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劉備問計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0章劉備問計
公元197年,即大漢建安二年,正月。
揚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孫堅在奪取江東四郡之後,又出兵北渡大江,占領了沒有兵馬駐守的廬江。
至此,鎮東將軍孫堅已經占領了揚州六郡中的五郡,於是他自領揚州牧,並把揚州的州牧府設在了丹陽的秣陵。
丹陽,因為曾經山越猖獗,以出強兵而聞名,丹陽兵雖然是南方的,但可以與西北的幽州兵、並州兵,以及西涼兵相比。
丹陽的治所基本上在宛陵和丹陽兩縣,不過秣陵卻是十分有名的。
它有悠久的曆史,最早是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
既有大江之險,又有連岡之固,因而有石頭城之稱。
秦始皇在南巡期間途經此地,突然發現天空中彩雲繚繞,甚是美麗,於是便請一位望氣師觀看端詳。
那位望氣師詳細觀察了一番之後,告訴秦始皇,金陵有王氣,且連綿不休,這讓秦始皇心中感到極度不安。
因為那時楚國的殘餘勢力已經蠢蠢欲動了。
於是秦始皇與眾臣商議,決定將金陵改為秣陵。
“秣”字的意思是草料,就是喂養馬匹的那些草料,改這個名字,就是將金陵城一下子降格為一個普通的養馬場。
一個馬場中,哪裏還會有王氣啊!
接著,秦始皇又做了一件事,他命人開鑿了一條河道,從城外的龍藏浦經過石岡,橫穿整個秣陵城。
按照望氣師的說法,這樣一來,就能將王氣卸掉。
龍藏浦又被當地人稱為淮水(當然不是流經九江、下邳、廣陵等地的那條淮水),因此,這一條貫穿整個秣陵城的河道便叫秦淮河。
可能因為名字的問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城中景色也很優美的秣陵一直沒有被重視,沒有做過丹陽的治所。
孫堅把這裏作為揚州州牧府所在地之後,將秣陵改為建鄴,足以看出他的雄心壯誌。
接著,孫堅又任命了州牧府及各地的官員。
張昭為長史,張紘為從事中郎,王朗為別駕,秦鬆、繁欽為治中。
孫策為平東將軍,周瑜為大都督、軍師,及參軍校尉,他們二人麾下有五萬兵馬。
吳郡太守孫賁、丹陽太守虞翻、豫章太守顧雍、會稽太守呂範、廬江太守吳景。
其餘程普、黃蓋、韓當、趙儼、杜襲、徐琨、孫河、淩操、劉辟、龔都、裴元紹、周倉等等將領都受到了相應的封賞。
長安。
左將軍府中,劉備、賈詡、關羽、張飛、孫乾、簡雍等人,在一起暢飲。
無論外麵的形勢如何,長安如今是太平的,又逢過年,怎能不飲酒。
劉備知道賈詡有才,因此從年前到現在,多次接觸,頻頻邀請。
可是賈詡似乎對做官沒有任何興趣,隻想著明哲保身,他不拒絕劉備,但也沒有投靠劉備的跡象,更沒有在朝廷做大官的想法。
劉備有自知之明,雖然他是大漢左將軍,可在長安城中,這個官太小了。
如果是在外麵,並且擁有地盤和兵馬,那這個官確實不小。
公孫續是征東將軍,可論官職還要比左將軍低一個級別,袁術是後將軍,竟然可以稱帝。
因此,這種官職的確是地方大員。
比官,不能在長安啊!
飲酒至酣,劉備突然長歎一聲,滿臉悲戚之色。
“主公,何故歎息?”孫乾問道。
“我乃大漢皇叔,可內無良策,解陛下煩憂,外無能力,平息叛亂,保州郡太平,受天子隆恩而居要職,我劉備有愧啊!”
“大哥勿憂,讓俺率領一隊兵馬,殺到壽春,將那袁術的項上人頭提來,以報陛下之恩!”張飛一聽,扔掉酒杯大聲說道。
“翼德,為兄豈能不想去平叛,可此去九江路途遙遠,且要經過征東將軍的地盤,談何容易……”
“那公孫續難道還不給兄長借道嗎?他若不肯,俺就……”
“三弟!”關羽打斷了張飛的話,“就算借道,糧草怎麽辦?”
“那……那就走武關,從荊州、長沙,然後到豫章!”張飛說的這條路,就是他們從豫章敗退,最後來長安的路。
“先生,不知我三弟所說……”劉備向賈詡拱了拱手,問道。
“皇叔,如今豫章被孫堅占領,若是帶兵前往,很難預料!”賈詡也拱了拱手,說道。
“先生!”劉備站起身來,向賈詡鄭重的行了一禮。
“皇叔,實不敢當!”賈詡也趕忙站了起來,還禮。
張飛是怒目而視,他幾乎要發作了,大哥劉備是什麽身份?賈詡是什麽身份?經常宴請,已經給足了麵子,現在大哥竟然還要給他行禮,在張飛看來,這個賈詡根本就沒什麽才能。
其實關羽對賈詡也很看不起,但他不想讓大哥劉備為難,因此攔住了張飛。
“備知先生乃大才,還請教我!”劉備的語氣非常誠懇。
“皇叔可是想離開長安?”
“在長安城中,空為高官,卻碌碌無為,備確實想出去,若能治理一地,也算報了陛下之恩!”
“皇叔若有此想法,倒是有一個地方可以!”
“是何處?”劉備一聽,急忙問道。
“漢中!”
“漢中,豈不是和劉璋賢弟……”
“皇叔謬矣,漢中雖為益州之郡,可一直被張魯割據,益州牧之令,根本傳不到漢中。”
聽了賈詡這番話,劉備、孫乾、簡雍三人都在思索著。
漢中的確是個好地方,對於益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地,處於漢水中遊,糧食產量不低,人口也不少,有九個縣。
而上庸、房陵、西城這三縣,地理位置更重要,沿漢水可到襄陽。
隻是……
“皇叔若是想要去漢中,隻需帶兩人即可!”賈詡看到劉備等人思索了一會兒,又說道。
“何人?”
“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禦史劉誕!”
劉備聽後先是一驚,然後臉色馬上變得非常平靜。
不過這個細微的變化,沒有逃過賈詡的眼光。
“劉備果真是梟雄啊!”賈詡心中暗想。
劉範和劉誕是劉焉的長子和次子,當初劉焉做益州牧,這兩個兒子都在朝廷為質。
他們兩人的才能絕對在劉璋之上,而現在劉璋做了益州牧。
劉備如果帶上劉範和劉誕,攻打漢中便有了正當的理由。
但同時又有一個隱患,那就是益州可能會鬧內訌,可以說是包藏禍心。
隻要劉備有野心,肯定會讚同,而且這是劉備最後的機會。
“多謝先生指點!”劉備向賈詡拱手又行了一禮。
公元197年,即大漢建安二年,正月。
揚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孫堅在奪取江東四郡之後,又出兵北渡大江,占領了沒有兵馬駐守的廬江。
至此,鎮東將軍孫堅已經占領了揚州六郡中的五郡,於是他自領揚州牧,並把揚州的州牧府設在了丹陽的秣陵。
丹陽,因為曾經山越猖獗,以出強兵而聞名,丹陽兵雖然是南方的,但可以與西北的幽州兵、並州兵,以及西涼兵相比。
丹陽的治所基本上在宛陵和丹陽兩縣,不過秣陵卻是十分有名的。
它有悠久的曆史,最早是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
既有大江之險,又有連岡之固,因而有石頭城之稱。
秦始皇在南巡期間途經此地,突然發現天空中彩雲繚繞,甚是美麗,於是便請一位望氣師觀看端詳。
那位望氣師詳細觀察了一番之後,告訴秦始皇,金陵有王氣,且連綿不休,這讓秦始皇心中感到極度不安。
因為那時楚國的殘餘勢力已經蠢蠢欲動了。
於是秦始皇與眾臣商議,決定將金陵改為秣陵。
“秣”字的意思是草料,就是喂養馬匹的那些草料,改這個名字,就是將金陵城一下子降格為一個普通的養馬場。
一個馬場中,哪裏還會有王氣啊!
接著,秦始皇又做了一件事,他命人開鑿了一條河道,從城外的龍藏浦經過石岡,橫穿整個秣陵城。
按照望氣師的說法,這樣一來,就能將王氣卸掉。
龍藏浦又被當地人稱為淮水(當然不是流經九江、下邳、廣陵等地的那條淮水),因此,這一條貫穿整個秣陵城的河道便叫秦淮河。
可能因為名字的問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城中景色也很優美的秣陵一直沒有被重視,沒有做過丹陽的治所。
孫堅把這裏作為揚州州牧府所在地之後,將秣陵改為建鄴,足以看出他的雄心壯誌。
接著,孫堅又任命了州牧府及各地的官員。
張昭為長史,張紘為從事中郎,王朗為別駕,秦鬆、繁欽為治中。
孫策為平東將軍,周瑜為大都督、軍師,及參軍校尉,他們二人麾下有五萬兵馬。
吳郡太守孫賁、丹陽太守虞翻、豫章太守顧雍、會稽太守呂範、廬江太守吳景。
其餘程普、黃蓋、韓當、趙儼、杜襲、徐琨、孫河、淩操、劉辟、龔都、裴元紹、周倉等等將領都受到了相應的封賞。
長安。
左將軍府中,劉備、賈詡、關羽、張飛、孫乾、簡雍等人,在一起暢飲。
無論外麵的形勢如何,長安如今是太平的,又逢過年,怎能不飲酒。
劉備知道賈詡有才,因此從年前到現在,多次接觸,頻頻邀請。
可是賈詡似乎對做官沒有任何興趣,隻想著明哲保身,他不拒絕劉備,但也沒有投靠劉備的跡象,更沒有在朝廷做大官的想法。
劉備有自知之明,雖然他是大漢左將軍,可在長安城中,這個官太小了。
如果是在外麵,並且擁有地盤和兵馬,那這個官確實不小。
公孫續是征東將軍,可論官職還要比左將軍低一個級別,袁術是後將軍,竟然可以稱帝。
因此,這種官職的確是地方大員。
比官,不能在長安啊!
飲酒至酣,劉備突然長歎一聲,滿臉悲戚之色。
“主公,何故歎息?”孫乾問道。
“我乃大漢皇叔,可內無良策,解陛下煩憂,外無能力,平息叛亂,保州郡太平,受天子隆恩而居要職,我劉備有愧啊!”
“大哥勿憂,讓俺率領一隊兵馬,殺到壽春,將那袁術的項上人頭提來,以報陛下之恩!”張飛一聽,扔掉酒杯大聲說道。
“翼德,為兄豈能不想去平叛,可此去九江路途遙遠,且要經過征東將軍的地盤,談何容易……”
“那公孫續難道還不給兄長借道嗎?他若不肯,俺就……”
“三弟!”關羽打斷了張飛的話,“就算借道,糧草怎麽辦?”
“那……那就走武關,從荊州、長沙,然後到豫章!”張飛說的這條路,就是他們從豫章敗退,最後來長安的路。
“先生,不知我三弟所說……”劉備向賈詡拱了拱手,問道。
“皇叔,如今豫章被孫堅占領,若是帶兵前往,很難預料!”賈詡也拱了拱手,說道。
“先生!”劉備站起身來,向賈詡鄭重的行了一禮。
“皇叔,實不敢當!”賈詡也趕忙站了起來,還禮。
張飛是怒目而視,他幾乎要發作了,大哥劉備是什麽身份?賈詡是什麽身份?經常宴請,已經給足了麵子,現在大哥竟然還要給他行禮,在張飛看來,這個賈詡根本就沒什麽才能。
其實關羽對賈詡也很看不起,但他不想讓大哥劉備為難,因此攔住了張飛。
“備知先生乃大才,還請教我!”劉備的語氣非常誠懇。
“皇叔可是想離開長安?”
“在長安城中,空為高官,卻碌碌無為,備確實想出去,若能治理一地,也算報了陛下之恩!”
“皇叔若有此想法,倒是有一個地方可以!”
“是何處?”劉備一聽,急忙問道。
“漢中!”
“漢中,豈不是和劉璋賢弟……”
“皇叔謬矣,漢中雖為益州之郡,可一直被張魯割據,益州牧之令,根本傳不到漢中。”
聽了賈詡這番話,劉備、孫乾、簡雍三人都在思索著。
漢中的確是個好地方,對於益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地,處於漢水中遊,糧食產量不低,人口也不少,有九個縣。
而上庸、房陵、西城這三縣,地理位置更重要,沿漢水可到襄陽。
隻是……
“皇叔若是想要去漢中,隻需帶兩人即可!”賈詡看到劉備等人思索了一會兒,又說道。
“何人?”
“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禦史劉誕!”
劉備聽後先是一驚,然後臉色馬上變得非常平靜。
不過這個細微的變化,沒有逃過賈詡的眼光。
“劉備果真是梟雄啊!”賈詡心中暗想。
劉範和劉誕是劉焉的長子和次子,當初劉焉做益州牧,這兩個兒子都在朝廷為質。
他們兩人的才能絕對在劉璋之上,而現在劉璋做了益州牧。
劉備如果帶上劉範和劉誕,攻打漢中便有了正當的理由。
但同時又有一個隱患,那就是益州可能會鬧內訌,可以說是包藏禍心。
隻要劉備有野心,肯定會讚同,而且這是劉備最後的機會。
“多謝先生指點!”劉備向賈詡拱手又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