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千烏桓騎兵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87年,大漢中平四年。
幽州,涿郡,涿縣。
城郊。
兩隊兵馬對峙,劍拔弩張。
每一隊都是三千,而且是騎兵!
這是大漢真正的強兵,每一位將士都身著皮甲、弓弩、長槍、馬槊、環首刀、斬馬劍等,還有數百人身著鐵甲,他們都是軍中的什長、百人將、屯長等。
“公孫瓚,本將奉陛下之命,前往西涼平叛,你無故出兵攔截,難道想謀反嗎?”
“張純,陛下詔令已到,令你將兵馬交給本將,由本將統領,前往西涼平叛,若你想去,本將倒不介意給你個立功機會,但你必須將兵馬交出來,否則就是叛逆!”
“你……休想!”
“哈哈哈哈!”公孫瓚大笑幾聲,拿出了皇帝的詔書,“陛下詔令在此,你若違抗,殺無赦!”
“公孫瓚,你好算計啊!”張純氣的咬牙切齒,“這三千兵馬,乃是本將自己出資訓練,你就想這麽拿走嗎?”
“你自己訓練,就是你自己的嗎?”公孫瓚滿臉得意,語氣卻又充滿著不屑,“本將的恩師盧太守(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時,盧植乃九江太守)曾告誡本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做臣子的一切,都是陛下的!這三千將士都是陛下,陛下讓本將指揮,你難道還要反抗?嚴綱、單經、田楷!”
“屬下在!”
“如若張純違抗陛下詔令,就地斬殺!”
“諾!”
三人一聽,立刻舉起了手中的斬馬劍。
身後的三千騎兵,全部將箭搭在了弦上。
隻要公孫瓚一聲令下,他們一定會將張純射成刺蝟。
張純的幾十名護衛立刻架起盾牌,將張純保護起來。
現場詭異的安靜下來,張純的三千烏桓騎兵將士,每個人都萬分緊張。
城外的百姓早已遠遠的逃開,這些年幽州戰亂不斷,隻要一看到兵士,誰都不敢逗留。
片刻之後,張純長歎一口氣。
他麾下的三千騎兵,是烏桓勇士,可以說是大漢的強兵。
可公孫瓚麾下的三千騎兵也不弱,大多也都是烏桓和鮮卑人,作戰勇猛。
關鍵是公孫瓚占據著大義的名分,如果打起來,他可就成了叛逆了。
“公孫瓚,今日之事,本將記住了!”
張純說完,帶著他的幾十名護衛,向北方而去。
“哈哈哈哈!”公孫瓚又是一陣大笑,“田楷,快去通知續兒,他不是想要張純這三千騎兵嗎?本將就封他為別部司馬,來統領這隊騎兵!”
“諾!”
原來西涼韓遂、邊章造反,大漢天子劉宏震怒,派車騎將軍張溫前去征討,大漢的強兵在幽州,張溫請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烏桓精銳騎兵。
這可是一個立功的好機會,漁陽人張純和涿縣令公孫瓚麾下各有三千騎兵,他們都想去。
結果朝廷讓公孫瓚接管張純的騎兵,前往西涼平叛。
張純曾經擔任過中山國相,黃巾之亂時逃走了,最後迴到了漁陽。
而公孫瓚在黃巾之亂時為遼東屬國長史,率領幾百人抗擊黃巾亂軍,並且和鮮卑騎兵作戰時打出了威名,朝廷當然會讓公孫瓚指揮了。
張純本來想帶著自己的這三千騎兵返迴漁陽,可公孫瓚哪裏會放過?
大家都看得出亂世已現,這兵可太重要了,何況還是烏桓騎兵。
“公子,張純的三千騎兵已經成我們的了,主公封你為別部司馬,讓你趕快過去!”田楷跑迴了縣令府,興奮的對公孫續說。
“公子,太好了,我們現在有兵了!”
“公子真是料事如神啊!”
田豫和田疇兩人也非常高興。
“國讓、子泰,我們終於有用武之地了!”公孫續握緊了拳頭。
田豫和田疇兩人此時為何會與公孫續在一起?
很顯然,這個公孫續是一位穿越者。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六個月了,公孫續由起初短暫的迷茫之後,心中全是興奮。
三國,隻要有英雄夢想的人,誰不想來一趟?
而且自己的身份也不錯,公孫瓚的嫡長子。
便宜父親公孫瓚的出身也不一般,遼西貴族,雖然母親的地位不高,但嶽父是遼西太守劉基,給了公孫瓚很多資源,尤其是拜盧植為師,名聲大振。
況且所處的地點是幽州,更是英雄展示的舞台。
作為後世的人,一想到“幽州”二字,好多影視劇中的“幽州鐵騎”就出現在了眼前。
幽州與戰爭和英雄是緊密相連的。
東漢初年的彭寵,漁陽起義,如果不是光武帝劉秀這個位麵之子,他至少能夠割據一方。
隋唐的劉武周,打下了半壁江山,隻不過遇到了天選之子李世民,才最終敗亡。
明末的李自成,近代的張學良等等,都是幽州軍閥。
因為這裏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東臨渤海,西連太行,南接中原,北通大漠。
民風彪悍而又開放包容,是最好的兵源地,白山黑水又能養育眾多人口,塞外的馬場,更是能夠提供足夠的戰馬。
公孫續能不高興嗎?
況且這個時間點,正是公孫瓚高光時期的開始!
西涼韓遂、邊章的反叛,隻是一個引子,漢帝劉宏的一道詔令,成全了公孫瓚,也逼反了張純。
平叛的過程,也是崛起的過程,正好可以應對兩年之後的天下大亂。
在這六個月,公孫續也在做準備。
想要成就霸業,人才最重要。
此時父親公孫瓚雖然隻是涿縣令,但卻在涿郡有一定的話事權,因為涿郡太守沒有到位,幽州刺史也沒有到位。
公孫續很快找到了幽州的兩位大才田豫和田疇,幾次暢談之後將二人收為屬下。
晚了幾年,關羽張飛沒希望了,不過趙雲此時還在常山家中,現在有了兵馬,當然要去請。
張純造反,下一步青州、冀州都會亂,順勢可以去找一下其他人才。
田豫田疇自然能看到公孫瓚的前程,跟著公孫續,絕對沒有錯。
其次就是,幫父親謀劃了張純這三千烏桓騎兵。
當然,按照曆史的發展,這三千騎兵最終也是公孫瓚的,可由於張純在裏麵使壞,這三千騎兵最後又反叛了,讓公孫瓚空歡喜了一場。
現在有了公孫續的出現,此事當然不會再發生了。
公孫續、田豫、田疇三人來到城外,公孫瓚簡單的交接了一下,便帶著自己的三千騎兵離開了。
他對兒子是越來越滿意,而且非常放心。
公孫續、田豫、田疇三人看到眼前這三千騎兵,也都非常興奮。
個個都是青壯,兵器甲胄齊全,這可是大漢真正的強兵啊!
有了他們,在幽州這塊地方,就能立下大功。
“田豫、田疇,從現在起,你二人便是軍司馬!”
“多謝主公!”
兩人的稱唿也變了。
公孫瓚如今隻是一個騎都尉,隻能封公孫續為別部司馬。
同樣公孫續能給田豫田疇最大的官,就是軍司馬了!
但對於二人來說,軍司馬已經不小了。
軍司馬是大漢軍中常設官職,也是一個分水嶺,向上便是騎都尉、校尉、中郎將了。
平時軍司馬可指揮四百人,別部司馬指揮八百人,騎都尉可指揮兩千人。
但戰時一個軍司馬就能指揮三千。
三國,我來了!
公孫續在心底呐喊著。
幽州,涿郡,涿縣。
城郊。
兩隊兵馬對峙,劍拔弩張。
每一隊都是三千,而且是騎兵!
這是大漢真正的強兵,每一位將士都身著皮甲、弓弩、長槍、馬槊、環首刀、斬馬劍等,還有數百人身著鐵甲,他們都是軍中的什長、百人將、屯長等。
“公孫瓚,本將奉陛下之命,前往西涼平叛,你無故出兵攔截,難道想謀反嗎?”
“張純,陛下詔令已到,令你將兵馬交給本將,由本將統領,前往西涼平叛,若你想去,本將倒不介意給你個立功機會,但你必須將兵馬交出來,否則就是叛逆!”
“你……休想!”
“哈哈哈哈!”公孫瓚大笑幾聲,拿出了皇帝的詔書,“陛下詔令在此,你若違抗,殺無赦!”
“公孫瓚,你好算計啊!”張純氣的咬牙切齒,“這三千兵馬,乃是本將自己出資訓練,你就想這麽拿走嗎?”
“你自己訓練,就是你自己的嗎?”公孫瓚滿臉得意,語氣卻又充滿著不屑,“本將的恩師盧太守(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時,盧植乃九江太守)曾告誡本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們做臣子的一切,都是陛下的!這三千將士都是陛下,陛下讓本將指揮,你難道還要反抗?嚴綱、單經、田楷!”
“屬下在!”
“如若張純違抗陛下詔令,就地斬殺!”
“諾!”
三人一聽,立刻舉起了手中的斬馬劍。
身後的三千騎兵,全部將箭搭在了弦上。
隻要公孫瓚一聲令下,他們一定會將張純射成刺蝟。
張純的幾十名護衛立刻架起盾牌,將張純保護起來。
現場詭異的安靜下來,張純的三千烏桓騎兵將士,每個人都萬分緊張。
城外的百姓早已遠遠的逃開,這些年幽州戰亂不斷,隻要一看到兵士,誰都不敢逗留。
片刻之後,張純長歎一口氣。
他麾下的三千騎兵,是烏桓勇士,可以說是大漢的強兵。
可公孫瓚麾下的三千騎兵也不弱,大多也都是烏桓和鮮卑人,作戰勇猛。
關鍵是公孫瓚占據著大義的名分,如果打起來,他可就成了叛逆了。
“公孫瓚,今日之事,本將記住了!”
張純說完,帶著他的幾十名護衛,向北方而去。
“哈哈哈哈!”公孫瓚又是一陣大笑,“田楷,快去通知續兒,他不是想要張純這三千騎兵嗎?本將就封他為別部司馬,來統領這隊騎兵!”
“諾!”
原來西涼韓遂、邊章造反,大漢天子劉宏震怒,派車騎將軍張溫前去征討,大漢的強兵在幽州,張溫請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烏桓精銳騎兵。
這可是一個立功的好機會,漁陽人張純和涿縣令公孫瓚麾下各有三千騎兵,他們都想去。
結果朝廷讓公孫瓚接管張純的騎兵,前往西涼平叛。
張純曾經擔任過中山國相,黃巾之亂時逃走了,最後迴到了漁陽。
而公孫瓚在黃巾之亂時為遼東屬國長史,率領幾百人抗擊黃巾亂軍,並且和鮮卑騎兵作戰時打出了威名,朝廷當然會讓公孫瓚指揮了。
張純本來想帶著自己的這三千騎兵返迴漁陽,可公孫瓚哪裏會放過?
大家都看得出亂世已現,這兵可太重要了,何況還是烏桓騎兵。
“公子,張純的三千騎兵已經成我們的了,主公封你為別部司馬,讓你趕快過去!”田楷跑迴了縣令府,興奮的對公孫續說。
“公子,太好了,我們現在有兵了!”
“公子真是料事如神啊!”
田豫和田疇兩人也非常高興。
“國讓、子泰,我們終於有用武之地了!”公孫續握緊了拳頭。
田豫和田疇兩人此時為何會與公孫續在一起?
很顯然,這個公孫續是一位穿越者。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六個月了,公孫續由起初短暫的迷茫之後,心中全是興奮。
三國,隻要有英雄夢想的人,誰不想來一趟?
而且自己的身份也不錯,公孫瓚的嫡長子。
便宜父親公孫瓚的出身也不一般,遼西貴族,雖然母親的地位不高,但嶽父是遼西太守劉基,給了公孫瓚很多資源,尤其是拜盧植為師,名聲大振。
況且所處的地點是幽州,更是英雄展示的舞台。
作為後世的人,一想到“幽州”二字,好多影視劇中的“幽州鐵騎”就出現在了眼前。
幽州與戰爭和英雄是緊密相連的。
東漢初年的彭寵,漁陽起義,如果不是光武帝劉秀這個位麵之子,他至少能夠割據一方。
隋唐的劉武周,打下了半壁江山,隻不過遇到了天選之子李世民,才最終敗亡。
明末的李自成,近代的張學良等等,都是幽州軍閥。
因為這裏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東臨渤海,西連太行,南接中原,北通大漠。
民風彪悍而又開放包容,是最好的兵源地,白山黑水又能養育眾多人口,塞外的馬場,更是能夠提供足夠的戰馬。
公孫續能不高興嗎?
況且這個時間點,正是公孫瓚高光時期的開始!
西涼韓遂、邊章的反叛,隻是一個引子,漢帝劉宏的一道詔令,成全了公孫瓚,也逼反了張純。
平叛的過程,也是崛起的過程,正好可以應對兩年之後的天下大亂。
在這六個月,公孫續也在做準備。
想要成就霸業,人才最重要。
此時父親公孫瓚雖然隻是涿縣令,但卻在涿郡有一定的話事權,因為涿郡太守沒有到位,幽州刺史也沒有到位。
公孫續很快找到了幽州的兩位大才田豫和田疇,幾次暢談之後將二人收為屬下。
晚了幾年,關羽張飛沒希望了,不過趙雲此時還在常山家中,現在有了兵馬,當然要去請。
張純造反,下一步青州、冀州都會亂,順勢可以去找一下其他人才。
田豫田疇自然能看到公孫瓚的前程,跟著公孫續,絕對沒有錯。
其次就是,幫父親謀劃了張純這三千烏桓騎兵。
當然,按照曆史的發展,這三千騎兵最終也是公孫瓚的,可由於張純在裏麵使壞,這三千騎兵最後又反叛了,讓公孫瓚空歡喜了一場。
現在有了公孫續的出現,此事當然不會再發生了。
公孫續、田豫、田疇三人來到城外,公孫瓚簡單的交接了一下,便帶著自己的三千騎兵離開了。
他對兒子是越來越滿意,而且非常放心。
公孫續、田豫、田疇三人看到眼前這三千騎兵,也都非常興奮。
個個都是青壯,兵器甲胄齊全,這可是大漢真正的強兵啊!
有了他們,在幽州這塊地方,就能立下大功。
“田豫、田疇,從現在起,你二人便是軍司馬!”
“多謝主公!”
兩人的稱唿也變了。
公孫瓚如今隻是一個騎都尉,隻能封公孫續為別部司馬。
同樣公孫續能給田豫田疇最大的官,就是軍司馬了!
但對於二人來說,軍司馬已經不小了。
軍司馬是大漢軍中常設官職,也是一個分水嶺,向上便是騎都尉、校尉、中郎將了。
平時軍司馬可指揮四百人,別部司馬指揮八百人,騎都尉可指揮兩千人。
但戰時一個軍司馬就能指揮三千。
三國,我來了!
公孫續在心底呐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