說了嗎,不練武了,不去了。” 他用枕巾蓋著頭說道。
“什麽呀,誰說練武了,我也不去練武。咱們抓魚去。”
原來,高文革吃完早飯出門,看見劉遠勝正和人商量去小河抓魚,就湊過去說:“李風順抓不到魚,不知道是不是不會抓。”
劉遠勝說:“他當然不會,會的話他早抓到魚了。”
“這樣,你等一下,我去找李風順,讓他跟你學學。”
整個上午,李風順、高文革、劉遠勝都在小河邊抓魚。
李風順講起自己的夢,大家都沒心思聽。
劉遠勝說:“再過兩個多月我就要上學了。”
高文革說:“我也去上學。”
看到馬路上有大人騎自行車下班迴來,高文革說:“下班了,迴家吧!”
劉遠勝說:“吃完飯,再出來玩。”
大家都表示同意。
迴到家吃完飯,下午他們出來玩“丟瓦”。
劉遠勝在地上畫了一條線作為起點,在離起點兩米到三米遠的地方立了幾塊磚頭。
三人站在起點,手裏拿著石頭打那些立起來的磚頭,打中就算贏;如果都能打中,就看誰打的更遠誰贏。
時間過得飛快,一個多月過去了。
學校招生報名的消息讓李風順很興奮,他讓媽媽帶他去報名,媽媽便帶著他去了學校。
報名的人很多,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學校從開學那天起,每個月都有申請入學的學生。
三月份來了不少學生,五月份來的人更多。
沒辦法,冉海找領導申請建學校、要房間。
建學校的計劃還沒批下來,要房間隻能等團結街的房子完工。
開學前,學校分到了房子,也配備了老師,同時宣布工宣隊的老工人張師傅擔任學校的校長,和冉海一起管理學校。
工人出身的老張文化水平不高,但幹活很在行。
他見學校沒有招牌,就找了兩塊木板,讓人寫上“向陽子弟學校”“團結子弟學校”,又要來紅油漆描字,然後把招牌掛在了學校的牆上。
冉海說:“還是工人老大哥厲害,弄的真不錯。”
嘴上雖然這麽說,但心裏想著老張也就隻能幹點雜事,教學方麵還得靠自己。
兩個教學點的事情很多,兩邊都得組織管理,安排老師和學生,冉海實在是太忙了。
八月份,領導找冉海談話。
從工作角度出發,冉海很想申請調配幾名文化水平高的同誌,還想提拔幾位教學經驗豐富、教齡長的老師擔任教研主任,可話到嘴邊,他還是沒敢說出口。
張師傅擔任校長後,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幹些什麽。
每次冉海向他請示工作,他總是說:“我不太懂,也不知道該咋安排,你們以前怎麽幹,現在就還怎麽幹吧。”
冉海在兩個教學點來迴奔波,雖然疲憊不堪,但仍堅持向張師傅請示匯報工作。
他心裏清楚,千萬不能讓領導覺得自己看不起工人出身的領導。
9月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李風順就早早起了床。
他快速地洗臉、吃飯,收拾好書包後,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
他沒去找高文革,而是徑直朝學校奔去。
來到學校,李風順在十號樓樓下東邊第一間教室門口,看到門上掛著一塊寫有“一年一班”的小木牌。
一位身材不高、微微發福的老師正站在門口,她身穿藍灰色工作服,圓圓的臉上梳著五號頭,笑容滿麵地迎接每一位新生。
她就是李風順的班主任郎春燕。
郎春燕為人老實本分,她的愛人李文化同樣是個老實人。
當時,領導找到李文化,對他說:“毛主席說三線建設要抓緊,你願意去建設三線嗎?”
李文化毫不猶豫地迴答:“毛主席讓我幹什麽,我就幹什麽。”
就這樣,他報名來到了三線。
宿舍分配好後,郎春燕便帶著孩子也來到了這裏。
起初,郎春燕並不願意來。
她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師範生,深知農村的艱苦。
但為了讓孩子避免下鄉,她雖心有顧慮,卻也沒多說什麽,跟著來到了山溝。
可這裏的荒涼景象和物資匱乏,讓她感覺仿佛又迴到了過去的艱苦歲月。
剛來的時候,郎春燕帶過一段時間初中。
期間,她找到領導表示,自己以前隻教過小學,擔心教不好初中,希望領導下學期能給調整一下。
冉海了解這一情況,也知道她是師範生,教學水平是有的,教初中生完全沒問題。
所以冉海隻能無奈地說:“現在實在是缺人手,下學期再說吧。”
這次開學,冉海和張校長溝通後,決定讓郎春燕擔任一年一班班主任,同時兼任低年級語文教學組組長。
李風順跑到學校時,看見已經有不少同學在排隊了,他趕忙找到一年級的隊伍,站到了裏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