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隨黃門侍郎來到宮中,給劉禪見禮之後,都予以賜座坐下。
劉禪不是一個苛刻的人,對待臣子們一向寬容大度,說話也喜形於色,沒有多少講究的。
客套話本就不多。
劉禪直接讓小太監拿來一個封套遞給蔣琬,蔣琬接過來打開一看,果然,正是南中馬忠將軍的一份奏章,寫於帛書之上。
要知道,這個時候,屬於漢末,紙張並沒有在大批量流行開來,根源在於造紙術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水平,質量上不好把握,更沒有大規模鋪開的工業基礎。
所以,比較重要的事情,比如奏章之類的,還寫在絲帛之上。
這奏章很長,蔣琬生怕看錯一字看錯一字,臉上的神情越來越嚴肅,慢慢地,額頭上滲出許多細微的汗珠來。
費禕坐在那邊,一開始還很淡定,他本來就是一個心有大靜氣之人,更何況這是在陛下麵前,裝逼更是必須硬裝到底。
但看蔣琬的神情如此,內心,卻也有絲絲不安,難以淡定下來了。
因為,既然陛下專門將他二人叫到宮中來,拿出來的,必然不是普通事情。
而能將這蔣公琰嚇得滲出汗珠的,未嚐就不能將自己也嚇得滲出冷汗來。
好不容易等蔣琬看完,費禕接過來,第一眼看去,就已經明白了——這的的確確是南中的折子。
繼續往下看,費禕越看越心驚——
馬忠那幾個家夥他們想玩兒把大的?!
有多大呢?
他們想將整個南中區域做局,以牂牁為餌,將所有的魑魅魍魎都引誘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費禕的額頭,不知不覺中,也滲出細微的汗珠來,也不知道去擦拭一下。
二人再次看向皇帝劉禪的神情,竟然不由不從內心深處發出讚歎之聲——陛下竟然神態淡然自若。
難道他一點也不擔心?
不對啊。
陛下不該是這樣的性子才對啊。
在蔣琬費禕等人的心目中,皇帝劉禪是真的一直生活在“繈褓”中的孩子一般。
先帝在時,一切由先帝做主。
諸葛丞相在世時,一切由丞相府做主。
而劉禪,隻是標簽,一個人形圖章而已。
一直到現在,所謂的後諸葛亮時代,劉禪收了權,親了政,其實在內心裏,大家對於皇帝劉禪的觀感,並沒有多少改變。
寥寥草草地堅持了3天的親政,皇帝就顯示出無比的怠倦態度來,直接將所有事務都推給了蔣琬和費禕。
“還是諸葛丞相有先見之明啊。”
想想,諸葛亮雖然不在了,但對於後麵人才的培養、權力的分配、利益的劃分……現在的蜀漢的哪一樣,超脫了他老人家的預先算計和安排?
可皇帝劉禪此刻“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表現,也太讓人吃驚了吧。
費禕更相信皇帝對於此事的嚴重性認識不充分,而不是他的氣魄心性足夠強大。
但這樣的話,萬萬不能說,隻適合一輩子爛在肚子裏。
三人中間,費禕的地位最低,按理,該他首先發表意見。
而且這個事情吧,直接點說,本就屬於他兵部管轄的範疇。
費禕拱拱手,道:“陛下,此局甚大,微臣擔心他們一口吞不下,一旦南中糜爛如斯,恐難以收拾,該立即增兵南中才是。”
蔣琬也拱手道:“陛下,德信等三位將軍雖勇且謀,然南中兵馬太少,而且南中豪酋數量眾多,不服王化久矣。若趁勢而起,恐大而難製也。我朝,經不起如此風險,不如及早出兵,將牂牁事平,至於其餘宵小之輩,何苦急於一時?”
費禕也不斷點頭稱是。
劉禪卻是笑而不語。
二人心頭俱是一震。
自從陛下親政以來,不是說登基以來,而是諸葛丞相去世後,陛下真正掌握權力以來,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一般,雖然勤政隻裝模作樣地勤了3天,但氣質與往日相比,卻是大不一樣了。
原來,遇到事情,陛下的口頭禪便是:“此事,交於相父即可”“相父,此事該當如何?”“相父,您做主便是了”……
而現在,麵對如此重大事情,甚至可以說,大到可以覆國,陛下卻似沒事兒人一樣,淡定如斯,倒是讓這二人越發地看不懂了。
“陛下,朱提郡越嶲郡目下已有一種風雨欲來態勢,恐將大亂,成都與庲降都督府之間的交通,也已被阻隔日久,音信不通,則必有大患!望陛下祛除輕視心態啊。”
蔣琬的話語裏,有一種深沉的痛感。
劉禪卻依然微笑著看著他二人,什麽話也沒有說。
那種微笑,甚至還帶有一種別致的玩味兒成分。
陛下這是……等著自己二人多表態?
按照二人對陛下的了解,他這一切都是裝的。
皇帝嘛,怎麽可能自己輕易就做出決定?
再說了,那根本就不是咱這陛下的風格!
於是,二人便都紛紛將自己的擔憂和意見都講了出來——
“立即去信,督促馬忠將軍將牂牁郡豪酋劉胄清除,恢複牂牁郡治,誅除元兇……”
“目前來說,西軍不可動,中軍更不可動,東軍亦不可動,唯有北軍,暫時不再北伐,可以調動一部分軍隊前往南中,當立即調撥才是。”
“南中豪酋洞主長老們蓄謀已久,不可任其發展勢大難製,務必在第一時間內將其苗頭撲滅,此事當立即行動,不可延誤……”
“陛下當慎重此事,萬不可存輕視之心,以至於臣下們也存了此心,導致星火燎原,我朝,再也經不起如此動蕩了……”
……
劉禪看著蔣琬和費禕的嘴巴一張一合,反正,他,劉禪,是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
劉禪的心,早已經神飛九天之外了。
“征西將軍南鄭侯真是有先見之明啊,老早就預見到了南中亂局,並且早就已經開始了破局之旅。”
既然想到魏延,,劉禪自然就又想到相父諸葛亮。
“相父這一生,算無遺策,最後,卻在魏延的事情上栽了個大大的跟頭,不知道相父泉下有知,該是欣慰呢?還是遺憾?”
由魏延,他又想到了楊儀。
關於楊儀,劉禪心裏還是有點遺憾的。
其實對於楊儀的安排,他劉禪可沒有做什麽,相父早就安排好了——但凡在其臨終連環計中出現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可以放棄的。
很不幸,楊威公名列其中。
“楊儀楊威公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更不是沒有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但是,他的缺點太過明顯了,沒有了相父,誰能製他?”
“先冷落一點時間吧,也許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由楊儀,而想到馬岱。
一想起馬岱,劉禪不由得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曖昧的笑意來。
馬岱現在度日如年。
度日如年,都是劉禪的惡趣味所導致。
“其實你馬岱如今算是好的了,若是魏延真的被你親手誅殺了,你平北將軍的日子才難過呢,早晚得死在荊州幫那群小屁孩兒的手裏,保證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下什麽。”
“現在,你受些窩囊氣算什麽?”
“每天都有人上門去找馬岱的麻煩?嗬嗬嗬,也夠咱們的平北將軍陳倉侯喝一壺的了。”
昨天,聽說馬岱將幾個地痞無賴子引進魏氏侯府,二話不說就殺了個幹幹淨淨,估計這馬岱也是真的是被憋屈得快要瘋了吧,出手方才如此狠辣。
“不過,朕倒是很喜歡陳倉侯這種殺伐果斷的氣質。”
“軍人嘛,隻知道受窩囊氣卻不知道發泄,算什麽軍人!我蜀漢是打出來的社稷,可不是受窩囊氣而得來的江山!”
“幾個地痞無賴子,就拿捏住了我蜀漢的堂堂鎮北將軍?笑話!如果真是這樣,這將軍不要也罷!”
“估計馬岱露了這一手,再也沒有人敢去打魏氏侯府的主意了吧。”
……
劉禪的思緒又飛到了南中。
“不知道征西大將軍去南中,會幹嘛。主動暴露出來,張揚一下?估計是不會的。”其實即便是劉禪這樣一個對軍事一無所知的皇帝也知道,這個時期,隱藏起來的魏延才更有價值,才更加可怕。
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更是一股具有巨大毀滅性的力量!
“這老侯爺走時,對於自己家族的事情,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拋給了朕,嗬嗬,你南鄭侯不負朕,朕豈能負了你南鄭侯?!”
“要是等你從南中迴來,家裏卻沒有保護住,我這皇帝還有什麽臉麵見你南鄭侯?”
……
劉禪的思緒,一會兒東的,一會兒西的,一會兒這裏,一會兒那裏……想想,其實都還是喜悅的事情咧。
相父去世,這本也是非人力所能阻止的事情,由此而引發的蜀漢帝國政治地震,本該接二連三爆發的,但現在,卻貌似都走到了相父預設的對立麵上去了……
——劉禪感覺,自己的美好時代,真的來臨了。
蔣琬和費禕目瞪口呆地看著皇帝陛下自己一個人在那裏傻笑,他們逼逼叨叨大半個時辰,最後才發現,感情老板一句話沒有聽進去,——人家在夢遊呢。
二人俱是氣餒不過,但又不敢表現出來。
這剛剛拿迴皇權的陛下,一時東一時西的,這是轉了性?
“摸不透的帝王心思哦。”
二人和劉禪相處,都已經很多年了,都以為將這陛下的性子摸得透透的。誰知道,當這陛下親政後,卻一反常態,與過去恍若兩人,像換了個人似的,很是讓人難以琢磨了。
現在,他將自己二人找來商議南中大事,卻自己神遊天外,不理睬他們,這,是幾個意思?
啼笑皆非。
欲哭無淚。
二人頓時都感覺肩膀上的壓力山大。
許久,劉禪才從神遊中醒悟過來,這才發現自己嗅大了。
蜀漢帝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臣,大將軍尚書令和大司馬兵部尚書都將眼睛瞪得滴溜圓,無禮地看著自己——“他們,也在發呆?”
偶買噶的!
劉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二位愛卿,朕想別處去了,卻是懈怠了兩位愛卿。”
二人連忙拱手道:“陛下,我們還是來談談南中事情吧。”
劉禪連忙點頭,道:“嗯嗯,正想聽聽二位愛卿的意見。”
蔣琬道:“陛下,以我二人之見,當立即派北軍南下,並且督促馬忠將軍,勿要玩火自焚,盡快將牂牁事變平複,方為上上策。”
費禕也附和道:“陛下,臣附議。臣以為,南中牽扯甚大,不可玩火,更不可縱火啊,否則,我朝,經受不起這樣的一場地震了。”
……
二人苦口婆心地說了許多,最後,他們發現,這次,陛下倒是沒有神遊天外了,但卻依然淡淡地看著他們倆,微笑著,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仔細想想,不對啊,近期,甚至三幾個月之內,不見有任何往南中調兵的詔書下來,諸葛丞相除了去年底將馬忠和張嶷兩位將軍調往南中替換張翼將軍外,再也沒有任何指令下來。
這一切,都是有據可查有章可循的。
沒有,就是沒有。
不管是兵部,還是尚書台,都是如此。
陛下,這般自信,又鬧的是哪樣?
咱蜀漢,什麽時候有過這般的自信了?
即便打遍天下的先帝在日,也不曾有過啊。
諸葛丞相在日,若有如此自信,何至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實在是沒法忍住,費禕終於開口道:“陛下,莫非您已經早做了安排不是?將我二人瞞在其中,可也不是辦法啊。”
劉禪終於“哈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就不可遏製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二人莫名其妙地瞪著這皇帝陛下,真的搞不懂陛下笑的是什麽。
所以,他們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哭嘛,更不可能。
尷尬得一批。
不過也好,自從諸葛丞相病重之後,到如今,陛下整日心憂,茶飯不香,據說,就連睡覺,也總是被噩夢驚醒。
現在,終於能夠放聲大笑一次,總該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吧。
劉禪擦拭了一下眼睛, 又歉意地笑一下,對二人說道:“南中之事,一開始,馬忠將軍他們就想把事情搞大。當時嘛,朝堂重心都在北伐和相父身上,所以,朕也就無暇他顧。
等到有時間顧及的時候,朕才發現,即便朕想不答應都不可能了。為此,朕也憂心忡忡,擔心尾大不掉,最後,將南中都燒成了齏粉。”
聽到這裏,其實二人的心裏,便已經有了一些底了。一定是後來又起了什麽變故,讓陛下有了底氣。
“後來呢,事情確實出現了一些轉機。既然有人想把事情往大了玩兒,好吧,朕也就樂見其成。讓他們玩兒去吧,反正,南中路遠,鞭長莫及,怎麽玩兒,隻要他們有心,朕,給他做個擔保就是了!”
二人心下大驚,都張大了嘴巴,難以合攏。
“陛下親自給南中局勢做擔保?我靠,不會吧……”
片刻過後,二人卻都立即閉上了嘴巴,緘默不語。
既然陛下都已經這樣說了,說明南中事有高人介入其中,否則,就陛下這性子,還不得早就跳著腳地督促人去處理了?
劉禪的話裏,透出很多信息,最重要的,就是南中亂局是被有心人攪和起來的,自然包括了馬忠等幾位將軍。
而且,後來,貌似有了這神秘高人的介入,所以,陛下很放心。
別看陛下說的那麽簡單,什麽“朕也就樂見其成。讓他們玩兒去吧,反正,南中路遠,怎麽玩兒,鞭長莫及……”那都是屁話,虛話。
真實的情況一定不是這樣,而是人家值得陛下信任,並且確實有一定的謀劃方案,給到陛下手裏,給了陛下一個確切地保證。
隻是,陛下還不想拿出來罷了。
既然陛下不願意說,二人也就不好再追著問。
但作為蜀漢政壇第一人第二人,職責所在,他們倆卻不得不做些預防工作。
萬一南中局勢玩兒砸了,覆水難收,最後,還不得自己二人去兜底?難道真的讓皇帝陛下去承擔責任?
怎麽可能呢?
若如此,咱們這些做臣子的,幹什麽吃的!
不得已,蔣琬隻好耐心地說:“陛下,既然有高人介入,是否我們這裏就不再介入?”
費禕道:“陛下,是否該在江陽郡做些準備,以防出現意外?另外,南中事情,即便放縱,也必須阻隔在江陽郡以南的區域之內,不可蔓延至江陽郡這裏,貽誤民生。”
劉禪笑著點點頭,道:“文偉所言,確為正理。就依愛卿所言,調北軍一部到江陽郡駐紮,等南中消息,若是需要,再去未遲,也做震懾之功。但沒有朕的詔令之前,切不可過於張揚,以免影響到南中布局。”
一個“布局”出來,二人俱是心驚膽戰——原來,這一切,都是有心人布下的“局”!
虧得自己二人一直身居要職,軍方的一切事務,也都是自己二人主抓的,卻將南中如此重要的地方,給忽略掉了。
更難怪陛下有如此大局,都不帶自己二人玩兒了。
二人心裏又是自責,又是擔心,又深感責任重大,哪裏再敢拿南中事務來開玩笑。
尤其是蔣琬,和諸葛亮一樣的性子,事無大小,必然躬親,這南中的事情一旦提起來,就再也不可能置之腦後,無論陛下說得再如何有信心,那神秘高人再如何高深莫測,他都不甚放心。
劉禪自然知道蔣琬的性子,便道:“公琰無憂。朕以為,也就三五日,五七日,必有快報。那時,朕必然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複可好?”
既然陛下都這樣說了,蔣琬還能怎樣?
蔣琬站起身形,深鞠一躬,道:“陛下,非是臣等一定要插手南中事務,而是職責所在,不敢不為也,還望陛下謹慎為好。”
費禕也起身躬身一禮,道:“陛下,北軍南下,臣馬上就將折子遞上來,還望陛下盡早批複為好。南中勢大,萬萬不可縱火自焚也。”
劉禪點點頭,道:“準!”
劉禪不是一個苛刻的人,對待臣子們一向寬容大度,說話也喜形於色,沒有多少講究的。
客套話本就不多。
劉禪直接讓小太監拿來一個封套遞給蔣琬,蔣琬接過來打開一看,果然,正是南中馬忠將軍的一份奏章,寫於帛書之上。
要知道,這個時候,屬於漢末,紙張並沒有在大批量流行開來,根源在於造紙術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水平,質量上不好把握,更沒有大規模鋪開的工業基礎。
所以,比較重要的事情,比如奏章之類的,還寫在絲帛之上。
這奏章很長,蔣琬生怕看錯一字看錯一字,臉上的神情越來越嚴肅,慢慢地,額頭上滲出許多細微的汗珠來。
費禕坐在那邊,一開始還很淡定,他本來就是一個心有大靜氣之人,更何況這是在陛下麵前,裝逼更是必須硬裝到底。
但看蔣琬的神情如此,內心,卻也有絲絲不安,難以淡定下來了。
因為,既然陛下專門將他二人叫到宮中來,拿出來的,必然不是普通事情。
而能將這蔣公琰嚇得滲出汗珠的,未嚐就不能將自己也嚇得滲出冷汗來。
好不容易等蔣琬看完,費禕接過來,第一眼看去,就已經明白了——這的的確確是南中的折子。
繼續往下看,費禕越看越心驚——
馬忠那幾個家夥他們想玩兒把大的?!
有多大呢?
他們想將整個南中區域做局,以牂牁為餌,將所有的魑魅魍魎都引誘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費禕的額頭,不知不覺中,也滲出細微的汗珠來,也不知道去擦拭一下。
二人再次看向皇帝劉禪的神情,竟然不由不從內心深處發出讚歎之聲——陛下竟然神態淡然自若。
難道他一點也不擔心?
不對啊。
陛下不該是這樣的性子才對啊。
在蔣琬費禕等人的心目中,皇帝劉禪是真的一直生活在“繈褓”中的孩子一般。
先帝在時,一切由先帝做主。
諸葛丞相在世時,一切由丞相府做主。
而劉禪,隻是標簽,一個人形圖章而已。
一直到現在,所謂的後諸葛亮時代,劉禪收了權,親了政,其實在內心裏,大家對於皇帝劉禪的觀感,並沒有多少改變。
寥寥草草地堅持了3天的親政,皇帝就顯示出無比的怠倦態度來,直接將所有事務都推給了蔣琬和費禕。
“還是諸葛丞相有先見之明啊。”
想想,諸葛亮雖然不在了,但對於後麵人才的培養、權力的分配、利益的劃分……現在的蜀漢的哪一樣,超脫了他老人家的預先算計和安排?
可皇帝劉禪此刻“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表現,也太讓人吃驚了吧。
費禕更相信皇帝對於此事的嚴重性認識不充分,而不是他的氣魄心性足夠強大。
但這樣的話,萬萬不能說,隻適合一輩子爛在肚子裏。
三人中間,費禕的地位最低,按理,該他首先發表意見。
而且這個事情吧,直接點說,本就屬於他兵部管轄的範疇。
費禕拱拱手,道:“陛下,此局甚大,微臣擔心他們一口吞不下,一旦南中糜爛如斯,恐難以收拾,該立即增兵南中才是。”
蔣琬也拱手道:“陛下,德信等三位將軍雖勇且謀,然南中兵馬太少,而且南中豪酋數量眾多,不服王化久矣。若趁勢而起,恐大而難製也。我朝,經不起如此風險,不如及早出兵,將牂牁事平,至於其餘宵小之輩,何苦急於一時?”
費禕也不斷點頭稱是。
劉禪卻是笑而不語。
二人心頭俱是一震。
自從陛下親政以來,不是說登基以來,而是諸葛丞相去世後,陛下真正掌握權力以來,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一般,雖然勤政隻裝模作樣地勤了3天,但氣質與往日相比,卻是大不一樣了。
原來,遇到事情,陛下的口頭禪便是:“此事,交於相父即可”“相父,此事該當如何?”“相父,您做主便是了”……
而現在,麵對如此重大事情,甚至可以說,大到可以覆國,陛下卻似沒事兒人一樣,淡定如斯,倒是讓這二人越發地看不懂了。
“陛下,朱提郡越嶲郡目下已有一種風雨欲來態勢,恐將大亂,成都與庲降都督府之間的交通,也已被阻隔日久,音信不通,則必有大患!望陛下祛除輕視心態啊。”
蔣琬的話語裏,有一種深沉的痛感。
劉禪卻依然微笑著看著他二人,什麽話也沒有說。
那種微笑,甚至還帶有一種別致的玩味兒成分。
陛下這是……等著自己二人多表態?
按照二人對陛下的了解,他這一切都是裝的。
皇帝嘛,怎麽可能自己輕易就做出決定?
再說了,那根本就不是咱這陛下的風格!
於是,二人便都紛紛將自己的擔憂和意見都講了出來——
“立即去信,督促馬忠將軍將牂牁郡豪酋劉胄清除,恢複牂牁郡治,誅除元兇……”
“目前來說,西軍不可動,中軍更不可動,東軍亦不可動,唯有北軍,暫時不再北伐,可以調動一部分軍隊前往南中,當立即調撥才是。”
“南中豪酋洞主長老們蓄謀已久,不可任其發展勢大難製,務必在第一時間內將其苗頭撲滅,此事當立即行動,不可延誤……”
“陛下當慎重此事,萬不可存輕視之心,以至於臣下們也存了此心,導致星火燎原,我朝,再也經不起如此動蕩了……”
……
劉禪看著蔣琬和費禕的嘴巴一張一合,反正,他,劉禪,是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
劉禪的心,早已經神飛九天之外了。
“征西將軍南鄭侯真是有先見之明啊,老早就預見到了南中亂局,並且早就已經開始了破局之旅。”
既然想到魏延,,劉禪自然就又想到相父諸葛亮。
“相父這一生,算無遺策,最後,卻在魏延的事情上栽了個大大的跟頭,不知道相父泉下有知,該是欣慰呢?還是遺憾?”
由魏延,他又想到了楊儀。
關於楊儀,劉禪心裏還是有點遺憾的。
其實對於楊儀的安排,他劉禪可沒有做什麽,相父早就安排好了——但凡在其臨終連環計中出現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可以放棄的。
很不幸,楊威公名列其中。
“楊儀楊威公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更不是沒有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但是,他的缺點太過明顯了,沒有了相父,誰能製他?”
“先冷落一點時間吧,也許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由楊儀,而想到馬岱。
一想起馬岱,劉禪不由得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曖昧的笑意來。
馬岱現在度日如年。
度日如年,都是劉禪的惡趣味所導致。
“其實你馬岱如今算是好的了,若是魏延真的被你親手誅殺了,你平北將軍的日子才難過呢,早晚得死在荊州幫那群小屁孩兒的手裏,保證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下什麽。”
“現在,你受些窩囊氣算什麽?”
“每天都有人上門去找馬岱的麻煩?嗬嗬嗬,也夠咱們的平北將軍陳倉侯喝一壺的了。”
昨天,聽說馬岱將幾個地痞無賴子引進魏氏侯府,二話不說就殺了個幹幹淨淨,估計這馬岱也是真的是被憋屈得快要瘋了吧,出手方才如此狠辣。
“不過,朕倒是很喜歡陳倉侯這種殺伐果斷的氣質。”
“軍人嘛,隻知道受窩囊氣卻不知道發泄,算什麽軍人!我蜀漢是打出來的社稷,可不是受窩囊氣而得來的江山!”
“幾個地痞無賴子,就拿捏住了我蜀漢的堂堂鎮北將軍?笑話!如果真是這樣,這將軍不要也罷!”
“估計馬岱露了這一手,再也沒有人敢去打魏氏侯府的主意了吧。”
……
劉禪的思緒又飛到了南中。
“不知道征西大將軍去南中,會幹嘛。主動暴露出來,張揚一下?估計是不會的。”其實即便是劉禪這樣一個對軍事一無所知的皇帝也知道,這個時期,隱藏起來的魏延才更有價值,才更加可怕。
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更是一股具有巨大毀滅性的力量!
“這老侯爺走時,對於自己家族的事情,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拋給了朕,嗬嗬,你南鄭侯不負朕,朕豈能負了你南鄭侯?!”
“要是等你從南中迴來,家裏卻沒有保護住,我這皇帝還有什麽臉麵見你南鄭侯?”
……
劉禪的思緒,一會兒東的,一會兒西的,一會兒這裏,一會兒那裏……想想,其實都還是喜悅的事情咧。
相父去世,這本也是非人力所能阻止的事情,由此而引發的蜀漢帝國政治地震,本該接二連三爆發的,但現在,卻貌似都走到了相父預設的對立麵上去了……
——劉禪感覺,自己的美好時代,真的來臨了。
蔣琬和費禕目瞪口呆地看著皇帝陛下自己一個人在那裏傻笑,他們逼逼叨叨大半個時辰,最後才發現,感情老板一句話沒有聽進去,——人家在夢遊呢。
二人俱是氣餒不過,但又不敢表現出來。
這剛剛拿迴皇權的陛下,一時東一時西的,這是轉了性?
“摸不透的帝王心思哦。”
二人和劉禪相處,都已經很多年了,都以為將這陛下的性子摸得透透的。誰知道,當這陛下親政後,卻一反常態,與過去恍若兩人,像換了個人似的,很是讓人難以琢磨了。
現在,他將自己二人找來商議南中大事,卻自己神遊天外,不理睬他們,這,是幾個意思?
啼笑皆非。
欲哭無淚。
二人頓時都感覺肩膀上的壓力山大。
許久,劉禪才從神遊中醒悟過來,這才發現自己嗅大了。
蜀漢帝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臣,大將軍尚書令和大司馬兵部尚書都將眼睛瞪得滴溜圓,無禮地看著自己——“他們,也在發呆?”
偶買噶的!
劉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二位愛卿,朕想別處去了,卻是懈怠了兩位愛卿。”
二人連忙拱手道:“陛下,我們還是來談談南中事情吧。”
劉禪連忙點頭,道:“嗯嗯,正想聽聽二位愛卿的意見。”
蔣琬道:“陛下,以我二人之見,當立即派北軍南下,並且督促馬忠將軍,勿要玩火自焚,盡快將牂牁事變平複,方為上上策。”
費禕也附和道:“陛下,臣附議。臣以為,南中牽扯甚大,不可玩火,更不可縱火啊,否則,我朝,經受不起這樣的一場地震了。”
……
二人苦口婆心地說了許多,最後,他們發現,這次,陛下倒是沒有神遊天外了,但卻依然淡淡地看著他們倆,微笑著,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仔細想想,不對啊,近期,甚至三幾個月之內,不見有任何往南中調兵的詔書下來,諸葛丞相除了去年底將馬忠和張嶷兩位將軍調往南中替換張翼將軍外,再也沒有任何指令下來。
這一切,都是有據可查有章可循的。
沒有,就是沒有。
不管是兵部,還是尚書台,都是如此。
陛下,這般自信,又鬧的是哪樣?
咱蜀漢,什麽時候有過這般的自信了?
即便打遍天下的先帝在日,也不曾有過啊。
諸葛丞相在日,若有如此自信,何至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實在是沒法忍住,費禕終於開口道:“陛下,莫非您已經早做了安排不是?將我二人瞞在其中,可也不是辦法啊。”
劉禪終於“哈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就不可遏製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二人莫名其妙地瞪著這皇帝陛下,真的搞不懂陛下笑的是什麽。
所以,他們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哭嘛,更不可能。
尷尬得一批。
不過也好,自從諸葛丞相病重之後,到如今,陛下整日心憂,茶飯不香,據說,就連睡覺,也總是被噩夢驚醒。
現在,終於能夠放聲大笑一次,總該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吧。
劉禪擦拭了一下眼睛, 又歉意地笑一下,對二人說道:“南中之事,一開始,馬忠將軍他們就想把事情搞大。當時嘛,朝堂重心都在北伐和相父身上,所以,朕也就無暇他顧。
等到有時間顧及的時候,朕才發現,即便朕想不答應都不可能了。為此,朕也憂心忡忡,擔心尾大不掉,最後,將南中都燒成了齏粉。”
聽到這裏,其實二人的心裏,便已經有了一些底了。一定是後來又起了什麽變故,讓陛下有了底氣。
“後來呢,事情確實出現了一些轉機。既然有人想把事情往大了玩兒,好吧,朕也就樂見其成。讓他們玩兒去吧,反正,南中路遠,鞭長莫及,怎麽玩兒,隻要他們有心,朕,給他做個擔保就是了!”
二人心下大驚,都張大了嘴巴,難以合攏。
“陛下親自給南中局勢做擔保?我靠,不會吧……”
片刻過後,二人卻都立即閉上了嘴巴,緘默不語。
既然陛下都已經這樣說了,說明南中事有高人介入其中,否則,就陛下這性子,還不得早就跳著腳地督促人去處理了?
劉禪的話裏,透出很多信息,最重要的,就是南中亂局是被有心人攪和起來的,自然包括了馬忠等幾位將軍。
而且,後來,貌似有了這神秘高人的介入,所以,陛下很放心。
別看陛下說的那麽簡單,什麽“朕也就樂見其成。讓他們玩兒去吧,反正,南中路遠,怎麽玩兒,鞭長莫及……”那都是屁話,虛話。
真實的情況一定不是這樣,而是人家值得陛下信任,並且確實有一定的謀劃方案,給到陛下手裏,給了陛下一個確切地保證。
隻是,陛下還不想拿出來罷了。
既然陛下不願意說,二人也就不好再追著問。
但作為蜀漢政壇第一人第二人,職責所在,他們倆卻不得不做些預防工作。
萬一南中局勢玩兒砸了,覆水難收,最後,還不得自己二人去兜底?難道真的讓皇帝陛下去承擔責任?
怎麽可能呢?
若如此,咱們這些做臣子的,幹什麽吃的!
不得已,蔣琬隻好耐心地說:“陛下,既然有高人介入,是否我們這裏就不再介入?”
費禕道:“陛下,是否該在江陽郡做些準備,以防出現意外?另外,南中事情,即便放縱,也必須阻隔在江陽郡以南的區域之內,不可蔓延至江陽郡這裏,貽誤民生。”
劉禪笑著點點頭,道:“文偉所言,確為正理。就依愛卿所言,調北軍一部到江陽郡駐紮,等南中消息,若是需要,再去未遲,也做震懾之功。但沒有朕的詔令之前,切不可過於張揚,以免影響到南中布局。”
一個“布局”出來,二人俱是心驚膽戰——原來,這一切,都是有心人布下的“局”!
虧得自己二人一直身居要職,軍方的一切事務,也都是自己二人主抓的,卻將南中如此重要的地方,給忽略掉了。
更難怪陛下有如此大局,都不帶自己二人玩兒了。
二人心裏又是自責,又是擔心,又深感責任重大,哪裏再敢拿南中事務來開玩笑。
尤其是蔣琬,和諸葛亮一樣的性子,事無大小,必然躬親,這南中的事情一旦提起來,就再也不可能置之腦後,無論陛下說得再如何有信心,那神秘高人再如何高深莫測,他都不甚放心。
劉禪自然知道蔣琬的性子,便道:“公琰無憂。朕以為,也就三五日,五七日,必有快報。那時,朕必然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複可好?”
既然陛下都這樣說了,蔣琬還能怎樣?
蔣琬站起身形,深鞠一躬,道:“陛下,非是臣等一定要插手南中事務,而是職責所在,不敢不為也,還望陛下謹慎為好。”
費禕也起身躬身一禮,道:“陛下,北軍南下,臣馬上就將折子遞上來,還望陛下盡早批複為好。南中勢大,萬萬不可縱火自焚也。”
劉禪點點頭,道:“準!”