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顧家功不可沒
重生歸來開大,這一家子我不留了 作者:我家潑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找到了這麽多?”皇上驚的站了起來。
“是。”
“還是用漲價前的價格?”
“是。”
“別是你拿身份壓人逼迫人家的吧?”
“沒有,都是米商們自願的。”
皇上暗忖,有這麽容易?那怎麽戶部尚書頂著困難臉,好似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看來這戶部尚書年紀大了,做事懶怠了,不比年輕人有幹勁,是該換個人當當了。
孟良逸這事辦成,又是一件大功勞。可眼下江南百姓更重要,他也不好攪黃了此事。
皇上抬起頭,不悅地問:“既然糧食湊到了,連炭都有,銀錢也夠,你還黑著一張臉幹嘛?”
要不是你黑著一張臉,我能誤會你辦砸了事嗎?
孟良逸不是裝的,確實是發自內心的不高興。
起初顧庭容找他說江南寒災嚴重,朝廷肯定很快會賑災,她希望孟府捐錢,再由孟良逸攬下籌糧的事,她早已備下足夠的糧食可以賣給朝廷。
她是想讓他再立一功。
他如她所願做了,可昨日他與她去結算金額時,顧庭容卻給了普通價格。要知道現如今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五倍了,哪怕他去和其他米商談買糧的事,人家忌憚朝廷不敢給高價,但也是比原來價格翻了三倍的。
顧庭容哪怕要價兩倍,對皇上來說都願意。
他勸了,他不希望為了給他攢功勞而使她損失。
可她堅持,她還笑著說:“哪怕用這個價格賣,我還是賺了的。有了我的示例,你可以再與其他米商談談價格。”
他喜歡的女子都不占便宜,他怎麽好讓那些隻想著賺錢的米商發國難財?
於是他直到進宮前,還在遊說那些米商,最終大家都以普通價格賣米。但他們給的大米很少,到底還是想留著大米在京城賣高價的。
孟良逸迴:“微臣隻是感歎京中某些商人太過勢利,微臣說了半天,他們才勉強同意用普通價格,而且給的斤兩很少,還對微臣黑著臉。微臣心裏不高興,又不能仗著自己的身份欺壓他們。”
想到一個大將軍在商人麵前刻意討好勸說,還被人家甩臉色,皇上心裏才舒坦不少,難怪他要黑著一張臉了。
“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你此次辦事有功,想要賞賜是吧?朕自然會給你賞賜的,等江南之災解決,朕會論功行賞。”
“不,不是為了微臣。其實這次籌到這麽多大米,顧家出了九成,其他米商給的分量全都加起來都不到一成。黑炭全是顧家出的,那邊天寒地凍,百姓也缺炭火。顧家出糧出炭多,且帶頭提出賣普通價格,微臣才能勸說住其他米商。此次籌糧,顧家功不可沒。微臣想為顧家求個賞賜,不需金銀珠寶,近日顧家小姐顧庭容剛與戶部郎中孫若謙和離,好好的女子,卻被流言汙蔑說是失了生育能力,受人指指點點,如今連門都不敢出。請皇上金口玉言,為顧小姐正名!”
“就是那個之前拿出自己嫁妝給軍隊捐獻糧草的女子?”
“正是。”
“怎的和離了?”皇上心想,拋開這女子出身不說,其他地方倒是很有可取之處,怎麽那姓孫的還跟人家和離,腦子沒毛病吧?
皇上這問話不是真的讓孟良逸迴答,想必他應該不知道人家夫妻之間的事。
“這事好辦,出了這麽大的功勞,朕肯定要嘉獎的。朕自有主意。”
臘月二十九,這是今年最後一次上朝了,後麵除夕開始百官會休沐七日。
而這日早朝也是百官很費腦子的一次朝會,糧和炭有了,這麽大批物資,朝廷需要派一位官員作為欽差運送到江南賑災。
那麽問題來了,派誰去?
有官員說:“此次江南寒災百年難遇一次,且江南百姓受災嚴重,派一位身份尊貴亦或名聲極好的人去,既顯示皇上重視,也能令其在江南安撫民心。”
孟良逸當即出列:“皇上,此事是微臣帶頭挑起,又是微臣負責籌糧,不如事情做到底,運糧去江南、安撫民心的事還是交給微臣吧。”
孟良逸身份顯貴,又有極好的名聲,由他去倒也很合適。不過他是武將,從來沒有任命武將為欽差的先例。
皇上並不是在乎這個,而是不願將這事繼續交給孟良逸了。
風頭都在京城出盡了,要是再派他去江南,那江南的民心都要被他俘獲走了,他這皇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皇上眼睛隨便一瞥,便有官員出列道:“孟將軍不可。自古欽差都是文官兼任,還從未有任命武將的先例。”
又有一官員出列道:“且孟將軍才辛苦籌得物資,又得奔波千裏去江南,實在太勞累了。將軍的傷勢前不久才痊愈,還是多多休養為好,莫要再舊傷複發了。”
“是啊是啊,邊疆的安寧還得靠將軍呢,將軍要愛惜自己才是啊。”
“……”
不少人紛紛附和起來,說的好似孟良逸下江南哪哪都不合適。
皇上便順理成章的拒絕了孟良逸的毛遂自薦。
孟良逸卻又說:“是末將思慮欠周了,不過末將倒是又想到一個更合適的人選,皇上和諸位大人不妨聽聽。”
他有人選?皇上狐疑,難不成他在朝中有交好的官員,自己去不成,就推薦交好的官員去?
“你說來聽聽。”皇上道。
孟良逸抿嘴一笑:“二皇子殿下。”
二皇子也在朝堂上,聽孟良逸主動推薦自己,心裏又驚又喜。
他示好孟良逸也有幾日了,表麵上看並沒多大成效,他正猶豫還要不要繼續拉攏,這人竟然主動拋來橄欖枝。
要知道此趟下江南可是收攏民心的好機會,而且江南一直以來富庶,這次寒災實屬偶然。等寒災過了,江南還是那個江南,富的流油。他趁此機會在江南樹立名聲,對他將來成事是大大有利。
孟良逸正在勸說皇上:“二皇子殿下身份尊貴,甚至可以代表皇上,更能讓江南百姓感受到皇上對他們的重視。二皇子殿下做事素來穩重,頗有賢名,微臣覺得二皇子很合適。”
“是。”
“還是用漲價前的價格?”
“是。”
“別是你拿身份壓人逼迫人家的吧?”
“沒有,都是米商們自願的。”
皇上暗忖,有這麽容易?那怎麽戶部尚書頂著困難臉,好似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看來這戶部尚書年紀大了,做事懶怠了,不比年輕人有幹勁,是該換個人當當了。
孟良逸這事辦成,又是一件大功勞。可眼下江南百姓更重要,他也不好攪黃了此事。
皇上抬起頭,不悅地問:“既然糧食湊到了,連炭都有,銀錢也夠,你還黑著一張臉幹嘛?”
要不是你黑著一張臉,我能誤會你辦砸了事嗎?
孟良逸不是裝的,確實是發自內心的不高興。
起初顧庭容找他說江南寒災嚴重,朝廷肯定很快會賑災,她希望孟府捐錢,再由孟良逸攬下籌糧的事,她早已備下足夠的糧食可以賣給朝廷。
她是想讓他再立一功。
他如她所願做了,可昨日他與她去結算金額時,顧庭容卻給了普通價格。要知道現如今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五倍了,哪怕他去和其他米商談買糧的事,人家忌憚朝廷不敢給高價,但也是比原來價格翻了三倍的。
顧庭容哪怕要價兩倍,對皇上來說都願意。
他勸了,他不希望為了給他攢功勞而使她損失。
可她堅持,她還笑著說:“哪怕用這個價格賣,我還是賺了的。有了我的示例,你可以再與其他米商談談價格。”
他喜歡的女子都不占便宜,他怎麽好讓那些隻想著賺錢的米商發國難財?
於是他直到進宮前,還在遊說那些米商,最終大家都以普通價格賣米。但他們給的大米很少,到底還是想留著大米在京城賣高價的。
孟良逸迴:“微臣隻是感歎京中某些商人太過勢利,微臣說了半天,他們才勉強同意用普通價格,而且給的斤兩很少,還對微臣黑著臉。微臣心裏不高興,又不能仗著自己的身份欺壓他們。”
想到一個大將軍在商人麵前刻意討好勸說,還被人家甩臉色,皇上心裏才舒坦不少,難怪他要黑著一張臉了。
“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你此次辦事有功,想要賞賜是吧?朕自然會給你賞賜的,等江南之災解決,朕會論功行賞。”
“不,不是為了微臣。其實這次籌到這麽多大米,顧家出了九成,其他米商給的分量全都加起來都不到一成。黑炭全是顧家出的,那邊天寒地凍,百姓也缺炭火。顧家出糧出炭多,且帶頭提出賣普通價格,微臣才能勸說住其他米商。此次籌糧,顧家功不可沒。微臣想為顧家求個賞賜,不需金銀珠寶,近日顧家小姐顧庭容剛與戶部郎中孫若謙和離,好好的女子,卻被流言汙蔑說是失了生育能力,受人指指點點,如今連門都不敢出。請皇上金口玉言,為顧小姐正名!”
“就是那個之前拿出自己嫁妝給軍隊捐獻糧草的女子?”
“正是。”
“怎的和離了?”皇上心想,拋開這女子出身不說,其他地方倒是很有可取之處,怎麽那姓孫的還跟人家和離,腦子沒毛病吧?
皇上這問話不是真的讓孟良逸迴答,想必他應該不知道人家夫妻之間的事。
“這事好辦,出了這麽大的功勞,朕肯定要嘉獎的。朕自有主意。”
臘月二十九,這是今年最後一次上朝了,後麵除夕開始百官會休沐七日。
而這日早朝也是百官很費腦子的一次朝會,糧和炭有了,這麽大批物資,朝廷需要派一位官員作為欽差運送到江南賑災。
那麽問題來了,派誰去?
有官員說:“此次江南寒災百年難遇一次,且江南百姓受災嚴重,派一位身份尊貴亦或名聲極好的人去,既顯示皇上重視,也能令其在江南安撫民心。”
孟良逸當即出列:“皇上,此事是微臣帶頭挑起,又是微臣負責籌糧,不如事情做到底,運糧去江南、安撫民心的事還是交給微臣吧。”
孟良逸身份顯貴,又有極好的名聲,由他去倒也很合適。不過他是武將,從來沒有任命武將為欽差的先例。
皇上並不是在乎這個,而是不願將這事繼續交給孟良逸了。
風頭都在京城出盡了,要是再派他去江南,那江南的民心都要被他俘獲走了,他這皇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皇上眼睛隨便一瞥,便有官員出列道:“孟將軍不可。自古欽差都是文官兼任,還從未有任命武將的先例。”
又有一官員出列道:“且孟將軍才辛苦籌得物資,又得奔波千裏去江南,實在太勞累了。將軍的傷勢前不久才痊愈,還是多多休養為好,莫要再舊傷複發了。”
“是啊是啊,邊疆的安寧還得靠將軍呢,將軍要愛惜自己才是啊。”
“……”
不少人紛紛附和起來,說的好似孟良逸下江南哪哪都不合適。
皇上便順理成章的拒絕了孟良逸的毛遂自薦。
孟良逸卻又說:“是末將思慮欠周了,不過末將倒是又想到一個更合適的人選,皇上和諸位大人不妨聽聽。”
他有人選?皇上狐疑,難不成他在朝中有交好的官員,自己去不成,就推薦交好的官員去?
“你說來聽聽。”皇上道。
孟良逸抿嘴一笑:“二皇子殿下。”
二皇子也在朝堂上,聽孟良逸主動推薦自己,心裏又驚又喜。
他示好孟良逸也有幾日了,表麵上看並沒多大成效,他正猶豫還要不要繼續拉攏,這人竟然主動拋來橄欖枝。
要知道此趟下江南可是收攏民心的好機會,而且江南一直以來富庶,這次寒災實屬偶然。等寒災過了,江南還是那個江南,富的流油。他趁此機會在江南樹立名聲,對他將來成事是大大有利。
孟良逸正在勸說皇上:“二皇子殿下身份尊貴,甚至可以代表皇上,更能讓江南百姓感受到皇上對他們的重視。二皇子殿下做事素來穩重,頗有賢名,微臣覺得二皇子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