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張茂並沒有告訴朋友,他懷疑正德的身份。
趙秀才沒想到簡文和王忠是當官的。
商人即便富可敵國,也不會出現在餞行場麵上。
至於正德的身份,趙秀才也猜不出。
簡文和王忠出現在這兒,身份尊貴自不必說,正德的身份就更尊貴。
可他們為何跟官兵為敵,救出沒有深交的蔣老頭父女?趙秀才真的懵了。
王忠決定試試他的深淺,便向秀才走過去,向他伸出手說:
“趙秀才想撞白食嗎?”
趙秀才笑著說:“客氣了,別人都叫我趙瘋子。”
兩人的手握到一塊,說話間都用上了勁。
王忠覺得趙瘋子的手熱得像火炭,趙瘋子覺得王忠的手滑得像泥鰍,兩人忙抽迴手。
簡文比較爽快,他見兩人都像挨了刺似地抽迴手,知道兩人功力匹敵,就笑著招唿趙瘋子:
“閣下的身手配跟我們喝兩杯,但不知道酒量如何?”
趙瘋子爽快地說:“大人要考較我的酒量,不過關是沒有資格入席了?好,擺上二十碗,咱們先幹十碗再說。”
簡文知道趙秀才發現他們是當官的,也不遮掩。
他的酒量在京城是出了名的。
有一迴他與河南按察使彭澤鬥酒,兩人喝一整天,將壽寧侯家裏新熟的酒喝掉兩大甕,結果也沒有不省人事。
他自恃酒量好,哪將趙瘋子放在眼裏。家丁將酒酌好,每碗能裝四兩,兩人一碗接一碗,一口氣喝幹,十碗很快下肚了。
簡文很難碰上對手豪飲一番,見趙瘋子如此豪爽,料他是好伴兒,頓時來了激情,一邊催促再滿上二十碗,一邊令人進城載酒。
難得一醉的機會,他不能輕易錯過。
兩人又各喝二十碗,簡文抹抹嘴巴說:
“今天才稍稍過一點酒癮。”
趙瘋子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每人再喝上二十碗也就差不多了。”
“爽快!”
兩人又不停氣地喝二十碗。
放下最後一碗,簡文覺得趙瘋子的話不對,便說:
“酒逢知已千杯少,可我們才喝五十碗,不算酒知已吧?”
“現在還不算。”
簡文讓他徹底勾起酒興,說什麽也要跟他喝個滿百。
“這碗差不多能抵十盅,我們喝完一百碗,也抵上千杯了。”
旁邊的人沒有見過這般豪飲的,就起哄。
趙瘋子說不過他們,隻好依了。
可大半時辰裏灌下那麽多酒,七十碗過後 ,兩人都有點力不從心。
簡文先打起歪主意,隻聽見他喉嚨底下發出一聲長吟,霎時亭子裏彌漫著濃濃的酒香。
趙瘋子曉得他用內力將酒氣逼出來,當下也不甘示弱,隻見他抬起一隻手,手掌中很快冒出密密麻麻的水珠兒。
水珠兒由小變大,一滴一滴往下掉,越掉越快。
四下裏的人全都看呆了。
簡文冷笑一聲。
他原先也跟趙瘋子一樣站著引頸長飲,這時候坐下來,將滿麵勁氣收斂起來,十分鎮靜地一碗接一碗吸進肚子裏。
幾碗下肚後,他招唿家丁幫他脫下靴子,那兩隻靴子裏竟都裝了不少酒。
王忠笑道:“你們這樣喝法,再來一百碗也分不出高下,沒的糟蹋了好酒。”
趙瘋子也笑道:“大人,咱們到此為止吧。”
說著大模大樣拉一把椅子坐下。
李夢陽大聲說:“慢著,你剛才說這是雅聚,既是雅聚,就要吟詩作賦,你一身秀才打扮,現在該我們考究你的文才了。”
“在座都是名聞天下的大才子,拿這個考我,不是有意笑話我?”
張彩問:“既然是秀才,都讀過什麽書?”
“書倒看過不少,子史經籍,稍稍涉獵過,可跟在座的比,我做學生都不配。這樣吧,你們靠我背書。”
徐禎卿既是前七子之一,又跟唐伯虎、祝允明和文征明合稱江南四大才子。
他有意為難趙瘋子,便問:
“既然子史經籍都讀過,秀才能背《資治通鑒》嗎?”
“大人讓我背哪一段?”
徐禎卿隨口說:“從建安七年開始吧。”
趙瘋子不假思索背起來。
在座的都吃驚得嘴巴合不攏。
康海是弘治十五年狀元,一向自負記憶卓爾不凡,他根本不相信一個落魄秀才能有如此超凡的記憶力。
“過去有個賣芝麻餅的,用《資治通鑒》包餅,有人買他的餅,得到兩頁,便將這兩頁背熟了,他跟人說通鑒,除這兩頁之外一概不知,人家就稱他‘芝麻通鑒’。”
張彩說:“算啦,準是徐大人跟趙先生合謀取笑我們。”
徐禎卿笑道:“你自己出題好了。”
張彩不相信,他讓趙瘋子從武德元年背起,結果趙瘋子還是十分流利背起來。
再沒人懷疑他的記憶力了。
李夢陽十分愛才的人,見趙瘋子有這等記憶力,就喜歡上他。
“趙先生的記憶力,考功名如探囊取物,何至於屈居人下呢?我們都有可能下去做試官,兩年後大比,務必到京找我李夢陽。”
趙瘋子向他拱拱手。
“原來這位是李大人,如雷貫耳,欽佩得很,隻是在下對功名沒有興趣。”
原來趙瘋子年紀很輕就考中秀才,後來遇見一個江湖奇人,教會他一身武功,便將花在場屋的心思全放在武學上,將那功名之心全都淡沒了。
李夢陽連稱可惜。
“文武全才,竟不為國效力。”
“李大人才高八鬥,當上高官,都不肯為國效力,何況我一介窮書生?”
王九思說:“李大人為國家殫精竭慮,怎麽說他沒有為國效力?”
“這樣說來,李大人是膽小鬼了?”
“胡說,李解元痛打國舅爺一事,天下婦孺皆知,當年我一聽說他打國舅爺,悲憤交加,當即就給他寫祭文,以為肯定要丟命哩。”
“痛打國舅爺,李大人不知道怕嗎?”
李夢陽笑道:“哪會不知道,將他從馬上揪下來,我就知道自己這條命完了。可就是氣他不過,還是打了。若非先帝爺聖明,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李大人經一事長一智,再不敢攬事了。”
“職責之內,不敢苟且。”
趙瘋子慨然說:
“今天若非李大人在座,我也不來撞席。宦官亂政,荼毒天下,現在正是鏟除他們的大好機會,李大人為何不見一鳴?”
“在下供職戶部,不是言官,沒有言責,不好越位進諫。”
趙瘋子冷笑道:“這麽說來,隻有科道官有權進諫,其他人隻能噤若寒蟬?李大人當年痛打國舅爺坐兩迴牢,坐牢坐怕了吧?宦官為禍百年,實為大明朝的心腹大患。當今皇上才登位一年多,大小莊田增加幾十處,百姓還有什麽活路?先帝遺詔和當今皇上即位詔書寫得明明白白。宦官膽敢違背聖旨亂政,為何不借著兩份詔書鏟除他們呢?李大人若有此心,不僅為江山社稷,也為自己身家性命著想。如果不想卷入這場紛爭,還不如學張大人,盡快全身而退,免得到時遭受池魚之殃。”
李夢陽當然也想鏟除內官。
他聽趙瘋子的話,也覺得隻涉及本部的事才上諫章,要鏟除內官聲勢先就不夠。
他十分自負,趙瘋子一激就來豪情,一來豪情便狂妄自大,大聲吆喝家丁倒酒。
“李夢陽不是那等人,衝先生這幾句話,我幹上十碗,以示謝罪。”
“好,我陪李大人十碗!”
簡文說:“別又用內勁逼出來。”
趙瘋子不屑地說:“陪李大人喝灑,並非鬥酒。”
趙瘋子這十碗過後就起身告辭,隻見他一步三晃,很快消失在樹林中。
從樹林中傳來他粗獷的俚語小調:
“傻俊角,我的哥!和塊黃泥捏咱倆個。捏一個你,捏一個我,捏的來一個似活托,捏的來同床歇臥。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
眾人聽一陣子,張彩笑道:“剛才還溫文爾雅,高談闊論,轉眼間就唱起淫曲?”
李夢陽說:“淫曲?這才是好詩哩,將心裏話沒有保留說出來,比我們拿腔捏調強多了。至於李東陽那些詩,跟陽萎的男子一樣沒有生氣,簡直不能卒讀。”
李夢陽一向瞧不起李東陽的詩,一有機會就要損他兩句。
李夢陽迴戶部上班,尚書韓文參加廷議後,迴衙正伏案處理公務。
禦史和給事中趙佐、朱廷聲、徐鈺等人彈劾八虎,奏章打迴內閣。
內閣組織九卿和言官就幾份彈劾奏章,商議如何處理八虎。
韓文一向認為正德不親政事是讓八虎帶壞了,倘若正德將心思放在政事上,照他的聰明才智沒準能成為漢武唐宗這樣雄視千古的好皇帝。
但韓文顯然認為去掉八虎就萬事大吉了,至於將來會不會再出現九虎十虎的,皇上富於春秋,還要當幾十年皇帝,以後變不變壞,他們這些老頭子看不見,自然也管不著。
李夢陽帶著幾分醉意走進韓文的公廳,問韓文:“廷議如何處理八虎呢?”
韓文招唿他坐下,然後歎了一口氣說:
“群臣大多為自己打算,貪戀祿位,哪將國家放在心裏?看來不了了之了。”
“三個閣老也不主張殺八虎嗎?他們受先帝托孤,該不會坐視不管吧?”
“他們倒是主張殺八虎,隻是沒有大臣鼎力支持,他們也沒有辦法。”
李夢陽冷笑一聲說:“照這樣說,他們還是不主張殺八虎。”
“他們很少吭聲,可看得出來,他們不僅主張殺八虎,而且可能要借著殺八虎的機會,一舉解決內官亂政。不過以老夫看來,實在太兇險。內官掌握天下大部分權力,根深蒂固,弄不好天下大亂。”
“有機會就不該放棄,一百年來,多少人想鏟除內官,可都沒有機會。現在有兩份詔書保證,師出有名,加上皇上年幼,登位伊始,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三閣老不要說受先帝托孤,就是作為執政,也不能坐視良機錯失。再說,他們位極人臣,若有所求,唯有建立大功名,既便自身受損,也不該錯失。”
韓文又歎一口氣。
“他們大概像你說的這麽想吧。可群臣不支持,單憑他們能成什麽事呢?群臣大都抱觀望的態度,八虎贏了,他們投靠八虎,內閣勝了,他們投向內閣。局麵不明朗,就首鼠兩端,不輕意表態。倒是有些年輕的言官堅決支持內閣,可還是勢單力薄。”
“大人以為殺八虎有理由嗎?”
打自正德登位以來,韓文這個戶部尚書沒有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正德不是要錢要物就夠他焦頭爛額的,他認為必是八虎在背後教唆正德。
此外,八虎得勢一年多,按照兩份詔書的變革,也讓他們壞了不少事。這還僅僅開頭。
他們手中權力越來越大,正德不大理會政事,他們終成巨奸,為期不遠。
凡有頭腦的,豈不明白八虎是大禍胎?
可鏟除他們不容易,身居重位的朝臣明哲保身,其實也是無可奈何。
李夢陽的話又觸動韓文的痛處,他憤憤說:
“八虎引導皇上荒宴飲樂,持挾彈射,不理政事,這理由滅族都夠條件了,可也有人說他們罪不至死,真是太可笑了。”
說著,韓文流下兩行淚。
李夢陽知道韓文一年來夠窩囊的,作為戶部郎中,他知道財政收支拆東牆補西牆,在崩潰邊緣。
更可笑的是,孝宗皇帝在位,處理政事幾乎隻跟宦官商量,許多禍根因此種下。隻不過他對待大臣跟以往皇帝不一樣,不像他們拿臣下不當人,而是優禮有加。編《孝宗實錄》的官員盡將好話加給他。
這是三位閣老定的調子。一方麵編《孝宗實錄》公然造假,紙麵上歌舞升平,一方麵朝臣們絞盡腦汁跟內官貴戚鬥,要革除留下的種種弊政。
李夢陽同情韓文,可又覺得韓文一年多來也有責任。
他貪戀祿位,態度不夠強硬,讓正德唬一下腳根就軟,這也是正德得寸進尺的一個原因。
韓文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裔,據說出生時,他父親夢見紫衣人送北宋名臣文彥博到家,就給他取名韓文。
韓文為自己不同凡響的出世一向自負,不懷疑自己與先祖和文彥博一樣成一代名臣。
哪料碰上個不三不四的小皇帝,老之將至而壯誌難酬,一提政事往往落淚。
李夢陽冷笑說:“倘若能哭死八虎,也應該到奉天門去哭才對,在這兒哭管什麽用呢?”
“還能怎麽呢?三位閣老要殺八虎,也得有人支持。可皇上護著八虎,必以為八虎罪不至死,殺他們容易嗎?”
“事在人為,雖說皇上護著他們,可也是鏟除他們的最好時機,倘若他們羽翼已豐,那時才不可能。大學士主張殺八虎,要大臣支持。韓大人卻沒有策劃逼使眾大臣支持三位閣老。隻要韓大人倡議九卿和朝內眾臣聯名參八虎,倘若皇上還不同意,就招唿群臣到奉天門哭諫,就像成化年間那一次。不堅持殺八虎的朝臣,大多覺得搬不倒他們,到頭來反受其害,我們這等小官又插不上手。照我說的做,首鼠兩端的大臣見有把握,必爭取過來,反對的,見風勢不一樣,說不定也倒過來。我們這種小官,哭諫時也能派上用場。做得好,連廷議也多餘的。非常的事哪能照常規辦?倘若指望廷議殺八虎,議一百迴都白費。”
韓文恍然大悟。
“大臣深恨八虎,大都怕扳不倒才首鼠兩端。這樣鬧起來,能消除他們的疑慮。此計大妙。李郎中是國朝大才子,參八虎的諫章,非你莫屬。”
李夢陽也不客氣,趁著醉意,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成一篇妙文:
伏睹近日朝政益非,號令失當,中外皆言太監馬永成、穀大用、張永、羅祥、魏彬、丘聚、劉瑾、高鳳等,造用巧偽,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陣於前,至導萬乘與外人交易,狎昵蝶褻,無複禮體,日遊不足,夜以繼之,勞耗精神,虧損誌德,些輩細人,唯知蠱惹聖君上,以便已私,而不思皇天眷命,祖宗大業,皆在陛下一身,萬一遊宴損神,起居失節,雖薤粉若輩,何補於事?竊觀前古閹臣誤國,為禍尤烈。漢十常侍,唐甘露之變,其明驗也。今永成輩等罪惡既著,若縱而不治,將來益無忌憚,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奮乾綱,割私愛,上告兩宮,下諭百僚,明正典刑,潛消禍亂之階,永保靈長之祚,則國家幸甚,臣民幸甚。
趙秀才沒想到簡文和王忠是當官的。
商人即便富可敵國,也不會出現在餞行場麵上。
至於正德的身份,趙秀才也猜不出。
簡文和王忠出現在這兒,身份尊貴自不必說,正德的身份就更尊貴。
可他們為何跟官兵為敵,救出沒有深交的蔣老頭父女?趙秀才真的懵了。
王忠決定試試他的深淺,便向秀才走過去,向他伸出手說:
“趙秀才想撞白食嗎?”
趙秀才笑著說:“客氣了,別人都叫我趙瘋子。”
兩人的手握到一塊,說話間都用上了勁。
王忠覺得趙瘋子的手熱得像火炭,趙瘋子覺得王忠的手滑得像泥鰍,兩人忙抽迴手。
簡文比較爽快,他見兩人都像挨了刺似地抽迴手,知道兩人功力匹敵,就笑著招唿趙瘋子:
“閣下的身手配跟我們喝兩杯,但不知道酒量如何?”
趙瘋子爽快地說:“大人要考較我的酒量,不過關是沒有資格入席了?好,擺上二十碗,咱們先幹十碗再說。”
簡文知道趙秀才發現他們是當官的,也不遮掩。
他的酒量在京城是出了名的。
有一迴他與河南按察使彭澤鬥酒,兩人喝一整天,將壽寧侯家裏新熟的酒喝掉兩大甕,結果也沒有不省人事。
他自恃酒量好,哪將趙瘋子放在眼裏。家丁將酒酌好,每碗能裝四兩,兩人一碗接一碗,一口氣喝幹,十碗很快下肚了。
簡文很難碰上對手豪飲一番,見趙瘋子如此豪爽,料他是好伴兒,頓時來了激情,一邊催促再滿上二十碗,一邊令人進城載酒。
難得一醉的機會,他不能輕易錯過。
兩人又各喝二十碗,簡文抹抹嘴巴說:
“今天才稍稍過一點酒癮。”
趙瘋子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每人再喝上二十碗也就差不多了。”
“爽快!”
兩人又不停氣地喝二十碗。
放下最後一碗,簡文覺得趙瘋子的話不對,便說:
“酒逢知已千杯少,可我們才喝五十碗,不算酒知已吧?”
“現在還不算。”
簡文讓他徹底勾起酒興,說什麽也要跟他喝個滿百。
“這碗差不多能抵十盅,我們喝完一百碗,也抵上千杯了。”
旁邊的人沒有見過這般豪飲的,就起哄。
趙瘋子說不過他們,隻好依了。
可大半時辰裏灌下那麽多酒,七十碗過後 ,兩人都有點力不從心。
簡文先打起歪主意,隻聽見他喉嚨底下發出一聲長吟,霎時亭子裏彌漫著濃濃的酒香。
趙瘋子曉得他用內力將酒氣逼出來,當下也不甘示弱,隻見他抬起一隻手,手掌中很快冒出密密麻麻的水珠兒。
水珠兒由小變大,一滴一滴往下掉,越掉越快。
四下裏的人全都看呆了。
簡文冷笑一聲。
他原先也跟趙瘋子一樣站著引頸長飲,這時候坐下來,將滿麵勁氣收斂起來,十分鎮靜地一碗接一碗吸進肚子裏。
幾碗下肚後,他招唿家丁幫他脫下靴子,那兩隻靴子裏竟都裝了不少酒。
王忠笑道:“你們這樣喝法,再來一百碗也分不出高下,沒的糟蹋了好酒。”
趙瘋子也笑道:“大人,咱們到此為止吧。”
說著大模大樣拉一把椅子坐下。
李夢陽大聲說:“慢著,你剛才說這是雅聚,既是雅聚,就要吟詩作賦,你一身秀才打扮,現在該我們考究你的文才了。”
“在座都是名聞天下的大才子,拿這個考我,不是有意笑話我?”
張彩問:“既然是秀才,都讀過什麽書?”
“書倒看過不少,子史經籍,稍稍涉獵過,可跟在座的比,我做學生都不配。這樣吧,你們靠我背書。”
徐禎卿既是前七子之一,又跟唐伯虎、祝允明和文征明合稱江南四大才子。
他有意為難趙瘋子,便問:
“既然子史經籍都讀過,秀才能背《資治通鑒》嗎?”
“大人讓我背哪一段?”
徐禎卿隨口說:“從建安七年開始吧。”
趙瘋子不假思索背起來。
在座的都吃驚得嘴巴合不攏。
康海是弘治十五年狀元,一向自負記憶卓爾不凡,他根本不相信一個落魄秀才能有如此超凡的記憶力。
“過去有個賣芝麻餅的,用《資治通鑒》包餅,有人買他的餅,得到兩頁,便將這兩頁背熟了,他跟人說通鑒,除這兩頁之外一概不知,人家就稱他‘芝麻通鑒’。”
張彩說:“算啦,準是徐大人跟趙先生合謀取笑我們。”
徐禎卿笑道:“你自己出題好了。”
張彩不相信,他讓趙瘋子從武德元年背起,結果趙瘋子還是十分流利背起來。
再沒人懷疑他的記憶力了。
李夢陽十分愛才的人,見趙瘋子有這等記憶力,就喜歡上他。
“趙先生的記憶力,考功名如探囊取物,何至於屈居人下呢?我們都有可能下去做試官,兩年後大比,務必到京找我李夢陽。”
趙瘋子向他拱拱手。
“原來這位是李大人,如雷貫耳,欽佩得很,隻是在下對功名沒有興趣。”
原來趙瘋子年紀很輕就考中秀才,後來遇見一個江湖奇人,教會他一身武功,便將花在場屋的心思全放在武學上,將那功名之心全都淡沒了。
李夢陽連稱可惜。
“文武全才,竟不為國效力。”
“李大人才高八鬥,當上高官,都不肯為國效力,何況我一介窮書生?”
王九思說:“李大人為國家殫精竭慮,怎麽說他沒有為國效力?”
“這樣說來,李大人是膽小鬼了?”
“胡說,李解元痛打國舅爺一事,天下婦孺皆知,當年我一聽說他打國舅爺,悲憤交加,當即就給他寫祭文,以為肯定要丟命哩。”
“痛打國舅爺,李大人不知道怕嗎?”
李夢陽笑道:“哪會不知道,將他從馬上揪下來,我就知道自己這條命完了。可就是氣他不過,還是打了。若非先帝爺聖明,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李大人經一事長一智,再不敢攬事了。”
“職責之內,不敢苟且。”
趙瘋子慨然說:
“今天若非李大人在座,我也不來撞席。宦官亂政,荼毒天下,現在正是鏟除他們的大好機會,李大人為何不見一鳴?”
“在下供職戶部,不是言官,沒有言責,不好越位進諫。”
趙瘋子冷笑道:“這麽說來,隻有科道官有權進諫,其他人隻能噤若寒蟬?李大人當年痛打國舅爺坐兩迴牢,坐牢坐怕了吧?宦官為禍百年,實為大明朝的心腹大患。當今皇上才登位一年多,大小莊田增加幾十處,百姓還有什麽活路?先帝遺詔和當今皇上即位詔書寫得明明白白。宦官膽敢違背聖旨亂政,為何不借著兩份詔書鏟除他們呢?李大人若有此心,不僅為江山社稷,也為自己身家性命著想。如果不想卷入這場紛爭,還不如學張大人,盡快全身而退,免得到時遭受池魚之殃。”
李夢陽當然也想鏟除內官。
他聽趙瘋子的話,也覺得隻涉及本部的事才上諫章,要鏟除內官聲勢先就不夠。
他十分自負,趙瘋子一激就來豪情,一來豪情便狂妄自大,大聲吆喝家丁倒酒。
“李夢陽不是那等人,衝先生這幾句話,我幹上十碗,以示謝罪。”
“好,我陪李大人十碗!”
簡文說:“別又用內勁逼出來。”
趙瘋子不屑地說:“陪李大人喝灑,並非鬥酒。”
趙瘋子這十碗過後就起身告辭,隻見他一步三晃,很快消失在樹林中。
從樹林中傳來他粗獷的俚語小調:
“傻俊角,我的哥!和塊黃泥捏咱倆個。捏一個你,捏一個我,捏的來一個似活托,捏的來同床歇臥。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
眾人聽一陣子,張彩笑道:“剛才還溫文爾雅,高談闊論,轉眼間就唱起淫曲?”
李夢陽說:“淫曲?這才是好詩哩,將心裏話沒有保留說出來,比我們拿腔捏調強多了。至於李東陽那些詩,跟陽萎的男子一樣沒有生氣,簡直不能卒讀。”
李夢陽一向瞧不起李東陽的詩,一有機會就要損他兩句。
李夢陽迴戶部上班,尚書韓文參加廷議後,迴衙正伏案處理公務。
禦史和給事中趙佐、朱廷聲、徐鈺等人彈劾八虎,奏章打迴內閣。
內閣組織九卿和言官就幾份彈劾奏章,商議如何處理八虎。
韓文一向認為正德不親政事是讓八虎帶壞了,倘若正德將心思放在政事上,照他的聰明才智沒準能成為漢武唐宗這樣雄視千古的好皇帝。
但韓文顯然認為去掉八虎就萬事大吉了,至於將來會不會再出現九虎十虎的,皇上富於春秋,還要當幾十年皇帝,以後變不變壞,他們這些老頭子看不見,自然也管不著。
李夢陽帶著幾分醉意走進韓文的公廳,問韓文:“廷議如何處理八虎呢?”
韓文招唿他坐下,然後歎了一口氣說:
“群臣大多為自己打算,貪戀祿位,哪將國家放在心裏?看來不了了之了。”
“三個閣老也不主張殺八虎嗎?他們受先帝托孤,該不會坐視不管吧?”
“他們倒是主張殺八虎,隻是沒有大臣鼎力支持,他們也沒有辦法。”
李夢陽冷笑一聲說:“照這樣說,他們還是不主張殺八虎。”
“他們很少吭聲,可看得出來,他們不僅主張殺八虎,而且可能要借著殺八虎的機會,一舉解決內官亂政。不過以老夫看來,實在太兇險。內官掌握天下大部分權力,根深蒂固,弄不好天下大亂。”
“有機會就不該放棄,一百年來,多少人想鏟除內官,可都沒有機會。現在有兩份詔書保證,師出有名,加上皇上年幼,登位伊始,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三閣老不要說受先帝托孤,就是作為執政,也不能坐視良機錯失。再說,他們位極人臣,若有所求,唯有建立大功名,既便自身受損,也不該錯失。”
韓文又歎一口氣。
“他們大概像你說的這麽想吧。可群臣不支持,單憑他們能成什麽事呢?群臣大都抱觀望的態度,八虎贏了,他們投靠八虎,內閣勝了,他們投向內閣。局麵不明朗,就首鼠兩端,不輕意表態。倒是有些年輕的言官堅決支持內閣,可還是勢單力薄。”
“大人以為殺八虎有理由嗎?”
打自正德登位以來,韓文這個戶部尚書沒有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正德不是要錢要物就夠他焦頭爛額的,他認為必是八虎在背後教唆正德。
此外,八虎得勢一年多,按照兩份詔書的變革,也讓他們壞了不少事。這還僅僅開頭。
他們手中權力越來越大,正德不大理會政事,他們終成巨奸,為期不遠。
凡有頭腦的,豈不明白八虎是大禍胎?
可鏟除他們不容易,身居重位的朝臣明哲保身,其實也是無可奈何。
李夢陽的話又觸動韓文的痛處,他憤憤說:
“八虎引導皇上荒宴飲樂,持挾彈射,不理政事,這理由滅族都夠條件了,可也有人說他們罪不至死,真是太可笑了。”
說著,韓文流下兩行淚。
李夢陽知道韓文一年來夠窩囊的,作為戶部郎中,他知道財政收支拆東牆補西牆,在崩潰邊緣。
更可笑的是,孝宗皇帝在位,處理政事幾乎隻跟宦官商量,許多禍根因此種下。隻不過他對待大臣跟以往皇帝不一樣,不像他們拿臣下不當人,而是優禮有加。編《孝宗實錄》的官員盡將好話加給他。
這是三位閣老定的調子。一方麵編《孝宗實錄》公然造假,紙麵上歌舞升平,一方麵朝臣們絞盡腦汁跟內官貴戚鬥,要革除留下的種種弊政。
李夢陽同情韓文,可又覺得韓文一年多來也有責任。
他貪戀祿位,態度不夠強硬,讓正德唬一下腳根就軟,這也是正德得寸進尺的一個原因。
韓文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裔,據說出生時,他父親夢見紫衣人送北宋名臣文彥博到家,就給他取名韓文。
韓文為自己不同凡響的出世一向自負,不懷疑自己與先祖和文彥博一樣成一代名臣。
哪料碰上個不三不四的小皇帝,老之將至而壯誌難酬,一提政事往往落淚。
李夢陽冷笑說:“倘若能哭死八虎,也應該到奉天門去哭才對,在這兒哭管什麽用呢?”
“還能怎麽呢?三位閣老要殺八虎,也得有人支持。可皇上護著八虎,必以為八虎罪不至死,殺他們容易嗎?”
“事在人為,雖說皇上護著他們,可也是鏟除他們的最好時機,倘若他們羽翼已豐,那時才不可能。大學士主張殺八虎,要大臣支持。韓大人卻沒有策劃逼使眾大臣支持三位閣老。隻要韓大人倡議九卿和朝內眾臣聯名參八虎,倘若皇上還不同意,就招唿群臣到奉天門哭諫,就像成化年間那一次。不堅持殺八虎的朝臣,大多覺得搬不倒他們,到頭來反受其害,我們這等小官又插不上手。照我說的做,首鼠兩端的大臣見有把握,必爭取過來,反對的,見風勢不一樣,說不定也倒過來。我們這種小官,哭諫時也能派上用場。做得好,連廷議也多餘的。非常的事哪能照常規辦?倘若指望廷議殺八虎,議一百迴都白費。”
韓文恍然大悟。
“大臣深恨八虎,大都怕扳不倒才首鼠兩端。這樣鬧起來,能消除他們的疑慮。此計大妙。李郎中是國朝大才子,參八虎的諫章,非你莫屬。”
李夢陽也不客氣,趁著醉意,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成一篇妙文:
伏睹近日朝政益非,號令失當,中外皆言太監馬永成、穀大用、張永、羅祥、魏彬、丘聚、劉瑾、高鳳等,造用巧偽,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陣於前,至導萬乘與外人交易,狎昵蝶褻,無複禮體,日遊不足,夜以繼之,勞耗精神,虧損誌德,些輩細人,唯知蠱惹聖君上,以便已私,而不思皇天眷命,祖宗大業,皆在陛下一身,萬一遊宴損神,起居失節,雖薤粉若輩,何補於事?竊觀前古閹臣誤國,為禍尤烈。漢十常侍,唐甘露之變,其明驗也。今永成輩等罪惡既著,若縱而不治,將來益無忌憚,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奮乾綱,割私愛,上告兩宮,下諭百僚,明正典刑,潛消禍亂之階,永保靈長之祚,則國家幸甚,臣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