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
白元琿看出在正麵投入兵馬壓垮漢軍無望了。
怪自己輕敵了,甚至忘了耿巡守疏勒的事情。
白元輝留下五千步卒拱衛中軍,把其餘的一萬多步兵全部派了出去,往漢軍側翼壓。
耿巡下令軍中剩下的五千步卒頂上去,把剛剛撤下來的四千軍分為兩個預備隊,準備支應兩邊戰場。
耿巡把中軍大旗交給副將和孫公公,對副將交待道:“我親自去突一陣,看看能不能有機會,陣中留的四千人該派就派,騎兵不可輕動。”
說完,耿巡帶著八百騎和自己的五百親軍衝了出去。
支應第一陣的一千騎在穩定戰線後被副將撤了迴來。
耿巡直接往龜茲本陣突進。
龜茲陣中還有八千騎,白元琿讓一個將領帶著三千騎迎了上去。
兩支騎兵即將接觸時,耿巡突然往後退,龜茲將領帶著部下繼續追擊,他們在後麵看的清楚,漢軍本陣已經沒有力量再支援耿巡了。
耿巡壓在最後麵,和自己幾個善於騎射的親衛連連發矢,追在前麵的龜茲人都被射落馬下,耿巡抓住機會,一箭射中龜茲將領的眼睛,而後大吼一聲迴身衝殺,擊退了這三千騎,之後趁勢去衝龜茲中軍。
白元琿打起精神,讓正麵戰場的龜茲軍加強進攻,漢軍已經被一點點往後推了。
至於當麵的耿巡,他讓中軍的五千步兵結陣,三千騎留下來防守,兩千騎去正麵戰場支援。
漢軍中軍,孫公公拉了一下馬頭,指著戰場對副將說:“將軍!決戰之機到了!耿節製去衝龜茲中去,龜茲調出的這兩千騎是他們投入戰場的最後一支力量了,我們這時出擊,去打左邊戰場,可以破敵。”
副將遲疑了一下。
“將軍難道還不如我這個殘缺人?右邊是龜茲新壓上的萬餘人,雖然人少,但士氣正旺,左邊的龜茲軍有兩萬多人,人多,但是打到現在,麵對的我軍最多不過七八千人,士氣一定動搖了,我們這個時候殺過去,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中軍被襲擊,他們一定會潰散,壓過去吧,將軍!”
副將點頭下令。
孫公公讓重甲步兵和四千大槍兵全部壓到右邊,自己也帶著一千多騎軍和自己的親衛當先衝了出去。
左邊的龜茲軍和漢軍都已經廝殺多時,漢軍麵對四倍於己的敵軍死死頂在原地,甚至還進行過兩次反攻。
兩千龜茲騎軍鑿入漢軍陣中時,龜茲人都以為自己要迎來勝利了。
但孫公公帶來的重甲步兵讓他們再次陷入了絕望。
用陌刀的重甲步兵頂在前麵後,大量殺傷龜茲騎兵,不少騎兵連人帶馬都被砍成了兩段。
後麵的四千大槍兵不少人帶著傷,但也還是有序地與自己的同袍輪換。
隨著孫公公從側麵鑿入龜茲軍陣,漢軍的反攻打響了。
漢軍看著自己的中軍大旗壓到了最前麵,喊殺震天,隨著重甲步兵往前壓,像楔子一樣往龜茲陣中釘。
側麵的孫公公帶著騎兵也如利刃一般往陣中切,手裏的馬槊上下翻飛,全然不似常人印象中的陰柔閹人。
瞧見龜茲陣中一將在大旗下不斷唿喊,調動兵卒往正麵頂,孫公公摸出腰間弓箭,彎弓如月,一箭射出,箭矢紮透了那將領的脖子,大旗下一陣混亂,孫公公趁亂擺開馬槊往前衝,殺穿了想要護衛那將領的龜茲人,一劍削下那將領的頭顱後高喊賊將授首,挑著首級在陣中亂攪。
龜茲兩萬多人的大陣瞬間土崩瓦解,扭頭就往本陣跑。
副將在正麵帶著步兵也殺了過來,孫公公渾身浴血,用槊指著龜茲中軍所在:“往那邊殺!”
右邊的一萬多龜茲軍已經打出了優勢,正準備擴大戰果,突然注意到另一側的龜茲軍崩了,軍心瞬間落到穀底。
為首將領看了看形勢後大驚失色,下令部下後撤去拱衛中軍。
雖然當麵的漢軍隻剩下不到三千人,但為首的校尉也抓住機會發動了反攻,死死咬著萬餘龜茲軍追殺,龜茲軍開始還能有序後退,漸漸地也開始混亂,最後也在瞬間崩潰。
三四萬潰軍卷向中軍,漢軍就在後麵死死追著。
耿巡正在拚命破敵,突然聽到後麵人喊馬嘶,扭頭一看,龜茲潰軍席卷而來,趕忙帶部下往側麵撤退,這麽多潰軍卷過來,固然會把龜茲中軍衝垮、裹挾走,但耿巡也會被裹挾其中,很有可能不明不白地死掉。
白元琿沒有想到自己敗在一瞬間,為了避免被潰兵裹挾,趕忙往龜茲城跑。
潰逃,潰逃。
潰兵鋪滿了龜茲城前的大漠與綠洲。
耿巡從側麵透出後與後麵的漢軍匯合,而後繼續追擊,一直追到龜茲城下。
漢軍以近七千人的傷亡,擊潰了五萬龜茲大軍,得首級近萬。
耿巡拍了拍副將的肩膀,說他時機把握的好,副將尷尬地看了看孫公公,耿巡看到孫公公槊杆上綁著的人頭,心中了然。
“這閹人,削腦袋這麽麻利。”耿巡心裏感歎著,嘴上又誇著。“孫公公勇武非常,巡敬佩!”
孫公公哈哈笑了兩聲。“咱家想要了,咱家要跟陛下請命,留在將軍帳下作監軍,和將軍一起建功。”
龜茲城中,一片愁雲慘。
白元琿跪在大殿之中,一眾王公大臣站在兩側,沉默不語。
龜茲王坐在自己的王座上,揉了揉鼻梁,抬頭說:“護國將軍莫要如此,本王看了,是漢兒甲械完備,訓練有素,我們不是對手。將軍迴去歇息吧。”
白元琿離開大殿後,龜茲王看了一圈殿上群臣。
“諸位,可有良策?”
一個大臣說:“城中兵馬,尚有八千,憑城牆抵抗堅守,而我等幾人去山尕、彌渠等國借兵,等眼前之敵補給缺乏,或可以卻之。”
另一個大臣則說:“不如開城投降罷……”
龜茲王想了想說:“傳令吧,用國庫和我內庫的私銀撫慰將士。護國將軍仍帶兵組織城防,左將軍去收攏潰兵,外務大臣去聯絡山尕、彌渠等國借兵,且躲過眼前之禍。”
白元琿看出在正麵投入兵馬壓垮漢軍無望了。
怪自己輕敵了,甚至忘了耿巡守疏勒的事情。
白元輝留下五千步卒拱衛中軍,把其餘的一萬多步兵全部派了出去,往漢軍側翼壓。
耿巡下令軍中剩下的五千步卒頂上去,把剛剛撤下來的四千軍分為兩個預備隊,準備支應兩邊戰場。
耿巡把中軍大旗交給副將和孫公公,對副將交待道:“我親自去突一陣,看看能不能有機會,陣中留的四千人該派就派,騎兵不可輕動。”
說完,耿巡帶著八百騎和自己的五百親軍衝了出去。
支應第一陣的一千騎在穩定戰線後被副將撤了迴來。
耿巡直接往龜茲本陣突進。
龜茲陣中還有八千騎,白元琿讓一個將領帶著三千騎迎了上去。
兩支騎兵即將接觸時,耿巡突然往後退,龜茲將領帶著部下繼續追擊,他們在後麵看的清楚,漢軍本陣已經沒有力量再支援耿巡了。
耿巡壓在最後麵,和自己幾個善於騎射的親衛連連發矢,追在前麵的龜茲人都被射落馬下,耿巡抓住機會,一箭射中龜茲將領的眼睛,而後大吼一聲迴身衝殺,擊退了這三千騎,之後趁勢去衝龜茲中軍。
白元琿打起精神,讓正麵戰場的龜茲軍加強進攻,漢軍已經被一點點往後推了。
至於當麵的耿巡,他讓中軍的五千步兵結陣,三千騎留下來防守,兩千騎去正麵戰場支援。
漢軍中軍,孫公公拉了一下馬頭,指著戰場對副將說:“將軍!決戰之機到了!耿節製去衝龜茲中去,龜茲調出的這兩千騎是他們投入戰場的最後一支力量了,我們這時出擊,去打左邊戰場,可以破敵。”
副將遲疑了一下。
“將軍難道還不如我這個殘缺人?右邊是龜茲新壓上的萬餘人,雖然人少,但士氣正旺,左邊的龜茲軍有兩萬多人,人多,但是打到現在,麵對的我軍最多不過七八千人,士氣一定動搖了,我們這個時候殺過去,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中軍被襲擊,他們一定會潰散,壓過去吧,將軍!”
副將點頭下令。
孫公公讓重甲步兵和四千大槍兵全部壓到右邊,自己也帶著一千多騎軍和自己的親衛當先衝了出去。
左邊的龜茲軍和漢軍都已經廝殺多時,漢軍麵對四倍於己的敵軍死死頂在原地,甚至還進行過兩次反攻。
兩千龜茲騎軍鑿入漢軍陣中時,龜茲人都以為自己要迎來勝利了。
但孫公公帶來的重甲步兵讓他們再次陷入了絕望。
用陌刀的重甲步兵頂在前麵後,大量殺傷龜茲騎兵,不少騎兵連人帶馬都被砍成了兩段。
後麵的四千大槍兵不少人帶著傷,但也還是有序地與自己的同袍輪換。
隨著孫公公從側麵鑿入龜茲軍陣,漢軍的反攻打響了。
漢軍看著自己的中軍大旗壓到了最前麵,喊殺震天,隨著重甲步兵往前壓,像楔子一樣往龜茲陣中釘。
側麵的孫公公帶著騎兵也如利刃一般往陣中切,手裏的馬槊上下翻飛,全然不似常人印象中的陰柔閹人。
瞧見龜茲陣中一將在大旗下不斷唿喊,調動兵卒往正麵頂,孫公公摸出腰間弓箭,彎弓如月,一箭射出,箭矢紮透了那將領的脖子,大旗下一陣混亂,孫公公趁亂擺開馬槊往前衝,殺穿了想要護衛那將領的龜茲人,一劍削下那將領的頭顱後高喊賊將授首,挑著首級在陣中亂攪。
龜茲兩萬多人的大陣瞬間土崩瓦解,扭頭就往本陣跑。
副將在正麵帶著步兵也殺了過來,孫公公渾身浴血,用槊指著龜茲中軍所在:“往那邊殺!”
右邊的一萬多龜茲軍已經打出了優勢,正準備擴大戰果,突然注意到另一側的龜茲軍崩了,軍心瞬間落到穀底。
為首將領看了看形勢後大驚失色,下令部下後撤去拱衛中軍。
雖然當麵的漢軍隻剩下不到三千人,但為首的校尉也抓住機會發動了反攻,死死咬著萬餘龜茲軍追殺,龜茲軍開始還能有序後退,漸漸地也開始混亂,最後也在瞬間崩潰。
三四萬潰軍卷向中軍,漢軍就在後麵死死追著。
耿巡正在拚命破敵,突然聽到後麵人喊馬嘶,扭頭一看,龜茲潰軍席卷而來,趕忙帶部下往側麵撤退,這麽多潰軍卷過來,固然會把龜茲中軍衝垮、裹挾走,但耿巡也會被裹挾其中,很有可能不明不白地死掉。
白元琿沒有想到自己敗在一瞬間,為了避免被潰兵裹挾,趕忙往龜茲城跑。
潰逃,潰逃。
潰兵鋪滿了龜茲城前的大漠與綠洲。
耿巡從側麵透出後與後麵的漢軍匯合,而後繼續追擊,一直追到龜茲城下。
漢軍以近七千人的傷亡,擊潰了五萬龜茲大軍,得首級近萬。
耿巡拍了拍副將的肩膀,說他時機把握的好,副將尷尬地看了看孫公公,耿巡看到孫公公槊杆上綁著的人頭,心中了然。
“這閹人,削腦袋這麽麻利。”耿巡心裏感歎著,嘴上又誇著。“孫公公勇武非常,巡敬佩!”
孫公公哈哈笑了兩聲。“咱家想要了,咱家要跟陛下請命,留在將軍帳下作監軍,和將軍一起建功。”
龜茲城中,一片愁雲慘。
白元琿跪在大殿之中,一眾王公大臣站在兩側,沉默不語。
龜茲王坐在自己的王座上,揉了揉鼻梁,抬頭說:“護國將軍莫要如此,本王看了,是漢兒甲械完備,訓練有素,我們不是對手。將軍迴去歇息吧。”
白元琿離開大殿後,龜茲王看了一圈殿上群臣。
“諸位,可有良策?”
一個大臣說:“城中兵馬,尚有八千,憑城牆抵抗堅守,而我等幾人去山尕、彌渠等國借兵,等眼前之敵補給缺乏,或可以卻之。”
另一個大臣則說:“不如開城投降罷……”
龜茲王想了想說:“傳令吧,用國庫和我內庫的私銀撫慰將士。護國將軍仍帶兵組織城防,左將軍去收攏潰兵,外務大臣去聯絡山尕、彌渠等國借兵,且躲過眼前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