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能讓他們控製漕運
郡主斷情第一天,眾臣後悔急紅眼 作者:七月吃大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姓們看著糧倉中堆積的糧食和書生懷中的密信,頓時群情激憤。
幾個青壯年衝上前去,將那書生按在地上,紛紛唾罵:“原來是天樞閣的狗腿子!害我們餓肚子,簡直喪盡天良!”
溫南枝見狀,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諸位鄉親,天樞閣已窮途末路,如今各地糧倉皆在朝廷掌控之中。”
她轉身指向糧倉儲糧,“這些糧食本就是百姓血汗所積,今日便按人頭分發,每戶三鬥粟米、兩斤鹽巴,務必讓大家熬過災年。”
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謝聲。
陸澈已帶著神機營士卒在糧倉外設起登記處,按戶發放憑證。
溫南枝留意到角落裏有幾個衣著整齊的中年人交頭接耳,眼神躲閃,便示意陸澈留意。
“郡主,”陸澈假裝整理貨擔,低聲道,“那幾人也是天樞閣的人。”
溫南枝不動聲色地摸向袖中透骨釘,卻見一名老者拄著拐杖蹣跚而來,懷中抱著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嬰兒。
“求……求郡主救救這孩子……”老者撲通跪地,渾濁的眼中滿是哀求。
溫南枝心中一痛,連忙扶他起身,從幹糧袋中取出最後一塊餅掰成碎屑,輕輕喂入嬰兒口中。
周圍百姓見狀,紛紛讓出自己剛領到的糧食:“給孩子先墊墊肚子吧!”
“我家還有半塊粟米餅,拿去煮點糊糊。”
溫情在人群中蔓延,那幾個青蚨堂的暗樁見狀,悄悄混入人群試圖逃離。
陸澈一個眼色,神機營士卒不動聲色地將他們包圍。
溫南枝看著懷中漸漸有了生氣的嬰兒,對陸澈輕聲道:“真正的‘天樞’,從不在星圖裏,而在這一粥一飯的溫情裏。”
深夜,揚州官署內燭火通明。
溫南枝展開從青蚨堂暗樁身上搜出的密函,隻見上麵用朱砂標注著“江陵糧庫三成黴變,可借此生事”。
她拍案而起:“果然!天樞閣竟連賑災糧都敢動手腳!”
陸澈皺眉看著密函:“黴變糧食若流入市麵,必引發疫病。他們是想借天災製造恐慌,再以‘潔淨糧食’為餌,誘百姓加入邪教。”
他忽然想起什麽,從懷中掏出從湖底撈出的治水竹簡,“建文帝當年大修水利,除了防洪,恐怕也有囤積糧草、穩定民生的考量。天樞閣曲解其意,終究是輸在了‘民心’二字。”
溫南枝點頭,指著地圖上的江陵:“明日一早,我們便啟程前往江陵。你帶神機營先查漕運碼頭,我則去走訪當地百姓,看看還有多少暗樁未除。”
她頓了頓,目光落在案頭的尚方寶劍上,“此次若能徹底清剿糧庫,便可斷了天樞閣最後一條命脈。”
次日清晨,溫南枝換上百姓服飾,頭戴鬥笠走在江陵街頭。
她留意到幾家米店門前掛著“陳米半價”的幌子,卻不許顧客驗看糧袋。
正當她準備進店探查時,忽聞街角傳來爭吵聲:“你這米裏摻了沙子!還敢賣這麽貴?”
“嫌貴就去買天樞閣的糧啊,人家那米又白又幹淨,才收半價!”
溫南枝循聲望去,見一名錦衣管家正趾高氣揚地訓斥百姓,身後跟著幾個推車的壯漢,車上的糧袋赫然印著“天樞”字樣。
她不動聲色地湊近,袖中透骨釘已握在掌心,卻見一隊禁軍突然出現,將米店團團圍住——正是陸澈帶著神機營趕到。
“拿下!”陸澈一聲令下,士卒們迅速控製住米店老板和管家。
溫南枝掀開糧袋,隻見上層是雪白的新米,下層卻混著泥沙和黴糧。
百姓們見狀,紛紛湧上來控訴:“他們就是這樣騙人的!”
“說什麽天樞閣的糧好,原來都是騙人的!”
陸澈從管家懷中搜出一本賬冊,上麵記錄著“黴變糧食摻三成,換得金銀十萬兩”的字樣。
溫南枝冷笑一聲,抽出尚方寶劍:“天樞閣竟敢用黴變糧食草菅人命,其罪當誅!即日起,所有糧店必須開倉驗糧,若再敢摻假,一律按律嚴懲!”
江陵百姓聞言,掌聲雷動。
溫南枝望著街頭重新熱鬧起來的糧市,心中感慨萬千。
陸澈走到她身邊,遞來一塊剛出爐的粟米餅:“看來無論星圖如何變幻,隻要心係百姓,便是最穩的‘龍脈’。”
溫南枝咬了一口餅,望著遠處漕運碼頭忙碌的運糧船隊,嘴角揚起笑意:
“待江南糧倉盡數開倉,天樞閣的陰謀便再無立足之地。或許建文帝留下的‘天機’,從來都不是什麽改朝換代的秘術,而是讓天下人‘有飯吃、有衣穿’。”
微風拂過,帶來陣陣稻穀的清香。
溫南枝將尚方寶劍負在身後,與陸澈並肩走向江陵糧倉。
陽光穿過雲層,在兩人身上投下長長的影子,那是比任何星圖都更堅實的“護民之盾”。
晨光為江陵糧倉鍍上暖金,運糧的獨輪車吱呀作響,滿載著新舂的粟米駛向各州縣。
溫南枝望著糧倉外排成長龍的百姓,忽然注意到一名驛卒縱馬馳來,馬蹄濺起的泥點在她裙角洇開暗黃的花。
“郡主!京城急報!”驛卒翻身下馬,從懷中掏出用油紙包裹的密信。
溫南枝撕開封口,目光掃過朱砂字跡時,指尖驟然收緊——信中說,天樞閣餘孽竟在北疆放火燒毀了三處官倉,與此同時,江南多地出現打著“建文帝後裔”旗號的聚眾事件。
“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陸澈不知何時來到她身後,望著密信上的火漆印沉思,“北疆糧倉空虛,他們卻在江南煽動民變,分明是想逼朝廷分兵,趁機打通漕運往北方運糧的要道。”
他指向地圖上蜿蜒的運河,“若讓他們控製漕運,既能支援北疆叛軍,又能壟斷江南糧道。”
溫南枝捏緊密信,忽然想起湖底竹簡裏的一句話:“漕運者,國之血脈也。”
她轉身對陸澈道:“你帶神機營即刻北上,我留江南穩定民心。務必守住臨清閘口,那是南北漕運的咽喉。”
陸澈欲言又止,卻在看到她眼中的決然時,重重頷首。
三日後,臨清閘口。
陸澈站在船頭,望著兩岸濃煙滾滾的糧倉,心中暗驚——天樞閣竟用硫磺混著桐油縱火,整座糧倉已成廢墟。
正當他指揮士卒滅火時,忽聞河道上遊傳來擂鼓般的聲響,抬眼隻見數十艘蒙著黑布的糧船順流而下,船頭立著持刀的死士,船舷赫然畫著天樞閣的北鬥紋飾。
幾個青壯年衝上前去,將那書生按在地上,紛紛唾罵:“原來是天樞閣的狗腿子!害我們餓肚子,簡直喪盡天良!”
溫南枝見狀,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諸位鄉親,天樞閣已窮途末路,如今各地糧倉皆在朝廷掌控之中。”
她轉身指向糧倉儲糧,“這些糧食本就是百姓血汗所積,今日便按人頭分發,每戶三鬥粟米、兩斤鹽巴,務必讓大家熬過災年。”
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謝聲。
陸澈已帶著神機營士卒在糧倉外設起登記處,按戶發放憑證。
溫南枝留意到角落裏有幾個衣著整齊的中年人交頭接耳,眼神躲閃,便示意陸澈留意。
“郡主,”陸澈假裝整理貨擔,低聲道,“那幾人也是天樞閣的人。”
溫南枝不動聲色地摸向袖中透骨釘,卻見一名老者拄著拐杖蹣跚而來,懷中抱著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嬰兒。
“求……求郡主救救這孩子……”老者撲通跪地,渾濁的眼中滿是哀求。
溫南枝心中一痛,連忙扶他起身,從幹糧袋中取出最後一塊餅掰成碎屑,輕輕喂入嬰兒口中。
周圍百姓見狀,紛紛讓出自己剛領到的糧食:“給孩子先墊墊肚子吧!”
“我家還有半塊粟米餅,拿去煮點糊糊。”
溫情在人群中蔓延,那幾個青蚨堂的暗樁見狀,悄悄混入人群試圖逃離。
陸澈一個眼色,神機營士卒不動聲色地將他們包圍。
溫南枝看著懷中漸漸有了生氣的嬰兒,對陸澈輕聲道:“真正的‘天樞’,從不在星圖裏,而在這一粥一飯的溫情裏。”
深夜,揚州官署內燭火通明。
溫南枝展開從青蚨堂暗樁身上搜出的密函,隻見上麵用朱砂標注著“江陵糧庫三成黴變,可借此生事”。
她拍案而起:“果然!天樞閣竟連賑災糧都敢動手腳!”
陸澈皺眉看著密函:“黴變糧食若流入市麵,必引發疫病。他們是想借天災製造恐慌,再以‘潔淨糧食’為餌,誘百姓加入邪教。”
他忽然想起什麽,從懷中掏出從湖底撈出的治水竹簡,“建文帝當年大修水利,除了防洪,恐怕也有囤積糧草、穩定民生的考量。天樞閣曲解其意,終究是輸在了‘民心’二字。”
溫南枝點頭,指著地圖上的江陵:“明日一早,我們便啟程前往江陵。你帶神機營先查漕運碼頭,我則去走訪當地百姓,看看還有多少暗樁未除。”
她頓了頓,目光落在案頭的尚方寶劍上,“此次若能徹底清剿糧庫,便可斷了天樞閣最後一條命脈。”
次日清晨,溫南枝換上百姓服飾,頭戴鬥笠走在江陵街頭。
她留意到幾家米店門前掛著“陳米半價”的幌子,卻不許顧客驗看糧袋。
正當她準備進店探查時,忽聞街角傳來爭吵聲:“你這米裏摻了沙子!還敢賣這麽貴?”
“嫌貴就去買天樞閣的糧啊,人家那米又白又幹淨,才收半價!”
溫南枝循聲望去,見一名錦衣管家正趾高氣揚地訓斥百姓,身後跟著幾個推車的壯漢,車上的糧袋赫然印著“天樞”字樣。
她不動聲色地湊近,袖中透骨釘已握在掌心,卻見一隊禁軍突然出現,將米店團團圍住——正是陸澈帶著神機營趕到。
“拿下!”陸澈一聲令下,士卒們迅速控製住米店老板和管家。
溫南枝掀開糧袋,隻見上層是雪白的新米,下層卻混著泥沙和黴糧。
百姓們見狀,紛紛湧上來控訴:“他們就是這樣騙人的!”
“說什麽天樞閣的糧好,原來都是騙人的!”
陸澈從管家懷中搜出一本賬冊,上麵記錄著“黴變糧食摻三成,換得金銀十萬兩”的字樣。
溫南枝冷笑一聲,抽出尚方寶劍:“天樞閣竟敢用黴變糧食草菅人命,其罪當誅!即日起,所有糧店必須開倉驗糧,若再敢摻假,一律按律嚴懲!”
江陵百姓聞言,掌聲雷動。
溫南枝望著街頭重新熱鬧起來的糧市,心中感慨萬千。
陸澈走到她身邊,遞來一塊剛出爐的粟米餅:“看來無論星圖如何變幻,隻要心係百姓,便是最穩的‘龍脈’。”
溫南枝咬了一口餅,望著遠處漕運碼頭忙碌的運糧船隊,嘴角揚起笑意:
“待江南糧倉盡數開倉,天樞閣的陰謀便再無立足之地。或許建文帝留下的‘天機’,從來都不是什麽改朝換代的秘術,而是讓天下人‘有飯吃、有衣穿’。”
微風拂過,帶來陣陣稻穀的清香。
溫南枝將尚方寶劍負在身後,與陸澈並肩走向江陵糧倉。
陽光穿過雲層,在兩人身上投下長長的影子,那是比任何星圖都更堅實的“護民之盾”。
晨光為江陵糧倉鍍上暖金,運糧的獨輪車吱呀作響,滿載著新舂的粟米駛向各州縣。
溫南枝望著糧倉外排成長龍的百姓,忽然注意到一名驛卒縱馬馳來,馬蹄濺起的泥點在她裙角洇開暗黃的花。
“郡主!京城急報!”驛卒翻身下馬,從懷中掏出用油紙包裹的密信。
溫南枝撕開封口,目光掃過朱砂字跡時,指尖驟然收緊——信中說,天樞閣餘孽竟在北疆放火燒毀了三處官倉,與此同時,江南多地出現打著“建文帝後裔”旗號的聚眾事件。
“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陸澈不知何時來到她身後,望著密信上的火漆印沉思,“北疆糧倉空虛,他們卻在江南煽動民變,分明是想逼朝廷分兵,趁機打通漕運往北方運糧的要道。”
他指向地圖上蜿蜒的運河,“若讓他們控製漕運,既能支援北疆叛軍,又能壟斷江南糧道。”
溫南枝捏緊密信,忽然想起湖底竹簡裏的一句話:“漕運者,國之血脈也。”
她轉身對陸澈道:“你帶神機營即刻北上,我留江南穩定民心。務必守住臨清閘口,那是南北漕運的咽喉。”
陸澈欲言又止,卻在看到她眼中的決然時,重重頷首。
三日後,臨清閘口。
陸澈站在船頭,望著兩岸濃煙滾滾的糧倉,心中暗驚——天樞閣竟用硫磺混著桐油縱火,整座糧倉已成廢墟。
正當他指揮士卒滅火時,忽聞河道上遊傳來擂鼓般的聲響,抬眼隻見數十艘蒙著黑布的糧船順流而下,船頭立著持刀的死士,船舷赫然畫著天樞閣的北鬥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