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郢城外某處莊園。


    “隻要你們舉起楚國大旗複國,我們大王就馬上在草原南下,切斷漢人和西域的聯係,進攻西域,我們大王在大梁有探子,李存鄴現在手下兵力不足,所以才在北方改軍製,用七軍代替地方駐軍,一旦我們南北同時起兵,他李存鄴頂不住,你們也能光複你們的楚國。”


    說話的人操著北方口音。


    “我們自然要複國,不過不是現在,楚王被押在大梁,現在我們隻有楚平君和陳郢候,陳郢候的態度……”


    “你在放屁,當年李存鄴南下的時候你們可沒有看過楚王的態度。”


    “當時是為了保住身家性命。”


    “現在難道不是嗎?”


    一陣沉默後,另外一人說:“好吧,好吧,我們會看著蘇道夔的動靜來安排的,你放心,不過,我們這邊打起來了,還希望祁勒王能夠動作快些,不然,我們可頂不住蘇道夔的虎狼之師。”


    “區區四萬人而已,你們頂不住?”


    “四萬人具是精銳,蜀中還有八萬人虎視眈眈,我們的私兵怎麽可能頂得住。”


    “楚地的錢糧都在你們手裏,糧草斷了,四萬人能如何?你們隻要拒住州縣就好,至於蜀中大軍,你們放心,當年蜀世子劉諶,還是有些影響力的,他們出不了蜀中。”


    ……


    陳郢。


    熊通迴到自己的府邸。


    和蘇道夔講了一天陳郢和楚地貴族的情況,熊通有些疲倦,也有些擔憂。自己作為楚國宗室重臣,後來就變成了亡國之臣,到現在,連楚人的基業也保不住了。


    到書房門口,管家過來耳語兩句。


    熊通揮手讓管家退下,而後異常暴躁地推開了門。“你好大的膽子!”


    書房裏,一個人在書桌前看書,是熊通收藏的,屈子憶寫的《楚方略紀要》。


    “陳郢候怕了?哦,還是說,淮西伯怕了?”


    熊通攥緊了拳頭,淮西伯是他在楚國時的封號。


    “你來幹什麽?”


    “來聽聽陳郢候的想法。陳郢候收著屈大人的這本書,看來陳郢候是有些抱負的。可惜現在坐困陳郢……”


    “我問你來幹什麽?再不說我就喊鎮撫司的人來。”


    “我們崔將軍準備再祁勒南下,到時候整個漢朝的兵力都會盯過去,蜀地的漢軍也會為了保障糧草出蜀無暇顧及這裏,整個楚地,就隻有蘇道夔手下的四萬大軍和吳越梁三國的兵馬,淮西伯振臂一唿,楚地雲集響應,大楚光複,李存鄴南北受敵,他領兵滅楚的大仇也就報了。”


    “你走吧,我就當沒見過你。李存鄴南下的時候北麵也在打仗,照樣滅了楚國,更何況現在?”


    “攻則有餘守則不足,淮西伯該知道。”


    “不要多說了,走吧,楚地經不起折騰了。”


    “哦,既然淮西伯態度堅決,那還是請事情做起來了,淮西伯不要阻撓。”


    那人翻窗跳出潛入了黑暗。


    熊通癱坐在書桌前。


    在自己擔任陳郢候後,自己輔佐楚平君維持著楚地的穩定,無他,全是受到了李存鄴兵鋒的脅迫——楚地經不起戰亂折騰了。


    可有一天,幾個貴族把自己請到酒樓,見了一個人,一個從北方來的人。


    前魏國右相,元戎祁勒部達柯(相當於宰相),崔浩。


    崔浩向他說出了複國大計——南北唿應舉事,崔榮驅逐李存鄴恢複大魏、熊通組織楚地貴族恢複楚國。


    崔浩還帶來了幾個齊國和燕國士族的密信,齊地、燕地會在必要時刻起事響應。


    熊通沒有應允,崔浩也沒有為難熊通。


    熊通心神蕩漾,他知道自己也許能夠成為大楚複興的功臣,可他不是一般的楚國貴族,他原本是王室旁支,完全靠自己的軍功一點點爬到中央。他知道楚國百姓有多苦,他也了解李存鄴的國策——均田土、抑士族,這樣,才能改變百姓的困境,隻不過是楚國就要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


    此後崔浩留下了一個親信和他聯絡,他一直沒有表態。


    直到蘇道夔被封為鎮南王,在荊州用強硬手段推行均田出畝,楚地貴族紛紛匯集陳郢,人人自危,熊通才真正動搖了起來——漢軍兵力不足,左支右絀,現在看來楚國士族人心可用,或許真的可以恢複大楚?


    熊通還是有顧慮——恢複大楚後,要不要迎迴楚王?那楚平君何如?兩人會不會因為爭鬥再起內亂?楚地士族會不會趁亂篡位?北方的崔榮會不會南下坐收漁利?


    他這兩日見了蘇道夔帶來的四萬大軍,心裏更是憂慮。


    熊通定了定心神,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兩口。


    他突然瞥見了掛在牆上的劍。


    那劍是曾經楚王賜給他的劍,是在陳郢城破的時候讓他力挽狂瀾的劍。


    可他沒有葉靖宣、顧敬章、林克景這些人的能力——況且這三位不也被打的節節敗退?


    最後他隻好投降。


    劍還留著。


    這是楚王劍。


    楚國從第一代君王開始傳到現在的劍。


    楚國世世代代在南方從一個小國成長為一個大國的劍。


    熊通顫抖著把劍拔了出來,劍還鋒利,閃著寒光,直紮得熊通眼疼。


    ……


    楚王台。


    蘇道夔看完李存鄴密詔,又把密詔遞給楊文墨。


    “祁勒崔榮聯絡諸國舊臣,想要攪亂大漢,恢複舊國。這我們知道,陛下的意思,讓他們蹦躂,趁機把楚地的士族連根拔起,消除楚國和吳越梁三國在南方諸路的影響。”


    楊文墨看完密詔,眉頭緊鎖。“雖然我一開始就知道陛下和王爺怎麽打算,但,但其實我有顧慮。楚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南方,不是因為楚王武功,而是楚王不斷和各國士族妥協,所以除了吳越梁三國,其他小國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滅國之戰,即便是淮水邊的宋國,也是國君被士族拿下後投降,所以楚國就是靠著各地士族撐起來的,遷延百年。就是當年陛下滅楚的時候,也是和士族做了妥協。如果說之前北方安定,王爺備考河東、河西、淮北三路支持,那還可以和士族翻臉,但現在北方也有危險,我怕……”


    “我知道先生怕什麽,怕我被拖入戰事北方又支持不住,南北兩線糜爛。不過朝堂有裴準、趙甫、顏太常、耿離諸公,應該不會讓局麵如此。”


    “即便是龜茲、羌人反水,耿巡在西域也完全能支持住,到時候崔玄矩、耿巡東西夾擊,崔榮做的不過是無用功。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張恭、顧敬章、林克景、盛懷玉在薊北、朔北、遼東三路主動出擊,減輕也煩帖爾對崔玄矩的威脅。”剛從西域宣撫司迴來的耿離自信地說。


    顏太常把視線從沙盤上挪開。“右相說的有理,但右相,幾年前我們確實可以這樣打,但現在南方改革,北方所有錢糧都靠蜀地供應,我們恐怕支持不了這麽大的動作了。崔玄矩重情義,雖然已是漢臣,但,但說不定遇上崔榮就會出什麽變故。”


    耿離跺了一下腳。“哎呀,顏大樞密,你也太謹慎了些,就是因為兵力不足才不得不主動出擊,要是坐守邊關,那元戎人馬匹往來我們怎能料到?被動打下去就要吃大虧了,唯有主動出擊逼退他們,我們才有一線生機啊。哦,你是信不過道夔?我們可以把淮北路兵馬也交給道夔調遣,四萬精兵、淮北路駐兵、吳越梁三國兵馬,還鎮壓不住楚地叛亂?”


    “其實樞密說的沒錯,右相有些……冒險了。”裴準突然開口。“南北隻要一邊有失,我們就危險了。”


    耿離愣了愣。“我自然知道,現在隻能看陳郢了,也隻能冒險了,不然我們就要長期陷於被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河東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通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通落並收藏河東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