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決戰(四)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曼施坦因見蘇軍不潰,知道一直打下去沒什麽用,於是,他帶著部隊脫離戰場,向北直插第聶伯河南岸,將蘇軍完全包圍。
博克得知曼施坦因的計劃後,讓北岸的41摩托化軍萊因哈特按照會合點攻擊,雙方在河岸會師。
曼施坦因專挑蘇軍薄弱點衝擊,三個小時後,便從戈爾基抵達第聶伯河南岸。蘇軍一直組織反擊,試圖奪迴陣地和切斷曼施坦因的裝甲部隊。
可惜,坦克和裝甲步兵組成的防禦線十分強大,又有戰機協助,蘇軍的數十次衝鋒都被打迴去,留下滿地的屍體。
朱可夫集中手上的機械化軍殘餘部隊,向曼施坦因部發起最後的反擊。戰鬥持續兩個小時,蘇軍坦克在步兵的協助下,衝破了漢斯國裝甲師的一個薄弱點。
曼施坦因見狀,放棄防線,讓部隊動起來,在運動中殲滅蘇軍,等步兵軍抵達。曼施坦因集中坦克主力,衝入蘇軍步兵攻擊群裏,哢哢亂殺。
等到漢斯國第30步兵軍趕到後,漢斯軍發起反衝鋒,再一次封鎖包圍圈。隨後,蘇軍組織了幾次攻擊,無法再次打開包圍圈。
經過三日苦戰,漢斯軍殲滅奧爾沙包圍圈內的五十萬蘇軍,其中俘虜三十多萬,並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五十萬人中,三十萬是正規軍,二十萬是民兵師。
失去了奧爾沙和戈爾基方向,斯摩棱斯克暴露在漢斯軍麵前。漢斯軍第9集團軍和16集團軍沿河東進,直指斯摩棱斯克。
第56和第41摩托化軍一馬當先,直撲斯摩棱斯克後方,將堡壘群丟給步兵和炮兵去打。
朱可夫見漢斯軍又要故技重施,心急如焚。他手上能用的兵力僅有三個集團軍和二十個民兵師。其他兵力中,三十萬在勒熱夫-大盧基防線,二十萬在維捷布斯克抵抗漢斯軍第2集團軍。
朱可夫向斯塔林求援,卻得知協約國數十萬軍隊出現在莫斯科東部,沿莫斯科河一直推進。修築防禦圈時,東部是最後安排的,在斯大林格勒失守後才動工,半個月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因為人力物力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方向。
朱可夫深知,以協約國的實力,突入莫斯科是遲早的。朱可夫給斯塔林迴電,巷戰計劃要提前啟動。
莫斯科。
斯塔林沒有任何表情,連連的失敗,讓他無法接受。明明蘇軍打得那麽努力,犧牲那麽大,卻還是無法阻擋協約國的步伐。
從莫斯科戰役打響以來,蘇軍的每一次反擊均以失敗告終。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蘇軍正規軍和民兵傷亡一百二十多萬。
蘇盟的國運到頭了嗎?
“斯塔林同誌,高爾基方麵軍急電,協約國裝甲部隊突襲高爾基,我軍僅有三個師,不敵,向東撤退。”
“報告,斯塔林同誌,圖拉被協約國軍攻占了。”
兩個參謀人員一前一後進來,匯報的全是噩耗。
斯塔林深吸一口,揮手讓他們出去,他的心情很糟糕,不想當眾罵人。斯塔林看向旁邊的沙波什尼科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啟動巷戰計劃吧。”
沙波什尼科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默默點頭,最後時刻到了。克利亞濟馬河出現伊軍數千輛坦克,正不斷攻擊莫斯科東部,外圍防線基本上崩潰了。
誰能想到,準備這麽久的莫斯科保衛戰,竟然敗得如此快。
...
古鐵雷斯接管第1裝甲集團軍的指揮權,讓他手裏有五千多輛坦克,形成強大的裝甲攻擊群。工程部隊和後勤部隊一直沿線運輸和修複鐵路公路,保證陸路運輸線。頓河及其支流上,活躍著內河運輸船隊。
7月16日,古鐵雷斯沿兩河攻入莫斯科郊區,與蘇軍步兵大戰。蘇軍新構建的防禦工事在協約國戰機、坦克、火炮麵前不堪一擊。
經過一天的戰鬥,協約國軍接近城區,距離莫斯科主城不到四十公裏。
莫斯科西北方向,阿科斯塔帶著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連續奮戰十幾天,終於抵達莫斯科西北的希姆基和克拉斯諾戈爾基,距離莫斯科主城區不到20公裏。北部的漢斯國20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會合,封住莫斯科城北地區。
古鐵雷斯見各部進展順利,讓工兵和工程部隊加速修建機場,讓更多的戰機參與進攻莫斯科。
布勞希奇命令第4集團軍和突擊裝甲集群向北繼續進攻,沿途拔掉蘇軍南部的堡壘群,解除東部古鐵雷斯的威脅。第11集團軍趕到梁讚後,直接劃歸古鐵雷斯指揮。巨炮部隊還有半個月才能抵達圖拉,毀掉莫斯科的任務還需要時間。
東部伏爾加河,七天的時間,南方集團群在古比雪夫和喀山打了兩個勝仗,控製了伏爾加河中遊地區。整個莫斯科與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陸地交通線徹底斷了,也就是說,蘇軍的資源打一天少一點。
...
短短十六天的時間,協約國軍便打到莫斯科城下,又切斷蘇盟東西的陸地聯係,讓米國高層震驚了。米國想著蘇軍能將戰爭拖到冬季,沒想到連夏季也不一定挺過去。
遠在華盛頓的羅斯輻有點慌,因為蘇盟首都被包圍,而遠東蘇軍也沒有像計劃寫的那樣,將倭軍趕出東北地區,反而是陷入僵持。倭軍在漢斯國的援助下,武器升級很多,比上次倭軍挑戰蘇軍時先進不少。倭軍坦克弱於蘇軍坦克,但飛機性能強於蘇軍,畢竟蘇軍的先進戰機優先部署西部。
斯塔林沒有撤出莫斯科,這是羅斯輻更頭疼的一點,作為一個大國領袖,不應該如此草率。事已至此,羅斯輻多想無益,他要考慮米國參戰是否來得及挽救蘇盟。
羅斯輻給斯塔林發去電報,要求他盡快撤出莫斯科,繼續領導蘇盟作戰。
遠東,倭軍見協約國軍進展如此快,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調集了更多的兵力沿黑江進攻。從蒙國到海參崴,兩千多公裏的戰線上,倭軍計劃出動兩百萬軍隊,用人數衝垮防禦的蘇軍。
由於漢斯武器不能出現在龍國戰場,倭軍一直進攻受限。墺利亞掌控不了製空權,登陸不上去,陸軍打得相當憋屈。如今,蘇盟遠東是一個宣泄口,倭國陸軍自然要抓住機會。如果陸軍拿下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那肯定壓海軍一籌,爭取到更多的軍費。
博克得知曼施坦因的計劃後,讓北岸的41摩托化軍萊因哈特按照會合點攻擊,雙方在河岸會師。
曼施坦因專挑蘇軍薄弱點衝擊,三個小時後,便從戈爾基抵達第聶伯河南岸。蘇軍一直組織反擊,試圖奪迴陣地和切斷曼施坦因的裝甲部隊。
可惜,坦克和裝甲步兵組成的防禦線十分強大,又有戰機協助,蘇軍的數十次衝鋒都被打迴去,留下滿地的屍體。
朱可夫集中手上的機械化軍殘餘部隊,向曼施坦因部發起最後的反擊。戰鬥持續兩個小時,蘇軍坦克在步兵的協助下,衝破了漢斯國裝甲師的一個薄弱點。
曼施坦因見狀,放棄防線,讓部隊動起來,在運動中殲滅蘇軍,等步兵軍抵達。曼施坦因集中坦克主力,衝入蘇軍步兵攻擊群裏,哢哢亂殺。
等到漢斯國第30步兵軍趕到後,漢斯軍發起反衝鋒,再一次封鎖包圍圈。隨後,蘇軍組織了幾次攻擊,無法再次打開包圍圈。
經過三日苦戰,漢斯軍殲滅奧爾沙包圍圈內的五十萬蘇軍,其中俘虜三十多萬,並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五十萬人中,三十萬是正規軍,二十萬是民兵師。
失去了奧爾沙和戈爾基方向,斯摩棱斯克暴露在漢斯軍麵前。漢斯軍第9集團軍和16集團軍沿河東進,直指斯摩棱斯克。
第56和第41摩托化軍一馬當先,直撲斯摩棱斯克後方,將堡壘群丟給步兵和炮兵去打。
朱可夫見漢斯軍又要故技重施,心急如焚。他手上能用的兵力僅有三個集團軍和二十個民兵師。其他兵力中,三十萬在勒熱夫-大盧基防線,二十萬在維捷布斯克抵抗漢斯軍第2集團軍。
朱可夫向斯塔林求援,卻得知協約國數十萬軍隊出現在莫斯科東部,沿莫斯科河一直推進。修築防禦圈時,東部是最後安排的,在斯大林格勒失守後才動工,半個月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因為人力物力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方向。
朱可夫深知,以協約國的實力,突入莫斯科是遲早的。朱可夫給斯塔林迴電,巷戰計劃要提前啟動。
莫斯科。
斯塔林沒有任何表情,連連的失敗,讓他無法接受。明明蘇軍打得那麽努力,犧牲那麽大,卻還是無法阻擋協約國的步伐。
從莫斯科戰役打響以來,蘇軍的每一次反擊均以失敗告終。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蘇軍正規軍和民兵傷亡一百二十多萬。
蘇盟的國運到頭了嗎?
“斯塔林同誌,高爾基方麵軍急電,協約國裝甲部隊突襲高爾基,我軍僅有三個師,不敵,向東撤退。”
“報告,斯塔林同誌,圖拉被協約國軍攻占了。”
兩個參謀人員一前一後進來,匯報的全是噩耗。
斯塔林深吸一口,揮手讓他們出去,他的心情很糟糕,不想當眾罵人。斯塔林看向旁邊的沙波什尼科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啟動巷戰計劃吧。”
沙波什尼科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默默點頭,最後時刻到了。克利亞濟馬河出現伊軍數千輛坦克,正不斷攻擊莫斯科東部,外圍防線基本上崩潰了。
誰能想到,準備這麽久的莫斯科保衛戰,竟然敗得如此快。
...
古鐵雷斯接管第1裝甲集團軍的指揮權,讓他手裏有五千多輛坦克,形成強大的裝甲攻擊群。工程部隊和後勤部隊一直沿線運輸和修複鐵路公路,保證陸路運輸線。頓河及其支流上,活躍著內河運輸船隊。
7月16日,古鐵雷斯沿兩河攻入莫斯科郊區,與蘇軍步兵大戰。蘇軍新構建的防禦工事在協約國戰機、坦克、火炮麵前不堪一擊。
經過一天的戰鬥,協約國軍接近城區,距離莫斯科主城不到四十公裏。
莫斯科西北方向,阿科斯塔帶著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連續奮戰十幾天,終於抵達莫斯科西北的希姆基和克拉斯諾戈爾基,距離莫斯科主城區不到20公裏。北部的漢斯國20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會合,封住莫斯科城北地區。
古鐵雷斯見各部進展順利,讓工兵和工程部隊加速修建機場,讓更多的戰機參與進攻莫斯科。
布勞希奇命令第4集團軍和突擊裝甲集群向北繼續進攻,沿途拔掉蘇軍南部的堡壘群,解除東部古鐵雷斯的威脅。第11集團軍趕到梁讚後,直接劃歸古鐵雷斯指揮。巨炮部隊還有半個月才能抵達圖拉,毀掉莫斯科的任務還需要時間。
東部伏爾加河,七天的時間,南方集團群在古比雪夫和喀山打了兩個勝仗,控製了伏爾加河中遊地區。整個莫斯科與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陸地交通線徹底斷了,也就是說,蘇軍的資源打一天少一點。
...
短短十六天的時間,協約國軍便打到莫斯科城下,又切斷蘇盟東西的陸地聯係,讓米國高層震驚了。米國想著蘇軍能將戰爭拖到冬季,沒想到連夏季也不一定挺過去。
遠在華盛頓的羅斯輻有點慌,因為蘇盟首都被包圍,而遠東蘇軍也沒有像計劃寫的那樣,將倭軍趕出東北地區,反而是陷入僵持。倭軍在漢斯國的援助下,武器升級很多,比上次倭軍挑戰蘇軍時先進不少。倭軍坦克弱於蘇軍坦克,但飛機性能強於蘇軍,畢竟蘇軍的先進戰機優先部署西部。
斯塔林沒有撤出莫斯科,這是羅斯輻更頭疼的一點,作為一個大國領袖,不應該如此草率。事已至此,羅斯輻多想無益,他要考慮米國參戰是否來得及挽救蘇盟。
羅斯輻給斯塔林發去電報,要求他盡快撤出莫斯科,繼續領導蘇盟作戰。
遠東,倭軍見協約國軍進展如此快,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調集了更多的兵力沿黑江進攻。從蒙國到海參崴,兩千多公裏的戰線上,倭軍計劃出動兩百萬軍隊,用人數衝垮防禦的蘇軍。
由於漢斯武器不能出現在龍國戰場,倭軍一直進攻受限。墺利亞掌控不了製空權,登陸不上去,陸軍打得相當憋屈。如今,蘇盟遠東是一個宣泄口,倭國陸軍自然要抓住機會。如果陸軍拿下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那肯定壓海軍一籌,爭取到更多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