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戰後(一)
抗日峰火之鐵血川軍團 作者:愛吃炸香芋絲的姬瑤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陽城內一片歡騰,大街小巷擠滿了激動的百姓。人們紛紛湧向雜貨鋪,轉眼間,店裏的鞭炮就被搶購一空。老板站在櫃台前,扯著嗓子大喊:\"鄉親們!今天的鞭炮不要錢,全算我的!\"
劈劈啪啪的爆竹聲響徹雲霄,不少人看著騰空的煙火,忍不住熱淚盈眶。這些年,他們失去了太多親人,此刻流下的每一滴淚,都是劫後餘生的幸福。
楊峰的軍營裏,軍官們圍著收音機,除了楊峰早已知曉消息,其他人都激動得滿臉通紅。興奮的士兵甚至朝天開槍慶祝,楊峰沒有阻止,他明白這場勝利實在來之不易。
副旅長黃四狗望著天空,淚水滾滾而下:\"黑子,你看到了嗎?鬼子終於投降了!你在天之靈,也能安息了!\"潘月明、王連奎、李振北等高級軍官,也都想起了戰場上犧牲的戰友,眼眶瞬間紅了。這些經曆無數生死的鐵血軍人,在這一刻,也被勝利的喜悅與對戰友的思念,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楊峰攥著張參謀的胳膊,眼底燃著興奮的光:\"立刻去告訴孫軍需官,今晚加餐!把倉庫裏存的好酒全搬出來,再派人去鎮上多采買些雞鴨魚肉,咱們要痛痛快快慶功!\"張參謀立正敬禮,轉身時幾乎是小跑著奔向軍需處。
此時的孫軍需官正用手絹抹著眼角,這位54歲的老軍需聞言咧嘴笑了:\"放心!保管讓大夥兒吃個痛快,省得總說我跟王有才那鐵公雞似的!\"張參謀忙賠笑:\"您老這是委屈!當年物資緊缺,大夥兒心裏都明白!\"話音未落,孫軍需官已大手一揮,指揮手下夥計推著板車,直奔集市采購去了。
夜幕降臨時,軍營操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三千餘名戰士席地而坐,酒碗在月光下泛著銀光。楊峰踩著木台,高舉酒碗喊道:\"兄弟們!小鬼子投降了!這八年,咱們失去了多少兄弟、親人......\"他喉頭哽咽,\"這杯酒,敬那些沒能看到今天的英雄,也敬活著的我們!\"此起彼伏的\"幹!\"聲響徹雲霄,酒液潑灑在地上,與戰士們滾燙的熱淚融成一片。
李振北拎著酒壇穿梭在人群中,與戰士們碰碗痛飲。楊峰也一杯接一杯,直到腳步虛浮。楊山半扛半背將旅長送迴營帳,塗紅霞皺著眉跟在後麵直嘟囔:\"不能喝還逞強,遭罪的是自己!\"警衛連眾人噤若寒蟬——誰都知道這位連長的潑辣性子。
安頓好楊峰後,塗紅霞坐在營帳外,望著遠處仍在燃放的煙火。街道上飄來百姓的歡笑聲,她摩挲著腰間一直藏著的平安符——那是離家時老爹塞給她的。想著戰爭終於結束了,是時候迴趟老家,看看白發蒼蒼的老父親,還有許久未見的哥嫂了。她掰著手指盤算著,該給家人帶些布料、糕點,想著想著,忍不住笑出了聲。
1945年8月21日,芷江機場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晴空下,青天白日旗與盟軍旗幟獵獵作響,見證著曆史性的一刻。楊峰身著筆挺軍裝,站在觀禮台後排,望著前方的受降會場,心中翻湧著難以名狀的激動。
主會場內,何應欽上將端坐中央,神情威嚴而莊重。日方代表垂頭喪氣,魚貫而入,與往日的囂張跋扈判若兩人。蕭毅肅中將宣讀受降條款時,字字鏗鏘,每一個音節都似重錘,砸在侵略者心頭。
楊峰的目光掠過會場,看見美軍代表柏德諾準將微微頷首,盟軍軍官們神情肅穆。這八年,多少戰友倒在血泊中,如今侵略者終於低下了頭顱。他下意識摸了摸胸前的勳章,那是用鮮血換來的榮耀,此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周圍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中,楊峰感受到了曆史的重量。他深知,作為少將旅長,自己的軍銜在一眾大佬麵前或許不值一提,但八年抗戰,他和無數將士用生命扞衛的尊嚴,此刻正被鄭重書寫進曆史。當受降書簽署完畢,掌聲雷動,楊峰挺直脊背,眼中閃著淚光——這勝利,是無數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鑄就的!
芷江受降次日,楊峰匆匆求見王耀武。\"司令,末將自出川抗戰,八年未歸......懇請準假返鄉。\"話未說完,王耀武已將電報重重拍在桌上:\"糊塗!你的部隊即將接管日軍投降事務,接收敵產!這可是我特意為你爭來的差事!\"他壓低聲音,\"不瞞你說,我能養活麾下將士,靠的就是餅幹廠和土地。你經商的本事我最清楚,這肥差非你莫屬!\"
楊峰喉頭一緊,隻得立正敬禮。軍令如山,何況戰後安置傷員、整頓軍備千頭萬緒——光是近千名傷殘士兵的撫恤,就容不得半點拖延。
迴營後,他即刻召來梁斌。這個油光滿麵的商人盯著倉庫裏堆積如山的繳獲物資,哈喇子都快流出來:\"楊旅長,您想要什麽?\"
\"隻要銀元、金條,別拿金元券糊弄我。\"
梁斌當即叫苦:\"將軍,這麽多物資,我哪吃得下啊!\"
\"老梁,別裝了。\"楊峰挑眉,\"再讓你一成利潤,夠意思了吧?\"
奸商臉上瞬間綻開笑紋:\"痛快!三成定金當場交割!\"話音未落,隨從已搬下兩個沉甸甸的木箱,箱蓋掀開,金銀的冷光映得滿室生輝。楊峰望著這些即將化作撫恤金的財寶,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兄弟們傷有所養,安度餘生。
楊峰連夜召集後勤與參謀人員,油燈下,陣亡將士的名冊與傷殘士兵的病曆鋪滿長桌。\"陣亡者每人50大洋撫恤,傷殘的發30塊。\"他頓了頓,指向牆角堆成小山的繳獲物資,\"再從互助社調撥布匹、軍靴和罐頭,這些比錢更頂用。\"
晨光初現時,返鄉的士兵們攥著退伍證明,眼眶泛紅。\"跟著您打仗,值了!\"有人哽咽著敬禮。楊峰挨個拍著他們的肩膀:\"迴鄉有難處就寫信,要是我調防了,就往四川廣安的老宅寄!\"他大聲報出地址,沙啞的聲音在營區迴蕩。
晌午時分,孫軍需官捧著賬簿走進辦公室。\"將軍,仗打完了,我也該告老還鄉了。\"這位54歲的老軍需鬢角斑白,\"這些年承蒙照拂,如今隻想迴山西老家看看——雖說親人大都沒了,但兩個當兵的侄子生死未卜,我總得去墳頭燒炷香。\"
楊峰緊緊握住他布滿老繭的手:\"孫兄,這些年你把軍需處管得滴水不漏,才讓弟兄們吃飽穿暖。你這上尉軍銜,是拿命換來的!\"見孫先生執意要走,他輕歎一聲,\"至少等我辦場送行宴。\"
\"使不得使不得!\"孫先生慌忙擺手,\"我走前還得去看看幹女兒桂平 。\"提到桂平,楊峰想起她正是河本的妻子。他再三挽留無果,次日清晨,特地讓炊事班熬了小米粥,就著醬菜為老戰友餞行。
孫先生紅著眼眶與戰友們一一作別,最後用力握了握楊峰的手,轉身背起行囊。踏出營門沒多遠,他便察覺肩頭異樣——這個背了多年的舊布包,此刻竟格外沉重。
走到營外小樹林,孫先生放下包袱解開查看,目光瞬間凝固。自己的軍餉旁,赫然多出個鼓囊囊的錢袋,裏頭整整齊齊碼著 200 銀元,在樹蔭下泛著清冷的光。更讓他唿吸一滯的,自己交上去的勃朗寧手槍,又被放了迴來正是楊峰多年前贈予他的那支。
這位年過半百的前清秀才眼眶滾燙,顫抖的手指撫過冰涼的槍柄。林間微風掠過,掀起他的長衫下擺,他對著軍營方向緩緩立正,鄭重地敬了個軍禮。隨後彎腰扣緊包袱,挺直脊背踏入晨光。沉甸甸的行囊裏,裝著銀元與舊槍,更裝著一位將軍對老部下最厚重的情誼。
劈劈啪啪的爆竹聲響徹雲霄,不少人看著騰空的煙火,忍不住熱淚盈眶。這些年,他們失去了太多親人,此刻流下的每一滴淚,都是劫後餘生的幸福。
楊峰的軍營裏,軍官們圍著收音機,除了楊峰早已知曉消息,其他人都激動得滿臉通紅。興奮的士兵甚至朝天開槍慶祝,楊峰沒有阻止,他明白這場勝利實在來之不易。
副旅長黃四狗望著天空,淚水滾滾而下:\"黑子,你看到了嗎?鬼子終於投降了!你在天之靈,也能安息了!\"潘月明、王連奎、李振北等高級軍官,也都想起了戰場上犧牲的戰友,眼眶瞬間紅了。這些經曆無數生死的鐵血軍人,在這一刻,也被勝利的喜悅與對戰友的思念,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楊峰攥著張參謀的胳膊,眼底燃著興奮的光:\"立刻去告訴孫軍需官,今晚加餐!把倉庫裏存的好酒全搬出來,再派人去鎮上多采買些雞鴨魚肉,咱們要痛痛快快慶功!\"張參謀立正敬禮,轉身時幾乎是小跑著奔向軍需處。
此時的孫軍需官正用手絹抹著眼角,這位54歲的老軍需聞言咧嘴笑了:\"放心!保管讓大夥兒吃個痛快,省得總說我跟王有才那鐵公雞似的!\"張參謀忙賠笑:\"您老這是委屈!當年物資緊缺,大夥兒心裏都明白!\"話音未落,孫軍需官已大手一揮,指揮手下夥計推著板車,直奔集市采購去了。
夜幕降臨時,軍營操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三千餘名戰士席地而坐,酒碗在月光下泛著銀光。楊峰踩著木台,高舉酒碗喊道:\"兄弟們!小鬼子投降了!這八年,咱們失去了多少兄弟、親人......\"他喉頭哽咽,\"這杯酒,敬那些沒能看到今天的英雄,也敬活著的我們!\"此起彼伏的\"幹!\"聲響徹雲霄,酒液潑灑在地上,與戰士們滾燙的熱淚融成一片。
李振北拎著酒壇穿梭在人群中,與戰士們碰碗痛飲。楊峰也一杯接一杯,直到腳步虛浮。楊山半扛半背將旅長送迴營帳,塗紅霞皺著眉跟在後麵直嘟囔:\"不能喝還逞強,遭罪的是自己!\"警衛連眾人噤若寒蟬——誰都知道這位連長的潑辣性子。
安頓好楊峰後,塗紅霞坐在營帳外,望著遠處仍在燃放的煙火。街道上飄來百姓的歡笑聲,她摩挲著腰間一直藏著的平安符——那是離家時老爹塞給她的。想著戰爭終於結束了,是時候迴趟老家,看看白發蒼蒼的老父親,還有許久未見的哥嫂了。她掰著手指盤算著,該給家人帶些布料、糕點,想著想著,忍不住笑出了聲。
1945年8月21日,芷江機場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晴空下,青天白日旗與盟軍旗幟獵獵作響,見證著曆史性的一刻。楊峰身著筆挺軍裝,站在觀禮台後排,望著前方的受降會場,心中翻湧著難以名狀的激動。
主會場內,何應欽上將端坐中央,神情威嚴而莊重。日方代表垂頭喪氣,魚貫而入,與往日的囂張跋扈判若兩人。蕭毅肅中將宣讀受降條款時,字字鏗鏘,每一個音節都似重錘,砸在侵略者心頭。
楊峰的目光掠過會場,看見美軍代表柏德諾準將微微頷首,盟軍軍官們神情肅穆。這八年,多少戰友倒在血泊中,如今侵略者終於低下了頭顱。他下意識摸了摸胸前的勳章,那是用鮮血換來的榮耀,此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周圍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中,楊峰感受到了曆史的重量。他深知,作為少將旅長,自己的軍銜在一眾大佬麵前或許不值一提,但八年抗戰,他和無數將士用生命扞衛的尊嚴,此刻正被鄭重書寫進曆史。當受降書簽署完畢,掌聲雷動,楊峰挺直脊背,眼中閃著淚光——這勝利,是無數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鑄就的!
芷江受降次日,楊峰匆匆求見王耀武。\"司令,末將自出川抗戰,八年未歸......懇請準假返鄉。\"話未說完,王耀武已將電報重重拍在桌上:\"糊塗!你的部隊即將接管日軍投降事務,接收敵產!這可是我特意為你爭來的差事!\"他壓低聲音,\"不瞞你說,我能養活麾下將士,靠的就是餅幹廠和土地。你經商的本事我最清楚,這肥差非你莫屬!\"
楊峰喉頭一緊,隻得立正敬禮。軍令如山,何況戰後安置傷員、整頓軍備千頭萬緒——光是近千名傷殘士兵的撫恤,就容不得半點拖延。
迴營後,他即刻召來梁斌。這個油光滿麵的商人盯著倉庫裏堆積如山的繳獲物資,哈喇子都快流出來:\"楊旅長,您想要什麽?\"
\"隻要銀元、金條,別拿金元券糊弄我。\"
梁斌當即叫苦:\"將軍,這麽多物資,我哪吃得下啊!\"
\"老梁,別裝了。\"楊峰挑眉,\"再讓你一成利潤,夠意思了吧?\"
奸商臉上瞬間綻開笑紋:\"痛快!三成定金當場交割!\"話音未落,隨從已搬下兩個沉甸甸的木箱,箱蓋掀開,金銀的冷光映得滿室生輝。楊峰望著這些即將化作撫恤金的財寶,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兄弟們傷有所養,安度餘生。
楊峰連夜召集後勤與參謀人員,油燈下,陣亡將士的名冊與傷殘士兵的病曆鋪滿長桌。\"陣亡者每人50大洋撫恤,傷殘的發30塊。\"他頓了頓,指向牆角堆成小山的繳獲物資,\"再從互助社調撥布匹、軍靴和罐頭,這些比錢更頂用。\"
晨光初現時,返鄉的士兵們攥著退伍證明,眼眶泛紅。\"跟著您打仗,值了!\"有人哽咽著敬禮。楊峰挨個拍著他們的肩膀:\"迴鄉有難處就寫信,要是我調防了,就往四川廣安的老宅寄!\"他大聲報出地址,沙啞的聲音在營區迴蕩。
晌午時分,孫軍需官捧著賬簿走進辦公室。\"將軍,仗打完了,我也該告老還鄉了。\"這位54歲的老軍需鬢角斑白,\"這些年承蒙照拂,如今隻想迴山西老家看看——雖說親人大都沒了,但兩個當兵的侄子生死未卜,我總得去墳頭燒炷香。\"
楊峰緊緊握住他布滿老繭的手:\"孫兄,這些年你把軍需處管得滴水不漏,才讓弟兄們吃飽穿暖。你這上尉軍銜,是拿命換來的!\"見孫先生執意要走,他輕歎一聲,\"至少等我辦場送行宴。\"
\"使不得使不得!\"孫先生慌忙擺手,\"我走前還得去看看幹女兒桂平 。\"提到桂平,楊峰想起她正是河本的妻子。他再三挽留無果,次日清晨,特地讓炊事班熬了小米粥,就著醬菜為老戰友餞行。
孫先生紅著眼眶與戰友們一一作別,最後用力握了握楊峰的手,轉身背起行囊。踏出營門沒多遠,他便察覺肩頭異樣——這個背了多年的舊布包,此刻竟格外沉重。
走到營外小樹林,孫先生放下包袱解開查看,目光瞬間凝固。自己的軍餉旁,赫然多出個鼓囊囊的錢袋,裏頭整整齊齊碼著 200 銀元,在樹蔭下泛著清冷的光。更讓他唿吸一滯的,自己交上去的勃朗寧手槍,又被放了迴來正是楊峰多年前贈予他的那支。
這位年過半百的前清秀才眼眶滾燙,顫抖的手指撫過冰涼的槍柄。林間微風掠過,掀起他的長衫下擺,他對著軍營方向緩緩立正,鄭重地敬了個軍禮。隨後彎腰扣緊包袱,挺直脊背踏入晨光。沉甸甸的行囊裏,裝著銀元與舊槍,更裝著一位將軍對老部下最厚重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