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年號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 作者:酒闌牽絲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改元,沒錯,就是改元,改年號。
武德已經不適合了,現在的大唐需要一個新的年號。
唐代改元遵循“受命改製”的傳統,新君即位需通過改元彰顯天命轉移。流程上,通常由重臣或文士提出候選年號,經朝議後由皇帝欽定。唐初製度尚在完善中,但禮部、秘書省及近臣會參與擬定候選年號。
所以,到了修改年號的時機了,突厥的威脅已經被大唐壓製到了最小,剩下的東突厥可汗,連帶著他那幾萬的騎兵不足為懼。
折騰了一路,跟老弱病殘都沒有什麽區別了,長安城外,渭水河畔更是早早的做好了準備,饒是這次頡利長了翅膀,也得折在這兒!
李承乾一個人是搞不定頡利,可問題是這次動手的是李世民,是大唐!
——
兩儀殿。
兩儀殿乃是皇帝日常聽政和召見重臣的便殿,處理機密政務。相較於太極殿的儀式性,兩儀殿更注重實際決策,宰相和近臣常在此議事。
改元,自然也會放在這裏了。
隻不過,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人——李承乾。
當然,眾人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夠看出來李世民的意思,毫無疑問,太子位,絕對屬於李承乾,這一點,已經不需要質疑了。
“說說吧,這個年號,都有什麽建議?不必過於拘謹,有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上首,目光溫和的注視著自己的這些文臣班底。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
雖然李世民麾下能臣不少,但這次屬於小會,或者說,更為私密的會議,也就隻有這四位出現。
四個人雖然聽到了李世民說的話,但依舊正襟危坐,看起來板板正正的,反倒是李承乾,依舊在一處角落打哈欠。
沒錯,這會兒時間有些早,起早了,孩子小,身體撐不住。
李世民眼角扯了扯,選擇了無視自己的好大兒。
眼不見為淨。
“輔機,你先來?”李世民溫和的聲音響起,長孫無忌立馬起身行禮,板板正正,符合一切的禮儀規矩。
“唯。”
“陛下,不瞞您說,臣,確實是有個想法,有個年號,還需要陛下和其他同僚參謀參謀。”
這話長孫無忌說的就有些自謙了,不過,的確符合長孫無忌的性子,在準確的說一點,李世民在,就沒有妖魔鬼怪。
作為淩煙閣功臣第一位,主持修訂唐律疏議的長孫無忌,自然不可能是草包。
“盡管直言。”李世民擺擺手笑道。
其他三人看見長孫無忌起身打樣了,臉上也都帶著溫和的笑容,能有個替他們趟水的,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魏征雖然頭鐵,但不傻,隻是有些累了。
剛剛從河北那邊迴來沒多久,就被李世民扯進了兩儀殿,他也上歲數了啊~~~
“臣提議改年,乾元。”
角落的李承乾抬了抬眼皮,總覺得這個年號不合適,但跟他倒是莫名的有些匹配......
長孫無忌既然已經開口,那就不再關注其他人的想法了,再說了,他長孫無忌真的沒有拍馬屁的想法!真的沒有!
“乾元一詞取自《周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至於深處的含義,說真的,在座的都不是沒頭腦,自然能理解的,無非就是強調李世民繼位乃「天命所歸」,唿應玄武門之變後亟需構建的政權合法性。
嗯,很長孫無忌,一個年號,拍倆人馬屁。
乾元一詞還暗合「乾為天」的卦象,隱喻李世民如日方中,統禦天下。
長孫無忌作為李唐帝國目前最牛逼的外戚,作為外戚與關隴貴族代表,長孫無忌注重以天命神學強化皇權正統性,此年號既能安撫李唐宗室,又為權力更迭賦予神聖色彩。
簡單來說,肚子裏麵的心眼八百往上!
什麽叫一箭n雕?這就是咯!
李世民眼中光彩熠熠,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提出來的這個乾元的年號,十分對他的口味兒。
嗯,香香的,有一種老家的味道。
隻不過,他知道,最少還有三份大餐等著他享用,一時半會倒是不著急。
反觀長孫無忌,他已經從李世民臉上的表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迴答,剩下的,就跟他沒關係咯!真好,倒是沒讓他這些日子翻書動腦子白費,舒坦!
接下來,就看其他三位的表現了。
長孫無忌再次迴到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出來有一絲絲放鬆的感覺了。
“稟陛下,臣也有一年號。”
“玄齡盡管直言!”李世民對於房謀杜斷的期待可是更多一些的,沒辦法,這兩位那都是憑借自己的本事。
長孫無忌還得靠著皇宮裏麵的那位呢!
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訂典製的大拿,主持《唐律疏議》、《大唐新禮》兩本作品的主要人物,可比長孫無忌不差分毫!
“年號「文成」。”
“其出自《尚書·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強調「文治教化」與「功業成就」的結合,契合「偃武修文」的治國轉向。”
顯然,這位房玄齡的本事並不差,甚至都能看出來大唐接下來的目標了,這很牛掰。
況且,房玄齡可是李世民的謀主啊!
謀主什麽概念?
放到三國,那就是魏武之郭嘉,蜀漢之諸葛,東吳之周瑜。
含金量無需多言。
房玄齡以穩健務實著稱,此年號既避免激進變革的暗示,又唿應其「寬刑省賦、勸課農桑」的施政理念。最最重要的是,十分契合大唐日後的轉型方向。
李世民雙眼更亮了,毫無疑問,房玄齡的文成也極為契合他的心意。
誠然聽起來或許不如乾元霸氣,但他李世民乃是大唐天子,什麽霸氣不霸氣的,重要麽?
他,李世民才是最霸氣的!
“善,此文成年號,可與乾元留置,不過,朕,還想看看克明和玄成二人的年號。”李世民笑吟吟地轉頭看向另外兩位大拿,他現在的心情很不錯。
麾下有如此文臣,誰的心情能差了?
武德已經不適合了,現在的大唐需要一個新的年號。
唐代改元遵循“受命改製”的傳統,新君即位需通過改元彰顯天命轉移。流程上,通常由重臣或文士提出候選年號,經朝議後由皇帝欽定。唐初製度尚在完善中,但禮部、秘書省及近臣會參與擬定候選年號。
所以,到了修改年號的時機了,突厥的威脅已經被大唐壓製到了最小,剩下的東突厥可汗,連帶著他那幾萬的騎兵不足為懼。
折騰了一路,跟老弱病殘都沒有什麽區別了,長安城外,渭水河畔更是早早的做好了準備,饒是這次頡利長了翅膀,也得折在這兒!
李承乾一個人是搞不定頡利,可問題是這次動手的是李世民,是大唐!
——
兩儀殿。
兩儀殿乃是皇帝日常聽政和召見重臣的便殿,處理機密政務。相較於太極殿的儀式性,兩儀殿更注重實際決策,宰相和近臣常在此議事。
改元,自然也會放在這裏了。
隻不過,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人——李承乾。
當然,眾人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夠看出來李世民的意思,毫無疑問,太子位,絕對屬於李承乾,這一點,已經不需要質疑了。
“說說吧,這個年號,都有什麽建議?不必過於拘謹,有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上首,目光溫和的注視著自己的這些文臣班底。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
雖然李世民麾下能臣不少,但這次屬於小會,或者說,更為私密的會議,也就隻有這四位出現。
四個人雖然聽到了李世民說的話,但依舊正襟危坐,看起來板板正正的,反倒是李承乾,依舊在一處角落打哈欠。
沒錯,這會兒時間有些早,起早了,孩子小,身體撐不住。
李世民眼角扯了扯,選擇了無視自己的好大兒。
眼不見為淨。
“輔機,你先來?”李世民溫和的聲音響起,長孫無忌立馬起身行禮,板板正正,符合一切的禮儀規矩。
“唯。”
“陛下,不瞞您說,臣,確實是有個想法,有個年號,還需要陛下和其他同僚參謀參謀。”
這話長孫無忌說的就有些自謙了,不過,的確符合長孫無忌的性子,在準確的說一點,李世民在,就沒有妖魔鬼怪。
作為淩煙閣功臣第一位,主持修訂唐律疏議的長孫無忌,自然不可能是草包。
“盡管直言。”李世民擺擺手笑道。
其他三人看見長孫無忌起身打樣了,臉上也都帶著溫和的笑容,能有個替他們趟水的,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魏征雖然頭鐵,但不傻,隻是有些累了。
剛剛從河北那邊迴來沒多久,就被李世民扯進了兩儀殿,他也上歲數了啊~~~
“臣提議改年,乾元。”
角落的李承乾抬了抬眼皮,總覺得這個年號不合適,但跟他倒是莫名的有些匹配......
長孫無忌既然已經開口,那就不再關注其他人的想法了,再說了,他長孫無忌真的沒有拍馬屁的想法!真的沒有!
“乾元一詞取自《周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至於深處的含義,說真的,在座的都不是沒頭腦,自然能理解的,無非就是強調李世民繼位乃「天命所歸」,唿應玄武門之變後亟需構建的政權合法性。
嗯,很長孫無忌,一個年號,拍倆人馬屁。
乾元一詞還暗合「乾為天」的卦象,隱喻李世民如日方中,統禦天下。
長孫無忌作為李唐帝國目前最牛逼的外戚,作為外戚與關隴貴族代表,長孫無忌注重以天命神學強化皇權正統性,此年號既能安撫李唐宗室,又為權力更迭賦予神聖色彩。
簡單來說,肚子裏麵的心眼八百往上!
什麽叫一箭n雕?這就是咯!
李世民眼中光彩熠熠,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提出來的這個乾元的年號,十分對他的口味兒。
嗯,香香的,有一種老家的味道。
隻不過,他知道,最少還有三份大餐等著他享用,一時半會倒是不著急。
反觀長孫無忌,他已經從李世民臉上的表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迴答,剩下的,就跟他沒關係咯!真好,倒是沒讓他這些日子翻書動腦子白費,舒坦!
接下來,就看其他三位的表現了。
長孫無忌再次迴到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出來有一絲絲放鬆的感覺了。
“稟陛下,臣也有一年號。”
“玄齡盡管直言!”李世民對於房謀杜斷的期待可是更多一些的,沒辦法,這兩位那都是憑借自己的本事。
長孫無忌還得靠著皇宮裏麵的那位呢!
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訂典製的大拿,主持《唐律疏議》、《大唐新禮》兩本作品的主要人物,可比長孫無忌不差分毫!
“年號「文成」。”
“其出自《尚書·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強調「文治教化」與「功業成就」的結合,契合「偃武修文」的治國轉向。”
顯然,這位房玄齡的本事並不差,甚至都能看出來大唐接下來的目標了,這很牛掰。
況且,房玄齡可是李世民的謀主啊!
謀主什麽概念?
放到三國,那就是魏武之郭嘉,蜀漢之諸葛,東吳之周瑜。
含金量無需多言。
房玄齡以穩健務實著稱,此年號既避免激進變革的暗示,又唿應其「寬刑省賦、勸課農桑」的施政理念。最最重要的是,十分契合大唐日後的轉型方向。
李世民雙眼更亮了,毫無疑問,房玄齡的文成也極為契合他的心意。
誠然聽起來或許不如乾元霸氣,但他李世民乃是大唐天子,什麽霸氣不霸氣的,重要麽?
他,李世民才是最霸氣的!
“善,此文成年號,可與乾元留置,不過,朕,還想看看克明和玄成二人的年號。”李世民笑吟吟地轉頭看向另外兩位大拿,他現在的心情很不錯。
麾下有如此文臣,誰的心情能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