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道夔帶著楊文墨從荊州趕到了陳郢。


    路上,楊文墨在馬車裏對蘇道夔說:“王爺應當知道,陳郢可不比荊州,荊州雖然是荊湖路首府,但陳郢畢竟是前楚舊都,楚平君、陳郢候都在陳郢,陳郢的老士族,也就是楚國的主要士族,都在滅楚時投了陛下,對大漢是有功的,他們是餘孽,又是功臣,所以陳郢的士族要比荊州的楊鄒兩家頑固的多。陳郢候、楚平君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個象征。”


    蘇道夔用手敲著扶手。


    “楚平君、陳郢候固然是象征,但前楚王、顧敬章、林克景都在漢庭,我想把林克景或者顧敬章要來……”


    “不可,林克景、顧敬章現在遼東、朔北,他們心裏還是有中原和蠻夷的分別,能鎮得住邊關。但如果讓他們任意一人迴來,他們的智謀不遜於葉靖宣,來到故地,難免會有雜亂心思,到時候沒準王爺不但除不掉餘孽士族,還要麵臨江南複國割據的困境。”


    “先生說得是。”


    “不過王爺,我看我們可以先除掉楚平君和陳郢候。雖然隻是象征,但名義上這兩位還是管著楚地士族的,除掉他們,楚地士族就少了個綁在一起的理由,加之楚宗室女為陛下妃,前楚王在大梁,楚地士族再怎麽做,都是師出無名,對我們有利啊。”


    “哦,先生,說到這個,均田出畝不僅僅要在楚地推行,在吳越梁也要推行,但吳越梁三國對漢稱臣後盤踞淮南、江南東,又都有兵馬,這都是陛下許給他們的,我們怎麽動楚地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等我們對他們出手的時候,他們又能拿出藩邦行政自由來推諉……”


    “王爺是在考校我不是?藩邦固然不受政令,但此藩邦是指如西域、薩溫特兩處宣撫司的部族小國。大漢是繼前大夏之名,一統大夏諸國,大夏時,凡皇帝命,諸國都要執行,當然,蠻夷之藩邦不用執行,難道吳越梁三國要把自己比作蠻夷?再說,既然我們在吳越梁三地畫了淮南、江南兩路,那三國不執行政令,十三路不要執行嗎?”


    “可……”


    “怎麽開刀?楚地均田出畝完成後,吳越梁三國不會不知道下一步就要在吳越梁進行了,到時候他們就自亂陣腳,破綻也自然就有了。”


    馬車停了下來。


    到陳郢了。


    吳甫忠拉開簾子,蘇道夔、楊文墨先後下車。


    陳郢之戰時,魏楚兩軍反複拉鋸爭奪城牆,多年過去後,城牆上依然可見攻城器械留下的痕跡。


    蘇道夔也參與了陳郢之戰,再次迴到這裏,心中不盡感慨。


    “昨日滿城盡瘡痍,今朝垂柳撫新堤啊。”


    楚平君和陳郢候就在陳郢城前。


    蘇道夔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楚平君,就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頭都不敢抬。


    那陳郢候蘇道夔有些印象,攻入陳郢後,陳郢候一直護衛在熊端身邊,若不是熊端下了命令,陳郢候可能還要帶著宗室私兵在楚王台抵抗魏軍。


    陳郢候拱手施禮。“臣陳郢候、陳郢令、楚平君傅、領楚監相,熊通,拜見鎮南王。”


    蘇道夔挑了挑眉,熊通的頭銜有四個,陳郢候是李存鄴封的爵位,陳郢令是默許了熊通管理陳郢的職能,楚平君傅是熊通輔助楚平君、作為楚平君的老師,楚監相是李存鄴任命的,是讓熊通管理楚地士族帶的頭銜。


    蘇道夔點頭迴禮:“免禮,本王不是第一次見到陳郢侯了。”


    熊通愣了一下。


    “上次,在楚王台,你我二人有一麵之緣啊,還差點要兵戈相交。”


    “是臣為了臣當時的大王罷了。”


    “還望陳郢侯拿出當時的忠心來效忠陛下啊。”


    “自然,大王,這位就是楚平君。”


    那小孩還是低著頭。


    “君侯年紀尚小,之前是宗室旁支,大王見諒。”


    “哦,沒事,沒事,我們進城吧。陳郢太守呢?”


    “太守和度支參議去士族度支說均田出畝的事情了。”


    幾人往陳郢城中走。


    蘇道夔饒有興趣地說:“看來陳郢的太守比荊州太守積極些啊。”


    熊通搖了搖頭。“唉,王爺有所不知啊,陳郢太守在聽說您在荊州開始準備均田出畝,就在陳郢下了太守令,我也下了一道楚君令,但士族沒一個聽的。太守、度支,兩個人一直在各家奔走,苦口婆心的勸,但沒人聽啊,我以陳郢令和楚監相的身份命令他們,他們就敷衍敷衍,劃出來一點土地給流民。陳郢總兵也是支持均田出畝的,也想過用陳郢營的兵馬強行收地,不過,不過陳郢有老士族在,就是屈景昭三家,這三家手底下都著三五百私兵,加起來也有一千兵馬,陳郢營的兵馬不過三千,所以,也不敢像荊州那樣強行開始均田。”


    蘇道夔說:“把太守和度支找迴來吧,勸是勸不通了。現在有四萬大軍駐在荊州,我看,先改駐陳郢吧,不妨告訴你,聖上在北方設了遼東、朔北、西涼、隴西、河西、河東、淮北七支大軍,現在準備在荊湖、嶺南、江南三路駐一軍,按聖上的意思,這四萬人就是底子。駐地所在很重要,你剛才這麽一說,我想就駐在陳郢吧。陳郢是你們楚人的舊都,在這裏駐軍,對所有想要複國的楚人都有震懾作用,而且,這裏楚地士族盤根錯節,駐軍下來了,他們也就老實了。”


    熊通沒有說話,蘇道夔笑了笑,兩人就繼續往前走。


    到楚王台,陳郢總兵和陳郢鎮撫司節製等在那裏。“王爺,太守和度支還要等等再來,他們在陳郢南邊的景家,路程遠些。”


    “我記得,當年韓子斐就是出了陳郢南門被害的?”


    “是。”熊通有些詫異。“王爺還知道這些細節。”


    “當年的二十八宿衛,現在的鎮撫司、五軍司,知道這點小事還是很容易的。就這麽說吧,有人說這裏的士族針紮不進、水潑不進,哼哼,那風還刮不進去?現在各家都有鎮撫司的人,另外三司我不知道。”蘇道夔又看向了陳郢總兵。“荊州總兵兵多,所以和楊鄒兩家勾結,你兵少,就這麽窩囊?”


    “王爺,末將就這麽說了吧,王爺要是讓末將帶著陳郢營去殺穿那些鳥人,末將沒話說,但是王爺,你沒來之前末將要是帶著三千個弟兄和他們起了衝突,估計要被堵在陳郢城裏,這三千弟兄正式八經的精銳不過七八百人,剩下那兩千多人是末將收流民改的屯兵,到時候堂堂大漢的兵將被地方的叛逆圍起來了,挫的是聖上的威望啊。”


    “說的不錯,你處理的好,我聽五軍司說,你想和陳郢士族的私兵接觸?”


    “迴王爺的話,這些士族如此囂張,不過是仗著手裏有兵,因為有兵,所以敢壓著田土錢稅不交出來,如果我能和他們的私兵接觸接觸,用共同訓練,或者協助防衛下屬縣鄉的名義,瓦解了他們的私兵,太守大人和度支均田出畝也方便些。”


    “你的想法不錯啊,我初到陳郢,上次來這裏還是楚國國都,這次來,我什麽都不熟悉,明天再說怎麽辦,陳郢安定以後,整個荊湖路就要全麵均田出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河東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通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通落並收藏河東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