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新官上任,想到什麽就要燒一把火。
張文冕知道跟他論理隻會讓他不高興。
“讓張彩迴京上任也容易,相爺下一道命令,病假超過三個月的勒令致仕,張彩自然迴來。”
“他雖說告病假,其實不想當官了。一道命令他就迴來?”
“相爺忠厚老實,才讓他瞞過去。武則天時有個叫侯知一的夏官侍郎,因年老敕令致仕,他竟在朝堂跳躍以示年輕,別人稱他‘不服致仕’。當官最怕致仕。倘若張彩真想晚年享清福,八抬大轎也抬不來。倘若如學生所料,他告病假隻為避禍,現在穩定下來,他巴不得趕緊迴京呢。”
“那就試試看。”
說著抬頭看葛兒一眼:
“不耐煩了?什麽事,說吧!”
葛兒鼓著腮幫子委委屈屈說:
“萬歲爺讓葛兒來看看相爺好了沒有。”
劉瑾一聽就跳起來,跪在葛兒麵前給正德請個安。爬起來指著葛兒的鼻子罵道:
“奉旨你還在外頭站著,要陷我於死罪是不是?小兔崽子,我早瞧你不是好東西了!”
葛兒迸出兩滴眼淚,卻沒有滴下來。
“相爺不讓進,葛兒怎敢進來?”
劉瑾臉上才有點笑意,又指著葛兒的鼻子說:
“萬歲爺才寵你幾天就翹尾巴啦?萬歲爺寵我多少年了。萬歲爺昨晚怎會到你那兒?”
葛兒不知道劉瑾生氣,是因為早上錢寧找他,是受劉瑾的指使,要他主動交代昨晚的事。
他還以為自己讓正德寵一下,真的在八虎麵前托大了,不禁心裏害怕起來。
“萬歲爺跟江湖俠客來往,是那夥人的救命恩人。他們早住在葛兒的旅館裏。萬歲爺什麽時候去找他們,葛兒也不知道,這事錢寧可以作證。”
不用錢寧作證,劉瑾已經知道了。
葛兒還沒有弄清他的意圖,他幹脆問:
“萬歲爺跟你說過什麽來著?”
探聽正德行蹤是忌諱,可不是玩的。劉瑾深知他的脾氣。
可執政之初,他太在乎正德的看法,所以也得冒險。
葛兒臉一紅,昨晚說的話羞於出口,便將在文華殿聽正德跟李東陽說的話告訴劉瑾:
“沒說什麽。剛才萬歲爺跟李閣老說廷推閣員,非要焦芳入閣不可。李閣老還為前迴抓起來的給事中求情,萬歲爺沒有同意。”
劉瑾陰沉地盯著葛兒,料到他不會將昨晚的事告訴他,也沒再問。便又與張文冕談政事。
“焦芳雖會營鑽,跟同僚關係卻太糟了,能當大官倒也是怪事。”
“隻要跟準有用的人,將沒用的咬一嘴毛,又有什麽關係呢?焦芳看得準,這大官不是白得的。王鏊不錯,入閣應無意外。”
“他是東宮舊人,萬歲爺自會同意。就算不同意,太後也不答應。你沒有聽早上國舅爺那口氣嗎?王鏊不入閣,他要揭我的皮哩。”
“朝臣推薦王鏊,除了他是東宮舊人,也為討好太後。王鏊與國丈同窗之誼,誰不想送順手人情?但照現在情形看,廷推沒有焦芳,皇上必不同意王鏊入閣,看來王鏊跟焦芳聯袂入閣已成定局。倒是吏部出缺誰頂上去好?”
劉瑾皺起眉頭。
“我真為難,當時要殺我們八人,大臣都點頭的,想想竟沒有自己人,真讓人寒心!許進幫我們說話,可骨子裏也不服我們八人。”
京營團操,許進給他下馬威,他心裏一直不能釋恨。
“焦芳先兼著再作打算吧。”
“這麽一來,吏部上的文書,等於焦芳自己上,到內閣又由他票擬。朝見時閣老在班首站立,吏部跪著聽旨。他豈不是跪下聽旨,再站迴班首?還有,部事差謬,章奏錯誤,就要迴話認罪,直至罰俸,焦芳入閣後也隨部臣認罪?”
劉瑾一聽就笑起了。
“一時權宜,待張彩迴來,看情形再確定人選罷。”
“吏部一缺,皇上不會等那麽久的。”
“隻得用許進?便宜這小子了。”
劉瑾小睡一覺,便起身迴宮。
葛兒服侍他穿衣服時,從裏頭走出一個穿紫色直身道袍的年輕人。
這人跟劉瑾長得挺像,也是細長眯縫眼,薄嘴唇,長方臉,臉皮光潔,而且也沒有胡子,下巴骸跟女人一樣光溜溜的,連聲音也是娘娘腔。
他嚷著要跟劉瑾進宮玩。
“別鬧,沒腰牌怎能進宮?”
年輕人撇了撇嘴。
“你帶著,還驗腰牌不成?”
“說得輕鬆,庭掖禁地,如此隨便,豈不亂套。叔叔忙成這樣,你好意思添亂嗎?前迴說的那男人叫什麽來著?”
“都跟你說過了。”
“這幾天搞不好就抄家滅族,叔哪有心思記他的名字?”
年輕人臉紅了。
“叫孫聰嘛。”
“一個小京官,探聽反而不容易,放心好了,不是大不了的事。”
葛兒見年輕人連脖子根都紅透了,方明白是女扮男裝。
正德在西華門宮苑逗畫眉玩。劉瑾和葛兒到那兒,他正在發脾氣。
西華門有豹房和鷹房。
虎豹從野外捕獲,野性十足。
勇士們為討正德歡心,就到到豹欄裏走一遭。
正德喜歡有膽量的男人,從豹欄走出來的人能討伐歡心,還有獎賞。
鷹房裏有一隻翅膀張開達三米的金鷹,每天能吃下半頭黃羊。
數十隻獵鷹,一隻是正德熬出來的。他兩天三夜不睡覺,守著那隻扁毛畜牲,硬將它馴化了。
這年八月,四川鎮守中官劉琅給劉瑾幾十隻畫眉。
劉瑾將它當麻雀烤著吃,覺得味道不怎麽樣,劉琅千裏迢迢送來有點小題大做。
後來發現小家夥模樣俊俏,眼圈上有一道漂亮的白紋,方明白當寵物養的,便送給正德。
沒想到正德一向不大喜歡娘們唧唧小寵物,竟然迷住了。
穀大用告訴正德,這小東西吃雛鵝腦髓,聲音會更嘹亮。
正德讓光祿寺每天供應幾十隻雛鵝,光祿寺莫名其妙。供應幾天,這天不供應了。
劉瑾和葛兒到豹房時,正德正為這事勃然大怒,他讓光祿少卿楊瑋跪在左順門外聽候處置。
見葛兒來了,便叫他帶人責問楊瑋:
“你去問楊瑋,他為國家節省開支,就為這麽幾兩銀子惹皇上不高興,對不對?你還問他,他一個五品官,眼光盯在小事上,平時管什麽國家大事?”
葛兒帶人去了,正德問劉瑾:
“李夢陽怎麽啦?”
說著眼裏有一絲不易覺察的寒光。
正德打好主意,劉瑾不說實話,相爺就別想當了。
總算劉瑾運氣不壞。康海開口向他求情,他正想向正德討情放過李夢陽。
“迴萬歲爺,奴才認為還是放了。”
他低著頭,半晌沒聽到正德吭聲,心裏就慌了。
他忽然心裏一亮,覺得自己沒有向正德說明放掉李夢陽的理由。
可一時想不出拿什麽理由放人,急亂之下竟說:
“奴才將李夢陽關在密室,聽不到任何聲音,吃好睡好供著。奴才聽說人最閑不住,再硬的漢子都扛不住。就這兩天,李夢陽已然向萬歲爺投降了。”
不料這一半謊言,一半實話反倒救他。
正德誤以為劉瑾沒有別的用心,隻要李夢陽投降而已,便又信任他了。
“你打算如何處置?”
“迴萬歲爺,這人頗有名聲,打國舅,先帝爺也不願殺他,隻關一關而已,怕有害賢之名。奴才為萬歲爺著想,要他屈服而已。”
正德昨晚受驚嚇,想到李夢陽寫的諫章,覺得李夢陽不該跟他唱對台戲,可還是忠心的,就有心放他。
劉瑾既然讓他屈服,自然沒有不放的道理。
葛兒奉旨問楊瑋,不料那家夥強得要命,硬是不認錯,還說一大堆不中聽的話。
葛兒怕正德不高興,複旨時也不敢多說。
正德又想起李夢陽。
“李夢陽既然投降放出來,別再關在你府上。楊瑋不投降,就將他放外任,降兩級任用。”
劉瑾沒想到正德撞進密室,嚇得如五雷轟頂,以為有人告密。此後認定別人要對正德表忠心,一有機會就會出賣他。
劉瑾將剛才說的話在腦子裏過一遍,雖然沒有和盤托出,可也沒有多大毛病,心裏連稱僥幸。
“剛接到西廠密報,又有人拿鄭旺一案作文章了!朝廷的這番變動雖沒有大的麻煩,可還有人忍不住跳出來!”
正德說的是一樁冒認皇親案。
孝宗皇帝登位那一年和張皇後結婚,幾年沒有孩子,朝野認為張皇後不孕。
孝宗和張皇後感情甚篤,沒有冊立妃子。
皇儲遲遲沒有著落,群臣擔憂藩王覬覦皇位引起內亂,勸孝宗立幾個妃子以廣後嗣。
弘治四年,宮中忽然通報張皇後產下皇子,也就是正德皇帝。
消息太忽然,京城便盛傳皇子是宮女生的,張皇後憑借權勢據為己有。
在此之前有個叫鄭旺的軍餘,早年賣掉年幼的女兒鄭蓮兒。後來聽說這女兒入宮,便找關係向內官劉山打聽鄭蓮兒的下落。
宮女上萬,打聽一個人並不容易。劉山得到鄭旺不少好處,心裏過意不去。
恰好有個姓鄭的宮女讓孝宗寵幸過,而且自幼讓親生爹媽賣掉。
劉山要給鄭旺交代,謊稱鄭旺要找的就是這宮女。
他不但說鄭旺的女兒讓孝宗寵幸過,還從宮中帶出一些禮物,以鄭蓮兒的名義送給鄭旺。
張文冕知道跟他論理隻會讓他不高興。
“讓張彩迴京上任也容易,相爺下一道命令,病假超過三個月的勒令致仕,張彩自然迴來。”
“他雖說告病假,其實不想當官了。一道命令他就迴來?”
“相爺忠厚老實,才讓他瞞過去。武則天時有個叫侯知一的夏官侍郎,因年老敕令致仕,他竟在朝堂跳躍以示年輕,別人稱他‘不服致仕’。當官最怕致仕。倘若張彩真想晚年享清福,八抬大轎也抬不來。倘若如學生所料,他告病假隻為避禍,現在穩定下來,他巴不得趕緊迴京呢。”
“那就試試看。”
說著抬頭看葛兒一眼:
“不耐煩了?什麽事,說吧!”
葛兒鼓著腮幫子委委屈屈說:
“萬歲爺讓葛兒來看看相爺好了沒有。”
劉瑾一聽就跳起來,跪在葛兒麵前給正德請個安。爬起來指著葛兒的鼻子罵道:
“奉旨你還在外頭站著,要陷我於死罪是不是?小兔崽子,我早瞧你不是好東西了!”
葛兒迸出兩滴眼淚,卻沒有滴下來。
“相爺不讓進,葛兒怎敢進來?”
劉瑾臉上才有點笑意,又指著葛兒的鼻子說:
“萬歲爺才寵你幾天就翹尾巴啦?萬歲爺寵我多少年了。萬歲爺昨晚怎會到你那兒?”
葛兒不知道劉瑾生氣,是因為早上錢寧找他,是受劉瑾的指使,要他主動交代昨晚的事。
他還以為自己讓正德寵一下,真的在八虎麵前托大了,不禁心裏害怕起來。
“萬歲爺跟江湖俠客來往,是那夥人的救命恩人。他們早住在葛兒的旅館裏。萬歲爺什麽時候去找他們,葛兒也不知道,這事錢寧可以作證。”
不用錢寧作證,劉瑾已經知道了。
葛兒還沒有弄清他的意圖,他幹脆問:
“萬歲爺跟你說過什麽來著?”
探聽正德行蹤是忌諱,可不是玩的。劉瑾深知他的脾氣。
可執政之初,他太在乎正德的看法,所以也得冒險。
葛兒臉一紅,昨晚說的話羞於出口,便將在文華殿聽正德跟李東陽說的話告訴劉瑾:
“沒說什麽。剛才萬歲爺跟李閣老說廷推閣員,非要焦芳入閣不可。李閣老還為前迴抓起來的給事中求情,萬歲爺沒有同意。”
劉瑾陰沉地盯著葛兒,料到他不會將昨晚的事告訴他,也沒再問。便又與張文冕談政事。
“焦芳雖會營鑽,跟同僚關係卻太糟了,能當大官倒也是怪事。”
“隻要跟準有用的人,將沒用的咬一嘴毛,又有什麽關係呢?焦芳看得準,這大官不是白得的。王鏊不錯,入閣應無意外。”
“他是東宮舊人,萬歲爺自會同意。就算不同意,太後也不答應。你沒有聽早上國舅爺那口氣嗎?王鏊不入閣,他要揭我的皮哩。”
“朝臣推薦王鏊,除了他是東宮舊人,也為討好太後。王鏊與國丈同窗之誼,誰不想送順手人情?但照現在情形看,廷推沒有焦芳,皇上必不同意王鏊入閣,看來王鏊跟焦芳聯袂入閣已成定局。倒是吏部出缺誰頂上去好?”
劉瑾皺起眉頭。
“我真為難,當時要殺我們八人,大臣都點頭的,想想竟沒有自己人,真讓人寒心!許進幫我們說話,可骨子裏也不服我們八人。”
京營團操,許進給他下馬威,他心裏一直不能釋恨。
“焦芳先兼著再作打算吧。”
“這麽一來,吏部上的文書,等於焦芳自己上,到內閣又由他票擬。朝見時閣老在班首站立,吏部跪著聽旨。他豈不是跪下聽旨,再站迴班首?還有,部事差謬,章奏錯誤,就要迴話認罪,直至罰俸,焦芳入閣後也隨部臣認罪?”
劉瑾一聽就笑起了。
“一時權宜,待張彩迴來,看情形再確定人選罷。”
“吏部一缺,皇上不會等那麽久的。”
“隻得用許進?便宜這小子了。”
劉瑾小睡一覺,便起身迴宮。
葛兒服侍他穿衣服時,從裏頭走出一個穿紫色直身道袍的年輕人。
這人跟劉瑾長得挺像,也是細長眯縫眼,薄嘴唇,長方臉,臉皮光潔,而且也沒有胡子,下巴骸跟女人一樣光溜溜的,連聲音也是娘娘腔。
他嚷著要跟劉瑾進宮玩。
“別鬧,沒腰牌怎能進宮?”
年輕人撇了撇嘴。
“你帶著,還驗腰牌不成?”
“說得輕鬆,庭掖禁地,如此隨便,豈不亂套。叔叔忙成這樣,你好意思添亂嗎?前迴說的那男人叫什麽來著?”
“都跟你說過了。”
“這幾天搞不好就抄家滅族,叔哪有心思記他的名字?”
年輕人臉紅了。
“叫孫聰嘛。”
“一個小京官,探聽反而不容易,放心好了,不是大不了的事。”
葛兒見年輕人連脖子根都紅透了,方明白是女扮男裝。
正德在西華門宮苑逗畫眉玩。劉瑾和葛兒到那兒,他正在發脾氣。
西華門有豹房和鷹房。
虎豹從野外捕獲,野性十足。
勇士們為討正德歡心,就到到豹欄裏走一遭。
正德喜歡有膽量的男人,從豹欄走出來的人能討伐歡心,還有獎賞。
鷹房裏有一隻翅膀張開達三米的金鷹,每天能吃下半頭黃羊。
數十隻獵鷹,一隻是正德熬出來的。他兩天三夜不睡覺,守著那隻扁毛畜牲,硬將它馴化了。
這年八月,四川鎮守中官劉琅給劉瑾幾十隻畫眉。
劉瑾將它當麻雀烤著吃,覺得味道不怎麽樣,劉琅千裏迢迢送來有點小題大做。
後來發現小家夥模樣俊俏,眼圈上有一道漂亮的白紋,方明白當寵物養的,便送給正德。
沒想到正德一向不大喜歡娘們唧唧小寵物,竟然迷住了。
穀大用告訴正德,這小東西吃雛鵝腦髓,聲音會更嘹亮。
正德讓光祿寺每天供應幾十隻雛鵝,光祿寺莫名其妙。供應幾天,這天不供應了。
劉瑾和葛兒到豹房時,正德正為這事勃然大怒,他讓光祿少卿楊瑋跪在左順門外聽候處置。
見葛兒來了,便叫他帶人責問楊瑋:
“你去問楊瑋,他為國家節省開支,就為這麽幾兩銀子惹皇上不高興,對不對?你還問他,他一個五品官,眼光盯在小事上,平時管什麽國家大事?”
葛兒帶人去了,正德問劉瑾:
“李夢陽怎麽啦?”
說著眼裏有一絲不易覺察的寒光。
正德打好主意,劉瑾不說實話,相爺就別想當了。
總算劉瑾運氣不壞。康海開口向他求情,他正想向正德討情放過李夢陽。
“迴萬歲爺,奴才認為還是放了。”
他低著頭,半晌沒聽到正德吭聲,心裏就慌了。
他忽然心裏一亮,覺得自己沒有向正德說明放掉李夢陽的理由。
可一時想不出拿什麽理由放人,急亂之下竟說:
“奴才將李夢陽關在密室,聽不到任何聲音,吃好睡好供著。奴才聽說人最閑不住,再硬的漢子都扛不住。就這兩天,李夢陽已然向萬歲爺投降了。”
不料這一半謊言,一半實話反倒救他。
正德誤以為劉瑾沒有別的用心,隻要李夢陽投降而已,便又信任他了。
“你打算如何處置?”
“迴萬歲爺,這人頗有名聲,打國舅,先帝爺也不願殺他,隻關一關而已,怕有害賢之名。奴才為萬歲爺著想,要他屈服而已。”
正德昨晚受驚嚇,想到李夢陽寫的諫章,覺得李夢陽不該跟他唱對台戲,可還是忠心的,就有心放他。
劉瑾既然讓他屈服,自然沒有不放的道理。
葛兒奉旨問楊瑋,不料那家夥強得要命,硬是不認錯,還說一大堆不中聽的話。
葛兒怕正德不高興,複旨時也不敢多說。
正德又想起李夢陽。
“李夢陽既然投降放出來,別再關在你府上。楊瑋不投降,就將他放外任,降兩級任用。”
劉瑾沒想到正德撞進密室,嚇得如五雷轟頂,以為有人告密。此後認定別人要對正德表忠心,一有機會就會出賣他。
劉瑾將剛才說的話在腦子裏過一遍,雖然沒有和盤托出,可也沒有多大毛病,心裏連稱僥幸。
“剛接到西廠密報,又有人拿鄭旺一案作文章了!朝廷的這番變動雖沒有大的麻煩,可還有人忍不住跳出來!”
正德說的是一樁冒認皇親案。
孝宗皇帝登位那一年和張皇後結婚,幾年沒有孩子,朝野認為張皇後不孕。
孝宗和張皇後感情甚篤,沒有冊立妃子。
皇儲遲遲沒有著落,群臣擔憂藩王覬覦皇位引起內亂,勸孝宗立幾個妃子以廣後嗣。
弘治四年,宮中忽然通報張皇後產下皇子,也就是正德皇帝。
消息太忽然,京城便盛傳皇子是宮女生的,張皇後憑借權勢據為己有。
在此之前有個叫鄭旺的軍餘,早年賣掉年幼的女兒鄭蓮兒。後來聽說這女兒入宮,便找關係向內官劉山打聽鄭蓮兒的下落。
宮女上萬,打聽一個人並不容易。劉山得到鄭旺不少好處,心裏過意不去。
恰好有個姓鄭的宮女讓孝宗寵幸過,而且自幼讓親生爹媽賣掉。
劉山要給鄭旺交代,謊稱鄭旺要找的就是這宮女。
他不但說鄭旺的女兒讓孝宗寵幸過,還從宮中帶出一些禮物,以鄭蓮兒的名義送給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