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文也想知道為什麽路上會有人突然捅李明輝一刀,難道李明輝是有什麽仇人?
兩個巡捕隻是借用了醫院的一間辦公室,沒有把陳知文帶走到巡捕房。
在辦公室裏,其中一個開始詢問,另一個則坐在那裏記錄。
“請你說一下傷員的個人情況還有你和傷員的關係。”
“他叫李明輝,是文華報的記者,我叫陳知文,我們兩個是在從重慶到上海的船上認識的,我們兩個都是二等艙,他是我在船上的舍友。”
“請你描述一下刺殺發生時的情況。”
“我就是和他一起在路上走著,我們打算去找一家餐廳,路上他和對麵過來的人撞了一下,然後就愣在原地,捂住胸口,我迴頭一看發現他被人捅了一刀,而且還捅在胸口上。”
正常來說會應該是直接捅在肚子上,但是肚子上麵會有脂肪的隔離,然後也不一定會傷害到重要器官。
但是胸口上就不一樣的,雖然腹部受傷和胸部受傷都要進行大手術,實際上胸部的手術更為艱難,因為肺部一定會出現傷口。
肺部有損傷有很大可能會死亡,就算救迴來因為肺部有傷害,未來也不能跑跳,對一個成年人來說身體素質就直接廢掉,人也成了一個廢人。
刺殺者明顯是很有經驗,選擇胸口而不是腹部,明顯就是帶有很強的惡意。
“根據我們的了解,受傷的李明輝是一位記者,而且因為經常在報紙上報道一些不好的消息,所以有很多人對他非常不滿。”
“這次他離開上海好像就是因為想要避開一些人的報複。”
\"對此你有什麽想要說的嗎?\"
陳知文沒想到李明輝居然這麽勇敢,在外邊避險的時候還想著要報道四川的災害。
陳知文歎了一口氣,“他太魯莽了,都不知道要保護自己。”
結束詢問之後,陳知文離開了房間。
他原本想著和李明輝吃完一頓飯之後就直接離開,但是現在看來自己好像要在這裏逗留一陣子。
在了解到李明輝在上海沒有親人的時候,陳知文本來是想花錢請一個護工照顧一下他。
其實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陳知文和李明輝並不是什麽好朋友,隻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但是陳知文知道如果現在自己就這樣走了,李明輝很可能會陷入更加窘迫的情況。
陳知文委托護士幫忙找一個護工,但是護士表示現在已經是晚上,那些護工現在已經聯係不上,想要找護工還是要等到明天早上。
陳知文沒辦法,李明輝剛做完手術,身邊還不能離開人看護,於是隻好自己找了張椅子坐在他的旁邊。
原本陳知文以為自己要坐一晚上,但是很快一個穿著不合身西裝的男人氣喘籲籲的趕到這裏。
“請問李明輝是住在這裏嗎?”男人問道。
“您是?”陳知文有些遲疑。
“我是他的同事,我也是文華報的編輯。”
原來巡捕將李明輝受傷的消息告訴給報社,報社值班的同事聽見這個消息之後立刻趕到這裏。
陳知文和男人閑聊起來。
男人姓孟,是文化報的編輯,在看見病床上臉色蒼白的李明輝之後歎了口氣。
“我早就知道我們作為記者會有這麽一天。”
孟編輯向陳知文講述了李明輝的故事。
李明輝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在成為一名記者之後就將自己的視線聚焦在社會上那些醜惡的事情上。
他這次前往重慶就是因為得罪了當地的黑惡勢力,人家直接往李明輝的書桌上送上來一封信,信封裏夾著一顆子彈。
李明輝前不久報道了上海人販子犯罪集團采用非常殘忍的采生折枝手段,將兒童用殘忍的手段弄殘疾之後將他們帶到街上乞討賣藝。
李明輝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跟蹤報道,在報紙上刊登之後很快就引發輿論關注,一時間那些犯罪分子紛紛隱藏在地下,市麵上殘疾的小乞丐也少很多。
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那些人將目光轉移到李明輝的身上,決定要讓李明輝徹底閉嘴。
李明輝在得到朋友的情報之後連夜逃走,在外邊待了一個多月才返迴上海,結果沒想到那些人一個多月之後居然還在盯著李明輝,在李明輝下船之後就安排了殺手。
陳知文在聽完整個故事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雖然他救下李明輝的生命,但是李明輝以後的後遺症也是非常嚴重。
因為兇手用刀紮的很深,雖然被傷到的是肺部,不是心髒,但是以後李明輝的唿吸還有肺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最輕的後遺症就是他以後會不停咳嗽,一年四季都會不停的咳嗽,而且這種咳嗽不是因為嗓子氣管的原因,所以沒有辦法去治療。
要是後遺症嚴重一點,李明輝以後連唿吸都會受到影響,這對於現在還很年輕的李明輝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孟編輯在得知陳知文隻是李明輝在船上認識的朋友之後,對陳知文表示了感謝,讓陳知文早點迴去休息,剩下的事情就交給自己了。
陳知文帶著行李離開醫院,在附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打算明天一早再去看看李明輝。
他打算明天在看過李明輝的情況之後就去買票離開上海,前往東京繼續自己的學業。
可是他沒有想到當自己第二天來到醫院的時候,發現李明輝的病房此時是大門緊閉的,外邊還有兩個巡捕在看守。
“發生什麽事情了嗎?為什麽這間病房是關著的。”
陳知文以前有豐富的手術經驗,知道李明輝今天應該差不多能夠醒來,想著給他帶一點流食,李明輝醒來之後能夠吃一口。
上海此時的服務行業也是非常發達,許多餐館都提供外帶業務。但是現在還沒有廉價便捷的塑料碗筷,所以用來外帶的都是專門的食盒。
有需要的顧客隻要給出押金,就能將食盒帶走。
陳知文在知道餐館有這項服務的時候就立刻使用上,在付出一塊錢的押金之後外帶了兩份薏仁粥,還給孟編輯帶來兩個燒餅。
兩個巡捕隻是借用了醫院的一間辦公室,沒有把陳知文帶走到巡捕房。
在辦公室裏,其中一個開始詢問,另一個則坐在那裏記錄。
“請你說一下傷員的個人情況還有你和傷員的關係。”
“他叫李明輝,是文華報的記者,我叫陳知文,我們兩個是在從重慶到上海的船上認識的,我們兩個都是二等艙,他是我在船上的舍友。”
“請你描述一下刺殺發生時的情況。”
“我就是和他一起在路上走著,我們打算去找一家餐廳,路上他和對麵過來的人撞了一下,然後就愣在原地,捂住胸口,我迴頭一看發現他被人捅了一刀,而且還捅在胸口上。”
正常來說會應該是直接捅在肚子上,但是肚子上麵會有脂肪的隔離,然後也不一定會傷害到重要器官。
但是胸口上就不一樣的,雖然腹部受傷和胸部受傷都要進行大手術,實際上胸部的手術更為艱難,因為肺部一定會出現傷口。
肺部有損傷有很大可能會死亡,就算救迴來因為肺部有傷害,未來也不能跑跳,對一個成年人來說身體素質就直接廢掉,人也成了一個廢人。
刺殺者明顯是很有經驗,選擇胸口而不是腹部,明顯就是帶有很強的惡意。
“根據我們的了解,受傷的李明輝是一位記者,而且因為經常在報紙上報道一些不好的消息,所以有很多人對他非常不滿。”
“這次他離開上海好像就是因為想要避開一些人的報複。”
\"對此你有什麽想要說的嗎?\"
陳知文沒想到李明輝居然這麽勇敢,在外邊避險的時候還想著要報道四川的災害。
陳知文歎了一口氣,“他太魯莽了,都不知道要保護自己。”
結束詢問之後,陳知文離開了房間。
他原本想著和李明輝吃完一頓飯之後就直接離開,但是現在看來自己好像要在這裏逗留一陣子。
在了解到李明輝在上海沒有親人的時候,陳知文本來是想花錢請一個護工照顧一下他。
其實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陳知文和李明輝並不是什麽好朋友,隻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但是陳知文知道如果現在自己就這樣走了,李明輝很可能會陷入更加窘迫的情況。
陳知文委托護士幫忙找一個護工,但是護士表示現在已經是晚上,那些護工現在已經聯係不上,想要找護工還是要等到明天早上。
陳知文沒辦法,李明輝剛做完手術,身邊還不能離開人看護,於是隻好自己找了張椅子坐在他的旁邊。
原本陳知文以為自己要坐一晚上,但是很快一個穿著不合身西裝的男人氣喘籲籲的趕到這裏。
“請問李明輝是住在這裏嗎?”男人問道。
“您是?”陳知文有些遲疑。
“我是他的同事,我也是文華報的編輯。”
原來巡捕將李明輝受傷的消息告訴給報社,報社值班的同事聽見這個消息之後立刻趕到這裏。
陳知文和男人閑聊起來。
男人姓孟,是文化報的編輯,在看見病床上臉色蒼白的李明輝之後歎了口氣。
“我早就知道我們作為記者會有這麽一天。”
孟編輯向陳知文講述了李明輝的故事。
李明輝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在成為一名記者之後就將自己的視線聚焦在社會上那些醜惡的事情上。
他這次前往重慶就是因為得罪了當地的黑惡勢力,人家直接往李明輝的書桌上送上來一封信,信封裏夾著一顆子彈。
李明輝前不久報道了上海人販子犯罪集團采用非常殘忍的采生折枝手段,將兒童用殘忍的手段弄殘疾之後將他們帶到街上乞討賣藝。
李明輝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跟蹤報道,在報紙上刊登之後很快就引發輿論關注,一時間那些犯罪分子紛紛隱藏在地下,市麵上殘疾的小乞丐也少很多。
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那些人將目光轉移到李明輝的身上,決定要讓李明輝徹底閉嘴。
李明輝在得到朋友的情報之後連夜逃走,在外邊待了一個多月才返迴上海,結果沒想到那些人一個多月之後居然還在盯著李明輝,在李明輝下船之後就安排了殺手。
陳知文在聽完整個故事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雖然他救下李明輝的生命,但是李明輝以後的後遺症也是非常嚴重。
因為兇手用刀紮的很深,雖然被傷到的是肺部,不是心髒,但是以後李明輝的唿吸還有肺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最輕的後遺症就是他以後會不停咳嗽,一年四季都會不停的咳嗽,而且這種咳嗽不是因為嗓子氣管的原因,所以沒有辦法去治療。
要是後遺症嚴重一點,李明輝以後連唿吸都會受到影響,這對於現在還很年輕的李明輝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孟編輯在得知陳知文隻是李明輝在船上認識的朋友之後,對陳知文表示了感謝,讓陳知文早點迴去休息,剩下的事情就交給自己了。
陳知文帶著行李離開醫院,在附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打算明天一早再去看看李明輝。
他打算明天在看過李明輝的情況之後就去買票離開上海,前往東京繼續自己的學業。
可是他沒有想到當自己第二天來到醫院的時候,發現李明輝的病房此時是大門緊閉的,外邊還有兩個巡捕在看守。
“發生什麽事情了嗎?為什麽這間病房是關著的。”
陳知文以前有豐富的手術經驗,知道李明輝今天應該差不多能夠醒來,想著給他帶一點流食,李明輝醒來之後能夠吃一口。
上海此時的服務行業也是非常發達,許多餐館都提供外帶業務。但是現在還沒有廉價便捷的塑料碗筷,所以用來外帶的都是專門的食盒。
有需要的顧客隻要給出押金,就能將食盒帶走。
陳知文在知道餐館有這項服務的時候就立刻使用上,在付出一塊錢的押金之後外帶了兩份薏仁粥,還給孟編輯帶來兩個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