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玄宗廢三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為庶人。


    同日賜死於長安城東的驛站郊外。


    宰相張九齡聞言大驚失色,待其匆匆趕到。


    隻見三位帝國皇子已如同豬狗般被宰割懸掛於木樁上。


    史載“血流成渠,長安晝晦”。


    六十多歲的張九齡幾欲吐血,大叫一聲“荒唐”。


    徹夜上書怒斥李四郎。


    唐玄宗李隆基聞言,尤為震怒,因為他此時依然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於是在第二日朝會上,便將張九齡喊到殿前訓斥。


    張九齡一人獨立於諸位大臣中間,承受著李隆基的雷霆震怒。


    “張九齡,你還有什麽話說?”


    張九齡一臉悲痛地看著李隆基,緩緩用蒼老的聲音喊道:


    “四郎,你是怎麽了?”


    “四郎,你老了嗎?!四郎?!!”張九齡聲音突然變大,也嚇到了在場的大臣們,紛紛驚慌地看著張九齡。


    “我們要二十五歲的四郎迴來。”


    “你做了皇帝。”


    “就要訓練自己一直留在二十五歲,一直往前衝!”


    “不能自得,不能貪圖享樂,不能對政務不耐煩,不能借口該做的事情年輕時都做了,就無須再用功。”


    “這是你的責任!!!”這一句話喊出,滿朝文武一片寂靜。


    張九齡年事畢竟已高,待他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你,不是別人。”


    “你是有過豐功偉業的帝王啊~~~”


    “你是老臣!這一生!都崇敬的聖人!!”


    這一段發自內心的陳情述言,令在場所有人都一陣靜默。


    但很快唐玄宗李隆基立馬反應過來,指著張九齡惱羞成怒道:


    “張九齡,你竟敢當麵教訓寡人,你眼裏還有沒有國法朝綱!”


    張九齡伸手深深做了一揖,悲痛言道:“老臣身家性命不足惜,大唐可不能再重蹈前朝的覆轍了呀。”


    隨後他又伸手指向一旁如同木頭人般的李林甫:“你想要陷害陛下殺子的惡名嗎?”


    唐玄宗大驚,臉上一陣白一陣紅,最終怒喝一聲:“來人,將張九齡拖出去,按律法處置!”


    後,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這相當於將內閣總理直接貶為了地級市市長)。


    這一場朝堂風波,如同一場暴風雨,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將一名彼時過的無憂無慮的女子卷入了更加複雜的漩渦之中。


    自張九齡被貶後,壽王府內也不安寧。


    因為壽王李琩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的親子,而武惠妃便是背後勾結權相李林甫,構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策劃者。


    唐玄宗李隆基此時並非是真的昏聵,在被張九齡一番痛斥後,很快迴過了味來。


    開元二十八年,武惠妃竟因整日擔心廢太子三人化身惡鬼尋仇,而精神失常,暴斃於宮中。


    母妃一聲不吭便突然的暴斃,立馬嚇到了壽王李琩。


    整日愁眉苦臉,膽戰心驚,壽王妃李玉環見狀,也同樣為其擔憂。


    彼時,唐玄宗在武惠妃離世後,陷入了無盡的空虛與孤寂之中。


    一次偶然的華清池宮廷宴會上,他的目光被翩翩起舞的楊玉環所吸引。


    楊玉環,這位天生麗質的女子,膚如凝脂,眉若遠黛,眼眸中透著靈動與溫婉,一顰一笑都仿佛能勾動人心。


    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楊玉環的絕世容顏和曼妙舞姿,如同一束光照進了他黯淡的世界,什麽後宮佳麗三千,全都黯然失色。


    高力士,這位在宮廷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臣,敏銳地捕捉到了唐玄宗的心思。


    他開始在唐玄宗和壽王之間周旋,傳達著那些隱晦又不容拒絕的暗示。


    壽王李琩得知此事後,猶如五雷轟頂。


    他看著高力士,眼中滿是憤怒與不甘,雙手緊緊握拳,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高公公,玉環是我的妻子,夫妻情深,怎能如此輕易分離?”


    高力士低垂著眼簾,聲音平淡卻又不容置疑:“壽王殿下,陛下的心意已決,這是皇家的旨意,殿下還是……早做打算吧。”


    很快,唐玄宗李隆基便秘密召壽王李瑁入宮,讓他把自己的王妃楊玉環獻出來。


    當真聽到這個要求的李琩又驚又氣,但他不敢反對,自己的母妃死了,還是死的這麽離奇。


    他怕,他怕的要死,於是他答應了,連恨意都不敢表現出來,隻說了一句“兒臣領命”。


    迴到宮中,他痛苦地將自己一個人關了起來,在楊玉環再三的追問之下,他才道出了令人不恥的這件事。


    李琩握著楊玉環的手,聲音哽咽:“玉環,對不起,我……實在是無能為力,為了我...我們的安危,你……隻能答應。”


    楊玉環難以置信地看著他,淚水奪眶而出,她怎麽也想不到,曾經誓言要護她一生的丈夫,竟會在皇權麵前如此懦弱。


    那一刻,她的心碎成了無數片,悲涼與傷感如潮水般將她淹沒。


    為了更好更正當的得到這個兒媳,唐玄宗用為自己母親祈福的名義,硬逼著楊玉環“自行”上了一道奏章,自願在太真觀出家,為唐玄宗死去的母親竇太後祈福。


    道號“太真“。


    就這樣,楊玉環被迫與壽王分離,入住大明宮太真觀。


    踏入道觀的那一刻,她仿佛從雲端跌入了穀底。


    曾經的繁華與熱鬧都已遠去,隻剩下這清冷的道觀和無盡的孤寂。


    由於是打著“盡孝”的名義,盡管唐玄宗已經急不可耐,但他還是打算等眾人的目光散去,再動身。


    晚些時日,又何妨。


    在道觀裏,楊玉環的生活變得壓抑而沉悶。


    她想念曾經在壽王府中的自由自在,想念與壽王相處的甜蜜時光。


    她想要跳舞,想要彈琴,用這些曾經的熱愛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可道觀中追求的是安靜與清修,她的這些舉動都被嚴厲禁止。


    夜幕降臨,她獨自一人坐在庭院中,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的思念與痛苦愈發濃烈。


    迴到床上,她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她望著窗外灑下的月光,思緒飄迴到了小時候。


    那時的她,生活簡單而快樂,父母的疼愛讓她無憂無慮。


    終於,在疲憊與困乏中,她緩緩入睡。


    “玉娘,玉娘?”


    “爹爹在這裏,你快來抓我啊。”


    “啊,看偶要抓到泥叻。”


    楊玉環在夢中,聽到父親那熟悉又親切的唿喚,兒時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她歡快地奔跑在庭院中,笑聲迴蕩在空氣中。


    母親在一旁微笑著看著她,眼中滿是慈愛。


    她抓住父親的衣角,撒嬌道:“爹爹,你跑慢些,玉娘都快追不上啦。”


    父親一把將她抱起,高高舉過頭頂,她咯咯地笑著,那笑聲清脆悅耳,仿佛能驅散世間所有的陰霾。


    突然,一陣陰風吹過,天空瞬間變得灰暗,父母的身影漸漸模糊。


    楊玉環驚恐地伸出手,想要抓住他們,卻隻抓到了一片虛無。


    “爹爹,娘,你們別走,別丟下玉娘!”她大聲唿喊著,聲音在空曠的夢境中迴蕩,卻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她猛地從夢中驚醒,大汗淋漓,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環顧四周,隻有清冷的道觀和無盡的黑暗。


    她的心中充滿了失落和孤獨,那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愈發強烈。


    就在她沉浸在悲傷之中時,一道奇異的光芒突然從窗外射進屋內。


    楊玉環驚恐地瞪大了眼睛,看著那光芒逐漸籠罩住自己。


    她想要逃離,卻發現身體無法動彈。光芒越來越亮,她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空食堂:開局喂飽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初的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初的少年並收藏時空食堂:開局喂飽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