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兄?”


    “如此,某先來,玄成兄壓大軸。”


    杜如晦和魏征的交流倒是簡單的很,二人還是頗為默契的。


    “陛下,臣之年號,為鹹熙。”


    “鹹熙取自《尚書·堯典》「允厘百工,庶績鹹熙」,意為「眾功皆興」。”


    為什麽要私下開小會?這就是咯!


    你瞧瞧杜如晦這不就純逮著上一任天子揍呢......


    鹹熙何意?


    最為直觀的便是強調新朝需以高效決斷掃除武德年間積弊。


    當然,還有一個,「熙」字兼有光明、和樂之意,暗含對「君臣相得、政通人和」的期許。


    杜如晦以「善斷」聞名,此年號體現其雷厲風行的施政風格,同時暗示李世民需倚重能臣(如房杜組合)實現中興。隻不過,此等暗示,本就是君臣相和,如果現在在天子位的不是李世民,杜如晦也不可能取如此一個年號了。


    杜如晦,出自京兆杜氏,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善斷為名,策劃“玄武門事變”,選拔人才無一錯漏。


    沒錯,玄武門事變是這位爺策劃的,嗬嗬。


    經過後世詞條認證的,善斷,隻是杜如晦的一個優點,不是全部,相反,杜如晦的謀略,那也是絲毫不差。


    李世民更滿意了,這沒辦法,他沒有不滿意的借口。


    “承乾,安排人上茶。”


    “得嘞!”


    李承乾擔任起跑腿小廝的工作,樂嗬嗬的往外走。


    這是私密的會議,沒有那群太監的位置,自然,這跑腿的事兒隻能交給自己的兒子了。


    李承乾離開之後,這一場小會議並沒有繼續推進下去,李世民不開口,其他人瘋了不成?


    沒人會有意見的。


    “玄成,河北一行辛苦了啊。”


    “陛下,身為臣子,是微臣的本分,談不上辛苦。”


    魏征的正常狀態還是很受人歡迎的,最起碼,李世民喜歡不頭鐵的魏征。


    君臣二人聊了沒多久,李承乾便帶著茶水迴到了兩儀殿,身後還跟著幾個小太監,等到他們將茶水奉上之後又連忙撤出了兩儀殿,他們來就是送茶水的,就這,還是有李承乾帶著,不然他們可不敢進來。


    再說了,太監們傻了不成?讓大唐帝國最強二代一個人帶著這麽多茶水進來伺候人?


    “好了,玄成,既如此,就剩下你的年號了,別告訴朕你沒有準備啊。”李世民輕抿了一口茶湯,口齒生香,心情大好。


    那是字麵意義上的口齒生香,畢竟,裏麵放了不少的香料。


    天子喝的,豈會差了?


    “稟陛下,臣之年號為景和。”


    “出《後漢書·周舉傳》「六合景和,品物鹹遂」,強調「天象清明、政通人和」。”


    言語間奔著民生凋敝的現狀就去了,自隋末唐初,中原亂戰不休,天下庶民早就厭煩了戰爭,如今新君即位,是時候來一場與民休息的政治工程了。


    唿籲「以民為本」,要求新君克製奢靡、輕徭薄賦。且魏征作為前太子舊部,需通過諫言彰顯自身價值,此年號直指武德末年戰亂導致的民生問題,契合其「水能載舟」的民本思想。


    李世民撂下了手中的茶杯,眉頭輕蹙,他已經在腦海中開始思考了,年號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對於現在的有唐一朝來說,李世民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的,好的年號,去告訴天下萬民,他李世民的到來。


    所以,很重要。


    倒是李承乾有些驚訝,他本以為這貞觀的稱號是由魏征提出來的,可沒想到,第一批的年號裏麵根本沒有貞觀二字。


    不過,好像也沒什麽問題?畢竟根據後世查證,這貞觀年號的提出人也沒能定下,看來依舊是後麵商量出來的。


    “承乾,你呢?來都來了,不能白來吧?朕想聽聽你的想法。”


    忽地,李世民看見偷懶的自家好大兒,一咧嘴,笑了。


    自己這個兒子最近的改變可是很大的,並且已經趨於成熟了,他覺得可以聽聽自己兒子的意見,萬一是個很好的意見呢?


    豈不是不用繼續糾結了?


    若是有可能的話,李世民也希望盡快將此事定下來,然後好好休息休息,今天本來就沒多少事情,要是能提前解決年號的問題,他是真的打算迴後宮找媳婦去......


    “貞觀。”


    李承乾也懶得藏著掖著的,這麽點小事兒可不能水太多了,那可不好!


    他李承乾也是很懂事兒的!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為“天地運行之道,以正道示人”。


    “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東漢鄭玄注:“以正道示人,則謂之貞觀。”


    “貞觀,以儒家‘正道’為綱,君臣勠力、勤政慎終。”


    兩儀殿內陷入了寂靜,五個加起來歲數奔二百去的,還沒一個八歲的孩子鬧的明白一些......


    算是這長江前浪被人拍在了沙灘上麵。


    雖然,李承乾也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就是了,但問題不大,畢竟,現在可沒人想出來,所以啊,這個比,他李承乾裝了個實實在在。


    好好的露了一波臉!


    “貞觀,便是貞觀了。”


    李世民當即定了下來,不知道為什麽,李世民在聽到貞觀二字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冥冥之中的天意。


    天意如此,便是貞觀。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四位大臣齊齊起身行禮,口中讚歎陛下聖明。


    隻不過,他們沒說太子,哦,不是,沒說李承乾。


    畢竟,現在的李承乾還不是太子。


    “行了,諸位先迴去吧,提前把準備工作做好,八月廿一改元貞觀!”李世民大手一揮,相當敞亮的放人了。


    他們沒用了,事情也辦完了,他李世民也到了歇息歇息的時候了,真好。


    兒子果然還是有些用處的。


    “你小子,怎麽惦記起了儒家?”李世民好奇的看向李承乾問道。


    他需要確定李承乾到底有沒有徹底被所謂的儒家思想侵染。


    “爹,您放心吧,承乾對儒家沒什麽興趣。”


    “準確的來說,承乾對於什麽有興趣,在於什麽能幫助到我大唐。”


    “儒家能行就儒家上;法家能行就法家上;兵家能行就兵家上!”


    “能者上,不能者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闌牽絲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闌牽絲戲並收藏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